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回南 ...

  •   吴秋水笑道:“大嫂子请说。”

      狄大奶奶叹道:“你是知道的,这些时日,天气不大好,府中病了许多人,又临着你大哥二哥的事儿也多,府里竟是不大能挪出人来。太太的意思是,你们这一路回南,都是坐船,南边老宅子是有下人看房子的,你们回去了是不缺人使唤的,唯独船上需些人侍候。那些小丫头们多是些没坐过船,倘或晕了船,反倒误事,不如打发了外头领些人来,细细挑上几个没这毛病的,倒还便宜些。”

      吴秋水早在丫头们告病时,便已有了心理准备,狄大奶奶这话,倒也在她预料之中。

      其实,她与狄大奶奶都在为下人犯愁。

      只不过狄大奶奶愁的是肯跟着她们回南边的下人太少,倒似狄太太和做兄嫂的苛待了三房一般。

      而吴秋水愁的是,院子里的下人太多,晚上睡个觉还有个丫头在外头守夜,害得她爬起来吐纳一下都担心被人发现,虽不至于拖了修行的后腿,但也是一桩烦恼。

      所以,狄大奶奶另从外头买人的主意,倒真真切合了吴秋水的心思,她如今修行仍需外财,离不得狄府支援。

      可狄府中的规矩,也着实有些繁琐,如今若另买了人带回南边,这规矩自然就是按着她的吩咐来了。

      心中虽这样想,吴秋水面上却蹙了蹙眉,有些担忧道:“丫头还罢了,只我与三爷也没回过南边,若不带些老成的家人回去,只怕连亲戚也不大认得。”

      狄大奶奶听得这话,心知有门,大松了一口气,贴身侍候的丫头她是凑不出来,但旁的下人倒好说。

      这里头原有个缘故,狄府侍候主子的丫头都是闲差,从狄太太到吴秋水没一个不好侍候的。

      于是乎,能混上职司的丫头,大多家里皆有些体面,就是家里没体面,也认了个体面干娘,所以,狄太太和狄大奶奶单看着这些人的体面,也要留几分情面。

      而旁的下人呢,狄大奶奶倒没这顾虑,狄府好歹和武宁侯是一个姓,哪里找不出几个没差事没体面的闲人来。

      故而,狄大奶奶笑道:“这我都替你们想着呢。那年老太太病故了,太太和大爷扶柩回乡,跟着回去的人……与亲戚们也都是见过的。还有,那几年天下不太平,太太从南边回来时,未免多带了些使唤人……我选了些性子老实的……”

      吴秋水很想泪流,这其实都是府里用不上的闲人吧,废物利用也别这么明显好不好?

      不过,一转念,吴秋水平心静气了,闲人就闲人吧,凭狄瑜干的那些事,狄太太没打发几个刁奴来,已经很宽厚了。

      许是看着吴秋水脸色不大好看,狄大奶奶也有些不自在,忙又说道:“那年老太太身边的几个老人,想着落叶归根,留在了南边,她们跟着老太太身边多年,又看着三弟长成,都是有见识有能耐的……倘或族中有人不大安分或是三弟有什么,你只管去寻她们,问她们的主意儿。”

      吴秋水感觉自己好像嗅到了一丝宅斗的气味,莫非,仁厚贤良的狄太太,也曾经,与人斗,其乐无穷过……

      自打得了吴秋水的准话,没到两日,狄大奶奶便打发人领了人来供吴秋水挑选。

      因是坐船回南,这客船的空间也有限,故而带不了多少人回去,这到了吴秋水跟前的人,也都是已挑过一遍了的,吴秋水便只要了两个十五六岁的,瞧着极顺眼的丫头。

      那领了人来的管事媳妇一阵为难,这两个丫头怎么够使唤,回去了告诉大奶奶,大奶奶还不怪她办事不利。

      故而那管事媳妇笑道:“奶奶还是再挑几个罢,这回了南边,未必能似京中这般,寻着知规矩懂礼数,家世清白,手脚也干净的丫头。就是别的不差,官话讲得好的,却也难找。”

      吴秋水想想也是,哪能不考虑方言呢,万一只能比划交流,岂不费事?

      于是她便又点了四个,想着两个打扫屋子,两个做针线,两个服侍起居,怎么也够了,到了南边也不用再添人。

      那管事媳妇这方才如释重负,领了没被挑中的人回去。吴秋水这边人一挑好,那边狄瑜便发了急,老太太回葬,他都留在京中,现在回去算什么?

      于是,狄瑜一发狠,晚上爬起来灌了一肚子冷茶,吹了一晚上冷风,第二天一早,便发了热。

      可惜这狄府没一件事能瞒过狄太太,狄瑜这一病,狄太太立马打发了人请了大夫过府,又命了几个老成的丫头侍候狄瑜起居。

      七八双眼睛死死盯着狄瑜,狄瑜这病不到七天,便好全了。

      又有狄大爷费心拿了封帖子来,仔细替狄瑜剖析了一番,他和狄二爷如今都要当差了,也没时间再教导狄瑜,寻个先生来教狄瑜,又因狄瑜名声在外,不大能寻着好先生。

      所以,他打听了个南边的先生,狄瑜回去正好随着先生补补基础,日后说不得还能考个功名出来。

      当然,狄大爷也暗示着狄瑜,只要狄瑜肯学好,便是考不着功名也无所谓,有他和狄二爷在,替狄瑜运作个官儿是极容易的。

      这趟回南,等于是考察狄瑜的自控力和改过自新有多彻底。

      狄大爷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狄瑜再拧着不肯回南,就是个傻子,他往府外送了几封信,回头便转而安抚起杨姨娘来。

      吴秋水见狄瑜改了主意,也认真起来,寻思了一下,这一去少不得是一年,狄家没了她的贴补,怕是不大好过,这该替原主尽的责,她还是要尽到的。

      吴秋水托人回吴家捎了句话,没两日,吴二奶奶便上门来了。

      “我前些日子听说,三爷已是改好了,狄太太如何还不高兴,还要打发你们回南边呢?”

      吴二奶奶眼眶一红,眼泪珠子是擦都擦不完,抱怨道,“家里就这么三个姑娘,打小就是在京里,从没离过城,这一去哪里能习惯……怎么着偏就这么不顺心呢?”

      吴秋水听着,却只能笑着道:“嫂子可别说这话。我们回南是为了给老爷老太太扫墓上坟的,大爷二爷做了官,岂有不告祭祖茔的?太太打发我们回去,也是正经事儿?”

      吴二奶奶越发伤心,拭泪道:“这话只哄别人罢了。你们这一回去,说不得就是长别了。那南边是什么好地方的么?前些年几场兵灾才消停了多久,路边的白骨还没捡干净呢,又听说闹了什么瘟疫,又是派官派兵的,至今也不知是什么情形?前年还闹了什么大旱,逃进城的流民,直说是连土都吃干净了,你在府里住着,哪里知道这些?”

      吴秋水叹了口气,无奈一笑道:“都是几年前的事儿,现在太平年景,圣上英明,必不会有这样的事儿了。嫂子只管放心,我心里自有主意呢”

      见着吴二奶奶皱着眉,欲言又止,吴秋水又笑道:“我命人找嫂子来,是有事拜托给嫂子呢?我这一去,少说也是半载,两位姐姐和家里只能托嫂子多照看些了。”吴二奶奶叹气不止,点头道:“你不说我也知道。”

      吴秋水说道:“我这一去,未免有些音信不通,虽能打发下人送信,但到底不大方便。劳烦嫂子回去问问哥哥,这京中到南边,可有什么熟识的会馆货行没有?倘或有什么事儿,我也好给你们捎个信。”

      吴二奶奶听得一笑,忙道:“你哥哥竟和你想到一处了。前日你的信一来,他就急了,这两日一直在外头打听呢。昨儿我听他说顺福行是打南边起家的,在南边不少州县都有会馆和货栈,还有什么广德行……他怕着你在南边受委屈,想托着人家买卖行的管事,让当地的伙计多打听些消息回来,哪知竟就这么巧?”

      到了四月三日,狄府早雇好了两只客船在码头上等着,大奶奶往日也料理过回南的程序,早便让人将行礼都搬到船上,让一同回南的家人在船上照应,又命人往船上装了些米面果蔬,柴炭酱料,供着路上需用。

      狄瑜和吴秋水吃过早饭,又去与狄太太杨姨娘辞行,狄太太叮嘱了几句老生常谈的话,杨姨娘搂着狄瑜要哭又不敢哭的哽咽了几声。

      又有吴家的亲戚来送,吴秋水也就仿着吴秋娘素日的行事,含悲着托亲戚帮忙照看一下娘家。

      这一通忙活,竟是近午时了,吴秋水才登船离岸,两艘客船,一艘大的是是吴秋水和狄瑜并着仆妇丫鬟住的,一艘小的则是管事下仆住着兼装着行礼的。

      临上船时,恰遇着京中有官船往南,于是狄大奶奶又命人拿了帖子,让狄瑜他们与官船结伴同行。

      看着船只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水天一线处,狄大奶奶一干人径直回了府。

      吴秋水和狄瑜走了,府里那些生了病的体面下人,可还等着她们去处理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回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