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致,亲爱的贝多芬 ...

  •   他是个年纪轻轻的聋子。
      他痛苦着,幸福着,潦倒着,辉煌着。
      他死了将近两百年,他一直活着。

      世人说他叫贝多芬,流传着他的故事。
      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古怪的天才,第二个莫扎特。听着他的曲子的人甚至会神情肃穆地流着泪。

      那时候我六岁,学钢琴。老师问我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曲子,我下意识地想到了家里光盘里的那首。
      妈妈告诉她:《致爱丽丝》。老师笑了笑,双手放上琴键,慢慢地弹给我听。

      我想那是好似山溪初融的一种萌动。
      少女缓缓露出的笑靥,还有慢慢抬起的盛装着汪汪秋水的眼眸,那抹温柔就好像一丝丝细雨撩过田野,抑或是一朵朵丝绒拂过绿叶。
      她提着缀满蕾丝的裙摆,脚步轻快地走过来,走过来,整个人清澈而灵动。
      她说,我带你去看森林,去看大海。
      她拉着他的手,轻轻地,柔柔地,带着天真烂漫的喜悦,蹦蹦跳跳地走向远方。
      他感觉自己仿佛牵着一株白色的矢车菊。少女清丽的身影倒映在他灰蓝色的眼眸中,香气渐渐弥漫。
      他的心跳渐渐加快,犹如一簇簇密集的鼓点。
      我爱你。他想着。
      你看。
      天空上长满了或深或淡的树,它们开着白色的花朵。
      树海中吹过或微或冽的林风,它们荡着绿色的涟漪。
      大自然的音符漂浮在空中。伸出手,就仿佛能抓住几抹旋律。
      他们牵着手,唱着歌,画面定格在最美的那刻。
      然后,瞬息经年。

      然后,我的人生也过了那么多年。
      从六岁到二十一岁,最喜欢的,仍旧是这首《致爱丽丝》。
      听着贝多芬的曲子,看着音乐书上他的画像,灰蓝色的眸子凝视着这个织满旋律的世界,便想起这个人孩童般的喜悦与柔情。

      后人不断地弹着他留下的作品,庄重的舞台上,聚光灯下,观众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中央那个演奏的身影。
      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包罗万象,晚期堪称天国之音。
      五首钢琴协奏曲篇篇经典,在古典乐坛里历久弥新。

      就像是相机快门的闪光,一瞬间便坠入时空的虫洞。
      我们望着舞台中央那个陶醉的钢琴大师,然而我们看的,分明是踏过时代而来的,贝多芬的魂灵。

      他带着不羁的面容,在每个人漆黑而安全的心底里,光芒万丈。

      我们不难想象两个世纪以前的人们,他们盛装出席在欧洲的音乐会场中,静静地聆听着视野前方,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人的疯狂弹奏。
      他的曲子包罗万象,每一次重重的强音都如若霹雳狠砸在心尖,每一段清晰的琶音都宛若战士淌着新鲜热血的脚印,每一个带着装饰音的音符都像新奇的意外让人激灵颤抖。
      于是他们眼含着热泪,进入他色彩张狂的世界,万物都是史诗,它们肆意地活着,叫嚣着,咆哮着。
      眼前的景象随着音乐不断地切换。

      有人说,我看到了马革裹尸的沙场遗址;
      有人说,我好像变成了一只海燕,滑行在暴风雨中;
      有人说,这里有一只猛虎,它正低垂着高贵的头颅,轻嗅一朵娇嫩的玫瑰。

      于是音乐停止的时候,他们还保持着瞪大的眼睛,微松的下颚,良久,良久才回过神来。
      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两只掌心拍得又红又痛。他们热情地围着那个天才般的男人,就像围着他们凯旋归来的英雄。
      在电影《复制贝多芬》中,贝多芬说:“空气的颤动是上帝的气息,是他在对人的灵魂说话。音乐是上帝的语言,最能亲近上帝的,是我们音乐家,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能看到他的唇语,我们孕育的音乐是上帝之子,并赞颂他。”

      我觉得这是一段最能体现一代大师的情怀与灵魂的话。

      贝多芬有着痛苦悲惨的童年,成年后情商极低,待人接物全靠自己的坏脾气。使他坠入爱河的女孩抛弃了他,他唯一的侄子只知道管他要钱。他二十六岁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听觉,情绪暴躁得像一头发了疯的狮子。他的生活邋遢不堪,一生在维也纳租过五十多处住所,没有哪处不是一片狼藉。晚年穷愁潦倒,孑然一身,带着一身病痛离开了这世界。

      他是一个平凡的失败者,也是一个被敬为传奇的人。
      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造出了自己的英雄时代,在他的世界里,他已然达到了超然的境界。
      我想人们并不愿意迁就一个可怜的疯子,但是人们尊敬一个惊世骇俗的音乐家。

      我还记得在《悲怆奏鸣曲》中,那应该是夏末的一个夜晚。

      几颗石子倏然砸进平静湖面,接着,豆大的雨滴淅淅沥沥地落下,天空中滚过沉沉闷雷。
      钢琴家对着雨幕埋头弹奏,他的思维交织着漫天的雨水,沉入泥土,汇成地下淙流,一股股地淌向大海。
      水珠像音符般弹跳着,肆意地奔跑在大地上,大风刮过,连树枝也弯成了跳舞的形状。
      钢琴家的灵魂漂浮在云朵之上,手里高举着无形的指挥棒,万物都在和谐地演唱着,情绪激昂之处,直冲天际。
      惊雷骤响。
      紫色的闪电照亮了万里夜幕,万马奔腾而来,铁骑踏过的地方,大地突降,每一步都是万丈悬崖。
      他们的面罩隔绝了雷,雨,电,深邃的瞳孔里隐隐泛着红光。
      那是堕魔的眼神。
      他们被称为悲怆。
      他们分别爱人与孩子,用生命燃烧着自己每一寸身体。然后远赴理想乡,踏着成河的血,还有每一块为信念而牺牲的尸骨,寻回迷失的家园。金戈铁马,气吞万象。
      折戟沉沙,头颅朝着故里的方向。
      他们死在征途,然而这条征途如此高傲辉煌。

      而在《命运》中,我们看到的一个硬汉的背影。

      有什么正掐着他的咽喉,他脸色苍白,又转涨红,又转青紫,最后是黑土般的黝色。
      目眦欲裂。
      他对着面前的虚无狠狠一击。肌肉紧绷着,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似乎是稍微地透过了一丝气。又猝不及防地被重新扼紧。
      深渊伸出了看不见的藤蔓,牢牢地缠缚着他的躯体。
      于是他猛然向命运撞去。一下,一下,又一下,像火车撞向山壁,像泰坦尼克撞向冰川。
      沉默而死寂。血肉发出支离破碎的声音,他目光如炬,仿若感受不到痛。
      耳边依稀响起了教堂的钟声,人生剧场一幕幕地划过。
      他想起他小时候被父亲抽打了无数的耳光。
      想起他无法超越的神童记录,神童叫做莫扎特。
      想起他八岁那年的第一场公开演奏以及无数掌声。
      想起他疯狂谱曲的夜晚,日夜作响的耳朵。
      想起他逐步步入殿堂的人生,以一个聋子的身份。
      他曾咆哮着,歇斯底里地质问着,为什么。
      他不记得自己狰狞的样子,不记得自己眼角的泪水。
      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扭曲着,他终于听见了更多的,梦寐以求的声音,他却也再也听不见了。
      为什么。
      命运如此戏弄与他,他决定与它你死我活。
      就像是堂吉诃德式的风车斗士,音乐家吞下咬碎的牙齿,对着眼前的绝缘壁垒,举起了手里的剑。
      一切戛然而止。

      听众在雷霆之后的余白里怔怔出神。

      他说,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
      他是如此的勇敢,昂首挺立地站在苦难的前方。
      然后,用痛苦转化成快乐。

      我一直不懂古典乐。更不在乎它究竟是什么主义,有什么特征。就像读文言文,总有一种因时代久远而产生的晦涩。
      然而我如此喜欢贝多芬。
      他的所有作品都如此的张力而壮阔,他把他的灵魂揉碎了织在里面。他的灵魂如此的炽烈,如此的怒放,世界毫不犹豫地记住了他。

      我们看到了,他内里浩瀚的宇宙。

      2015.11.11.栀隐丝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