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男婚女嫁 ...

  •   乾元二十四年五月,太后国丧除服,虽然孝期未过,但后宫的阴云已渐渐消弭隐去,复有安宁祥和之态。

      时值端午佳节,为安定后宫之心,玄凌特特下旨晓谕六宫:“中宫久空,诸事不行。莞贵妃甄氏,端恭懋著,育有皇嗣,为六宫之表率,御妻之懿范,朕心特许,册甄氏为皇贵妃,位同副后,掌六宫事。”

      依照大周的规矩,乃是皇后之下设贵淑贤德四妃、三夫人、三妃、九嫔、五贵嫔,四妃之中,独贵妃可享尊号,余者皆以姓为号,故贵妃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朱宜修伏诛不过一年,太后尸骨未寒,朱家根基犹在,于情于理,玄凌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册立新后,立她为皇贵妃也是无奈之举。

      可惜,在未曾走上那个位置之前,是贵妃或是皇贵妃,对甄嬛而言都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她已执掌后宫多年,权势与荣耀她都不缺,只缺那张凤座。

      而在此时,前朝之中立太子的言论也开始甚嚣尘上。

      起初是以司空苏遂信为首的几个老臣,提起玄凌膝下已有数位皇子,当择贤长者立为储君,悉心教导,使大周基业后继有人。此时诸位皇子中只有皇长子予漓已满十七岁,比玄凌登基时还大了四岁,所谓“贤长”,不外如是。

      玄凌自诩年富力强,自听不得这样的谏言,当即驳斥了回去。然而自此而始,前朝立储之事已初次搬上台面,围绕这个话题所展开的争论只会一日日增加,不会少了。

      前朝与后宫往往瓜葛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瞬息之间的变化,亦将后宫变得再无安宁之日。

      残春将尽的一个午后,微风细细,拂得满室清凉。甄嬛在内殿里陪着眉庄绣花,予泽和予沐在一旁的桌案上,写着太傅甄远道给留的课业。予涣和予深则由徐昭容教着,牙牙学语念三字经。几位帝姬都是闲不住的,在殿外廊下玩着七巧板,殿内外一片其乐融融之景。

      “怎么不见淑和帝姬?”过了一会儿,甄嬛绣得眼酸了,打量了一下四周后,忍不住道:“吕昭仪也许久不见了,她可是最爱热闹呢。”

      “听说昭仪这几日卧病,淑和帝姬一直近身侍奉着。”眉庄也搁下了绣撑,用小银镊子剥了一个核桃,仔细剔出核桃肉放在手边的缠枝莲盘子里,递给甄嬛。

      “好端端的怎么病了?”她疑惑了皱了皱眉,“怎么也没人来报给我?”

      眉庄咯咯直笑,曼声道:“听说西南边境不大安稳,日前昭仪遇见胡昭媛,言语不和,胡昭媛说了几句不中听的,昭仪素来性情耿直,这才气病了。”

      甄嬛噗嗤一笑,叹道:“这也难怪,吕昭仪虽占着个九嫔之首,却着实比不得胡昭媛年轻得宠。且皇上前几日还说呢,只等八月中秋就要晋胡昭媛为昌妃,到时这三妃之首少不得是她的了。”

      “胡昭媛到底是舞阳大长公主的外孙女,在后宫之中出身算是一等一的了,一个妃位算什么?”眉庄摇摇头叹息,“何况都是帝姬,和睦帝姬跟淑和帝姬在皇上心中总是不同的。一转眼,淑和帝姬也十三了吧?到了品看驸马的时候了,皇上那里也不急着,少不了是要你操心了。”

      “眉姐姐倒提醒了我。”她宛然轻笑,似想起了什么,“你家兄长沈檀的长子沈拓,如今正在户部任职,不知多大年纪?”

      眉庄不疑有他,信口笑道:“十八了。你也知道,我父亲虽是武职,其实不过是个虚弦。父亲深知战场凶险,故而只以书香传家,从不许子孙从军。拓儿却是个文武兼修、一心征战报国的,在户部也算难为他了……”

      她正絮絮说着家中琐事,忽听见一旁徐昭容放下书卷呵呵笑道:“惠姐姐也算是聪明伶俐,怎么听不出来莞姐姐的意思?”

      眉庄闻之一回味,这才听出甄嬛言外之意,因笑道:“你倒是疼淑和帝姬,竟是在这里等着我呢!可淑和帝姬到底还没及笄,皇上和吕昭仪又都没说什么,你想得再长远,也不过是徒劳。”

      徐昭容盈盈一笑,团扇一指吕昭仪宫殿的方向道:“莞姐姐现是后宫地位最尊的皇贵妃,为帝姬品选驸马也是分内之事。若是吕昭仪与帝姬都愿意,那便是一桩良缘,皇上那里也不过就是姐姐一句话罢了。”

      “妹妹这话虽是奉承,可是关乎淑和帝姬的终身,我也就理所应当地受着了。”甄嬛掩唇笑道:“亏得徐妹妹生的皇子,若是个帝姬,我也是必定要给几个侄儿、外甥留着的。说来正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听皇上的口风,妹妹乃是五殿下生母,中秋时也要同胡昭媛般一并升为贞妃才好,免得外面议论起来小觑了殿下。”

      徐昭容且惊且喜,颊生红晕,如绽放的月季婉转含笑,良久才柔声道:“皇上顾惜深儿便是万幸,臣妾倒并不在乎位份。”

      “便是你不在乎,旁人难免会多心。妹妹是诞育皇子的功臣,位列三妃也是理所应当。”眉庄随口道。

      这一厢借着淑和帝姬的事,甄嬛三人又絮絮聊了几句。眉庄虽然品性高洁,但与皇家结亲未尝不是好事,毕竟她身居高位又有子嗣,玄凌难免多疑,沈家在前朝未必会有多大前程,倒不如尚主来求个平安。何况淑和也是个不错的孩子,若沈拓自己情愿,便不算是谁委屈了。

      退一万步讲,万一日后沈家真遇见什么事,有淑和在,玄凌都会留个情面。

      提到儿女婚事,她们难免说得尽兴,直到夕阳西下方各自散了。

      到了夜间,甄嬛正坐于内殿,一面思虑淑和帝姬的婚事,一面看着聆欢把玩一把烧槽琵琶。那是先朝杨淑妃的爱物,前日收拾库房时才理了出来。那琵琶槽是些逻檀木制成,光亮可鉴,有金丝红纹形成的两只凤凰,弦是西越国所贡的渌水蚕丝制成,音色如新,婉转玎玲。

      聆欢素来心性跳脱,谁知一见之下倒喜欢得紧,所以先时昭成太后便赐了她。自太后亡故后,甄嬛心里有些隔应,许久不曾取出来。此次还是为着聆欢缠夹不休才取了出来校弦,索性便也由她去了。聆欢如获至宝,日日夜夜手不离弦,时不时便拨弄几下。

      翠竹窗栊下,霞影纱影影绰绰映着窗外一株新开的西府海棠。雨线漫漫,打在檐头铁马上,打在中庭芭蕉上,桃枝上犹开着粉色的花,声音清越,与那琵琶声相得益彰。

      聆欢素来最爱听雨声,并不如她封号一般“耳闻欢声”。此时她神情专注拨着琵琶,那是乐师谢金娘新教她的一首曲子,音律简单,曲意悠长,在这雨夜听来却隐隐有哀怨之调。

      书中番外曾提及,正主儿的长女胧月帝姬最终结局是和亲赫赫,所以甄嬛心中总是记挂着,也是为此,才改了玄凌拟定的封号,取“聆欢帝姬”。聆欢二字,未尝不是她为人母亲的真切愿望。

      她望一望窗外的残荷宿雨,不觉笑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过人生乐在相知心,实在无须公主琵琶幽怨多了。”

      聆欢自然知道王昭君的典故,侧首甜甜一笑:“若真是相知相许,昭君出塞亦不算辜负。”

      甄嬛倒不意她是这样想,只觉得冥冥之中仍是有天数循环,便笑着喂了一片果脯到她口中。夜色更浓,沐黛上前又点上了几盏灯,将灯芯挑一挑,爆出一朵小小的灯花,随即却听见一把声音道:“灯花爆了,可是有什么喜事么?”

      她转首见是玄凌,笑容便愈加恬美温和。聆欢则脆生生地请了安,回了玄凌几句问话,便乖巧地去一旁继续玩琵琶。

      玄凌“嗤”地一笑,左右打量了一番,歪在炕桌边道:“你们母女倒清闲,听李长说这个月宫里俭省了几万两,这是你勤俭持家的功劳。只是你到底是皇贵妃呢,柔仪殿里反而不如搬进来那年装饰华丽了。”

      “哪里是臣妾勤俭,不过是国丧刚过,臣妾觉得宫中不宜铺张浪费,且不是大选之年,宫中都是以前的老人,不似新人们爱花哨,妃嫔也不多。近日来皇上又少去余容贵人处,春禧阁支取的东西少了。”甄嬛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不过胡昭媛和徐昭容都要晋妃位了,册封礼和月例银子都是花销。再者,大殿下也十七了,到了开府选妃的时候,宫里就是再填上十万两也不够花费的。”

      玄凌听闻“予漓”的名字微微皱眉,眸中忽然隐隐有怒火翻腾,冷声道:“说起予漓朕就心中有气。这孩子本就平庸,性子也绵软,文武朝政全无建树,偏偏前朝还提起朕已有五子,可择长者为太子,以固国本。”

      甄嬛为他倒了一盏宝珠山茶,侧首附和:“说这话就该立时传廷杖,打死也不为过!皇上春秋鼎盛,如今就有五子,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位皇子呢,怎么就早早论起国本来了?可见不像话!”

      玄凌道:“可不就是这话?朕已告诉他,朕的五位皇子除了皇长子年长些,予泽和予沐不过才十岁的孩子,予涣、予深更小。何况我朝向来立贤不立长,又何必在长幼上饶舌。”

      玄凌自己就是庶出第四子,生平最忌讳的便是嫡庶长幼之事,甄嬛自然明白,遂伏在他膝上,细银针折珠耳环长长坠下成柔美的姿态,柔声道:“臣妾方才气急了,其实皇上也不必太在意。若论子凭母贵,皇长子的生母汤修容出身公侯,养母又是敬和夫人,在诸位皇子中也算高的了,难怪朝臣们要立长了。”

      玄凌冷哼一声,抚着她的鬓发讥讽道:“长安侯早已没落,汤氏又举止无状,昔年也跟着朱氏做了好些错事,算什么好出身?况且皇子们都还小,哪里能断下贤愚……而予漓的资质也确实平庸了些。”他想一想,复道:“倒是丞相钟修梓提了个折中的建议,先封王,等皇子们都大了再择优立太子。”

      甄嬛微微一愣,转瞬笑道:“封王便要开府出宫了。方才说起要给皇长子选妃了,封王也算是有个由头。”

      玄凌笑道:“予漓成婚自然是要出宫的,只是几个小的倒还无妨。朕想着五位皇子一齐封王,不要分出彼此上下来,免得朝中再升起风波来。”他轻嗤一声,“……其实说是朝臣力荐,也多是朱家和汤家的派系,打量着朕是昏君任由他们摆布么!”

      甄嬛悠悠然低叹一声,神色柔顺,“皇上无需动怒,现在孩子们都小呢,朝臣们也不过是担心皇上辛劳。如今皇上只管看着皇长子的婚事吧,一向说皇长子软弱,待有了妻儿也总会有几分心性的。”

      “这倒是正经。”玄凌轻轻刮一刮她的鼻尖,“那便交给你与敬和夫人吧,不必告诉汤修容了。”

      甄嬛默然点头,心道这位汤修容安分守己便罢,否则怕是难逃一死。汤氏的脑子里能想到的,不过是与朱家这个外戚联手将予漓推上皇位,可惜,今时不同往日。

      殿内侍奉的侍女都退下去了。香炉里焚了上品沉水香,几缕雪色轻烟从坐狮口中悠悠逸出,清凉沉静的芬芳悄无痕迹地在这寂静的殿中萦纡袅袅,飞香纷郁。玄凌颇有些睡意,缓缓闭上眼去。

      中秋节那日,除了后宫里胡昭媛晋昌妃、徐昭容晋贞妃外,玄凌也在前朝宣旨,立予漓为齐王,予泽为秦王,予沐为楚王,予涣为赵王,予深为晋王,五王并立,尤其是几位未成年的皇子一同封王,之前立长子予漓为太子的言论也平息不少。

      予漓封了齐王,紧接着自然就是要择选王妃。但因今年并非大选之年,甄嬛也不愿多为他费心,便与与敬和夫人郑重请了贤妃和眉庄帮忙,仔细挑选了二十位京中贵女入宫相看。

      八月桂花香满园,上林苑中衣香鬓影,莺声燕啭,相映辉然。放眼望去,都是娇美可人的新鲜颜色,为缤纷花木增色不少。

      朱家那位八小姐朱茜葳,自然也是在这群贵女之中的,她性情倨傲,衣饰亦十分出挑,远胜诸人,但她并不是十分美丽,浅芽黄色盛装之下,原本俏丽的眉梢眼角也被刻意矜持的气息衬得黯淡了三分。

      她奉承予漓还算殷勤,而观予漓的神色,显然汤修容已经提前与他说过朱茜葳之事,故他也算应对合宜。暖风熏得人醉,秋香色长袍的皇长子与芽黄衣衫的朱茜葳并肩立于金色耀目的花朵之侧,宛如一对璧人。

      当然,也就是“宛如”而已。

      甄嬛看予漓满脸抑郁,与敬和夫人相视一笑,招呼一旁赏花的聆欢过来,不由道:“皇长子很不自在呢。聆欢,你去拉大皇兄去沉香亭赏花,告诉他那里的几株秋牡丹开得极好。”

      凭栏而望,繁花锦绣里重重宫阙的飞檐翘角宛如印在五色迷离上的影。沉香亭距此不远,甄嬛真真地看着予漓被聆欢拉到亭外。彼时,有樱色衣衫的少女凭栏而坐,望着一丛深色牡丹沉思不已。

      金秋的阳光带着薄薄凉意,有透明的淡金色,拂过沉香亭四角飞起的碧色琉璃瓦,拂过一丛执拗地不肯凋谢的雍容牡丹,细碎地洒在一对男女身上。

      甄嬛盈盈一笑,不枉她拐弯抹角地请玉娆帮忙,为身为随国公养女的许怡人安排了这次机会。她特地没有阻止朱茜葳参选,也正是用她的无趣来衬托许怡人的夺目。

      汤修容禁足,又没有朱宜修碍事,不出两日,玄凌便降旨赐婚随国公养女许怡人为皇长子齐王予漓正妃。

      而淑和帝姬的事,甄嬛也寻了个时机向玄凌提了,玄凌对此并无异议,更信任沈家家风,说只等过两年淑和帝姬及笄就会下降。

      予漓虽平庸懦弱,到底是至情至性之人,何况此事是两难之地,并无万全之策。他若真依汤修容之意娶了朱氏,虽是亲上加亲,皇上眼里总归有拉拢外戚为帝位图谋的嫌疑;但娶了许怡人,许氏是养女,并无深厚的背景,血脉不正,有了这位正妃,皇长子终生也难企及太子之位。

      说到底,还是不够心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5章 男婚女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