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离开 ...

  •   李夫人在回府的路上已经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没有对灵初派兵围住郑夫人住处的行为表示什么异议,并且一回来就让人把小郑氏赶了出去。

      大约戌时末,李夫人来到灵初的寝屋,进门便先矮身行礼:“臣妾治家不严,致使小郑氏这般包藏祸心之人在府中为非作歹,险些伤及县主清誉,更惹得公主动怒。一切皆是是臣妾的过错,请公主降罪!”

      跟着她的心腹使女也一并跪下。

      灵初请李夫人起身,让她到长案后坐下:“夫人言重了,本宫知道不干夫人的事。”她没有像孙夫人那样直接撂手不管,反而还愿意出手惩治小郑氏,灵初已经很感激了。

      李夫人道:“当初妾看那小郑氏身世可怜,一时动了恻隐之心,才留她在这府中,实在是没想到会招来今日这样的祸事。既然如此,也便留不得她了,妾已命人用了刑,将她赶出了都督府。”

      灵初点点头,听她继续道:“至于三夫人郑氏,也承认了她是受小郑氏蛊惑,才放任那妇人行此歹毒之事。妾命她在东屋闭门思过,只要公主的气一日不消,她便一日不能出来。”

      灵初知道李氏一回来就去了郑夫人的屋子,她不清楚两人说了些什么,但想来李氏终究还是顾念着当年郑氏之夫对老都督的救命之恩,所以只罚了她闭门思过。

      虽然对于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李氏于她非亲非故,肯站在她这边就已经是示好的意思了,灵初自然也不会再令她为难。

      “多谢夫人。”灵初双手交握着坐在案后,微微倾身向她示意。

      “不敢。”李氏忙还她一礼,直起身又道,“至于五郎,妾的意思是等阿舜回来再行处置,毕竟……”停顿了一下,“毕竟他还是阿舜的下属。”

      灵初也觉得让李氏这个堂婶来处置萧泽有些不妥,只是……让萧确来处理?

      她一时想不出来萧确会怎么做,但还是尊重李氏的意见:“那便等大都督回来再断吧。”

      李夫人见此事暂时有了了断,心里略微松快一些,又与灵初闲聊几句,见时候不早,忙起身告退,回了自己的住处。

      ……

      从昨晚事发到现在,灵初的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唯恐再出现什么意外。好在李夫人回来,府中仿佛也安定了下来。

      盛乐早上的时候已经醒过来,医士来看诊,道是昨晚的迷药没有什么影响。

      灵初原本担心她知道自己险些受辱,会忍受不了,故而一直陪伴在她身侧,时刻留意着她的情绪。

      但是灵初很快发现,盛乐似乎没有自己想象得那样深受打击,反而和往常的样子差不多。

      灵初想到前世她自尽之前也没有任何的预兆,故而不敢掉以轻心。两姐妹这段时间一直同吃同宿,直到灵初确认堂妹真的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才放下心来。

      不知不觉,时令已经进入了七月。

      就在这个时候,灵初收到了一封来自薛廷的信。准确地说,是薛廷身边的心腹内侍所写。

      信上说薛廷现在在洛州,一切都好,叫她勿要担忧。

      灵初看完信,眉头深深皱了起来。当初薛廷离开长安的时候说的是要南下去西川,现在却到了东边的洛州?

      这些时日一直都有潼关的战报传来,李夫人有时会把战报拿给她看,灵初知道元氏兵分三路,洛州就是其中的一路,薛廷怎么会在那里,他会不会有危险?

      灵初再次展开来信,从头至尾又读了一遍。信应是薛廷口述,内侍执笔,她认得出来他的语气。他为什么不自己写?

      虽然是报平安,灵初却敏锐地觉察到,薛廷的情况绝对没有他说得那样好。

      原本她以为薛廷临行时自己心里那股强烈的不安是应在了盛乐这件事上,现在看完信,那种不安的感觉再次向她袭来。并且因为没有预示,灵初心里的担忧更甚。

      她叫来了江淮,把自己要去洛州的决定告诉他。

      和她想的一样,对方一听到她要离开长安便摇了摇头,劝阻道:“元氏虽败,但尚未撤退,公主贸然前往,恐有不虞之祸。且从长安到潼关,路途艰险难行,公主千金之躯,如何忍受颠簸之苦?还是在长安等大都督回来吧。”

      灵初摇头,看着他道:“此事我已决定了。江副官,我只问你一句话,若我执意前去,你要派人将我关起来吗?”

      “末将不敢。”江淮抱拳,低首迟疑片刻,抬起头道,“若公主决意去洛州,末将便带人护送公主前去。”

      “不,本宫另有要事请江副官帮忙。”灵初道,“我不放心将阿若一个人留在都督府,所以想请江副官送她到夏州,我的堂叔薛赞那里。”

      江淮眉头微皱:“这……”

      “此事就这样定了。”灵初没有再给他争执的机会。萧确对薛廷的敌意她是一直都知道的,所以不要江淮护送。

      江淮也无可奈何,只得接下了这个任务。在为灵初挑选了三十六名护卫亲兵,送她出长安城后,便自己带兵护送盛乐北上去夏州。

      ……

      洛水浩浩荡荡,汇入黄河,潼关恰在二水交汇处,南依秦岭,西接华山。远远望去,犹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峻险异常。

      前些时日刚下过一场大雨,黄河水暴涨,风卷水起,波涛如怒。

      萧确身着甲衣,沿着潼关东门外的陡峭坡道拾阶而上。登临城楼,举目远眺,滚滚黄河似从天际一泻而下,连绵的群山倒映在他眼底。

      风从水面卷来,丝毫吹不动他身上的铁甲,那站立在城墙上的身影仿佛凝住了一般,青松一样的挺直。

      就在三天前,与他相持数月的元氏从对岸撤兵。

      关东势强,元钦素有平关陇之志。此次兵分三路,以司空窦平领兵攻洛州,大将军高泰攻潼关,而元钦则亲自领兵趋蒲坂,于黄河架三座浮桥,欲渡河。

      高泰是元钦骁将,此番元钦分路出击,以架桥示渡,实际上是为了牵制住萧确的兵力,想要让高泰顺利攻入潼关,好直取长安。

      故而萧确决定集中兵力,直接攻打高泰。对方虽骁悍,然屡胜而骄,必定没有防范。

      他的决定受到了阻碍,不少人认为元钦在近,高泰在远,舍近就远不妥,不如分兵抵御。

      这是萧确执掌关陇以来第一次正式领兵与实力超出自己太多的元氏对战,他也料到了会有来自内部不同阵营的人反对。

      在与心腹幕僚赵绰商议之后,萧确以退守陇右之势迷惑元氏,同时派轻锐潜出小关,避开元钦主力,直击高泰。对方没有料到他攻势这样迅速,仓促应击,不出半日便被击溃。高泰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

      屯兵蒲坂的元钦欲回师相救,恰在此时下了暴雨,黄河难渡,元氏就此退兵回晋阳。

      双方第一次交手,以萧确的胜利而告终。此次战胜有运气的成分,也有他领兵多年所形成的审时度势的原因。

      经过这次潼关之战,关中的将兵们知道了那实力强大的元氏也并非不可战胜,一时间军营上下都洋溢着高昂而热烈的情绪。

      萧确望着城墙外的滚滚黄河,却没有其他人那样的喜悦神色。他想的,是更远的未来。元氏虽败,到底没有伤筋动骨,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元钦一心想吞下关陇,他何尝不想东出潼关、收复洛阳,乃至争战天下?

      在处理好潼关的军务后,萧确率领军队,踏上了回长安的路程。

      三日后抵达广阳,在驿舍处暂时停下休整。当天夜里,一匹快马忽然疾驰到这处驿舍。

      从马上翻下来一个年轻的士兵,脚步飞快地跨进驿舍的大门。

      “大都督,有长安来的书信!”

      萧确还未入睡,接过那士兵手里的书信,于灯下展开细看。渐渐地,眉头皱了起来。

      “公主已离开都督府,欲前往洛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