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

  •   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没有。
      面色发青,病骨支离。没有。
      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没有。
      甚至连咳嗽流涕打喷嚏的声音都听不到几下。
      你说这是来势汹汹、让人闻风丧胆的瘟疫?
      唐御书一脸懵逼。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但事实就是,当唐御书带着王伯,王伯拉着车草药,两人慷慨赶赴瘟疫现场,见到的就是这幅景象。城外上百灾民,七八人一群,三五人一伙,或歪斜在土丘上,或躺在草地上,按压着腹部大声呻|吟。道路另一侧是宋问带来的一众官兵,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比起灾民来却是收敛了不少,还算整齐的靠在搭了一半的茅屋旁,微微蜷缩着身体,看上去有些憋屈。那茅屋应该是为安置灾民而搭建的,却没想,还未建好就先折了兵。
      唐御书觉得稀奇,这灾民们的呻|吟声可谓是中气十足,就是泼妇骂街也不过如此。面色虽是不好,但也不至于惨白,还隐隐透着些许红润。这样的“瘟疫”,唐御书也是头一回见。

      所以安逸之到底是耍了什么花招?
      稍微懂些医术的,都能看出这不是瘟疫,他却能让瘟疫的名头传遍大街小巷?
      唐御书扯了扯系在口鼻处的面纱,天气炎热,本就带着不舒服,这下知道不是瘟疫,更不想带了。王伯见他如此,大吃一惊,忙道:“少爷!这使不得啊!”唐少爷却潇洒的挥挥手,示意并无大碍,
      抬脚便走到了灾民堆里。王伯看得是心惊肉跳,只得匆匆跟了上去。

      唐御书走到一位喊得最带劲的老人家身边,俯身道:“大爷,你们哪里不舒服啊?”
      那老人家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叫什么大爷,叫叔!”
      唐御书从善如流:“哎,叔。你们哪里不舒服啊?”
      “头晕发热肚子疼。”
      “腹泻不?”
      “啥?”
      唐御书想了想道:“拉肚子吗?”
      “拉,一天得拉个五六回。”
      唐少爷肃然起敬,这样还能叫得字正腔圆,这叔可不简单。
      “这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叔眼珠转了转,没回答,倒是望向王伯身后拉的车:“你们是来干什么的?祁川戒严,现在活人都想往城内躲,可没几个愿意出来的。”
      王伯看不惯那人滴溜溜打量药车的眼神,更看不惯他对少爷的态度,抢在唐御书前面道:“若不是我家少爷心善,惦念着祁川城外的病鬼,我才不出来呢。”
      唐少爷揉了揉鼻子,这顶高帽,实在受之有愧。
      他本来想叫穆七来的,毕竟穆七有三好,能干话少长得好。奈何自从他酒醒后,听闻穆九渊或许出没在李家庄,便收拾行囊跑了。甚至没有等到安逸之所谓的“变故”。

      唐少爷在心中叹了口气,却见那大叔转瞬间换了副谄媚相,从土丘上扑棱棱的直起身来,一把抱住他的大腿:“活菩萨啊!公子真是活菩萨!我原以为要在这等死了,却没想到还能见到大善人!老天开眼,老天开眼!”
      唐御书面色一变,只觉得自己的右腿重逾千斤,被一双铁臂狠狠钳住。好家伙,竟比自己的力气还大出许多。
      他咬了咬牙,把扭曲的面部表情扯平了,发抖的声音掰直了,才继续问道:“叔啊,你们这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叔眼角眉梢弯成了缝,脸上用皱纹攒出的花也开得更艳了:“就这两天,突然就开始了,一倒就倒下一大片,没一个躲得过的。就连平时身体最好的张大柱,李二狗,陈老三都没扛住。”倒是愿意好好回答问题了。

      唐御书寻思了下,这突如其来的病症,该是下毒没跑了。
      灾民无非吃些官府赈济的米粥,和唐家商行运来的口粮,喝的就是附近的井水。官府的米粥不好动手,唐家商行这边安逸之有点良心都不会陷他于水火,所以多半是在井水里做了文章。
      安逸之这小子心可真够黑的,见到祁川城烽烟四起,恨不得再浇壶油、添把火。还好尚有些分寸,投的毒|药性不烈,灾民们中毒不深。不然这一计下去,怕是要出几十条人命。
      趁着官府的人还活在“瘟疫”的恐慌中,他得赶紧把毒解了,不然等流言被人戳穿,这戏也不好收尾。唐御书打定主意,便和大叔作别,向祁川城外的水井处走去。

      却没想,刚走几步就撞见了故人。

      几十米外的城郊尽头,宋侍郎正带着官兵巡视。难为朝廷对染了瘟疫的患者一视同仁,连同宋问和灾民们一起扣在了祁川城外。
      因为幼时和祖父习过武的缘故,宋侍郎的身体现下还算硬朗,他从带来的官兵中挑了几个还能走动的,正绕着灾民聚集处依次巡查。这种突发性事件最容易引起暴|乱,万不可掉以轻心。朝廷如何抉择是皇上的事,宋问只求尽好自己的职责,无愧于心。
      至于这场瘟疫……他虽内心觉得古怪,却难以琢磨太多,只好选择固守现状,并等待朝廷支援。

      宋侍郎见到唐御书很是讶异,倒不是他慧眼如炬,一眼就辨出了唐御书的身份,而是祁川自从戒严之后,便无人出城,唐少爷一身绫罗,价值不菲,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生,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在此处。
      宋大公子这边尚是讶异,唐少爷这边的脸色却是变了又变。他知晓宋问被派遣到了祁川城外,却没想到这么快便遇到了。
      宋家的人,若非特殊原因,他真是一个都不想见到了。

      但无法,宋问走到眼前了,他也只能摆出一副恭顺的姿态,道:“宋大人。”
      宋问点了点头:“公子为何现在来到城外,这里爆发瘟疫,情况不太好。”
      唐御书:“在下一介游医,来这便是为了救人。”
      宋问惊喜道:“公子大善,我代城外百姓先谢过公子了。”
      “医者仁心,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宋问一脸赞许,见他准备往城郊深处走去,不由问道:“公子是要探访城那头的百姓吗?”
      “正是。”
      “那头情况不太好……”宋问有些犹疑,“要不我护送公子一起去吧。”
      唐御书心想,你和我一起去,我还怎么解毒啊,忙道:“不劳烦大人,我和王伯同去就好。”
      宋问看了眼拉着药车的王伯,心下了然,江湖游医向来有不二法门,不可轻易示之他人,他跟着去,只怕这公子要藏拙了,于是道:“那公子一路小心,我带侍从再去巡视一下其他地方。”
      唐御书连声应好,赶忙恭送宋大人。

      却没想,一口气还没松完,宋问又道:“对了,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
      宋问见他面色古怪,便解释道:“我见公子有些面善,我们说不定在哪儿见过?”
      唐御书心想十七年过去了,宋大公子还认得出,自己还真是从小帅到大。不过,这姓名是决口不能说的,但不说也不是办法,一来反而会加深宋问的怀疑,二来安逸之也不会让他做好事不留名。早说完说都是说,于是唐少爷再次祭出了艺名:“在下苏语堂。”
      这回轮到宋问面色古怪了。宋大公子可没忘记宋梓杉那晚特意找他说的话——
      “哥,我们家和苏家有过什么恩怨吗?”
      “苏家?哪个苏家?”
      “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只知道他们家有个人叫苏语堂,语是千言万语的语,堂是相貌堂堂的堂。”
      “他在巫山上救过我的命。”
      “我们最后相处的不是很愉快。”

      然后他说什么来着?
      “你能把心事说给大哥听,大哥很高兴。不管宋家和苏家有什么恩怨,为了你,大哥都会出面摆平它。”
      ……
      虽然他之后的确查到了苏语堂这个人,但却没有查出这个人和苏家的半分恩怨。甚至是“苏语堂”位于祁川的住址,也是近一个月才出现的。而苏语堂,在自己查到住址不久后,就离开了祁川,就此消失了一个月。害得宋问至今都不好和他弟弟交代。
      宋问想到这不免意味深长的打量起眼前的人,千慈谷谷主的弟子,和宋家有过恩怨,宋梓杉念念不忘的新朋友,前往祁川城外的大善人。看来自己于公于私,都要会会这个苏语堂了。
      唐御书只觉自己后背发凉,浑身发毛。他突然意识到宋梓杉知道这个“艺名”,而且很有可能告诉了他哥哥。唐少爷悔不当初,顿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真谛,可现在改名却已经来不及了。
      宋问客气的对“苏语堂”笑笑。
      “苏语堂”客气的对宋问笑笑。
      宋问道:“苏公子还忙,我就不打扰了,有机会自当登门拜访。”
      唐少爷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他看着宋问就此作别,看着宋问转身离去,看着宋问渐行渐远。

      宋家的人……果然,没一个好相与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