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个故事、俄狄浦斯 ...

  •   刘备送走荀攸归来,见妻子正伏案疾书,不敢打扰,正欲隐去,却见小郑女突地弃笔起身,拜倒在他身前道,“妾欺瞒夫君至今,还望夫君饶恕!”

      刘备忙扶起妻子,无奈道,“这又从何说起?你我夫妻一场,朝夕相伴,何必如此战战兢兢?妄言天命本难使人信服。你和长姐那些密议,不与我直言也是自然。只是……”他思索半晌,又问,“长姐如何便能预知未来之事?”刘备自知妻子及荀攸皆非轻浮之人,而才名远播的郑玄长女更不是装神弄鬼之辈,甚至之前也有过一两小事让他感受到那种突然窥破命数的森然,但事到如今他始终不敢相信。

      “我不知道家姐对公达先生说过些什么,但她从未与我直言可预知未来,也从未寄言谶纬占卜之类,”小郑女微叹一声,“在我面前,姐姐甚至不屑托言于远国上古。她想说什么便说了,不想说的我便是问了却也没有下文。也是这些年来,见过许多姐姐所言之事一一成真,方才有感她当真能预知天命。”

      刘备觉得背上一阵寒意,忍不住问道,“那则‘小义大利’的故事,果真是说卢师?”

      小郑女点头道,“当初姐姐说的是,‘有名将卢公,受命平叛,诸军不利时唯独卢公连战连胜,围十万叛军于广宗。卢公着军士挖壕沟,造器械,欲待敌军懈惫便全力攻城’。如你所见,家姐所说无一不应验。只是最后卢冀州竟未遭宦官构陷,反倒是一路大捷。卢公封侯之后姐姐给我写了一封信;大悦之下,她竟直言不讳道卢公能有此际遇,或可力挽狂澜,救大汉于水火,却又恐卢公品性高洁,寿数未足,不能独领朝纲,以期改革。”

      刘备不知如何应对,许久又问,“你当年为劝学所说‘吴下阿蒙’之事,是真有其人?便是那本书中提到的汝南吕子明?”

      小郑女应道,“家姐未曾明言,只我猜测当是。”

      刘备一脸不可思议,“若‘吴下阿蒙’是当世人,那吴王又是谁?吴郡何时又封了王国?吴王为何使蒙攻楚,难道是七王之乱重现?谁敢裂土封王,擅自侵袭?”小郑女只是摇头无话,刘备便更觉心跳如擂鼓,忍不住怒道,“当今陛下虽偶尔行事荒唐,毕竟年轻力壮。如今党锢既解,贤士归位,黄巾之乱平定,又有卢师、皇甫将军这等高士拱卫京畿,宗室镇守边疆,政安人和,如何就要有灭顶之灾了?”

      小郑女现出诧异之色,问道,“你当真以为当今天下贤士归位,政安人和?”

      刘备噎了一下,却仍是不甘辩道,“固然说不上大治,却如何能来年便四分五裂?”

      “雒阳朝堂之事姐姐未曾说过详细,”小郑女叹曰,“她只说大汉外强中干,内里离心离德,一触即溃。当今天子若长寿百年倒也罢了,他若是在皇子尚小时驾崩,后续必将腥风血雨。她还说过,中平六年便是盛衰存亡决断时刻。我看姐姐定是对公达先生说了许多,他欲有所应对,这才来问我是否知晓更多。也不知公达先生与兄长谈过不曾?”

      刘备想了想,说,“此事定要问过嘉平兄;你何不这就着人给他传信?”

      之后几日刘备常携妻子一同往郑府拜访。与荀攸还有郑益恩共坐密议。荀攸与郑家兄妹三人协力集思,将郑氏以往说过的逸闻钦事以及惊天判语尽皆录出,果真竟凑出了中平六年剧变大致:天子病重,有心废长立幼却未能成事便驾崩;宦官自相争斗,太后左右摇摆,何进坐拥天下谋士却不能决断,招董卓拥兵进京;何进宦官互相残杀,使董卓坐大,擅行废立之事,倒行逆施;天下诸侯震怖,共盟讨董,由是天下大乱。这些天命变化被拆分在无数个乍看上去不过是杜撰的警世怪谈中,本只值一笑一叹,不想竟恐怖如斯。

      刘备始终觉得不敢相信,待妻子说完忍不住又一次叹道,“当真竟至于此?!”

      郑益恩叹曰,“若事不至此,自是上佳;但若当真如此……”他沉吟片刻,又道,“董仲颖现今不过中郎将,屯于右扶风,兵不过数千,距雒阳千里之遥,何大将军如何会招他入京,他又如何能挥兵至天子脚下?若真如大妹所言,其中尚有变化。”

      荀攸点了点头,却说,“这变化应在雍凉。去年西州反叛,攻掠三辅,杀汉阳太守。若半年间三辅战事再起,朝廷启用董中郎,便可知变局将至。”

      小郑女低声问道,“变局若至……当如何?”

      郑益恩说,“此局有三人可破,何大将军,卢冀州,还有皇甫并州。只可惜我和公达俱是白身,能预知未来之事又如何?不过玄德和卢冀州有师徒之谊,又与卢士英交好,或能为卢冀州陈述一二,”说道这里他却摇了摇头,叹道,“只怕能进言时已是晚矣!”

      ——天子驾崩,重臣霸朝,此等事岂容人轻易宣扬。

      刘备想了许久,最后说道,“若明年真逢天子驾崩,我自当传书士英兄与卢师。”说到底,刘备终究不能对这番谈论全然信服,或道他不愿相信大汉竟当真到了这般生死存亡境地,只想着当今天子年轻力健,自然还能用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重整朝政,拯救危局。

      小郑女却忍不住苦笑道,“吾等一心逆天改命,焉知莫如俄狄浦斯?”

      刘备与荀攸不知此典故,皆是不解,郑益恩却显然有所耳闻,神色一黯。小郑女解说道,“这故事说的是,底比斯古国王子俄狄浦斯降生时天现异像,天官察之,预言曰,王子命凶,必将亲手弑父。国王拉氏心生恐惧,欲杀子却又心存不舍,无奈托付一名牧羊人将幼子弃于山野。不想牧羊人亦不忍残害婴儿,将王子送于边郡无子豪侠夫妇抚养。王子年渐长,武艺高强,游侠豪倨。一日遇望气者,观王子面相言道,君面相凶厄,乃弑父之人。王子大惊,遂弃家而走。王子归故国,遇国王拉氏微服出访,因车驾相撞起争执。王子怒极,斩杀国王一行人,随即奔逃。日后王子于故国建功立业,成一方重臣,却遭人指认谋害先王。王子着人彻查,终使子弑父之祸事告于天下。国人遥想当年预言,皆叹天命难违。”

      初始刘备只道这故事是什么警世之言,能对当下疑难有所解答,却不想是如此一则乡野志怪故事,内中人物举动多见乖张,听到最后忍不住竟笑了一声。小郑女斜目望他,他便摇头道,“本是人祸,何以赖天?”

      小郑女低声说道,“虽道王与王子皆德行有失,但若非天意刁难,何至于此?”

      刘备便说,“王自投死路,天命亦是自取。初生婴儿何辜,如何就当为区区一句谶言赴死;一国之主,待亲子尚且如此,可见视臣民更如草芥,臣民亦视其为寇仇。既如此,微服出访岂不是自取死路。欲杀亲子却不敢行事,将此暴行托于臣民却不知追查,更显愚昧畏缩。王子因望气者一言便抛弃父母,与人争执便痛下杀手,可见不过是恃强凌弱之辈。有此愚昧寡恩如父,直鲁暴戾如子,难怪父不识子,子不识父,父子相残。若父子皆是宽厚正直之辈,不以琐碎小事草菅人命,不过一个预言,又何至于此?”

      小郑女叹一声,说,“是我引喻失义。”

      荀攸亦是抬眼望着刘备,半晌忽地起身揖道,“多谢玄德出言指点。”

      这是他们几人最后一次议论来年大乱;之后荀攸拜别,自归颍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十个故事、俄狄浦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