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3、番外·华山畿(上) ...

  •   在惊雷的夜晚,杨友策常有着多到做不完的噩梦。长祚元年被迫迁都西京金陵以来,他便被拘于这座云台殿中,高阁危楼,摇摇欲坠。如今,连白昼间也缠绕梦魇之中。他阖上双眼,便见凶恶的鸱鸮蛇虺四面环伺,那湿漉漉的眼神舔舐着他的心室,如被尸衾包裹。
      这样的雷雨夜亦会令杨友策想起姜先生逝世的那个夜晚。
      那年他七岁,雷霆夜犯宫柱,他惊悸而醒。不一时,便见侍女缃儿失魂落魄地从外回来,鬓发被雨水打湿,乱糟糟地贴在脸上。她神情古怪,眼角通红,仿佛是哭过。
      杨友策见此,便知道是姜先生的事——缃儿是母亲闺中带来的近侍婢女,自幼便在姜府长大,对舅父情分非凡。
      他摒退旁人,悄声问:“姜先生如何了?”
      缃儿语声发颤:“姜先生……去了很远的地方。”
      “是北疆么?”杨友策问。他前日隐约听闻些消息:因着小舅父附逆宣王谋反一事,舅父受其牵连,惹怒父皇而被遣去宿州。他心中万分不舍,但知自己人微言轻,不敢贸然求情,只盼父皇早日回心转意召其返还。
      这时窗外雨如倾盆,狂风卷地,檐下铁马鼓噪不停。杨友策想:舅父平日那样怕冷,哪里受得了北疆天候?忙跑去熏笼旁,拿了一领厚厚的大氅捧来,“舅父启程了没有?缃阿姊,帮我送给舅父好么?”
      缃儿口中应是,忍不住哽咽起来。
      后来他才知,她将那氅衣偷偷在火盆烧了。
      他不曾等到舅父回来——世上唯一一个处处宠惯着他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如此又过十年,武隆七年那回春宴过后未久,父皇也离去了。
      秋节未至,天子再率大军亲征北伐。与北军交战几番,眼见商丘便要克下,而圣躬违和难以统帅,疮甚便返。
      今上少年时始统兵,锐意事功。每每冲锋阵前,不知轻重,致使病根深种。略上些年纪便难扛得住,眼下新伤旧疾一齐发作。连日奔波,待得返京回宫,病势已危。
      杨友策只来得及见到皇帝最后一面。
      临终病榻边,皇帝遣去三名托孤大臣,招手令太子近前。
      徐泱老态龙钟,业已朽如枯木,皇帝望着他蹒跚拄杖、艰难退去的身影,神思惘然,喃喃道:“朕做错了吗?我……做错了吗……”杨友策并不甚解他因何而悔,惴惴跪在榻侧,谨听训示。
      “朕一生心在中原平靖,海内归一,因而逞勇好斗,并非只将沙场作猎取威名的围场……可身后定会落个穷兵黩武的名声。”皇帝的声音依旧沉稳,然而疲倦不堪,显得苍老微弱,“朕去后,你当专于内政,宽仁待民。”说罢,让他贴得更近,抬手将印绶佩在他身上。
      “策儿,你天性慈柔,是个良善孩子。待你过苛,是朕之过。”
      杨友策被这般少有的温和目光注视着,一时间酸意逼上鼻腔。这束目光仅存一霎。皇帝像是倦怠极了,缓缓阖上双目,带着几分不甘、几分怅惘,终归平静释然。
      杨友策从未这样近地直视圣颜——那威严逼人的眼眸阖上,仿佛被岁月磨平了锐气,不再是遥不可及神话。
      他轻轻握了一握那只手。印象中的这只手曾经十分有力,能够一箭退敌,翻云覆雨,是无上权柄的象征。如今却软垂着,仿佛卸去了所有气力和脉跳。他只觉许许多多的无奈憾恨同残余温热一齐传了过来。
      微微泛凉的手背上骤然落下一滴热泪,他轻声唤道:“阿耶。”
      他听着中官宣告天子崩殂、宣读遗诏的声音、杂沓的脚步声响起,一时心头空落落,又深觉惧意。
      英雄气概亦有尽时。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旷世伟业,鼎峙之局,一切豪情壮志转眼化为烟齑。
      除却遗诏,枕边还置有一封御笔。素笺上仅有六字——“华山畿,奈何许”。想是腕力孱弱,墨迹些微打颤。
      他听章中尉言道,是陛下反途之际驻跸楚州时,临淮水而写下。
      杨友策无法感念父皇以何种心境写下这字句,却在铺天盖地的哭声中奇异地忆起:自己是在何种情境,第一次读到这诗句。
      那是暮春芒种时节,他在廊下读着一卷诗集,是合萃斋所刊印的时人诗文,里面有几首舅父的诗词,由姜运琅从宫外带来的。
      那些字句,逸气似苍山秋天沓沓,隽蔚如瑶阶玉树瑛瑛。他心想:正是平生秀句寰区满,拾掇余弃成丹青。
      读得入迷,不曾留意钱皇后前来看望,手中诗集便被抽走。皇后翻了几页,神情不怿,直斥这是诲淫诲盗的书,便命宫中掌嘴书斋中的侍应婢女。
      杨友策羞窘惊惧交加,急急求情道:“娘娘饶了她们罢,往后我不读它就是了。”
      正逢姜运琅入宫往书斋来,撞见这幕。他却毫不畏惧皇后,又能言善道,一番抗辩侃侃如也,气得钱皇后阴沉着脸离去。
      杨友策尚心有余悸,姜运琅却不以为然,咋舌道:“皇后只识得佛经,便要你也只许读孔孟。”转而笑道:“瞧我又带了甚么来?”
      那是一部《乐府》。料得皇后不会再来,二人便并肩坐在庭中荫凉处,各捧一半书卷,翻阅起来。
      翻到吴声部,只见录有《华山畿》廿五首,姜运琅便讲起自己听过的华山畿的故事。念到“悦之无因”四个字,唇角翘起,那双黑沈沈的眼眸瞧着他,盛着盈盈笑意,映着出身后烨烨春华,繁英如许。
      同样的吴语,姜运琅读来便格外悦耳,许是名中得了个“韵”字、“琅”字的缘故。
      杨友策想及至此,便也微微而笑。可那笑意极快地敛去了,仿佛只是若有似无的枝头风影。他似乎觉得自己的脸上不配出现笑容,不自在地偏过头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