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错身而过 ...

  •   第十三章错身而过

      先生虽然不仕清廷,但他也不能否认康熙做的比崇祯好多了,而且先生不会否认,也不屑否认。
      有的时候,胸怀比智慧更能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成败兴衰。

      满人只有联合汉人才能巩固统治,汉人只有联合满人才能安定天下。
      所以满人开科取士,汉人科举出仕。

      康熙帝深谙此道。十七年的时候(公元1678年)他开博学鸿词科,招揽才高德重的汉人学士可以不经科举考试供职朝廷。第一个他想到的就是黄宗羲。多次寻访,多次征召,他总是婉言谢绝。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他再次下旨招揽人才,还正在想着不知这次他是否能够出仕效力。可桌上却放着浙江巡抚六百里加急的奏折——
      经访,黄宗羲已故去五年有余。但其在乡里开馆教书,有徒十余人。

      哎。
      紫禁城里有一个人正遥望江南独自叹息。
      英雄惜英雄。

      但是他的学问,它的弟子不都留下了吗?
      康熙帝已经密令他的四子胤镇,十三子胤祥前往寻访,务必收罗有能力,有学问的有识之士效忠朝廷。
      这是个棘手的差事,但是荆棘满路总要有人去开拓吧!
      能为我所用的,都是我的朋友。
      笼络人心,……不能说,不能写在纸上罢了。
      但是他们自然懂得。

      同年,参加完童子试的戴铎正式走上了科场。从乡试,会试,直到殿试,多少人熬白了头,却一无所成。科场的路很长,而眼前只是第一关:乡试。

      试场门口人头攒动,有带着小厮书童而来的,也有与一班同窗结伴而来的,更有甚者是举家出动的。小小的贡院门口感觉上有些拥挤不堪。几个带刀的侍卫面无表情站在贡院门口,仿佛是见惯了这样的场面而显得有些无动于衷。
      而附近的客栈几个礼拜之前就已经爆满了,连马厩都有人预订了。
      三年一旺季。老板忙忙碌碌,可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戴铎一路走过,找了个茶馆坐下。看着有人还拿着朱熹的《四书集注》在那里用功,有人双手合十向天祈求提名金榜,有人紧张的不停的喝茶又不停的去方便。
      果然是千人千面。
      戴铎了然地笑了笑。

      别母离家,走进试场,一气呵成,答完离场……
      这一切恍然一梦。

      一切如前。
      当学子们还在对考题津津乐道时,戴铎的生活又恢复到了平静之中,读着先生留下的书,想着先生曾经的话,像是一点波澜都未曾泛起过。

      对戴铎的平静啧啧称奇的大有人在。
      但是艾若知道,他是紧张的。那么多年一起走过的日子,即使是再细小的变化彼此也能感受得到。
      艾若看着戴铎坐在先生留下的书屋里读了半个时辰的书却还没有翻过一页,跟他说了好一会儿话,他却才回刚刚反应过来。艾若暗暗笑了笑,他还是铎哥哥。那个从不会在她面前隐藏什么的铎哥哥。

      她了解他,知道他的抱负,对于那一种心境感同身受。曾几何时,当她背负着改变命运的责任走进中考高考的考场时,同样的滋味也是这样一点一滴含在嘴中,直到那味道在唇齿之间蔓延开来,一下一下冲击着味蕾的极限。
      虽然他隐藏的很深,但是在艾若面前却无所遁形。若论起学着用平静去掩盖心中的那份挚热,只怕艾若还比他早上那么十几年,按规矩,戴铎应该还欠她一声师姐呢。
      在艾若看来,他不过是座岩石包裹下的火山而已。
      但是她依旧感激那份信任,让她能看到在外人面前掩饰的天衣无缝的他那最真实的一面。
      她知道,她不是他的外人。

      放榜的时候,每个应试的学子都起了个大早,就这样站在家门口,等着报喜人带来高中的喜讯。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恨不得把脑袋都伸到了路上的情景实在不能说是雅观。
      只有戴铎,还坐在先生的书屋中。
      来啦,来啦,窗外传来了报喜人的声音,原来是王志平高中,第二十二名。
      戴铎连头也没有抬,继续看着他的书。
      艾若太清楚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在不适合戴铎。虽然看着书,但是他都听见了。
      ……

      太阳当空高悬。
      夕阳余晖正浓。
      斜阳落下山去。
      ……
      可是窗外再也没了声响,但是戴铎就那样坐着,脸色依旧,手中的《范文正公集》却再也没有翻过一页去。
      ……
      长夜漆黑未央。
      红日初见端倪。
      艾若陪着他坐了整整一天。
      他的眼睛里看不到最初的那份梦想的激荡,看不到敏捷锐利的思维火花的迸发,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壮志雄心的积聚。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他消沉,看着他没落……
      天啊,这还是她的铎哥哥吗,那个说着要给天下所有人一箪食,一瓢饮的铎哥哥吗?为什么艾若看着那么的陌生,那么的疏离?

      她要扒掉他的壳。
      她知道那会很疼的。就算他会恨她,她也不在乎,那个面具,她撕定了。
      艾若半句话也没有说,拽着戴铎就往书屋外走。走了好久,戴铎才反应过来,甩开她的手,皱着眉说:“你这是做什么?”
      “抓你去先生坟前”艾若头也没回,继续拽着他走。

      初生的点点阳光开始慢慢映在先生的坟头,扫去了一夜的阴霾。
      一到先生墓前,戴铎身子一软,立马就跪下了,“先生,我对不起你,完不成先生的鸿志啊。”
      他正独自呢南着,突然一转眼,他便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转过身来咬着牙狠狠的瞪着艾若,“连你也来看我的笑话,是不是?”他拽紧艾若的肩膀,使劲地晃,“回答我,是不是?啊?!”
      “不是的,”艾若拼命摇着头,满眼的都是委屈,但是她的倔强不允许她低下头,更不允许她留下一滴眼泪,半滴也不可以。
      “戴铎,你给我醒醒吧,考不上科举又怎么样?”艾若气急败坏的朝他大声地吼道,“先生向来反对八股,考不上先生决不会怪你,但你看看自己,什么样子啊?没落颓靡,你的骄傲呢?你的梦想呢?先生要是看到他最欣赏的弟子变成这样,他该会多少伤心啊!”

      没落颓靡?!戴铎的手木的松开了。仿佛最后一丝气力从灵魂中被抽走一样,发狂似的眼睛顿时失去了光亮,就像是一座房屋折断了横梁轰然倒下。
      他究竟是怎么了,那个羁傲冷峻的他呢?那个矢志为民的他呢?难道就这样被淹没在科举考试的滚滚洪流中了吗?
      可笑,可叹,不过是一次小小的科场失利竟惹得他如此的失态。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的他才能成就“一箪食,一瓢饮”的梦想,才能完成先生“为天下非为一姓”的鸿志。越挫越勇方见男儿本色。
      如果他注定只是一张白色的纸,那么他发誓,他也要做一张绝版的宣纸。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
      那么多书他不会白念的,决不会。

      若儿是对的。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又重重的吐出,像是要吐尽一身的戾气与乖张。他抬起头正视着艾若,“对不起,若儿妹妹。”
      艾若只是笑着摇头,还有什么比看到戴铎深邃的眼眸更能令她欣喜的呢?她就这样深深地望着他的眼:有会心了然的淡定,像是掌控着命运之神一样的泰然。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概,像是一只黑夜里眼中依旧闪着精光的猎豹在暗处蓄势待发。
      她知道那个她熟悉的铎哥哥又回来了。

      像戴铎这样内敛自持的人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疯狂,艾若觉得不可思议。那跟范进中举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范进?艾若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
      又猛地一颤,她突然想起了先生临终的嘱咐,先生不愧为先生,虽然他没有机会读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可是连这,他都料到了。
      名利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他能吸走人最初的梦想与志向,能让人的心变得狭窄,就只能看到两个字。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站在先生墓前,艾若告诉自己,她绝对不会让先生的心血白费。那是她答应先生的。

      “铎哥哥”艾若看向戴铎问道,“你能不能回答我,科举是什么?”
      “嗯?!”戴铎挑眉,不解得回望着艾若。
      艾若不理会他的疑问,直直的盯着他的眼睛,嘴里只迸出来五个字,“科举乃手段。”
      戴铎一顿,只是那一愣为停留多久,稍纵即逝。科举乃手段?!好新鲜的说辞。
      科举乃手段。戴铎默默地叨念着,顿时豁然开朗。科举不是目的,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有,可。
      无,亦可。
      果然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若儿”戴铎的声音充满了感激:“我……”
      艾若打断了他的话头,“你知道先生临终前嘱咐我什么了吗?先生就说了五个字。”
      “难道……”
      “是”,艾若肯定的点了下头,“我不过是借花献佛,科举是手段,那时先生留下的最后五个字,想必是想让我转赠与你的。”

      先生什么都料到了,也什么都安排好了。他知道戴铎所学甚广,是决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闭门潜心研读四书五经那9本书上的。他更知道戴铎也决不会就单单听信朱熹一人的见解,奉《四书集注》为圣命,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思辨。
      只此两条,戴铎的科场之路必不顺畅。知徒莫若师。先生的洞察人心,先生的慧眼如炬,先生的未卜先知,先生的用心良苦,让艾若既感且佩。

      
      点点金光洒在先生的墓前,戴铎觉得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历历在眼前,在耳畔。他跪在先生的墓前久久都没有说一个字,或许一切尽在不言中。先生的教诲他会铭记于心,先生言下未尽之意他都会懂。
      他知道失去了科举一路要到达“给天下人一箪食,一瓢饮”的彼岸会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啊。
      但只是艰难,不是不能。

      戴铎何许人也,不过是一时的迷途,眼前的他已经是成竹在胸,心中宏大的格局早已成形,不过是等待,等待合适的人,等待呼之欲出的机会。
      晨起的阳光渐渐温暖起来,驱走了寒夜里最后一点悲凉与伤感,连带着艾若和戴铎的心情也灿烂了起来。所有的悲伤与失落都留给昨夜,今天又会是崭新的。

      艾若像是又回到了小女孩的状态,边走着还边哼着歌。这些年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让她轻松了许多,仿佛是真的重新活过一样。她一时还不习惯变得很深沉,扮演着教导他人的角色。
      戴铎好奇的看着艾若哼着这样奇怪的调子。他从未听过,难不成是什么古曲?但听着怎么不像。“若儿妹妹,你唱的是什么啊?”
      艾若心中扑哧一笑,一得意居然连这个也哼出来了,那首《最初的梦想》,三百年后的歌他又怎么会听过呢?
      说起来,她也是十年没有放声大唱了,今天心情大好,“铎哥哥,我唱给你听噢”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能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
      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
      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
      有隐形翅牓
      把眼泪装在心上
      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
      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
      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
      用轻快的步伐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
      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
      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
      像往常一样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放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绝对会到达

      和着歌声,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弥留在空气里的不仅仅是三百年后的节奏,还有那份属于他们的最初的梦想。

      “回四爷,十三爷,应该就是在这里。”
      “嗯。”说话的康熙的老四胤禛,简略扼要,从不多一个废字。冷冷的眼光中透着不可侵犯的精明,不怒自威的气势,仿佛能穿透人心,高深莫测,令人不敢直视。冷若冰霜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薄而又棱的嘴角微微上翘或是下沉才能透露出点点情绪。
      “走,我们去看看,四哥”终于见到了一个有温度的人,是康熙的老十三胤祥。不知是他习惯了这样的冰点,还是真的内力深厚,在这样的零下摄氏度里居然还能保持着体温。
      这样的温暖弥足珍贵。

      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在林中飘荡,徘徊不去。不成曲的调子,不成韵的歌词,却有另一种别样的轻快,纵使他们所见甚多,所闻甚广,不禁也停住了脚步,侧耳一听。

      “嗯哼”胤禛举起手放在嘴角边,像是咳嗽了一下,习惯性的皱了皱眉头,犀利的眼光扫向众人。
      那些人多是他府上的家奴,跟了他很久,对于他的动作神情早已熟悉。乖乖,那可是四爷不满的前兆,心中不禁一个颤动。众人眼角相视一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在心中默念:歌难听,石头好看,歌难听,石头好看,歌难听,石头好看,…………

      还是收回心神继续低头向前走路为妙。
      他们是生活在黑山白水的满洲人的后裔,但是他们没有见过长白山上的冰雪崩裂的景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见到。
      活着好好的,谁没事找事?难道想被冰块砸死,还是想被冻成冰雕?

      胤禛眼光一个流转,刘问会意,点头,转身,离去,消失……动作干净利落,真不愧是有怎么样的主子就会调教出怎样的下人。

      一片沉默中。
      虽然红日大光,但是却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落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走吧”一句话及时雨般的出现,化解了这样沉寂的尴尬。不用说就知道善面人总是心善,心善人总是做善事。

      此次南下,胤禛和胤祥名为督察各地官员吏治考核,实乃奉康熙皇帝的密令寻访有识之士为朝廷所用。他们避开了沿途的官府与驿站,微服出行。

      眼下的第一步:拜谒一代硕儒黄宗羲的陵墓。

      本章完

      看旁边,懒人有话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错身而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