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番外·予泽(十一) ...

  •   明嘉五年八月初一,我令中书传诏天下:兵部尚书甄珩之女甄宁乐,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柔嘉表度,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表正六宫。

      正式的册立圣旨由礼部尚书齐盛亲至甄府宣布,那一份儿是比照母后当年,自然更加冗长华丽,对宁乐及甄家极尽夸耀。但落在舅父舅母眼中,我大概是有一些强抢民女的意思了,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要抢走他们心爱的女儿。

      我虽觉得抱歉,却也知晓,若我殷切恳求,伏低做小,便给了他们缓冲之机,想要做成此事便又要拖延不知多少时日。

      有些时候,越是不讲道理,越能如愿以偿。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

      屈指一算,我登基业已四载,不光后位空悬,后宫里连一个嫔妃都没有。而今后位一朝落定,人选又是母后的嫡亲侄女,朝廷内外自是物议沸然。翻来覆去说的,不过是外戚权重,母后偏私,恐生祸乱。

      自然,这些陈词滥调是从父皇在世时便有的了,我与母后都已习惯了。

      我心有歉疚,觉得委屈了母后的声名,母后却是摆摆手,无比洒脱:“他们一向认为哀家会立自个儿的侄女为皇后,如今便随了他们的想头又何妨?泽儿,你记着,永远不必为不在乎的人或事费时间费心思。”

      我深以为然。

      母后向来不是矫情之人,倒不需我的宽慰。

      此事一出,后宫的几位太妃都会齐了到颐宁宫道喜。惠母妃且不会多嘴,奈何欣悦太妃素来快人快语,不免揶揄:“咱们果然都没猜错,宫里又要添一位甄皇后了!可怜太后平日里瞒得这样好,自家的侄女也不肯多带进宫里给咱们瞧瞧,这一时要立后大婚,咱们也不清楚新皇后的喜好性情,连贺礼都不知道该怎么准备。”

      母后容色平淡,掩唇轻笑:“太妃好生风趣。细论起来,你们都是新后的长辈,不拘送些什么,宁乐那孩子难道还会编排么?”

      惠母妃亦帮腔说:“太妃若不知送什么,不如我帮太妃选吧。前日在太妃的宫室里看见一架二十四扇的硝子石雕汉宫春晓紫檀架围屏,当真是稀罕物,索性就送去凤仪宫如何?”

      欣悦太妃笑道:“贵太妃眼尖,那架硝子石屏风是前几日我过生辰,贵太妃的侄儿送进宫来的,在我宫里还没放热乎呢,你便帮着新皇后惦记上了。”

      “我的侄儿,难道不是太妃的女婿?”惠母妃只是笑个不住,“罢,罢,罢,难为檀儿苦心寻来,也便罢了。”

      “听听,一听说是她侄儿费了心思的,她便先舍不得了。”母后指着惠母妃嗔笑,又与欣悦太妃道:“别听眉姐姐胡说,淑和帝姬和驸马送给太妃的贺礼,怎能被宁乐抢了去?况那孩子不喜奢华,诸位姐妹礼节上过得去便可,切不必过分,也省得外头的言官饶舌。”

      诸位太妃都点头称是。虽有了母后这句话,可终究,这是明嘉朝元后新立的大喜,太妃们或为了自己的皇子帝姬,或为了与母后旧日的交情,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筹办贺礼。

      流朱姑姑辗转告知我这些时,内廷司和礼部一同拟定的流程礼单正好递到了我的案头上。君王大婚与平民百姓别无二致,三书六礼缺一不可,只是在最后一条“迎亲”时稍加改动——任凭我将齐老尚书拘在御书房威逼利诱了三个时辰,他也还是没有松口,同意我亲自去甄府迎接宁乐的銮驾。

      我有些遗憾,但礼法如此,我若再坚持,即便能够成行,只怕也要让宁乐为人诟病了。

      母后得知此事后不免训斥了我一顿,说我胡闹。可转头她就请了平阳王进宫,命他在外说服宗室元老,退而求其次,将“迎亲”之礼设在顺贞门外。那是皇后受册入宫才能通过的正门,无故禁开,我至此处迎亲,三书六礼也勉强算是圆满了。

      母后说:“紫奥城并非什么好去处,能够给宁乐的,你便尽力去做,勿留遗憾。”

      有了母后的首肯,我便放开了手脚。很快,凤仪宫里的“椒房”焕然一新,重新以上好的花椒和泥涂壁,是为“椒房独宠”。中庭的各色花木,原本已泰半移入颐宁宫中,倒也省却了一番功夫。除了礼制不可违拗的各色牡丹,我特命花房的奴才精心培育了各色山茶名种,如玉之浦、富贵春、洒锦宝珠、十八学士、大朱砂、牡丹魁、观音白、嫦娥彩等,各色各样杂置其间,更命人昼夜看守,力求在大婚当日百花齐放,迎新贵入住。

      钦天监择定的吉期是九月十二日,虽然急促了些,但因自我登基起,内廷和礼部就已经开始准备皇帝大婚所需的诸般事物了,此番只不过在我和母后的要求下添了些许细枝末节,所以不至于忙乱。

      我便在仪元殿盼望着,等到那一日的到来。

      九月十二日,三更天我便已经起身,依着仪典,我需着绣有十二章纹的赤金衮龙袍,头戴十二旒垂合浦明珠通天冠冕,配双鱼玉佩,缨大红丝组带。这是衮冕,每一位大周皇帝一生只能够穿两次,一是登基,二就是大婚。

      我更衣完毕,出去时,予沐已在殿外等后。他也是难得的盛装出席,只是弁服上只有九章,那是亲王之制。

      他跪下来向我行礼,在我倾身去扶他是突然轻轻一笑,悄声道:“恭喜二哥,得偿所愿。”

      我微微一愣。二哥?这个称呼,我是有多久没有听过了?仿佛是从我登基那日起,予沐对我的称呼便成了“皇兄”,或者随众人一般叫“皇上”。继而又意识到他说“得偿所愿”……莫非,他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不成?

      予沐与我是至亲手足,二十年的朝夕相处,早已让他成为这世上的另一个我那般,他会看穿我的心思,也并不奇怪。

      仔细算来,予沐只比我小两个月而已。我既已大婚,他的婚事也不该再耽搁下去,只是不知道他和惠母妃的心思,是否看中了哪家的女儿。

      我胡乱想着,回过神时已搭着予沐之手登上龙辇。门外已经天光大亮,龙辇一升,浩浩荡荡,鼓乐笙箫也在那一瞬齐奏祝婚之曲: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出自诗经·齐风)

      管弦悠扬,清歌曼曼,一路唱到宫门口去。新后的銮驾迤逦而来,起首的是十六名羽林郎将,手举金瓜、凤旗和吾仗,次再十六名全福女官,各执凤扇、雉尾扇、五色九凤伞、拂尘、香炉等物开路,其后,才是皇后的十六抬凤辇。

      我遥遥望见一袭瑰丽曼妙的红色身影,忽觉眼眶有几分酸涩。

      过了这道门,宁乐,便是我的妻了。

      虽然我不能骑上高头大马,吹吹打打去迎亲。宁乐亦不能坐着大红花轿,抬进夫家大门。

      “皇兄。”

      予沐的声音使我回神,他手捧一副龙舌弓,笑吟吟地对我说:“该射箭了。”

      是了,大周民间规矩,成婚当日新郎官需向新娘的花轿顶梁射三支箭,以示驱除邪祟。而凤辇并无顶梁,我便接过宝弓,挽弓搭箭,向天射出三支箭矢以作象征。

      射毕,予沐请我再登龙辇,与皇后的凤辇一前一后,同至太庙。

      平素庄肃凝重的太庙今日多了不少欢乐的喜气,铺天匝地的红绸交错里,我看着宁乐在宫娥的搀扶下步下凤辇,身着正红鸾凤袆衣,款款而来。

      她用一柄泥金真丝鸾凤和鸣宫扇遮住面容,是为却扇之礼,可我却仿佛能够想见今日的她是何等惊艳。

      一步,两步,步步生莲。

      终于,她走到我面前,欲行礼下拜。

      我连忙倾身扶住了她,不似从前每一次的虚扶。凤袍的衣袖上有金丝线绣的翟凤花鸟,握住时硌的我掌心微微的疼。

      可我只顾高兴,我真的抓住她了。

      “不必跪。”

      我笑着说,轻轻巧巧一用力,便将有几分错愕的她扶了起来,随即并肩而行,至祭台之上、祭祖宝鼎之前。太庙之中早已站满了文武百官,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连一声咳嗽也不闻。

      我扬一扬手,一旁等候的元辛会意,倏地抖开一卷明黄圣旨,向百官宣读:

      “王者握符御宇,继体守文。保于万方,允资外辅;率乎六列,实藉中闱。是以涂山之兴,协禹功而弥远;有莘之娶,赞汤祚以滋昌。朕受命昊穹,居尊夷夏。念长秋之虚位,览上宰之敷言,且曰皇王之猷,必端天地之本。明关雎之风化,美螽斯之众多。欲正邦基,在求德阀。询于壸范,敦此人伦。诞告彤庭,庸彰懿烁。兵部尚书、辅国大将军甄珩之女甄宁乐,生于鼎族,秀毓名门。庆流令淑,望蔼高华。而性禀柔娴,体含仁厚,授图史以自览,节环佩而有容。宜登金屋之荣,用表玉衣之瑞。袆褕无阙,龟筮协从。今仰承皇太后慈训,立为皇后,上承宗鹢之重,内凭辅佐之勤。思进贤才,以昭阴教。修纮紞而隆礼,执圭瓒而训恭,肃奉徽章,钦惟永命。”【改自宋仁宗立曹皇后诏】

      旨意宣读完毕,文武百官大礼参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而我与宁乐皆三跪九叩,克成大礼。

      一拜天地神明。

      二拜高堂宗祖。

      三拜夫妻同心。

      我轻声念诵着,声声如梵,是我这一生最诚挚的期盼。

      鸿雁高飞,祥云集聚,似是天公亦知人欢喜。我尽力不去偷看宁乐的脸,有些矫情地希望将一切美好留到最后。

      立后大典足足行够了三个时辰,极尽奢华荣耀。礼毕,宁乐先至清宁殿,那里是历朝历代帝后洞房合卺之所。我则需往颐宁宫向母后行礼,再至大宴百官,以贺封后盛事。

      母后今日大不一样,在明黄凤袍的映衬下整个人都显得容光焕发。我似乎长久不见这样精心打扮的母后了,这些年,在空寂寥落的颐宁宫,她的日日夜夜,岁岁年年,都弥漫着一种无谓的冷清宁静。

      母后倾身来轻抚我的脸颊,带了几分感慨:“泽儿是真的长大了。”

      我含笑凝睇:“母后鞠养之恩,儿臣永志不忘。”

      母后的指尖微微一顿,不知是想起了什么,须臾之后笑语:“泽儿只莫忘记苦心孤诣娶得佳妇的这份执着,夫妇相谐,不负本心即是。”

      我再度叩拜:“儿臣多谢母后教诲,定谨记于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番外·予泽(十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