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槐荫斋 • 薄命女 ...
-
上回说到「团城放灯」之时,因礼花放得太响太躁,胆小的我逃之夭夭。路上就那么寸,整栽在一个人身上。
我曾说这“盂兰节”的内涵从“对死者的祭奠”扩展到“生者的狂欢”,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还有像小光小珍这样你侬我侬的。眼前的这个人,倒是扎扎实实地在拜祭、在追忆。每个礼都行得端正,每只灯都放得悠远。
他瘦多了。
想必「南下」这一路风餐露宿,晒得他没有往日戏台上的俊逸潇洒。他回过头,正巧一个大烟火点亮了大半个天空。我看见他的眼窝深陷下去,五官显得更加立体生动,光影有层次地铺在他的脸上,却依然看不出喜悲。有当年曹子建事过境迁、挥毫作《洛神赋》的惘然。
“白姑姑,我想来想去,也只有这儿可堪祭拜,所以就来了。”宜仙说。正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魂魄所系于安身立命之所,最怕的就是落个‘孤魂野鬼’的下场。可惜真不知道贵人葬于何处,也没有牌位。
宜仙倒看得很达观:“我想,絮儿的精魂定会停在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的地方,我们约好的。”我才知道,贵人名讳「絮」字,柳絮的絮、飞絮的絮。
“所以你只是来了一桩心愿的?了了就再回南方?”我语气不善。
“是。”他温和地说。
‘死者为大’。既然遇上,总归要拜拜的。我从他所带的河灯中取用一只。这些河灯本身简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铺垫着各色彩纸。我看着彩纸,说:“贵人的手真巧。你寄这些给她她一定高兴。”宜仙问:“白姑姑也见过那些剪纸?”我遗憾地点点头,说,可惜我有的都是没剪完的。宜仙解释,那是因为南方的习俗,有孕在身便不得动刀动剪。难怪那时没见着剪刀,都是书。
临水而站,双手合十。
我一向不通佛家如何「五体投地」、「敬香加持」,但有敬畏鬼神之心。没有求贵人如何如何保佑我,也不会念这个咒那个经。我只是闭上眼睛把心往下沉了沉,连震耳欲聋的烟花都没扰乱的平静。
临了宜仙说该是这辈子在京城的最后一夜。我鬼使神差地问了句住哪儿,他说宣武区山西街,世代梨园子弟的地方。我说:“再见,噢,应该说‘不见’。”
宜仙还是温和地笑,说“都好”。
><
这件事本该烂在肚里的。翌日听小戴子说起“昨儿晚上山西街着了大火”时,我也没什么反应,根本猜不到什么关联。此为后话了。
要说这几天,各地的水灾皆有缓和,光绪心心念念的铁路(即芦汉铁路)也交由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去筹办,所以皇上的心情不错,时不常地来景仁宫兜一圈。我是绝对不要再熬粥的。每日多了项活儿,侍弄照相机。不过今日听来一件头等大事:慈禧太后决定搬到颐和园里住一阵。
继而引发了后宫中的头等问题:谁去、谁留。
储秀宫里的气氛颇类似于成绩公布前的不安。「导师」慈禧优哉游哉地品茶,同时在做最后的决断。依我看,皇后静芬‘去’‘留’都没什么分别。去了,光绪不惦记她;留在紫禁城里,光绪也不会惦记她。听说前两日光绪曾去过一次钟粹宫,刚进去就气冲冲地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无从知道。
永和宫的瑾嫔就复杂些。上次她惹了皇上生气,又病在床上十天八天,此后一直深居简出。听翠儿说,她们主子是翻了牌,就安安分分地过去;没翻,也安安分分地起居,「得不得宠」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她的态度最拿不准。
珍嫔就不用说了,想留。
珍嫔在审核中打的是头炮。“珍丫头,最近皇上倒常召你嘛。”慈禧慢悠悠地说,“这得了恩宠就是不一样,瞧这小脸蛋儿,不用胭脂都这么俊俏。”
小黑也明白「出头的椽子不烂也得被人摘了」,我俩统一意见,支的招是‘低头 + 微笑’。珍嫔也如此做了。她这么一示弱,慈禧果然笑说:“这傻丫头,皇上宠你是好事儿啊,还害什么臊~依我说啊,再翻几次牌儿,很快就能抱上孙子啦。这是咱大清国的福气啊!”
可能珍嫔听到这句话觉得稳操胜券,顺势说了句“儿媳一定尽力而为”。慈禧端详了下,慢条斯理地说:“这事可是急不来哟。”慈禧转而问瑾嫔。瑾嫔答的是:
“上次之事是媳妇不知深浅,犯了过错,还请太后责罚。如果您不嫌弃,媳妇愿陪您进园子,侍奉左右,也好跟着学些眉眼高低。”这番话从她稳扎稳打的口气中说出,便诚恳地叫人没话说。
“姑爸爸。”静芬喊了一声,不知是觉得被忽略了,还是有意见要提。慈禧拍了拍她的手,话,却是冲着他他拉氏姐妹说的:“本想召你两个进园子陪着解解闷儿。不过既然是这么个状况,我说呢还是在宫里头陪着皇上,两姐妹多用点心思,合计合计,好好伺候皇上。”
“姑爸爸!”
“得了,我都乏了,跪安吧。”
紫禁城里至少一半的人马随太后开拔到了颐和园,即是说,起码眼线也撤掉了几层,顿时觉得松快多了。最随心所欲的绝对是光绪。下朝之后鉴字赏画、谈天说地,嬉笑打闹、逛东逛西——照相机也得扛着、跟着。操作机器的人依旧只有我一个。不知是因为胆小还是避讳,光绪不愿意拍,却乐意看别人拍。于是我的相机里有“由夏转秋”的风景,有紫禁城的草木,有太监宫女,有好多珍嫔。
一入秋转寒,加上每天都闲不住,不是去西苑坐火车就是上北海泛舟,还得隔三差五奔到颐和园给太后请安,珍嫔的月事时下,虚浮无力。光绪来探过,问“今日饭用了多少?觉睡得沉不沉?”,听到太医说多调养就无妨,放了心。这天天还没黑珍嫔就说小腹酸软,早早上床安歇了。
我做完该做的事,没什么睡意,于是趁还未宵禁,信步去了老地方。他没在。我仍坐到老位置,随手摸到的还是《圣经》。本想退回去,怕万一触弄了上帝,耶和华要什么有什么,要‘雷劈我’我肯定挨劈。净化净化心灵吧。
这次坚持读到“诺亚方舟”,读到诺亚赶着猪啊羊啊躲过一劫,眼皮实在撑不住了。一梦正酣。醒时天已经黑透了,屋里却亮了盏灯。真的是煤油灯,玻璃罩里有温暖的火苗跃动。那边故意折腾出点响声好告诉我,他来了。
“醒了?你放心,我没有……不信你看,我觉着你好像身上没披着也没盖着,怕你着凉,本来想给你加一件,可、可我没过去……”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罢了,受点凉就受点凉吧,我壮实着呢。揉揉酸疼的脖子,我打算走。
“嗳!来了就走?”
我没好气地说,都宵禁了,不赶紧回去就麻烦大了。他的回答噎人:“反正也已经坏了规矩,不差这么点工夫。”得,您说的都有理。
一阵夜风拂过琉璃瓦,奏起沙沙的单曲。我起身推开面前的窗,月光像牛奶一样温柔地倾洒在我的身上。极目远望,今夜的月像没长好的金瓜,柔和的白色,缺一块鼓一块不标准的椭圆型。我说:“哟,再过几日,月就圆了。”
“快该中秋了……”他喃喃地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团圆,人团圆——你别招我行么?想到我是个形单影只的实习生,在晚清的后宫里做“苦工”,比如沏茶倒水扛照相机,还要察言观色,这些平常一累一忙也就忘了心酸。别招我现在就难受成么。
“你想出宫吗?”
他突然问。我这儿正难受呢,别烦。他又追问:“呵~我知道,怎么会不想呢。那换个问法儿,你若是出了宫最想去哪儿?”
“回家。”、“你说过的那个「北京」么?”他低落极了,“可我呢,连个想去的地方都没有,也没人能陪我去。”
我该充耳不闻,该听过就忘,就是不该动了恻隐之心,就是不该自作聪明地说“我还有个想去的地方。”
“哪儿?”
“什刹海。”
><
珍嫔经过调养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元气,更令她欣喜若狂的是,皇上要偷偷带她溜出宫。出宫,是她梦寐以求的,她和我说的时候都带着不可置信的表情:“小白!你千万别说出去,千万不能说出去呀,皇上要带我出去哩!可惜不能走太远。”
我说是吗,那也相当不错了。
珍嫔偏着头说:“皇上说,带上你。”
啊?叫我干吗呀。
珍嫔阴阳怪气的:“我也不晓得。后来皇上说是想让你带着‘照相机’,那玩意儿可真神奇~看来赶明儿我真得好好学学!”
为了避人耳目,珍嫔跟我说“得换上小太监服才方便走动”,我换上了。抱着照相机跟在珍嫔的后面。养心殿里光绪也换好了藏青缎质便服,头戴凉帽,腰间别着扇套,就像寻常的旗人那样。话不敢多说,赶紧上车出发。
紫禁城被一点一点‘抛’在身后,我只觉五脏六腑抢着往上蹦,心跳怦怦的,特别是有一种一走了之的冲动。因为觉得实习很累。钱给的也不多,活儿是一件接着一件,默默地干了活也会受气,真的累。可惜,始终没个大侠来拦路劫车拯救我,大侠都去江湖了。
车,还是稳稳地停在了醇王府的后门。这里真静啊,完全不像是接近皇城中心的地方。我想这还是在于主人的谨慎。醇王奕譞与他的兄长们相比才具平庸,三十一岁才得了载湉。载湉,他请回这个寓意“风平浪静”的名字,是希望儿子如府前的太平湖水一样恬然安静。只是,上天最爱玩弄的一招叫「事与愿违」。
暮色中,早早就有一人焦躁不安地等候在后院小径。等门刚开道缝,他扑通一声跪倒,噢不,是匍匐在地。光绪是满脸的窘迫,珍嫔笑嘻嘻地走上去,像她以前在长叙府里撒娇那样,说:“王爷,今天皇上是微服私访。您要行这么大的礼,咱们该如何是好呀~”
醇亲王很诧异,光绪笑着解释:“王爷别见怪,这是朕的珍嫔,平常最是贪玩淘气的。”珍嫔娇嗔一声退回到光绪身边,叫我行礼。我赶紧行礼。行完了抬头一看人都走远了,爬起来,我赶紧追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