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一个故事、解州盐泽 ...

  •   十一月,刘备因军功得封关内侯,试领北海相。突然便摇身成了两千石国相,刘备不免惶惶。郑益恩开解他道,“玄德当年以千数乡勇破黄巾上万,若是举了孝廉的人,那时便该封侯领两千石,为一小县之长已是委屈了。此次玄德又大破黄巾,斩获近两万,朝廷岂能无赏?再者,北海小小郡国,户不过十余万,此次郡县官吏损失大半,仍有黄巾横行,朝中怕是无人愿来此,才给了你这份差事。玄德在高密县四年有余,逐贼寇,安流民,修水利,丰财政,皆有条不紊。扩于北海,亦不过如此。我看玄德的垦荒安置流民乃上善仁政,可推于北海全境,只是还得好生计较规范;现今高密境内的倒是有些随性散漫了。”

      刘备不由脱口而出问道,“嘉平兄可愿出仕助我一臂之力?”

      郑益恩一时不答,刘备顿觉自己此话颇是无礼,讪讪道,“是我唐突了,定没有让我来征辟兄长的道理;若兄有心,当为兄长举孝廉。”

      郑益恩忙摆手道,“玄德切莫妄自菲薄。我不过是一介白身,既无父亲的名望,亦无大妹的实才。玄德愿征辟我出仕,自是感激,岂敢不从。只是我对明年之事尚有顾虑;举孝廉倒也罢了,此等时局我岂能应征离乡……”他蹙眉思索片刻,道,“若天子明年当真驾崩,我必来向玄德求得一官半职,效犬马之劳,百石小吏职位亦不妨,还请玄德再候小半年。这数月间玄德治郡若有疑难,我自当全力襄助。照理朝廷亦将指派国丞至北海。如今北海郡县官吏损失大半,正是用人之际;若这新来的国丞乃清正贤良之士,玄德当尽心结交。”

      郑益恩此话暗含玄机,奈何刘备只听出他话里有话,却猜度不透这位兄长到底意欲何为。寒冬将至,流民愈多,不免诸事繁忙。这几日却是听了太多兴衰天命,刘备倒也乐得将这些想不透的事情尽皆抛诸脑后,只专注安顿流民过冬事宜。

      待到十一月中,新任的北海丞终于到任;此人乃徐州琅琊诸葛氏,名珪,字君贡,未及不惑年龄,容颜甚伟。刘备与诸葛珪相交数日,深觉此人博学广闻不输孙乾,更兼品性高洁,谦和雅致,当真是难得的君子。诸葛珪理政有方,抵北海半月便查对核算完毕全郡十八县的盐粮仓储;又有孙乾、简雍二人合力,安置流民、建营寨、发粮、筹备冬衣诸事尽皆井井有条。

      十一月末,得荀攸传信,报道凉州叛军攻破右扶风,围陈仓;天子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前将军为副,各率两万人马救陈仓。初闻此讯,刘备只觉三分胆战心惊,但雒阳朝堂远在千里之外,却也是无可奈何,只得专心眼前的政务。

      刘备领北海以来,小郑女一直钻研郡县地图,这一日晚间见刘备难得空闲半日,突地问了一句,“现今吃官粮的无家可归流民却还有多少?”

      “哦?”刘备倒是有些好笑,“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刘备倒也不曾忌讳与妻子商议政务,只是往日里小郑女从未主动过问。此时她幽幽叹了一声,闷闷不乐道,“我却早该多过问的,明明能帮衬你更多,却总是囿于陈见,躲躲闪闪,到了危急关头却才意识到错过了许多。如今你领一方郡国,施展空间多了些,却也一般少人手,我自当多尽一份力。这几日我一直在看地图,却是在筹算有多少荒地适合安置流民。”

      听到这话刘备顿觉一振,应道,“虽说不少流民得归故里,但如今尚有一千八百六十六人无家可归;这些大多都是孤寡老幼,年十五以上青壮男子不过五百三十一人,到来春却也不知该如何。北海倒也不是没有可开垦的荒地,只这些流民未必能垦许多田地。之前与公佑谈论了两回,皆不得要领,现今又忙着过冬,还未及细想。你若是有办法可是帮了大忙。”

      小郑女亦是一愣,道,“竟只有不足两千人?前些日子听你说过为流民过冬备下了两万斛杂粮,我只道有四五千人。”

      “十一月初时本是有四五千人的,不过黄巾既退,许多人自是返乡去也,又有许多人附庸大户,官府总不好拦着人家,”刘备应道,“只余下这些也不知要如何安置为上。至于两万斛粮,左右北海也不缺粮;再者此次大乱以至郡县官吏流散大半,倒是省了许多俸禄,也就正好为流民过冬备下了。”

      小郑女思索半晌,说,“当真我本想了几个屯田的方案地点,不过既然只有两千人,青壮亦少,那倒不如都安置在都昌城北海滨一代,以制盐为业,进益也能来得快些。北海本有官盐场,六十余年前因大风摧毁房屋废弃,在那之后便一直未曾恢复,如今北海只有下密严、项两家煮盐为业,另开官盐岂不甚好?”她指地图道,“儿时常常随父亲往莱州湾观海,那里的海滨滩涂我尚有印象,也见过项家的盐滩。项家盐业以北尚有近三十里空旷滩涂,想来再适合不过了。”

      刘备回想了一下这些日子里经手的郡国政务,发现对于盐业和下密这两家盐商只有些模糊印象,便说,“我隐约记得去年盐税所得不过算赋【1】一半,也就两千万钱上下,可见这两家也煮不了许多盐。你说的甚是;此事可行!”他又想到一事,击案道,“这么说来,我似乎记得你姐姐送的那本笔记中有一长篇制盐相关?正好用得上了。”

      刘备取出荀攸带来的笔记,匆匆翻了一遍,果然见一篇题为《平滩晒盐》的文章,细细解说了一种犁地修渠,蓄海水为田,仰仗风吹日晒便能取盐的方法,又佐以许多图样,看得刘备一阵糊涂。他不懂制盐,却也听过“煮海为盐”,和这文中所录似乎相去甚远。

      小郑女却不觉有异,只是颔首说道,“姐姐曾与我略略提过这种制盐手段;那时我只当是奇闻异事,不想姐姐当真知其技法。她还说过,解州有盐池,其中卤水可天然凝结成盐,洁白成块,晶莹异常,此乃天下上品之盐。以平滩晒海水得盐,亦是效法池盐自凝之理,且所得可当煮盐双倍,其盐品质更佳。关云长不正是河东解人?解县多盐户;关兄或许对制盐亦有心得。”

      煮盐本就是大利之事,又闻可得煮盐双倍,刘备自是怦然心动,忙不迭称好,又道明日便请诸幕僚来一同商讨此事。小郑女将《平滩晒盐》一文誊抄于丝帛上,将原书中寸许小图重新绘制,以示众人。第二日郡守府诸官吏共聚一堂。孙乾、简雍等人素与小郑女相熟,月前平黄巾之乱亦曾与其同室议事,见她亦在倒也不以为意。诸葛珪初来乍到,自不知此,见刘备招众人议事,堂上却端坐一美艳妇人,不由大骇。

      张飞与他同至,见他如此哈哈大笑,言曰,“先生何必如此。嫂夫人乃郑公之女,家学渊源,莫说和我这般粗人比,想来就是和诸葛先生比也是不差的。之前平蛾贼,若不是她来给我们解说潍水两岸地形气候,岂能顺顺当当地救了都昌下密两城。如今她在此处,那定是得了什么好计策要与我等商量。”

      诸葛珪仍有迟疑,止步不前。刘备尚与孙乾言语,未有所觉,倒是小郑女先自察觉,起身离坐来门前相迎。她对张飞笑道,“益德亦来甚好,”又转向诸葛珪道,“这位想必定是新来的国丞,久仰大名。我今日来此,乃有盐政二三事欲向诸位献策。诸葛先生乃琅琊人,不知对盐业可有心得,亦可参详。”说着她将手中《平滩晒盐》一文递于诸葛珪。

      诸葛珪愕然接过,展开一阅,却愈发不知所措,只得到,“珪乃阳都人,于治海盐一道只略有耳闻,不曾亲见;此文所说技法与齐地煮盐之道颇多不同,亦不知是否可行。”

      正巧此时关羽亦是到了,刘备望见,便召唤众人道,“诸君入内细议。”

      待众人落座,刘备便道,“昨日夫人来与我言道,如今郡中尚有无家可归流民,可北上莱州湾制盐为业,正巧郑公所收典籍中有此晒盐新法,或道能较普通煮盐法多得一倍收益。今日招诸君,欲商议当如何行事。”

      小郑女又道,“此平滩晒盐法效仿解县池盐所得;解州盐池水浅处引清泉入内便可凝得盐脉。平滩晒盐虽是新法,乃效天成。”

      关羽一愣,随即应道,“吾乃河东解县人,家中正是盐户。如夫人所言,解州盐泽中确有天然盐脉,成盐乃上上品,然并非百里盐泽皆如是,只两三处有此天时地利之便。”

      小郑女乃笑曰,“知天时地利之义理,便可以人力驱使。倒有些许疑问欲向关司马请教。”

      小郑女一连提了几个问题,俱是解州盐泽细微之处。刘备原以为关羽游侠性情,少小离家,便是盐户,哪里又能知道许多制盐诸事。不想关羽竟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显然对解州盐业颇有心得。小郑女亦是惊喜,凑到关羽案边,铺开丝帛,一边谈论一边作图。末了小郑女又是笑道,“本来我只有六七分信心能行此晒盐法。不过不想关兄竟是行家!如此想来,十有八九能一年豪富。”

      众人一番议论,便是诸葛珪也很快忘了初始惊诧,只就着地图与刘备一众推敲盐田当建于何处,如何修渠犁田,盐工又当居于何处诸项事宜。议论许久,诸葛珪又道,“用此法晒盐,初始所需甚巨:要耕海滩为畦垄,又要平地压土,烧制陶砖,砌池搭棚,更莫提尚需房舍供盐工居住,道路联通海滨与都昌城。今流民不足千九百,青壮甚少,但觉难矣。”

      张飞难得开口,如今却抢道,“这有何难,何不去集市召集工佣?前几日我去都昌集市,见每月三百钱便能聘得工人,经验足些的壮汉也不过月五百钱。”

      孙乾亦点头道,“蛾贼方平,失地之人不在少数,若有闲钱,便不怕无人来辟盐田。”

      小郑女又言,“许多流民无处可依,庇护于豪门大家,但新近依附者众多,未必就不能召为官府所用。可明言数事,引流民来投:一则携老幼来投,薪俸之外另有奉养;二则脱籍逃户者皆为黄巾所害,可既往不咎,重建户籍,再免一年算赋。”

      刘备眼睛一亮,击掌道,“甚好。我看此举不光能招些盐工,倒是能把那些个逃户隐户都扒拉出来不少!”他随即转向诸葛珪问道,“先生以为如何?可行否,当如何行事?”

      诸葛珪稍有犹豫,终是点头道,“亦可。”

      ----------------------------------------------------------

      【1】算赋既汉朝人头税,15-56男女一人120钱。感谢读者捉虫,重新算了一遍:北海“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此次人口普查来自于永和五年(140);如果按照古代世界标准千分之一的人口年增长,到故事里此时的188年差不多应该有九十万人。当然,东汉后期土地兼并、户口流失严重,再加上184的黄巾之乱(当然青州真正的大乱是188-190年间),应该会有不少的人口流失。所以我这里取了一个在户籍人口~80万的数值。所有赋税和经济产值都是按照这个人口数来算的。东汉算赋是年龄为15-56的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现代人口分布一型的国家,比如尼日利亚尼日尔这些,15-56岁的人口占比大约四五成的样子;于是我大致按照北海算赋适龄人口有35万这样来估算的。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十一个故事、解州盐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