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7、第 277 章 ...
-
父皇驾崩后的每一天,于霓凰而言,都比前一天更加疲惫。每天五次哭灵,要哭出声,要哭出眼泪,要哭得哀痛,还要在礼官跪请止哭的时候,不管怎样都得止泪离开……而一擦干眼泪,转过身,就要面对仿佛是无休无止的朝政。
被御史当面挑衅的第二天,关于奉安大典所需的费用和徭役数目,就递到了她的面前。然后,霓凰就听着度支、京兆和太常,为这笔费用该不该支出,那项工程是应该花钱雇人还是直接征调徭役,在她面前争执了足足半天的时间。
“……大丧之后紧跟着就是奉安,修整道路、桥梁,供应大队人马,先期要征调的徭役,臣让太常先给个数字,限三天内报上来,然后发给京兆尹去安排。”
恍惚中,曾经有人这样对她说过。可现在已经是是父皇驾崩的第八天,而她的臣子们,还在为这桩本该早就决定下来的事宜,争论不休。
霓凰耐着性子左右调停,好不容易处分完了这件事,吏部那边的官员考绩又送了上来。徐州八郡六十一县,被考评为上上,按例可以升迁一等的郡县官员共有三名,考列下等,应予贬谪的五名,不功不过,循资历迁转者十五名。所有的人员名单和考绩资料、过往履历,吏部都列得详详细细,尺把高的几大摞,就这么垒到了霓凰面前。
霓凰翻开最上面一本,海陵郡守魏道安,连续三年考绩上等,应予升转。然而以郡守升迁,要么入州里任别驾、治中,要么进入中枢,担任九卿下面诸如太常下面的太史令、太庙令;太仆下面的典农都尉、典虞都尉,再不然就是各曹尚书、某曹侍御史之类的官职。
吏部还非常贴心地把现在有空缺的,可以安插人员的官职附在了后面,长长一列二三十个职位,并且建议了其中三个:鉴于海陵郡守在任期间,治下人口、赋税都有较大增长,主持维修捍海堤颇有劳绩,且盐渎为盐税重地,近年来收入增加颇快,建议升任典农都尉,或护漕掾,又或调任新安郡郡守。
霓凰凝眸纸面,半晌不言。海陵郡守魏道安的情况她是知道的,才具不过中等,要论长处,也就是比较能和稀泥算得上一桩。先前父皇用他,也就是海陵这地方封了不少宗室,有他放在那儿,上下弥缝,不至于让那些人闹得太难看。至于这三年的考绩上等,更多却是意外之喜:两年前猎宫之变,父皇一口气扫落了好几家王爵,由此增加的户口租税,让帐面上好看了不少而已。
把这点考虑进去,则吏部建议的三个职位,就没一个是合适的!
典农都尉,照着苏哲先前的规划,那是扎扎实实要放下去干活的,决不能任命一个拉关系多过干实事的官儿;护漕掾,那得对河堤、水利,当真有所了解的,最好还能懂一些兵事;新安郡郡守……虽然比起海陵算是大郡,但是夹在三大世家的夹缝当中,既要左右逢源,又要持身中正,这个职位,绝不好做。
她想了好一会儿,传命女官:“请中书令过来。”一会儿魏令则来到,霓凰把吏部上报的资料向前推了推,微笑道:“亲民官事关重大,我又年轻,实在是不得不慎重。——还请魏公教我。”
“老臣岂敢当陛下此言。”魏令则仔细地看了她一眼,双手捧起文卷,凝神细读。读完轻轻咳了一声,指着文卷道:“吏部的推荐,无论从考绩上还是从秩位上来说,都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他们不知内情。魏道安的考绩虽然不错,但他是因人成事,自己并无多少实绩。让他担当大任,譬如以兰草为梁木,美则美矣,只怕压折了啊。”
“那魏公的建议呢?”
“魏道安为官一任,单就安抚地方而言,还是得力的。现在徐州正好有大工程,于粮饷支援,也需得力。陛下如果想要一动不如一静呢,就加他品秩,让他留任;如果有合适的人替换,升他做个太官令、典客令之类的职司,也还算得上人地相宜。”
“多谢魏公。”霓凰含笑谢过,又请他将其余人等的任命一一点评。须臾半个时辰过去,她起身再去父皇灵前哭拜,一番礼数之后,又让人把大司徒孟岩请进了书房,单独晤对。
如此五六位老臣请教过来,也有赞成吏部任命的,也有反对的,也有兜着圈子说官样文章的。霓凰一概含笑静听,并不反驳,也不拿这个人的观点来向那个人质证。到了晚间宫门关闭,她独坐灯前,才一页页翻着文卷,将诸人所说在心中暗自揣摩印证。
第二天,她传见吏部尚书孔达,把那二十余条任命当中,她觉得不妥的三条抽了出来,徐徐推到孔达面前:
“这几个人的迁转,孔尚书还是拿回去仔细看看,重新再拟一回吧。”
孔达唯唯而退。再次呈报上来的时候,海陵郡守魏道安的升迁建议,就改成了三个新的职位:东阳郡守,太官令,或是豫州别驾。
霓凰带着胜利的笑容收下了文卷。然而呈送文卷的女官一退出,她就不胜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好累啊。
真的好累啊。
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问,一点一点在相互矛盾的说法当中自己比较……不是说这样的学习就没有价值,然而,在朝政排山倒海压下来的时候,把时间花在这上面,由此拖慢的理事进度,值得么?
“……大概五天之后,徐州、扬州的考绩就会送上来,陛下还是得拨冗多看一看。”
她不是做不到,也不是不愿意学。然而,她的进度,已经晚了至少三天了。晚一天,就意味着更多的正事被耽搁。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之耕种,秋之收获,冬之工程,又有哪一样耽搁得起?
她一边努力请教着、学习着,一边咬紧牙关艰难前行。犹豫挣扎了好几天之后,都水丞沈琚的一封急报,撕开了她的最后一点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