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后辈 ...

  •   第四十三章后辈
      辰时,八国比武求亲仪式正式开始。一声号角,齐、晋、楚、燕、西申、陈、蔡、卫、郑、南申十国君上携夫人、世子、公主正式在凤求台落座。偌大的台上,只闻风儿吹起旗帜间或的啪啦啦声响。
      东道主南申伯环顾一下四周,笑容可掬,起身抱手环礼道:“承蒙诸侯及夫人抬爱,来到美丽的南申,南申有幸承办此次盛会,荣幸之至。方才,孤已征询各诸侯建议,比武初赛,采用抽签制,正好是八位世子、公子,抽签后分成四对,捉对厮杀。第二日,胜出的四位采取循环淘汰制,最后胜者必须连续战胜其他三位,方可娶到郑国公主衡。”
      “郑国同意吗?”忽然,一个高亢的声音不知从哪冒出来,复又一声:“郑国同意不同意?”正当人们狐疑,一个高大的身影歪歪扭扭地爬上凤求台,直向宴席走来,奇怪的是守卫军兵并不进行拦截。
      “逆子!”南申国君点指来人,怒吼道。
      这个被称作逆子的年轻人二十上下,发髻散乱,勉强挽了个发髻,如果不是左额角上一块淤青,勉强称得上英俊。左手拎着个牛皮酒囊,双眼通红、迷离,不知是一早就灌醉了还是从昨晚开始就没醒过。高大的身材传承自父亲,或许因为贪杯,有些佝偻。听到父亲的怒吼,他不以为意拔开酒塞,往嘴里“咕咚咕咚”倒了几口,抬起袖子很没样子擦擦嘴,喘了几口粗气,才对坐在南申伯背后的女孩道:“艺妹妹下次修台子修矮一些,哥哥腿差点累断。”
      接着对南申伯道:“父亲只喜欢叫儿子为逆子,儿子一直都不知何为逆。其实一切皆缘于儿子爱说实话。”
      南申伯气的浑身哆嗦,对台上守卫兵士叫嚷道:“把他拖走、快拖走。”
      上来几个兵士,拉手抱腰,谁知被他三两下给挣脱,回头骂道:“大胆,谁敢碰本世子。”兵士们本来就是装装样子,人家是世子,哪敢真下力气。这下一挨骂,正好,都讪讪的,低头不敢近前。
      楚王熊仪开口了。
      楚,芈姓熊氏,成王时殷勤侍奉,被封为子爵,居丹阳。后不断蚕食周边部落,面积逐渐扩大,觉得爵位低下,数次上书天子,要求进阶爵位,但数百年间始终未能如愿,反而招来天子猜忌,先是设个南申国,监视楚国,后又觉不够,周宣王时,居然又派王弟在楚北面再建一国郑,意在牵制。这里为称呼方便,且称楚王,其实楚自封为王是四代以后重孙熊通的事。
      熊仪鼻高目深,一副微黄的络腮胡打着卷儿,修理的干干净净。身材极为魁梧,宽大的袍褂下依然能看出发达的胸肌和厚实的肩背。
      “申伯,令世子似乎有话要说。”熊仪声音低沉宽厚,充满磁性。
      南申伯老脸一红,只得再次喝令兵士把儿子拖走,是啊,他总不能自己和儿子厮打吧。无奈兵士们不敢碰触世子,一时间,局面僵持。
      南申世子把散乱的头发往后一甩,整整衣襟,冲楚王双手一揖到地,昂然道:“南申国世子姜弘有一事不明。自古以来,男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皆顺应礼。今日各国君上世子齐聚南申比武求亲,据弘所知,此举并未征得女方即郑国首肯,那这到底是比武求亲还是比武抢亲?”
      一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各诸侯面色尴尬,有的环顾左右,有的装作咳嗽,有的,面无表情,如楚王熊仪。他原也觉得此事不妥,但鳐、宣、泽三座城池与楚国土地相连,万一有个啥变故祸及鱼池,来此插一脚完全是防患于未然。想到这,目光无意中看到儿子熊坎,这一看,气不打一处来,熊坎直勾勾盯着姬衡,一脸馋痨相,丝毫不知避讳,把个世子的身份忘得一干二净。熊仪抬起脚准备踹向儿子,还未等他踹出,只听几下撕扯,“啪”一个清脆,格外响亮。
      南申伯惊呆了,好像抡向儿子的手不是自己的。儿子的左脸颊瞬间鼓起五道红印痕,醒目惊艳。只见眼前这双混沌迷离的眸子一下清澈起来,黑多白少,熠熠生辉,绽放出桀骜的光彩。姜弘双膝跪地,重重对他磕了一个头,道:“谢父亲教诲。”言罢,站起身,脊背笔直,身形挺拔,宛若一座俊秀的山峰,虽然没有丛山峻岭,却散发出一种别样的风骨。
      昕夫人和女儿姜艺上来搀扶南申伯回到座位上,没有人看见姜艺低垂的眼眸里闪过一丝狡黠。南申伯脑袋软塌塌低垂,面色灰败,此刻,他就是一个心碎的父亲和无奈的国君。耳边,儿子洪亮有力的声音仍在继续:
      “弘从小受教,为君者,应仁、爱,为子者,应忠、孝。各诸侯不顾郑国意见,私自商定比武抢亲,强娶公主,罔顾为君者的仁、爱。礼曰:天子分封,应受之。八国却意在用强,掠夺瓜分鳐、宣、泽三座城池,对天子,可谓不忠不孝。我大周自周公制定周礼四百余载,家事、国事、天下事,莫不以此为行为进退准则,而今各诸侯国君公然违背周礼教诲,让我等晚生后辈乱了心智,是否我等以后行事皆可以不仁、不爱于下,不忠、不孝于上,如此这般,各国大夫们上行下效,背叛国君也是理所当然,王族、公族、氏族中,年长力大拳头硬的儿子可以随意欺侮弱小的兄弟。”
      齐国退出,”坐席中,齐世子禄甫忽然站了起来,面色绯红,高声道:“我齐国愿意和郑国共进退。”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禄甫,然后看向齐公。一旁的卫侯不解地问道:“这是...齐公的意思,还是...”
      齐公轻轻点点头,声音不高,却十分清晰:“犬子所说正是我齐国意思。寡人此次谢邑之行主要是来看望二位妹妹,让犬子认认亲,禄甫自打出生还没见过他两位姑姑,难得寡人兄妹三人能齐聚一堂,甚是欢心,哈哈哈...”
      年近八旬的卫侯姬和须发皆白,面色红润,不大的三角眼眯了眯,灼灼老辣的目光在南申伯及旁边座位上的郑伯身上晃悠一圈,似乎明白了什么,遂捻髯对场中的姜弘道:“贤侄此言差矣。郑国至今一直保持沉默,沉默即是首肯,否则又怎会携公主衡前来谢邑。”
      “卫侯莫要曲解郑国意思。”郑伯冲卫侯一拱手,起身凛然道:“承蒙各君垂爱,对小女另眼相看。年前,各国求亲使团去我国求亲,寡人已经一一明说,小女衡不外嫁。”
      “郑伯,小婿愿意入赘郑国。”一个声音道。
      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楚国世子熊坎,急吼吼站了起来,又高又壮的活像头熊,和楚王一样,满脸络腮胡,笑容却是敦厚憨实。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尴尬凝滞的气氛一下松弛下来。
      郑伯没有理会,继续道:“众所周知,郑国国小力弱,人口稀少,故在郑国,女娃娃和男娃娃一样精贵,别国男子干的活,郑国女子也得做,犁地、教书、打铁,郑国有女先生、女铁匠、女木匠,还有女兵士、女将军。寡人的公主衡,如果需要,战时就是一名女将军。衡自幼接受不同的教育和磨砺,她的性格恐很难媲美各君心目中贤妇,友在这里当着各君之面重申,小女衡不外嫁,一两年内不考虑婚事。”
      凤求台上安静极了,也尴尬极了。到底是该继续比武程序、还是...散伙?南申伯呆若木鸡。
      音夫人附在郑伯耳朵上嘀咕了几句,只见他站起身,拱手高声道:“诸君见谅,寡人夫人有话要说。”
      音夫人缓缓站起,环顾一下四周,水汪汪的黑眸摄人心魄,直让人口干舌燥、心神俱荡。
      “这样的场合,本没有一个妇道说话的资格,但既然各位为小女而来,作为母亲,不当说也得说。夫君方才说起衡儿不外嫁理由,实际还有一个原因,那完全出于母亲的自私,”音夫人顿了顿,脸上竟现出少女般的羞涩:“衡儿是孤家第一个孩子,在她身上,孤家倾注的爱最多,孤家离不开女儿,女儿也离不开娘亲。”一众大男人看的心都化成为一滩水,诸侯夫人们谁没有孩子,做母亲的心,都是一样。
      从阁间出来,晋侯夫人的脸色一直不太好,目光有些恍惚,时常陷入沉思。席间,她悄悄对儿子耳语,说比武求亲不参加了,但何时宣布退出需听她命令。世子伯心中释然,顿时无比轻松,居然说出:“多谢母亲。”
      晋侯夫人心头一颤,如果当年没有包办婧妹妹婚事,她就不会沦为奴隶、身遭不测。一念间的思绪,二十年前往事,如雪花般,不停地涌上心头,乱了心神,眼底的暗沉愈发浓重。
      胡思乱想间,忽见大夫叔带不知何时上来台子,悄悄跪伏在晋文侯耳边嘀咕了一会。看文侯脸色,应该不是啥好事。果然,待叔带下去,文侯才说:“秦在边境线上频繁调集兵力,据报天子特使几天前分别到了秦城(秦都)、鲁、宋、齐、南申、郑,不仅如此,姬宫涅还密令骊山大营守卫军分出一半兵力调往南方,看样子应该是鳐、宣、泽三城。”
      “难怪禄甫刚才宣布齐国退出。”晋侯夫人道。
      “你兄长这是玩了一招釜底抽薪,这个老狐狸,”文侯揶揄道,复眉头皱结,有点沉重叹了口气:“万莫氏、车氏、既荀氏、智氏、中行氏最近有些异常举动。”文侯口中这几大氏族乃是晋国十大氏族中的五家。十大氏族和晋侯的姬氏构建了整个晋国的国脉支撑。不可避免的,氏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一日一时也未曾停歇过。
      夫人黑白分明的眼珠在晋侯脸上转了转,似笑非笑道:“你不在国内,还不是好时机?成师...没动静?!”
      成师自打和姬胤的铁矿被抄没后,一直在家闭门反省,称病不能上朝,不见任何人。奇怪的是,文侯对这个同父异母弟弟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责备。
      听夫人问及,晋文侯忍不住眉头散开,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不禁叹道:“知我者,夫人也。”
      晋侯夫人心头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待音夫人说完,她冲儿子使了个眼色。世子伯见状,连忙站起,躬身对音夫人施礼道:“姨母和衡妹妹母女情深,伯深有体会。伯有胞姐朝阳公主,外嫁后母亲时常落泪神伤、日渐消瘦,伯把天下宝贝置于母亲眼前,也不及姐姐一封平安家书。为君者、为臣者、为子者,首先应为人。伯宣布,晋国退出比武求亲,与姨母、衡妹妹共进退。比武求亲者,先过伯这一关。”
      陈国和蔡国一贯是晋和齐的小弟,一见大哥表态,还不亦步亦趋,二话不说,立马当场表态,退出竞争。至于鳐、宣、泽三座城池,始终没人提一个字。
      见齐、晋退出,楚国亦萌生退意,联盟名存实亡,鳐、宣、泽三座城池就平安过渡给郑,楚国的北部边防暂时无战事,以后,再徐徐图之吧。
      楚王刚要开口,卫侯却抢先一步,在座者,最失望的恐就数卫和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后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