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043 兵临城 ...

  •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也看见过了城门口那么多连夜等着进城的百姓,打了这么久的仗,想必来县城的避难的人不会少,但真正看到那一排排窝棚的情况,唐诗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几长排木头做柱茅草树叶盖顶的窝棚,就在城墙边的小树林外面,一路走过去,大半的窝棚已经住满了人,一个不及房间大小的窝棚了,挤进去了几十口人,不管男女老少,席地而坐而躺,棚外还停放着牛车,和牛,甚至有的棚子根边还用草绳子拴着几只鸡,鸡屎牛屎直接就拉在地上,卫生情况可想而知。
      唐诗皱着眉头,放轻了呼吸,一路闻着各种各样的异味从一排排窝棚外走过,直到走到后半段,靠近城西那边才停下。
      那些路上塞了银子的人自然被特殊照顾,安排到了新的窝棚里,付家一家人和唐诗自然没有这些待遇,不过好在,他们被安排的棚子里虽然已经住进去了十几个人,显然这些人也没来多久,所以棚子里的环境还是先前头的好的太多了。
      他们后来的,里面好的位置自然已经被人占去了,他们一行人就只能在棚子外沿落脚。四四方方的棚子,三面有树叶茅草遮挡,入口外沿这一面可是完全敞开的,一旦刮风下雨,肯定避免不了遭殃。好在付大娘他们有牛车,可以稍微在外做下遮挡,从车行拿了些留着喂牛的干稻草铺地上,一行人算是落脚安置下来了。
      此时已经半下午,他们除了一早起来吃了些干粮,在城门外排了大半天队,就喝了几口冷水,大人都受不了,更别时候几个小的,大娘的几个孙子孙女早就抱着干粮在路上的时候就啃开了。
      安置好落脚,付大哥便跟窝棚里先来的人打听那里能打水,准备做饭。
      “小兄弟,晚些会有城里的大户人家来施粥,每人都能领到一碗,不用做饭了,你家有粮食可以留着。唉,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能回家也不知道,有粮食还是留着吧。”
      一位大哥好心的告知他们,看他衣衫褴褛,怀里搂着的小女孩也是面色瘦黄,睁着两个大眼睛,嘴里吮着手指,好奇的看着他们一行新进来的人。
      听了这位大哥的话,付大哥手里拿着取水的陶罐,脚下踌躇,不知道该去还是不该去,往自个娘看过去,想听听娘的意见。
      “能省便省些吧。”
      “知道了,娘。”
      得到付大娘的首肯,付大哥便没有再另行做饭,但还是跟那位好心的大哥打听了取水的地方,不止大家伙要喝水,还有洗漱也是需要的。
      小儿不识愁滋味,就在付家几个大人在整理晚上歇息的铺盖及车上物品的时候,付家的几个已经和棚子里原先的几个小儿玩到一块了,完棚子外的平地上玩耍着,
      唐诗帮不上忙,也不好插手帮着整理他们的物品,还是抱着她的包袱,站在棚子外,看着这些小儿玩耍,看着看着,思绪不由自主的漂远了,记忆里也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总喜欢在屋里欢快的跑来跑去,满屋都是他稚嫩的欢笑声。
      可是,记忆毕竟是记忆,那小人儿还有那欢笑声,都已经离她远去。
      眼眶不由湿润。
      他们在棚子里安装下后,后面陆续又来了好几批人,被安置到了往后的空窝棚里,这些差役虽然贪些小财,收了银钱后会在安置上做些手脚,可是该做的工作还是不敢马虎,规规矩矩的按着上面的要求安置逃难百姓,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窝棚。
      唐诗一直注意着后来的人,可是没有一个熟面孔,显然,老宋家的人,及宋家屯的人,还没有进城来。或者,已经在城外等候了,或者还在村子里舍不得离开。
      看看天色,已快到了昨日关闭城门的时辰,后面也没几批人能进得城来了,看来老宋家的人今日能见到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明日再看看了。
      果然,等到关城门的时辰,最后一批人过来,仍然没有老宋家和宋家屯村民的身影。
      也果然如那位大哥说的,在关闭城门前,在棚子中间位置前的空地上,那里单独搭着几个棚子,城里几个大户的家仆,每日都在这个时辰过来熬粥施粥。听先来的人说,前几日不止早晚施粥两次,每人还能领到一个苞米窝窝头,随着这几日进城逃难的人越来越多,窝窝头已经没有了。还在,还有早晚的两碗粥,让远处逃难来的身无分文的百姓得以度日。
      粥棚前,还没开始熬粥的时候,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人手里一个碗,不管老妪还是小儿亦然。
      唐诗也跟付大娘借了个碗,排在了队伍里。
      排队等着领粥的百姓虽然多,但施粥的大户也有七八家,一边熬粥一边施粥,速度倒也不慢。
      一碗没盐的热热的粥下肚,吹了一天冷风的身子也暖和了不少。
      付大哥又去取了一罐水回来,条件有限,刚喝完粥的陶碗也只能简单刷洗一下,还得留下大半,晚上人要喝,牛也要喝呢。
      趁着离天黑还有点时间,唐诗跟付大娘说是要四周看看有没有认识的人,把包袱交给大娘帮忙保管,便往外走去。
      出了窝棚,直接往西走去,挨着他们的棚子,半个下午又住满了好些棚子。越往西去,最边上还有些空着的棚子,可没有人敢私自进去,因为整片窝棚区大约一刻多钟到两刻钟,就会有一队差役来巡逻,本是大多良善的百姓,加上差役巡逻,基本都是规规矩矩的,哪里敢乱来。
      看着西边渐渐坠下的红日,血红一片,这一片平静也只是暂时而已,很快,便会坠入黑暗。
      拐弯直接往南去,走了约一刻钟,便是城北的居民区最边缘,一排排相似的小院,可此刻,尚未黑天,已经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此时正是晚饭的时辰,好些家里还冒着炊烟,可外面寂静一片,没有任何人走动的身影,早早就闭门归家了。
      此处居民区离北边的窝棚最近,想必是害怕受到难民的骚扰,或者是已经深受其扰。
      唐诗走了好几条街道,敲了两家杂货店的门,屋内明明冒着炊烟,愣是任她怎么敲门,怎么喊话,仍是没人来开门。她拍门的声音太大,隔壁都已经有人家好奇开门,探头出来,一见她望过去,又缩回去关上门。
      唐诗无法,只能继续往南走,又过了两条街终于又找到一家杂货店,这会她运气好,拍了一会门,便有人来开门了。
      看着老迈的店老板夫妻,唐诗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道明来意,花了比平时多出两倍的价格,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粗陶碗。环视了一圈店里,好些都是用得着的物件,可此时此刻,也根本用不起。
      这两日是没办法,才借用了付大娘家的碗,她实在不大习惯用别人用过的碗筷,要不就近敲门跟这里的居民买一个便可,何必跑了好几条街道,敲了几家杂货店的门,才买到一个最便宜的粗陶碗。
      顺便跟这对老夫妻讨了碗热水喝,唐诗才在落日的余晖中走回北边的窝棚,和付家挤一块,过了离家的第二个晚上。
      早上,是在小儿的哭闹和大人的呵斥声中醒来的,唐诗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肩背,起来活动一下手脚,从罐里倒了些水到昨晚买回来的碗里,漱口。没有洗脸,应该说,自从昨天从家里出来,她便没有洗过脸。她本就生的白净,又捂了整个冬日,脸蛋皮肤更是显得白皙,人虽长的一般,可这里人员混杂,凡是还是小心些为好。不止脸,头发她也一直未梳理,别说梳子没带出来,即便带出来了,也由着发丝散落,未加整理。
      拉着自家耕牛来逃难的百姓有好些,除了远些地方被战火波及不得不逃离家园的未来得及带出家物什,一头牛可是农家好些年的积蓄都买不来的,即便逃难,也是割舍不下。
      天才蒙蒙亮,窝棚毕竟不比家里,好些人已经醒来,有牛的人家,不少人已经牵着牛去不远处的树林子里,找水源饮水,吃草,付大哥也是其中一个。
      上响在城门那边又领了好几拨人过来的时,施粥棚那边也有人来起火开始熬粥了。果然想旁人说的,每日会施粥两次,小儿尚可,大人虽然这两碗粥不能果腹,但能活下来不用挨饿便好。
      唐诗在队伍里,慢慢往前挪动,一边打量着每一批新过来的人,直到喝完碗里的粥,还是没有看见老宋家和宋家屯的人出现。她前日出来之前已经特意跑回村里提醒过他们了,而且郾城府那边的大火火势这么大,就不信他们看不到,即便再舍不得离家,这个时候应该也出来了。如果是往县城来的话,看来这个时候应该是还候在城门外,等着进城。
      可还没等来老宋家的人,形势便极速转变,午后不止变天了,下起了濛濛细雨,城门那边过来的人也不再是有序的一拨一拨间隔,而是蜂拥般人潮,伴着人们的哭喊声,咒骂声,大拨百姓狼狈的涌了过来,快速占满了西边余下的窝棚,一个比一个挤的满档。
      随着大拨百姓的到来,雨势也越来越大,就在此刻,城门方向吹响了号角声。
      本来吵闹不休的窝棚去,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偶尔的几声小儿哭闹声传来。
      即便再无知,也都知道,这是战争的号角响起了,而对于这座他们弃家奔赴而来的城墙,是否能护佑他们的安危,无人得知。
      唐诗也无从得知,这道看似巍峨的城墙,对于来势汹汹的西凉大军,到底能抵挡多少时日。
      如果她猜测的没错,都宁府在阜县城外几里处的驻军,已经随着年后新征上来的新军,大半奔赴西北战场,留下驻守阜县的兵力恐怕不足两万,如果郾城府能够坚守,这道边界线不被突破,阜县这两万兵力足够。可看这两日的情形,恐怕不止郾城府已经失守,西凉大军的先锋军估计已经兵临城下。
      虽然西凉军已经驻扎城外,估计还在等待后方的大军,直到日暮,攻城的战火并没有燃起。
      越来越大的雨势,还有城里紧张的局势,差役已经把往城门方向的路切断,轻易不让人往那边走动。
      就连每日的施粥也断了,雨势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可能是西凉的兵临城下,这些一直养尊处优的大户,即便是大户的家仆,也慌了手脚,下响的施粥也一时顾不上了。希望,明日能够恢复正常,要不那些空身逃难而来的百姓,即便没有死于战火,也会死于饥饿。
      唐诗心里也着急,刚才人多又乱,是一窝蜂的涌过来,大家都躲在窝棚里不敢出来,怕出什么意外。本想趁机看看老宋家的人是否在里面的,唐诗也没敢乱动。
      此时进来的人都算是安顿下来了,可巡查的差役看守的也严,轻易没人敢冒雨出来,唐诗也不敢。
      那些差役冒雨巡逻,本就心里老大不高兴,肯定憋着火,她也不敢轻易去惹他们。
      可听最后进城的人说,他们进来后,落下城门时,外面还有未来得及进城的百姓,恐怕已经全部死于西凉军马下,有亲戚在里边的人,是一路哭着过来的,即便现在,隔着雨帘,隐约还出来高高低低的哭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