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10 初规划 ...

  •   一个孝字压死人,顶着个孝字,让人反抗不了,根本没用任何人权、公平而言,这万恶的封建君权父权夫权社会。根本就没有人想过她的腰,她的腰先前可是受过伤的,还是当时帮大房旱地种苞米大豆的时候给摔的,这才多久,根本就没人提这一茬,也不想想她把腰弯着插一天秧会不会受不了,问都没人问一声。
      唐诗也不知道她这脾气发的不应该,应该说不该对着宋词发,本身就不是他的错,是被迁怒了。
      她知道是自己越来越代入这个身份了,代入了,就会计较,就会介意加注两人身上的不公平,计较得失,就会想着开始为两人筹谋更好的生活,所以才会想着弄更多可以吃的东西,这两天才会这么辛苦的跟着去开荒,今天被这么一刺激,心底不平衡了。
      “媳妇,别生气,要不,我去跟爹娘说说,你别下田了,要不换你在家做饭。”
      “不用。”
      让她做饭给他们吃,还不如去插秧呢。上次因为一个地皮菜就招来了一顿骂,她又不是欠虐。
      第二天,唐诗乖乖跟着在田里呆了一天,只是把三分做成了七分,插几行就扶一把腰,才想起之前她腰受过伤的事儿了,谁也说不了她什么。
      大家伙也在上房吃了一天饭,唐诗心里有数,基本没吃几口,看得宋词心疼不已,越发是想吃媳妇做的饭菜了,以前还不觉得有什么,都习惯了二十年了,一旦吃过了媳妇做的饭,发现别人做的都变得有些难以下咽了。
      大房二房三房怎么样,唐诗不想去关注,又恢复了每天背着午饭去开荒的日子,经过几天的辛苦,已经开了将近一亩地出来。宋词手心握着锄头水泡都变成了茧子,手臂二头肌都要练出来了。唐诗的腰,那天为了帮大房插秧,即便偷懒了,这么弯着,确实又有些加重了。开荒还是以宋词为主力,她也就在后面搬着挖出来的荆棘,垒一道矮墙篱笆墙而已。
      宋词更乐得媳妇偷懒点好,按他说就应该留在家里休息的,这里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媳妇非要跟着来,又反对不了,只好作罢。
      过来几天,等大家田里都忙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二亩田里抛下去的秧苗也长得越来越好了,唐诗无聊了,每天都要去围着田埂转一圈,真是越看越喜人。
      这个时候,开荒的队伍了多了两个人,有了这两个人的加入,开荒的速度就快了很多。这两个人就是宋词找来帮忙的三叔家的大儿子,他的堂兄宋大江,还有一个叫宋三郎的小伙子,都是平时和宋词玩得好的,家里活忙完了,被宋词拉了过来帮忙。
      两人扛着锄头过来一看,也愣神了,还有这么干的?虽然觉不能理解,开荒有这么开,这是玩儿呢,可还是照着宋词的做法去做了。
      前后一共忙碌了十来日,终于沿着山坡脚地势较平坦处开了一片地出来,除了靠东北方向那一片石头较多的,其余环着山坡地方都被开出来了。
      即便还没有具体丈量,大约目测,数量也挺可观的了,唐诗对这个成果很满意。
      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属于他们的了。
      等到村长被宋词拉来丈量的时候,看见眼前的情景,也傻眼了,被村长喊来帮忙丈量的也傻眼了。
      这,就叫开荒?
      枯草大火一烧,绕着山坡脚这一圈把荆棘丛一挖,坑坑洼洼的,土都没翻几块,这就叫开荒?
      集体傻眼了。
      “小词,你这……这不是闹着玩吗?”
      村长真生气了,以为他闹着玩呢,这事,能这么开玩笑的吗?
      “村长,咱没闹,您不是说,先把地开出来,丈量后才能往衙门里报吗,地契才能办理。这不,只能先这样儿,先把地契给办了,这不庄稼下地也不能再耽搁时节了不是?我保证,最多十日,都把开出来的地全种上庄稼。”
      给宋词这么一说,就连保证都打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最后,还是让人把地大约给量了量,或许是心塞了,还真是给估了个大约数,三亩,根本就没仔细丈量,也没法准确丈量,谁也没有多说什么。顺便,把山坡最顶上一片,也划给了他们起房子。把个山坡的山脚和山顶都给占了,其实就跟整个山坡都属于他们没两样了。
      这个结果,目前唐诗还算满意。
      大家都以外宋词和唐诗在胡闹,就连老宋家的人,听回来的人一说,谁不以为他们在胡闹呢,年纪轻轻不知事。就连二嫂梁氏,也问过唐诗,要不要挨着他们的新房子,也叫村长给画一块地,两家做邻居好了。
      对此,唐诗一律无视,第二天,就拉着宋词,带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一两多银子,就跑镇上大采购去了。
      到了镇上,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杂货店,把什么黄瓜豆角茄子丝瓜南瓜等常见的几样蔬菜种子都给买了,还看到有麦种,这个时候倒是有种春麦的,可他们李家屯因以水田为主,旱地又不适合种植小麦,倒是梁氏的娘家上河村,以及往东而去,因为地势平坦,多是以种植小麦为主,平时李家屯及沿河往下的下河村等几个村庄,想吃面食都是到粮店里买。
      还有苞米、黄豆、绿豆等豆类种子,唐诗想起分家分到的那些豆子,好像就有黄豆绿豆,这个也不用买了。还看见了花生,这个侍弄起来太麻烦了,根本不考虑,想吃花生仁花生油了,花钱买两斤就是。
      最后都快把人杂货店翻看了一遍,也没看中什么好东西,失望透顶了,倒是称了两斤花生油,猪油她实在吃到腻了,害得对猪肉也不见得那么渴望了。还称了斤酱油,一斤高粱酒,还有基本家家都会做上一罐的黄豆酱,做菜放一些进去还是挺好的,可惜这东西她捣鼓不出来,也是懒得做,直接买回去干脆。
      这个时候,有别的人进来要买东西,杂货店老板就让他们自己慢慢看,上前招呼客人去了。
      唐诗耳朵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那客人说着什么亲嫁妆喜被的,做一床八斤一床十斤的被子,这个时候买棉花划算,好的棉花要三十五文一斤。
      等等,棉花,有了。
      等老板送走了客人,唐诗马上上前问老板棉花价格,有两种,好一点的三十五文一斤,差一点的三十文一斤。唐诗不说话,在心里算着一笔账,老板以为以为她嫌贵,连忙解释。
      “这个时候买棉花最是划算了,看看,这些棉花可都是好的,因为是去年的旧棉花才卖的这个价,要是等秋上收了新棉花,入冬再来买,就找不到这个价了,四十文,四十五文,甚至五十文的都有可能。小娘子现在买家去,可以做被褥棉衣,给爹娘做,给自个做,不用等到冬上多花冤枉钱,都是最划算的。”
      的确,不说季节问题了,价格都是波动的,随行就市。再说现在的村民,种植都是以粮食为主,每家每户都不会多拿出地来种棉花,最多也就种够自家人用的,或者像刚才的顾客一样,直接买就是。
      听到老板说的价格,唐诗就已经眼前一亮,就它了。
      最后,粮食种子没买到,买了一包棉花籽回来。
      今天从镇上割了猪肉回来,晚上做了个竹笋炒肉,宋词给上房端了一碗过去。这些时日开荒辛苦,宋词割了两次肉回来,每次做好都给上房端一碗过去,这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唐诗终于明白二房三房为什么久久不割一次肉了,虽然说大家都过的不算宽裕,可几顿肉还是吃得起的,而且家里还有着幼儿呢,不吃肉怎么长身体?
      人人如此,唐诗又怎会反对,她可不想被盖上不孝的帽子,且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她也赞同。可看看面前只剩半个菜盘子的竹笋炒肉,唐诗只能朝天翻白眼,就这么点肉,送了大半过去,他们还能吃几口?
      孝顺是应该的,愚孝也是不对的,要是往后有点什么,有口好吃的,都要给父母送过去,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个,每次都要给他们送去?”
      唐诗不淡定了,用筷子敲了敲菜盘,问宋词。他们今天新买的菜盘子,虽然只是粗陶盘子,但终于告别了用碗盛菜的日子,让她这个每日三餐需要围绕着灶台转的人,看着也舒服些。可是,看着精心炒出来的菜被送了大半出去,心情顿时就不大美妙了。
      “总不能,我们吃肉,让爹娘看着,总是一个院子里住着,我们关起门来自个吃不大好。”
      也是,一个院子里住着,出门就能碰着面,做顿饭香气满院子人都能闻到,要是知道他们买了肉吃没给上房送去,估计陈氏又要站院子里开骂了。
      还是,早日从这里搬出去为好,眼不见为净,反正每年该给的供养粮食他们不会少,年节的孝敬也照样给,但日子过的可不能让她吃餐饭都吃不舒心。
      “明日,这雨真能下来?”
      外头满天星光呢,哪里有点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唐诗有些怀疑他的话了。
      “能下,下响不下,夜里也会下。”
      宋词说的信誓旦旦,他不会看错,明日这雨肯定会下,对这场雨,他比她还关心,肯定不会看错的,辛苦忙活了十几日,就等这场雨下来了。
      唐诗点头,雨能下来就好,早一日下,开出来的地就能早一次种上东西。
      钱真不经花,今儿镇上跑一趟,买了二十斤米,家里剩的谷子不多了,而且每次要拿谷子去舂米,麻烦不说,谷糠还特多,需要用簸箕颠好几遍,淘米时还得淘好几次水才能把谷糠去掉,太麻烦了,干脆直接买人家舂好的,省事。买米,加上买种子,七七八八的,一下子就花出去了几百文。
      现在,分家时分到的二两银子,只剩下一两零几个铜板了,再没有收入的来源,房子要等到何年何月去了。
      两人成亲前宋词倒是和他大哥一样,也是在县城干活,不过没他大哥本事,做到了二账房,也就是个酒楼打杂的,收入自然比不上,可也是份稳定的收入。可自从去年腊月回来成亲,就把酒楼里的活给辞了。要是没分家,还能出去再找份活,可现在这样,要是他去了县城干活,地里的活唐诗一个人可忙活不过来。
      第二日,天气果然起了变化,上午还是太阳高挂,下响天就阴了下来,待人们做夜食的时辰,雨淅沥淅沥开始下了起来,夜里雨越发大起来,伴着春雷滚滚,正好给插下的秧苗喝了个饱。
      白天唐诗又拉着宋词去河对面的竹林挖了两背篓竹笋回来,趁着笋子还嫩,多挖些回来,因着下雨,就没有处理,直接堆在大门廊檐下。
      一夜大雨,把地浇了个透,唐诗两人早早起床做了早饭吃过,宋词把犁耙用扁担往往肩上一挑,手里牵着大水牛,唐诗把锄头铁锹一抗,背后背着午饭,直奔山坡去了。
      被水淋透的山坡,深扎根的荆棘又已经全部被挖了出来,只剩草根,用犁头直接犁地,有了犁和牛,可比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省力多了。
      用犁把地犁了一遍,再用木耙多耙几遍,被犁起来的草根就挂在了木耙的耙尺上,一堆一堆的草根,只要捡起来,用背篓一篓篓往边上背,直接堆围墙用。因为草根太多,很多结块的,还得用锄头铁锹把它们捶散开,两人披星戴月的,整整忙活了三天,这地看起来才有点样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