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你好,十八世纪(二) ...

  •   三子见状,立马就瞪大了双眼,走向那人,怒声斥道:“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爱多管闲事呢?没事做吗?用不用到我们局里坐一坐啊?”

      那书生并不为他的威吓所动,面上只是温文一笑,云淡风轻道:“好呀,去坐坐也无妨,刚好听听贵部对这桩案子的分析。”

      三子提高了嗓门“嘿”了一声,毫不留情地推搡了那书生一下:“你算是哪根葱啊?还想听我们分析案子?你脑子不是有病啊?赶紧哪凉快哪待着去,别跟这儿添乱。”

      书生依旧是八风不动的温良模样,但说出的话却并不像他这个人一样温文尔雅:“我并不是哪根葱,只是想给你们一个善意的提醒罢了。”

      听到这句话后,三子的耐性已经被他彻底磨尽,本来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看来是非得收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了。
      于是,他果断地拔出警棍,抡向了那个书生的脑袋。却不料棍子还没落下,就在半空中被一只苍白瘦削的手硬生生地给拦了下来。
      他怒目瞪去,只见那手的主人是一个穿着黑色长袍、单手拎着木箱的青年。面孔苍白而阴郁,鬼气森森。

      三子气得使出全部力气,想要将这两个贱民都收拾掉,可无论他使出多大的力气,手中的那根警棍在那青年的手中就是难以再进分毫。
      四周的人见了,都忍不住拍手叫好。顿时就弄得三子是脸面尽失,一时间骑虎难下。

      这边的动静大了,惊动了另一边的警察队长。
      他拢了拢大衣的领子,叼着烟卷,骂骂咧咧地走向这边,手上的枪已拔了出来。作为 “队长”,他可没有三子温和。
      “妈的,都给老子吵吵啥呢?再不消停老子一枪把你们都崩•••了。”“崩”字还没说完,他已经看到了那个“出言捣乱”的书生,但他并没有用枪崩了他,也没有再骂声震天。
      而是立刻就收了枪、收了声。迅速换上了一副和颜悦色的谄媚面孔。

      “我说大公子啊,您怎么到这里来了?”说话间他一脚踹翻了挡在眼前的三子,若无其事地上前寒暄。

      黑袍青年淡淡地扫了扫那根还留在他手中的警棍,以及变脸比翻书还快的巡捕房队长,哂笑一了声,浑不在意地将警棍扔在了地上,转身欲走。

      这时,那被唤作“大公子”的书生却没有理会殷勤上前的警察队长,而是伸手拉住了他:“兄台留步,方才承蒙兄台出手相助,在下不胜感激。故而想请兄台到楼外楼喝杯薄茶,以表谢意,不知可否赏光?”

      青年停住脚步,果断回绝道:“不过举手之劳,先生无需介怀。”言罢便挤出人群,未再停留。
      “我并非介怀,只是想和兄台交个朋友而已。”书生抬步向前,侧身挡在青年身前,再次邀请。
      青年不动声色地避开他,笑着掂了掂手中的木箱,洒然道:“我这身行头,实在不适合到楼外楼去。下次有机会我请你去街边喝面茶。”
      书生见状也未再强求,只笑着扬了扬眉:“一定?”
      “一定。”青年微微点了点头,便迈步离开。
      “不知兄台可否告知在下姓名,以便他日再见?”书生看着青年的背影,忍不住再次追问了一句。
      但这一次,他却意外地没有得到对方的回绝。那青年虽未停步转身,却还是回了他三个字:“云倚漠。”
      书生闻言,脸上绽开一道宛若春风的笑容,对着云倚漠的背影高声道:“在下,锦封。”
      云倚漠听后,抬起手随意地挥了两下,算是做了回答。

      警察队长见云倚漠已走远,于是立刻上前搭话,生怕刚刚的举动被锦封“大公子”怪罪下来。
      “大公子啊,我这属下们都白长了一对招子,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您可莫要动气啊。”

      锦封闻言,并没有看他,但也看不出来生气。脸上依旧是那温文和煦的表情。只对他摆摆手道:“高队长言重了,我乃一介布衣,若说冲撞,也是我一时冲动冲撞了你们的公务,还望您能海涵。”

      高队长见对方竟记得自己的名字,立即大喜过望:“大公子说笑了,您是在指导我们的工作,怎么能说是冲撞呢?对了,这一忙也忘了问了,不知怡亲王近来身体可好。”高队长混迹官场多年,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转移话题。

      “家父自然是身体康健,难道高队长也白长了一对招子,看不见外事部近来的蒸蒸日上吗?而且怡亲王这封号已属旧事,现在是新政府掌权,你再提家父旧号,莫不是想扣家父一个想要复辟的帽子?”锦封温文不变,但说出的话却并非春风拂面,反如寒冬刺骨。

      高队长闻言立刻淌下冷汗、手足无措,只得唯唯诺诺地赔笑应道:“是•••是•••”

      锦封见对方已挨了敲打,于是又放轻了语气,在他耳边道:“我听说这几日,英国的乔治王子要来这北平城了,为避免意外,有些事情还是查清为妙。”
      他此言一出,高队长立刻会意。他正奇怪这爱新觉罗•锦封怎么有闲心管起一个死乞丐的闲事了?原来是外事部近期有“贵客”到啊。
      高队长点头笑道:“多谢大公子提点,高某一定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锦封不动声色地对他摇了摇头:“不是这件案子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而是近期的每一件案子都要查个水落石出。我说的对吗,高队长?”
      高队长听了这话虽然心中难免“骂娘”,但却立即教人封锁了现场,并将那乞丐的尸体小心封袋,待会局里解剖鉴定。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见事情最后竟发展到如此,个个心中自是不明所以。但后来有人认出了锦封的身份,也就了然一笑,不足为奇了。于是这样一桩命案,也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场,热热闹闹地结束。
      没有人真正关心乞丐的死因。

      云倚漠拎着箱子斜倚在巷子边,冷眼看着不远处被封锁起来的窝棚,眼底悄然划过一丝无奈:看来摆摊的地方,要另谋他处了。

      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谁让怡亲王的大公子——爱新觉罗•锦封,要多管闲事呢?
      从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这块“宝地”定要沦丧。
      但这亏他可不能白吃。按照他的性格,必须得拿回点什么作为补偿,才能心理平衡。
      不过这回结识了北平第一府的“大公子”,也算得失相抵了。

      想到这“北平第一府”,云倚漠的眼中不由划过一道讥讽,对其不置可否。

      当然,他这讥讽也并非无缘无故。

      在这北平,人人皆知,自满清政府倒台后,当年那些威名赫赫的皇亲国戚们几乎全部没落。毕竟“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虽然新政府对这些皇室宗亲们也算不错,都给闲养在城中,做些富贵散人。但表面的以礼相待,不代表私下里不全力打压。生怕这个统治了中国百年的家族,心有不甘死灰复燃。

      所以,那些冠着爱新觉罗姓氏的宗亲,全部被放逐于政治中心之外,被彻底地回收了权利。

      但凡事总有例外。

      而这个例外就是曾经那个默默无闻,被排挤于朝堂之外的怡亲王府。
      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一场滔天巨浪中,它竟翻上了风口浪尖。从此虽是险中求胜,但也算平步青云。再也不会像当年一样乏人问津。
      或许此举,令怡亲王府有背弃宗族之嫌,但也有人说是顺势而为,摒弃旧制。并且在宗族与新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不过一切是非功过,在得势者面前又有多少真假,几分分量?
      俱是各怀心思的诡辩罢了。

      怡亲王领了外交部长一职,怡亲王府也变成了“怡公馆”。虽没了亲王的名头,但每日尽是些世界各个大国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往来相交,确是把此地变成了风云际会的“北平第一府”。

      而那个被人唤作“大公子”的爱新觉罗•锦封,当然也是这座府邸的“大公子”。只不过他虽是长子,却乃庶出。虽博学多闻、名满天下,却也只能落一个“大公子”的名号,在府中并不管事。

      府中真正管事的是怡亲王,或许现在该唤作艾总理,他的二子——爱新觉罗-锦城。
      此子虽在家排行老二,却是嫡长子。清廷还在时,那是钦定的爵位世袭人。但此人向来行事低调,是以名声远不如他的大哥响亮,外界对他的了解也知之甚少。

      怡亲王子嗣虽多,却只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俱是人中之龙,偏那小儿子,虽是小时了了,大了却极其纨绔。当年怡亲王府默默无闻之时,唯独他名声最响,有着京城混世小魔王之称。
      当然,他如此无法无天的闹腾,并非当初怡亲王府有多大势力,而是老佛爷打小就把他当个宝似的捧在手心里,试问有这样的后台撑腰,谁敢惹他?
      后来,清廷倒了,怡公馆虽一夕间声名鹊起,但他却没了气焰。不知是何原因,被送到了国外,从此在这北平城中销声匿迹,渐被淡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