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经济合同最终还是签下了,七个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都变成了被演艺公司登记在册的艺人。这样一来就总算是有了个正当的名头,梁成功松了口气,应付家里那边催促埋怨有了底气。

      本来像是这种毫无名气,得从公司出资源从头开始捧的艺人是烦不着大老板的。奈何周洋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公司里著名艺人的运营模式经过这么些年的摸索,已经成型,各部门分工有序,周洋本来就几乎就只管钱,不管其他。于是大老板为了挑战自己,亲自开始负责对这七个人新人进行包装。

      之前的那次毕业公演,请来的业内人士有很多没机会直接点评的。周洋一个个地拜访过去,询问他们觉得这七个新人怎么样,也是套套近乎,希望能给他们争取一两个面试的机会。不得不说,周洋对七个人那天的表现很满意。

      电台电视台的相关人士总会先夸他的学校办得好,然后再委婉地拒绝,说他们没能力也没有那个胆色把毫无实绩的新人塞进自己节目,建议他们最好还是能在业内积累一点口碑再说。曲艺界的普遍就简单直接得多,不看好他们几个的占大多数,不是科班出身,没拜过师傅的他们绝对不敢用。现在的演出市场就这么大一丁点,僧多粥少,塞进外来的新人就意味着那些跟着师傅学艺好些年还不能站台的艺人们出道还要推迟,这对他们也不公平。

      其实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周洋很清楚那些人就是抱团护短,怕得罪人。说白了有名馆子都是靠名角撑起来的,而在这一行混得久了的那些老师们之间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随便塞他们这些没关系的人进去,那就是不给老一辈的面子。圈子就这么大一丁点儿,折了谁的面子都过不下去的。这话他没敢和梁成功他们说,年轻人心气盛,知道了这些弯弯绕的只会让他们产生怨气。

      到是有几个不太出名的馆子,愿意给他们提供登台的机会。就是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日没什么人来的时候,薪水还少得可怜,都是些别人挑剩下不愿意去做的工作。相声的馆子,苏梁二人和那组女生比较好说,剩下三个人组成的小品团队就有些不好办了。但是他们也没有挑工作的条件。舞台上的感觉一天不练都会生疏,他们几个人急需的就是先熟悉台感。

      工作日,上班时间,有空跑馆子听相声,还故意挑这样不知名的小馆子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这是苏松坚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表演半年的感受。

      最孜孜不倦地来观看他们表演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其貌不扬。夏末的一个午后,无意间闯进这家相声馆,知道了苏梁二人的存在,好像是听一次就迷上了,此后几乎准时准点,只要他们俩上台,就会来支持。天气还热的时候就一个跨栏背心,下面一条夏威夷花裤子,再拖双人字拖。天气渐渐转凉的时候就在跨栏背心外面套件外套,下半身的装备不变。

      十月末,有一天突然降温,苏松从宿舍出门的时候没穿秋裤,都走到公交车站了,生生又被冻了回去。结果不光秋裤,翻箱倒柜把毛衣毛裤都套上身才觉得暖和了点。就是同一天,那男人依旧大花裤子人字拖,搞得苏松看见他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大概是因为天太冷,这天台下只有这个大叔,还有个坐在角落里也算是半个老熟人的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那个老人大概不是专门为了看他们才来的,之前好几次台上演得热火朝天,台下的老爷爷却睡得昏天黑地。

      苏松和梁成功上台的时候,看见台下无人,干脆就放弃了表演,和那个大叔唠了起来。他们之前其实也没少唠闲嗑,双方的个人信息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反正没人,闲着也是闲着。苏松写的段子,大叔这天天来天天听的,大概比他们两个记得还要牢靠。

      “您真不冷么?”苏松一边搓着胳膊一边问,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身上的毛衣一点作用没起。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还没我这个老头子结实。一个个都跟朵花儿似的,风稍微吹得猛了一点就要倒。”
      梁成功趴在苏松耳边悄声说了几句,然后就起身去了后台。苏松走到舞台边上坐了下来。这个舞台有一定的高度,本来是为了让坐在观众席后面的观众也能看见而设计的。此时观众席只有两个人,再站在上面和下面坐着的大叔说话感觉有点奇怪的,坐在台边,高度正正好。

      “您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啊?”之前也问过好几遍,大叔却一直不正面回答他们。
      “你知道要做什么。”这时,梁成功端着个托盘回来了。上面放着三杯清茶,梁成功先是给中年人一杯,“您请。”随后把托盘放在了舞台边,一跃跳到台上,坐到了苏松的旁边。这茶是他从自己打工的超市带过来的,他那个超市的老板娘前一段时间出去旅游,带了好多茶叶回来分给他们这些员工喝。
      “是啊,您到底是做什么的?”
      “说出来吓死你们。”
      苏松和梁成功相对一笑。自从和这个中年男性搭上话,猜测他的职业一直是同期之间的乐趣。他们七个人开了个赌盘,堵谁能先套他的话出来,赌他具体是做什么的。

      这个男人口风很紧,三句两句的就能把话题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出去。他们已知的确切信息不多,只知道这男人是戏友,天津市大大小小的相声茶馆都驻扎过。说起市内相声团体门派之间的斗争史排外史简直头头是道。知道的可比他们这些刚游离在主流之外小鬼多多了。他们听他讲那些事情,就跟听故事似的。

      反正这人是有闲又有钱。之前说看大馆子之间撕破脸皮的竞争看得乏味了,才躲到这个小破茶馆来休息,没想到就遇见了他们几个人,更没成想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现在天天来就是为了支持他们几个人。他们几个的收入虽然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演出收入增加而增长,但是门票收入茶水收入高一点,馆子里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好一点。

      这男人特舍得在这里花钱,每次来都点最上等的茶水,每次几个人出新节目的时候他就会多买个十张,二十张票来支持。撒钱就只是为了鼓励他们多多创作。

      梁成功曾经非常不好意思地私底下找过这人,跟他说真的不用花这么些钱来做这些事情,心意他和苏松领了。谁知对方笑着和他说小屁孩别管大人的事情,要不是他们公司老板跟他说不允许手下的艺人收粉丝的钱,他都想包养他们俩了。他们这才知道这男人和周洋也认识,而且是个真大款,花钱不心疼的那种。

      这一年春末的时候,茶馆终于通知苏松和梁成功,以后他们俩可以在周末排演出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像是这种不出名的茶馆,周末的客流量也会是平时的二十倍左右。出演费不会涨,但是人流量的增加有利于他们增加曝光度。再加上周末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著名团体来集体演出,认识行家的机会也会增加。之前这大半年时间,他们就像是在一个孤岛上,没人来看,口口相传都做不到,也就自然没有更多的人来看。

      想逗十个人笑,和想逗一百个人笑,需要的技术是不一样的。观众人数翻倍的时候,现场的协调性就更显得重要了。笑声绝对是可以传染的。一百个人里面,十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就会有另外八十个人因为他们的笑声而笑出来,至于剩下的十个则是面瘫。

      第一次在周末黄金时段登场的那天,苏梁二人收到了一个巨大的花篮。这花篮孤零零的就被摆在馆子外面,格外显眼。刚开始俩人还不知道是谁这么大排场,后来是一个平时关系还算比较要好的小跑堂过来悄悄和他们俩说,可能是送给他们两个的。花篮被今晚来演出的那个团体的负责人看见了,私底下和他俩的跟场经纪人抱怨了一通,后台的工作人员都听见了,说他们排场太大,喧宾夺主。

      俩人看见随着花篮附送的卡片就知道了是那个中年大叔送的。卡片上写着说终于看见他们俩走上康庄大道了,祝俩人以后越走越远。按照俩人正常的光明的发展趋势,他以后肯定享受不到专场了,所以干脆就不再来了。以上的字都是打印在卡片上的,落款有个“江湖不见,周建明”的字是手写。估计就是那个中年男人的亲笔了。

      苏梁二人都有些哭笑不得,之前他们也从来没有给男人演过专场的。角落里睡觉的老爷爷大概是被他彻底无视了。当然他们是非常感激那个人的,在这种前途看起来非常渺茫的时候,有个外人始终坚持着跟他们说你们很好你们能红,这始终是个巨大的心里安慰。

      只是最后的最后也没能问出男人的职业让梁成功有点不爽。苏松是那个下注在“我们肯定问不出来”的人,钱全都被他这个最不缺钱的赢了过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