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分散辗转 ...

  •   两年很短,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很快就随风流逝,夏天秋天冬天,很快,又是春天夏天。钟晴总觉得自己好像刚刚来到福利院一样,在闻到熟悉的饭菜香味的时候,在看到相似的背影的时候,在看到别人有家长来接的时候,在许多个生活的间隙里,喊出爸爸妈妈,然后又恍然自己已经是不同的境遇,那些过去的时光永永远远地停留在了两年以前。她经常去墓园,有时候会念叨着自己有好好吃饭,又长高了,有时候会带着自己画的画过去,苏允沫也会陪她一起,然后两个人坐公交车回去,到秘密基地玩一会儿再回去。
      两年又很长,可以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两年的时间里,伊涧的奶奶因为着急和自责,生了大病,卧倒在床。伊成和徐曼娟在周边的几个城市转了个遍,一边打零工,一边打听伊涧的下落。有时候会有零星的一些线索,追着寻下去,最终也还是一无所获。最终,他们接到了警方的电话,说破获了一个贩卖儿童的团伙,据案犯交代,两年前好像是在镇远市拐走过一个小男孩,形容很像伊涧,只是当时小男孩总想着逃跑,被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扔掉了,估计是死掉了。徐曼娟听到这个消息,大哭一场。不过吴警长也表示,他们派人去那边找了,没有找到,所以也不能说是什么结果。伊成和徐曼娟心里清楚,再找到,甚至是再活着的可能,已经非常渺茫了。他们把事情委婉地跟老太太说了,老太太反而撑了起来,张罗着,让伊成和徐曼娟去抱一个回来养。徐曼娟当年生伊涧的时候难产,再怀上很难了。老太太私底下问过伊成,他不想离,准备去福利院领养一个。
      星星福利院是镇远市唯一的一所福利院,他们到福利院听林院长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福利院里,还是女孩子居多的,目前还没有被领养走的男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林院长拿出几本厚厚的簿子,是孩子们的简易档案,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了简单的区分,附了背景介绍和一些照片。伊成和徐曼娟翻阅起来,心里也感叹福利院的工作做得还是可以的,从照片里能看出来孩子们的成长,最起码衣食住行还是有保障的,不客气地说,甚至比在一些贫苦的村子里的孩子要过得好很多。
      林院长问了问他们的意愿,说道:“这养孩子呀,还是要看缘分的。你们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徐曼娟翻了翻簿子,看到了钟晴,觉得小女孩长得好,名字好,年纪也好,跟伊涧正是一般大,她让给伊成看,问他:“你看,她是不是还有点像你?”伊成接过来,确实眉眼之间有一点像,他抬头问林院长:“不知道能不能见一见这个孩子?”
      被林院长叫到办公室的时候,钟晴正坐在小操场边的长椅上看书,苏允沫前几天请了假回老家,说是家里有事,要她回去一趟。钟晴一个人,就不太想出去玩。她一边听林院长讲明大意,一边偏头看了看坐在旁边的两个大人。哦,原来,我也有被领养的一天。钟晴之前也见过别人收拾东西跟着大人离开福利院,苏允沫告诉她,越是小孩子越容易被领养,所以她还以为她会一直生活在这里。
      “怎么样,钟晴,你愿意吗?”林院长介绍完伊成和徐曼娟的情况,又问钟晴的意见。钟晴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呀……”徐曼娟看着她,笑了:“没事,那就慢慢想。”
      伊成和徐曼娟先离开了,回家准备领养的一些材料。林院长又拉着钟晴绕着操场转了转,一面细细地同她分析这家人还是不错的,有人照顾和在院里长大,是不一样的。钟晴没有说话,心里只觉得难过,跟了别人回家,吃人家的,穿人家的,肯定要叫人家爸爸妈妈,她不想叫。
      林院长摸了摸她的头:“钟晴,你好好想想啊,这是个挺难得的机会。”回去又给吴警长打了个电话,把情况说了说,让他也劝一劝钟晴。吴警长抽时间也来了一趟院里,跟钟晴聊了聊。对着他,钟晴就敢说了:“吴叔叔,我要是跟他们走了,能不叫他们爸爸妈妈吗?”吴警长看着钟晴一脸的期待,不由得点点头,答道:“我去跟他们谈一谈。”徐曼娟倒是无可无不可,她很能理解钟晴的心思,便应了下来,她觉得人心换人心,她待她好,她总能感受到。
      就这样,一周左右,手续就办好了,钟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要跟着伊成和徐曼娟回家了。只是苏允沫一直没回来,没有当面道别,钟晴便留了一封信,跟林院长打好了招呼,请她帮忙转交给苏允沫。
      苏允沫再回到福利院,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父亲。苏志新过来,是给她办离开的手续的,之前是因为不想养,托了关系送进来,现在嘛……苏志新是独子,苏允沫的爷爷去世了,奶奶在床上休养,家里人都忙着出去打工赚钱,分不出人来照顾,便想到了苏允沫,十岁,也能干活了。苏志新便一起跟了来,借着领养的名头,办好转学手续,把苏允沫领回了家。
      苏允沫问清了钟晴的去向,打开信看了看,便收了起来。回到苏家老院子,看苏允沫能够上手,苏志新便带着妻子和儿子前往津州市打工。苏允沫在家务和上学的间隙里,给钟晴写信,问她过得好不好,新家怎么样,自己现在回老家了,新地址是哪里,有事可以打家里座机。等家里的生活费打来,她买了邮票,便按照钟晴信里留下的地址寄了过去。
      隔了许久,也还没有收到回信,苏允沫便又寄了一封出去。又是隔了很久,才收到从福利院转来的信。原来钟晴已经跟着伊成和徐曼娟一起,到京州市读书去了。伊成和徐曼娟准备去京州市继续打工,又想带着钟晴一起,干脆办了转学手续,到京州市借读。正好京州市小学的教育普遍不错,面试了几家学校,交了借读费,钟晴便插班进入了租住房附近的一家公办小学读书。
      刚进入班级的时候,钟晴安静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班上也有一些和她一样借读的学生,但大多还是本市户籍的学生。学生之间隐约的歧视,钟晴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她没有理会,也没有跟家里说过,不理人就不理人,不说话就不说话,敢欺负就踩回去。钟晴的成绩一直很好,转到京州市之后,因为熟悉不同的教学进度暂时落后了一点,很快就追了上来。加上长得清秀,穿衣打扮虽然不是很贵,但整洁大方,普通话也说得好,平时不言不语,但参加各种活动也不胆怯,很能拿得出手,因此钟晴虽然和同班同学关系一般,但和各位老师的关系倒是不错。钟晴也经常写信给苏允沫,知道她在乡下,经常寄一些自己的书和练习册回去,两个人断断续续地通信,讲述着生活中的琐事和成长的烦恼,想象着长大之后的生活,在孤单的年少时光里,彼此依傍。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海外,伊涧也奋力挣扎着努力成长。被齐教授救起来之后,伊涧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醒来,已然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齐教授的家人已定居国外,正要接他出去养老,齐教授便带着伊涧一起到了美国,一方面是继续给他治疗,另一方面也是看他无家可归,跟着一起生活,也是一条出路。伊涧已经不记得名字,齐教授便让他随齐姓,更名改姓齐嘉。齐教授的孩子们虽然对此有意见,碍于齐教授表示自己出钱,便没有说什么。
      匆匆数年一晃而过,钟晴奥数学得很好,拿了奖,升了不错的中学,苏允沫按部就班考入当地镇上的初中,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伊涧学习了英语,时不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适应得倒也还好。
      然而生活最不缺的就是变化,猝不及防又顺理成章。先是齐教授摔了一跤,重病不起,遗嘱都没来得及说便去世了。伊涧本就是外人,遗产一分钱都没有分到,齐教授的孩子们都不想接手,还是大儿子找了老家的亲戚,亲戚家在镇远市,齐家老大便给了一笔钱,将伊涧转到镇远市初级中学读了初二。接着是苏允沫的奶奶还是没有熬过去,苏志新办完丧事,就让苏允沫进了学校寄宿,每个月打的生活费也少了许多。钟晴的户籍依然没有解决,伊成和徐曼娟也只是普通的打工人,攒下来的钱平时吃穿用度还够用,找人办户口实在是拿不出来。户籍解决不了,钟晴就没办法在京州市高考,两地的考卷难度差别很大,与此相匹配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式也差别很大。一家人商量了之后,决定钟晴高中还是转回老家去读比较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