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033 辞相邀 ...

  •   一行人离开之后,在中秋节前,他们又来了一趟,这次不止闵大夫,还多了两个人,说是专门找珍贵木材的,他们屋子这边的这一面林子来过的人甚少,许多进山寻宝的人以前都选择从县城那一面进入,所以这边好的东西不少,这两个新来的人这次便是来探路的。
      赶来的马车和马,唐诗帮忙看着,还是宋词带的路,这次比上次熟悉了,出来的比上次早些,一行人便也没有停留,直接回县城去了。
      临走前,闵大夫还捋着长须叹气,遗憾未能吃上唐诗做的饭菜,让宋词有空带着唐诗去城里逛逛。
      宋词笑着应了,把他们送离开。
      对于闵大夫,唐诗曾经以为,不管往后多久,他都只是一个她机缘下有幸认识的一个普通大夫,算是宋词的雇主,至多多了两分交情。和她,不会有过多的交集。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有更多的牵扯。
      中秋佳节,不管是名门大家,还是普通村民,日子过的好赖,都会供上月饼拜月赏月。村子里,手上有几个余钱的,会到镇上买上几个月饼回来,没钱的,舍不得银钱的,也会自己动手做上几个应应景。
      唐诗对那些硬邦邦的月饼不感兴趣,更不会自己动手做,她也做不出来。对于送去老宅那边和下河村的节礼,是宋词各割了条肉,加上一封月饼送了过去。
      他们自己,宋词也不是几岁小孩了,不会贪吃两口月饼。唐诗吩咐他从镇上又买了些白面割了条肉回来,面里还掺了些苞米细面,包了锅饺子。饺子面皮白里透着黄,还有淡淡的苞米甜香,一口咬下去,放了花椒盐的肉馅,香而不腻,宋词整整吃了两大碗。
      许是上次的事闹的有些不欢而散,这次过中秋,老宅那边竟然没有把几个儿子喊回去一起吃餐团圆饭。县城的宋明开也在前一天回来了,没想到,没有第一时间回家,竟然提前在官道下了马车,下了官道,先拐他们这里来了。
      对于这个宋家长子,唐诗说不上讨厌,但也没什么好感。宋明开不但长相俏似陈氏,就连那丝精明劲也遗传了陈氏,比陈氏更出色。出色到,这次竟然把注意打到他们头上来了,唐诗那自私的小心眼,就不大痛快了。
      宋明开过来,到没做什么,围着山坡转了转,又看看他们的房子,说了些好听的话,作为哥哥对宋词这个弟弟的鼓励和肯定的话。离开前,还撇了眼他们挂在走廊的一排腊物,便离开回去了。
      “做个架子,把这些都挪杂物间里。”
      把宋明开送走,回屋转身就叮嘱宋词,把明晃晃挂在走廊竹竿上的腊物收起来。这些可都是她亲手做出来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口福的,特别是敢谋算到他们头上的人。考虑回头要不要买把锁回来,把杂物间也给锁上。
      本来想挂上房另一个房间里的,毕竟杂物间也没有多保险,但想到房间里铺芦苇席子地面,腊物滴落下来的油会弄污了,便作罢。那芦苇地面,上次闵大夫也甚是喜欢,说是充满了野趣,睡在这样的房间里,觉都睡得香些,回头有机会在家里也弄一个这样的。
      听到这话,宋词看了眼唐诗,没说什么,也没问,直接转身出去找木头做架子去了。
      宋明开这次回来呆了一天,过完节便又回了县城,到没整出什么事来,或许也是时间太短来不及捣鼓吧。
      唐诗不管他会憋什么坏,照常摘她的棉花,没想到这瘦地棉花株长的不怎么壮,棉球倒是结了不少,这一亩多地,他们今年能收上不少棉花。棉花价格比粮食贵了多少倍,怎么算,都比种粮食划算。
      时光如流煦,这里地处偏僻,少有人打搅,两人过着平静的日子,平时给田里地里除除草,摘棉花,有时候宋词会带着她进外围山林里转转,拾些干柴火回来。有时候,还会找到些野浆果,酸甜可口,唐诗甚是喜欢,除了桃子成熟时,宋词有次从外边带回来一小包桃子,她就一直没吃过什么水果。而且那些不多的桃子,唐诗给几个小孩分了些,上房两个老的自然不能少,剩下的便没几个了,宋词一个都没舍得吃,全留给了她。
      现在在林子里看到浆果,倒是给她添了不少零嘴。宋词见她喜欢,便隔个几日,就带她进来转一转,找些浆果。
      吴大哥他们期间又过来了几趟,有时隔个三五日,有时长达十天半个多月不见人影,可见他们并不是只在一处山林溜达,本县周围山林众多,山中珍宝也众多。许是考虑到唐诗独自一人在家中,不放心,搬到这里之后,宋词便没有再跟着吴大哥他们往外去,就算进这边的林子里,再晚也会当天赶回来,不会在外过夜。
      即便紧靠山林,比起野兽来,人心更是难测。唐诗不怕野兽跑出山林祸害,再厉害的野兽,大门一关,也进不到屋来。可人呢,做了宵小之辈,再高的屋墙也能翻进来。
      想起上次去三婶家给她家的小孙子过十二朝之喜时,看到的一窝小奶狗,便让宋词回村里一趟,问问小狗是否还在,买一只回来,这样,他外出不在家的时候,有只小狗陪着她,倒是好。
      宋词绝不会放媳妇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而他外出多日,纵有只小狗在家里能惊醒些,也起不了任何保护作用。最后,小狗带回来了,几个月的小狗,毛茸茸的,跟在身后摇尾乞怜,倒是惹人喜爱。宋词还是只带着人在附近山林进出,不会留唐诗一个人在家里过夜,即便,这份不菲的收入少得了许多。
      棉花摘回来不少了,在一次吴大哥他们回县里时,唐诗让宋词带着棉花,跟着吴大哥他们的马车,带到县城里去卖了。
      “媳妇,不急着去卖,地里的棉花还能摘好些,等摘完了,借吴大哥的马车,一并拉去卖了便是。”
      这个时候,正是棉花开始大量采摘的时候,即便县城比镇上好些,也卖不到多高价钱。要是此时不急着卖出,反正他们屋里空着,多放些时日,待到棉花摘完,天气凉些下来,再拉去县城卖出,便能多得些银钱。
      只是见唐诗态度坚定,宋词二话不说,便照做了。
      对于闵大夫他们的再次相邀,前去县城逛一逛,唐诗还是拒绝了。
      不是不想见识县城的繁华,可也不是非去不可。不为它的繁华与否,屋宇层峦叠翠,只因对他们口中夜晚灯火不息的春柳巷,华锦钗玉的店铺无数,大家富户小姐夫人出行的婢女奴才环伺,还有城北专营牲畜及下人奴才买卖的骡市街,实在令她有些不喜罢了。
      宋词也不是第一次见唐诗拒去县城了,虽不知原因,可只要是媳妇不喜的,他便不会强求,帮着婉拒谢过闵大夫他们的盛意,只身跟着进了城,让唐诗留在了家中。
      关于棉花的事,很快,宋词便知道了唐诗这么做的原因。
      来山坳田里除草的村民,陈氏托他给他们带来了话,让他们回老屋一趟。
      陈氏来找,每次都不会是什么好事,可陈氏是婆婆是娘,也不能不回去一趟。
      陈氏也直接,看见两人就直接开口跟他们要东西。
      “你们地里的棉花,这个时候该是摘回来了,我和你们爹的被褥也盖了好些年了,冬天盖上也不暖和,弹两床被褥给送过来吧。”
      “爹和娘的被褥不暖和,害爹娘受冻,是儿子疏忽了,儿子这便去找三位哥哥,凑些银钱到镇上买些棉花给爹娘弹两床被褥。”
      宋词一怔,下意识先看了眼媳妇,接触到媳妇冷冷的眼神,虽只是一瞬,转回来垂下眼帘,先跟陈氏请罪。只是,他话里的推脱之意,以及拉上了他的三位哥哥,顿时让陈氏恼怒不已。
      “你们这是搬出去了,过上好日子了,就不顾爹娘的死活了是吧?”
      就连一直站在边上,从进到屋来喊了声娘,便未曾再说一个字的唐诗,也被她一块气恼上了,狠狠瞪了一眼过来。
      “不是,娘,儿子不敢不孝爹娘。只是,儿子家里摘回来的棉花,前几日便拉去卖了,换了银钱还债,现在家中的棉花剩的不多了。孝顺爹娘是应当的,不能让爹娘冬日里受了冻,想必几位哥哥也是和儿子一样的想法,即使手中银钱都不宽裕,也会想办法给爹娘买两床被褥回来。”
      一番话,宋词根本不给陈氏开口的机会,一口气说了出来,堵的陈氏脸色涨红,就想抬起手来往这个么儿的脸上抡去。
      逆子!真是逆子!
      他眼里还有没有他的爹娘了?
      就连爹娘跟他要两床被褥,也诸般借口,不止攀咬上他的几个哥哥,就连欠债都拿出来说事了,她要是还说让他们一家独自买来被褥,是不是就要往外去说他们两个老的不顾么儿死活?就连她的另外三个儿子,是不是也要被说成欺压他这个弟弟?
      世人重名声,不管嫁娶还是日后考取功名,必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是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名声。时有奸淫掳掠不孝不悌者,必为人所弃,擒之告之,官衙量刑极重。
      不过,对的不过是无权无势者,上位之人,鄙之如狗屎。
      人命如草芥,人都可以拿来如牲畜般买卖,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生在此世间,唐诗无力改变些什么,也无力抗拒什么,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生存下来,对己之喜,己之不喜,并不能所有都能如愿表达。
      话说到此,即便宋词他们种了一亩多地的棉花地,很多人都是亲眼看见的,即便摘回来的已经卖出去了,两床被褥的棉花也不是拿不出来。可陈氏知道,此时还想狮子大开口已是不可能,本还想着给长孙小福也要上一床的,现在他们的两床被褥也不抱希望了,可也不甘心折腾一番啥好处也捞不着。
      这个么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这个老姑娘果然娶不得,还是只不下蛋的母鸡,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一时赌气,给他娶了这么个媳妇。想到这,又狠瞪了边上唐诗一眼。
      “被褥既然做不了,只能我和你们爹两个老的今年冬天再受些冻,先拿十斤棉花过来,给我和你们爹做身新棉衣吧,总是能御些寒。”
      十斤,倒是敢开口,一床被褥,常做的也就八斤棉花足够,再厚些也就十斤了。就是给他们做两身棉衣,也用不了十斤,横竖就是想贪要他们的棉花罢了。
      他们两个老的盖的被褥可是全家最新最厚的,就是她去年刚成亲的么儿,新婚之喜垫在身下的褥子,也是么儿盖了好几年的旧被褥。他们老宋家,就算薄待所有人,也不会薄待了陈氏。
      “是,娘,儿子这便回家把棉花拿过来。”
      陈氏让了步,宋词便也见好就收。
      不是他舍不得这点棉花,也不是不想孝顺爹娘,如果不是娘这样逼迫他拿出来,地里的棉花还能摘上几茬,他总会给爹娘拿些过来的。就像往日般,即使再不喜大嫂小陈氏的不拿自取,因为吴大哥他们,家中不缺肉吃,也会时不时割上一条猪肉,给爹娘带过来。还有菜园子的蔬菜,他们就两个人,种的多,根本吃不完,除了做成菜干,也会时不时给爹娘送些过来。
      至于他们常吃的是每次吴大哥他们猎回来相赠的野兔野鸡等小猎物,宁愿再去割肉,也不敢把猎物送去,一旦送了一次,往后便会少不了麻烦。爹娘子女兄弟妯娌相防到如此地步,亲情都要被算计,可悲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