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 ...
-
来自雁门关的人似乎将长安城最后一丝凉意给带回了雁门关,自风夜北走后,烈阳发力,灼得人睁不开眼来。
长安城乃是贵胄聚集之地,许多大户人家都掘有冰窟,里面储了足够一整个夏日消夏的冰砖。李倓封王开府后除了朝廷里上次的冰例,家中也藏了不少备用的冰砖。
下人将冰砖凿成小块,放在镂空铜质鼎盘上,盘柱上镶连三块巴掌大的铜质扇形风叶,只需转动鼎盘上的摇手,徐徐凉风吹来,解了这一身的燥热。
李倓吹着凉风,啜了一口刚冰好的酥酪,总算缓过了一口气来。大唐的亲王们,弱冠才得封王开府,而李倓未满二十,却早早封了王,朝中人皆知是因为亲姊李沁之故。只不过李沁毕竟是太子李亨的女儿,纵然大家都心知肚明李倓是沾了李沁的光,可用一条命换来的光,也不是谁都想要的。李倓从吐蕃回来的这两年,除了日常的请安外,鲜少会往太子东宫跑,毕竟在外人的眼中,李倓是太子的庶出子,并不受太子喜欢。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李倓回来的这两年里,有些事情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直到众人反应过来时,太子的储君之位已无法撼动。
李倓刚从东宫请安回来,近来他的府邸里总有神出鬼没之人,他才刚将暑气驱散,一道身影就出现在了厅堂。李倓挥手让下人们退下,只留下了自己与那大摇大摆走了进来的人。
“若不是知道会长来无影去无踪,本王只怕不敢光天化日之下与你相见。”李倓搁下喝了一半的酥酪,揶揄道。
那人一身贴身玄衣,头戴斗笠,将整个面容遮住,让人瞧不出样貌来,但他声音浑厚略带苍凉,似已上了年纪:“小王爷夤夜筹谋,我也不过是凑巧寻到了机会能见小王爷一面。”
李倓笑了笑,站起身来,邀来人坐了下来。
“会长来是有新的消息了?”李倓开门见山,与对待卢延鹤一样,他待这人也不拐弯抹角。
来人道:“小王爷估摸得不错,安禄山在范阳秘密操练着一支胡人军队,军队的首领名叫令狐伤,据说是西域第一剑客,也是个美男子。”
“西域第一剑客,与剑圣比又如何?”李倓虽看不清那人的表情,却仍旧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人,似想从那人些微的动作中看出一二来。
来人却并未表现出什么异样,他冷静客观地回道:“天壤之别。”
李倓了然点头,他需要的人是能够放下私仇的人,纵然无名与剑圣拓跋思南仇怨难解,但他这一句评价却是公正。除了师父李守礼说的那个远在东海的蓬莱岛主方乾之外,这世上还没有谁能与剑圣一较高下。
“小王爷还要打听什么?”无名问道。
李倓拱手道:“麻烦会长帮我留心下风夜北。”
“那个秋家脑子有问题的小子?”无名似乎很了解风夜北,但似乎也很看不上风夜北,他不明白李倓为何会要留心一个处处留情的男人。
李倓也不与无名做解释,无名见他什么也不说,也不追问,简单地向李倓推了推手,又迅速地消失了。
李倓望着厅外晒得恹恹的花木,嘴角噙着一抹得意的笑容。
纵然天气再热,早朝还是得去。
更何况,李倓知晓天子已经等不及了。
早年意气风发的帝王如今已卸去了雄心壮志,他慵懒地坐在高高在上的皇位上,日复一日地接受臣子们的朝拜,听他们的阿谀奉承。
但今日的天子与以往不同,天子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了朝臣的面前,全因为一本奏本。
天子笑呵呵地点了点站在朝臣最前的太子李亨,夸赞道:“太子奏本写得好,写得好啊!”
众人面面相觑,唯有站在朝臣中不显眼的李倓微微翘起了嘴角。两年前,天子还对太子李亨颇不满意,在诸多皇子中,天子也不是一开始就挑中了李亨为太子,只不过是没得选。李林甫不是一次两次在他面前说太子不堪大用,但自从两年前,懦弱敦厚的太子似乎变了个人,在朝堂上依然不是那么出众,可写的每一个奏本都能正中天子的心思,逐渐的,天子愈发喜欢李亨,今日竟然在朝堂上毫不掩饰地夸赞太子。有心的朝臣知晓只怕太子的储君之位不会再有任何变化,不过太子最高明之处是让朝臣们又察觉不到他是在与李林甫作对,他甚至有时候会赞成李林甫的谏言,而最后朝臣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太子只想讨天子欢心稳固地位,并不想树敌。甚至连老奸巨猾的李林甫也这么认为。
天子今日夸太子乃是因为不久前安禄山提及雁门关外奚人、契丹恐于秋收之时来犯,虽然郭子仪劝住了天子莫派范阳军前往雁门关,但外族扰边的事情一日不解决,天子总觉得卧榻之旁不得安宁。连续一个多月里,朝臣们都举棋不定,大多数的朝臣们都觉得凭借大唐的兵力足可以将奚人、契丹打跑,但天子似乎已不想再动兵戈,毕竟奚人、契丹对大唐的危险远不及吐蕃、南诏,小打小闹过去也就算了,但总不能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子上的奏本正中了天子的心思,太子建议将两名李氏宗亲之女册封为公主与奚人、契丹和亲,两位公主带去的嫁妆要显示出大唐的诚意,再与奚人、契丹签订互不交战的盟书,至少能够缓解边关外的侵扰。大唐自开国以来就有公主和亲与外族交好的先例,纵然文华郡主死在吐蕃,那也只是个例罢了,为了更久远的安宁,派公主和亲一直都是大唐君主们的想法。
郭子仪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太子李亨,他万万没想到在失去了亲生女儿文华郡主后,太子居然还想着要牺牲女子的幸福去换取短暂的太平。
郭子仪正要走出队列向天子奏言,却听得李林甫谄媚应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两位公主若能像文成公主一般与夫君携手与共,至少能换得大唐数年太平。”
如今的朝堂上,没了张九龄,全是李林甫的人,他一出声,当即数人应和,就算不是与李林甫站在一路的人,顾忌着未来储君,他们也不敢置气。
在一片朝臣的应和声中,郭子仪收回了迈出的队列的一只脚,他叹了口气,以他的身份,他一个人也难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