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金缕曲 ...


  •   金缕台,不是何等富丽的亭台,只是临水一家小小的茶楼。
      楼上窗边,茶烟袅袅,三人团团围坐。
      桃蹊一面用手指缠弄着飘进窗里的柳丝,一面俯身去看窗外楼下清粼粼的皎水。
      “我每次都担心你掉下去了……”陶华扶额。
      “这水好清!”桃蹊忍不住叹道。昨晚那般幻魅的皎水,今日在阳光下竟如此澄明,看着窗外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茶楼里的欢声笑语,她都有点儿迷糊了。
      “昨晚真像是做梦一般,”子衿恰好说出了她心中所想,“就连这柳树被昨夜的春雨一洗,都又变得青润润的了。”
      “这样最好,”陶华扫视窗外,嘴角微微弯起,“昨夜之事,没有引起一点动荡,他们的计划彻底落空了。”
      “看样子他们还会筹备下一次骚乱的。”子衿有些担心。
      “不错,但,”陶华嘻嘻一笑,“最近几日风声很紧,他们怕是要收敛点了,所以小蹊儿,你接下来还想去哪里玩?”
      不用陶华说,桃蹊的心早已飞到了十万八千里,她支着肘,久久凝望着碧玉带般曲婉的皎水,“这水,是从哪里流下来的?”
      “东苑,雩台泉眼。”子衿道。
      “东苑?那是?”
      “那是皇宫之内了。北至离山,南抵龙阕,周围二百余里,都是三百年前先朝所筑的东苑,如今在其旧址上的东苑只是很小一部分了。传闻东苑初成之时,奇秀冠绝天下,南有人力所开之海,海上建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山内置机关,可升可降,时隐时现,有若神变。北有十六宫,面水而建,连绵蜿蜒,巧夺天工。奇山碧海,相映成趣;亭台楼阁,令人流连,传说无论是谁一旦走入,都会乐不思蜀。”子衿细细讲解道。
      “那如今……”
      “可惜东苑修成数年,就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如今仅余白玉雩台一景,台下有桃林数百步,中有鸣泉一眼,皎水便是从那儿流下来的。”
      “真是可惜了……”桃蹊摇摇头。她此次来,其实是很想看看人间那般的盛景的。
      “有什么可惜,”陶华笑着饮了一口茶,“若真有那般富丽堂皇的宫苑,恐怕流下来的皎水里都会混满滑腻腻的胭脂香料,哪有这般清亮?那般景色,不要也罢!”
      “那先朝,是东苑修成后就亡了?”
      “不错,先朝……”陶华敛了笑容,欲言又止。
      正说着,背后忽然飞起一声笛。
      这笛声起势高亢,如鸾凤九天长鸣,笛声一起,茶楼里就顿时静了下来。只听得有茶客在絮絮低语,“快听!这就是这家茶楼压箱底的那曲「金缕台」!”

      前奏之后一片静寂,桃蹊连忙凝神静听,忽然,四下里扑簌簌下了一场桃花雪。
      纷纷扬扬的雪柔软地覆盖下来,绵绵密密地落在人的心里,环顾四周,不知不觉已是深红纯白的一片。忽然,这雪像被什么点燃了,是日出!面前无边无际的雪海燃烧起来,万千种温暖如春的颜色映入双眼,变幻莫测,目不暇接。
      正惊叹着从未见过如此绚烂的景色,忽然又起了风。风中挟带着醺然的歌吹,繁密的丝竹,伴着谁的轻笑谁的浅吟低唱,甚至还有西天净土空灵的梵音,都在风中摇曳混合着,酿成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异香。
      这香无孔不入,让人无处抵挡,也不想抵挡,只有被这香气所侵袭,眼前浮现起种种幻象:金碧辉煌的宫殿庙宇,绵延千里的牡丹花丛,日光下车水马龙的街道,月色里丝竹笙歌的楼阁。白日春光烂漫,莺鸣烟柳,燕剪碧浪,行人如织,络绎不绝,桥上马声回合青云外,桥下人影动摇碧波里;夜晚歌吹未眠,清夜如水,萤火作灯,宫苑置酒,游乐不息,楼上舞低杨柳楼心月,楼下但愿长醉不复醒。
      桃蹊看着看着,忽然一下子明白了。这迷幻的香,便是一味:繁华。
      原来繁华,这般令人神往,令人痴狂,令人不顾一切。
      猛地惊醒,却发现笛声早已停了,四下里却仍是一片静寂。座中人人双眼迷茫,似乎还沉浸在那一幕幕的幻景里。唯有身旁,陶华与子衿对坐,微笑饮茶,似乎已经很久了。
      “小蹊儿醒了?不错不错,你比我刚出道时强多了。”
      “笨陶华!这曲子,绝对……”桃蹊凑近陶华,压低声音,“绝对不像人间的啊!那入幻之音,却像是西天的手法……”
      “但曲中所写幻景,哪一幕不是人间?”
      “这却是亡国之音。”子衿叹道,“金缕台一曲,本由三百年前先朝一位亡国之臣所作,那位臣子,名为桃华。”
      桃蹊心里猛地一惊。别人以为是同音,她却知道三百年前,正是陶华初入人间之时。
      惊疑地望向对面的陶华,却只见他苍凉一笑。

      三百年前,正是大辰王朝最辉煌的时节。
      神树孕育生灵,需汲取雾霭云气,日光乐音。而人间的风,日日携来繁华丝竹,婉转莺歌,还有天下升平的黄钟。因他在这盛世的景色中出生,郁给他起名为“华”。郁一开始就知道,这孩子对人间繁华已有了太多眷恋,终究是留不住了。
      果然,刚刚修成了少年的身形,他便迫不及待地,入世了。
      少年一身白衣,一管横笛,翩然入世。他很快就知道了这人间最繁华之处是大辰王朝的都城,而身居都城,为官朝中,几乎是天下每个少年的梦想。
      这条路,桃华欣然愿往。
      而他天资之高,自非凡人所能企及,经史子集过目不忘,诗词歌赋触类旁通,更别说那些琴棋书画,吟花醉月之事,他仿佛天生就会一般,样样都做得风流潇洒。
      这一路,从院试走到会试,竟是回回头甲。看过他文章的考官都说,观之如观日出东方云蒸霞蔚,字里行间流泻的,皆是盛世的光华。
      而殿试之上,皇帝令诸人七步成诗,吟咏时世。轮到他时,他只一笑,“请以笛音代之。”话音未落就一片哗然,而笛声一起,所有人却都沉默了,直到一曲吹完,整个宫殿还久久沉浸在一片静寂中。
      那一曲,便是给后世平添无限传奇和遐思的「金缕台」。
      后世百年口口相传,据说绝妙的梵音能让人看到黄金遍地的西方极乐世界,而这笛曲,却能让人看到比极乐世界还要美好的景象。那些在乱世中苦苦挣扎,只求死后的人们,哪知道桃华所赋,就是当时的人间。
      这一曲盛世之赞,赞到了皇帝的心里。从此钦点状元,为官朝中,视为心腹,连连拔擢,转眼桃华已身居万人之上。
      而桃华如此受皇帝看重,也并非没有道理。这皇帝端的是风雅,不好国事,却好丹青。桃华一幅云海桃花长卷,让皇帝几乎要投地拜师,从此整日与桃华研习金碧山水,墨写兰竹,不亦乐乎。
      皇帝还雅好园林,桃华亦觉此道中有玄妙,便审视地势,顺应风水,澄心制宫苑之图。其选址于离山龙阙之间,顺风应水。南扩湖为海,海上造仙山三座;北辟林为园,园中植奇花万株。山暗含机巧,可隐可现,前所未闻;园独具匠心,结构之丽,冠绝古今。皇帝大喜,立令招募万人,日夜赶工,限期三年。
      这般浩大的工程,最后竟真在三年之内完成了。园成之夜,按桃华所嘱放流萤万点。
      春夜如水,花气袭人。皇帝踏马出游,观月下仙山,看丛中萤火。兴到极处,便醉卧白玉雩台之上,令桃华吹笛,宫女千人伴舞。耳边清音,眼前妙舞,腹中琼浆,皇帝再不愿踏出这宫苑一步。
      从此,年复一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这样的记忆,这样的景色,让桃蹊都有一瞬颠倒,一瞬沉醉。
      “姑娘,姑娘,喝杯茶醒醒?”
      桃蹊迷迷糊糊睁开眼睛,才发现周围的茶客都已陆陆续续醒来,纷纷聊着方才所见,热火朝天,而小二正给自己满上一杯香气清苦的浓茶。
      “姑娘是第一次听这曲子吧?难免会醒得晚点。我第一次听可梦了整整一天一夜呢。”小二嘻嘻道。
      桃蹊只是点点头。别人怎知,她看到的不是幻象,而是陶华传来的记忆里真正的盛世!
      陶华竟真的经历过,并站在了盛世的中心,但她记得,子衿说这是亡国之曲?而如今的陶华,与那时相比似乎又隐隐不同……
      带着满脑袋疑惑,低头喝口茶,茶水竟是苦涩得很。看桃蹊皱眉,小二又连忙道,“姑娘莫怪,这茶是我们掌柜亲定的,听了这曲子,就得上这茶哩!”
      “这又是为何?”
      “我们掌柜可是个好人哪!这金缕台销声匿迹了几百年,没想到掌柜的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了曲谱。掌柜的对其中的音律爱不释手,却又担心这曲子会蒙了人心,于是定下规矩,一旬只演奏一次,而且何时演奏啊,嘿嘿,说不准。这茶,也是清心的好茶,各位请尝,请尝!”
      “这倒是有趣。”陶华笑道。
      桃蹊觉得这小二也挺有趣的,定睛一看,却叫了出来,“哎呀,你不是朔月阁的小二吗,怎么又跑到这里?”
      “这个,”小二挠挠头,不好意思道,“小的在朔月阁打短工,为的是多挣点儿,但小的正业,却是河对面明镜居的跑堂。这明镜居和金缕阁的掌柜是一个,我也在这儿跑腿,但在明镜居跑堂是最最可心的了,可以顺便听听先生说书呀!对了,这个时辰对面正说的,该是三百年前先朝的史话了!”
      “以史为镜,倒是不错。”陶华拍拍他的肩膀,又向桃蹊道,“小蹊儿,这段故事你可想知道——诶?小蹊儿先别走,还没付茶钱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