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三年级 ...

  •   新的一学期开学了。
      这学期换了班主任,教她们语文的是一位新来的女老师,大约二十一二的样子,脸圆圆的,剪个齐刘海,留着学生头。很是青春洋溢。老师姓张,是隔壁村的人。小学三年,她都不知道张老师是哪的人,直到上初中后有次回家的路上,看到张老师往一栋装修的很洋气的房子走去。妈妈说,哎,那不是张老师吗?好像她家就是这里的。她定睛一看,确实是张老师。妈妈说,张老师应该是嫁到这里的,听说生了个女儿。那时候她们村的小学还没撤掉,张老师还在学校教书。后来很多学校撤掉并校,她们村的学校也没了。学校那一批老师,有大专文凭的可能就调去了中学教书,没文凭的就裁掉了。至于张老师,还有没继续教书,她就不知道了。她性格有些凉薄,毕业后,她很少去打听别人的下落,也就和很多人都失去了联系。
      张老师,人看起来挺温柔的,但发起火来班上好多同学还是怕她。相比数学老师和以前的语文老师,她算是比较温和的一位。但在学生眼里,老师再怎么温柔,还是有一定威严的。
      数学老师是学校的的校长。她们班的数学算是和校长结缘了,三年级的数学是校长教的,四五年级的时候是副校长教的。貌似这几位都爱体罚,上课不听讲或考的不好都会被骂。
      劳动纪律课和手工课是张老师兼任的,全校的音乐课都是一位女老师带的。学校师资不好,也不重视这一块。在收藏室里,有一架钢琴。经常听到这位老师弹琴的声音,好好听。
      班上同学还是这些同学。过了一个暑假,发现很多人都变黑了。
      于是,大家又开始重复一日又一日的上学生活。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疯狂地玩课间游戏。同学间磕磕碰碰,有时争吵不休,有时疯成一团。

      她没想过跳级。她们镇上的初中和高中是同一所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校管的很严,出去都需要老师批条子。住宿条件也差,一个宿舍差不多要住18人。床铺分上中下三层,每人就一个床一个柜子。宿舍没有单独的卫生间,一层楼就一个。洗衣服,上厕所,洗澡都在里面。因厕所少,有时候要等好久才轮到自己。大堆人住,空间都是开放的,极其没隐私。若是没过过好日子,这个条件她也能住。但现在,她可不想再重复这样的生活。还有几年,趁几年赚点钱,在镇上买一栋房子,等她上学时就可以走读了。

      课堂上的内容虽简单,她还是老老实实地听着。几位老师都喜欢抽人回答问题。要是回答不上,那还真是丢脸。就说语文,划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这两项基本是她上语文课时最讨厌的两项。

      爸爸问了爷爷,他同意去照看店铺。有了爷爷的点头,爸爸立即去找村长办理建房的相关手续。
      因她家房子建了没几年,村长起初不同意批宅基地给她家。
      后来爸爸说,我家两个小孩,以后大了她们姐弟肯定分开过,一人一栋,村里没理由不批准吧。村长说,你女儿不嫁出去吗?两个小孩都留家里?
      就算嫁出去,我也给她留一栋。对两个小孩都公平。爸爸的话有些保留,但是这番解释也说的过去。
      村长回去商量了一番,同意了她家的建房要求。
      她们村集中建房的地方就三排,这三排人都满了。因此,在宅基地的选择上,村里还得商量划一些地方出来建房子。

      她家看中的是加油站旁边的那个地方。她们看中的左边,右边是一条河流。这条河很宽,里面有很多鱼,水草,她放牛的时候,经常牵牛在河里喝水。几年后,这条河就萎缩了,常年河里都没水。河的一边建了好多栋房子,家里的废弃物都往河里排,俨然一座垃圾场。河的另一边是公路,有些人家在坡上种了油菜豌豆苗,长的极好。

      她们看中的这块地皮很好,为了尽快拿下来,家里商量,可以花点钱把这块地皮买下。敲定主意后,爸爸立即去找村长。后来,花了五百元才搞定。虽有点多,但比起后面的盈利,这也算不了什么。

      要做店铺,空间要大。而且店里的东西也需要人看守。大家一合计,干脆建两层楼。一楼做铺面,二楼做卧室。至于吃饭,可以回家吃。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就换换班,或者用盘子装好,带到店铺去。

      这样一算,房子就不需要建的太好,功能也不需太复杂。找下建房的队伍,应该两个月可以搞定。

      爸爸算了下建房要用的砖瓦,就托人去拉砖头了。一共四间房,上下各两间。

      以前建房的时候,都是请家里亲戚过来帮忙,这样可以省点工钱。这次,家里找专业队伍来建,就不需要亲戚东挪些西挪些时间来帮忙了。

      房子开建后,大家都忙死了。爸爸在工地上盯着,负责材料的采购,妈妈就负责大家的伙食。有时田里还需要去打农药,除草,真是忙死了。等到工期一结束,大家都瘦了十来斤。

      剩下的就是房子的装修了。二姨妈家有个儿子就做这一行的,爸爸就准备叫那个表哥过来帮忙。因是开店铺,店里采光要好,爸爸就准备墙壁上全涂石灰。开店用的桌子,柜子,椅子,都包给二姨妈的女婿了。他是木匠,手上的功夫极好。如今这社会,这几个手艺都不吃香,等过几年,他们的工资都涨到好几百一天,比外面的白领都强。

      至于门窗,她家选择了铁门。这靠马路边的,防盗不做好点,到时有人进来偷东西可就难办了。据妈妈说,有一年有伙土匪特猖狂,挨家挨户敲门拿东西。不给就打砸。这一片区就镇上一个派出所,有人报警后,等派出所的人来了,那帮人都跑到其他村了。她听后都有点后怕。她之前还一直感叹家里治安好呢。

      店铺装修好后,放了一个月,才把家具搬进去屋。因店里需要人守,这里就放了两张床。平时爸妈守,若家里忙时,就由爷爷来守店铺。

      家里和店铺隔那么远其实很不方便。前世,杨梅姐在店铺后面单独建了一栋房子。店铺面积不大,只是个门面,吃穿都在后面的房子里。她家没法这样操作。毕竟家里的房子才建了不久,家里种的菜啊,什么的都离老家近。

      店里主打卖生活用品,零食类的。文具类的暂时不涉足。隔壁那条街上有个供销社,专门卖这些。爸爸跑了好些地方,找供货渠道,谈价格,付款方式。这年头,买东西都得拿真金白银去买,货压在手里,就是一笔巨大的资金压力。爸爸刚开始拿回来的货不多,怕卖不出去。

      因种类繁多,各种价格都需要熟记。爷爷年纪大了,要全记下来有些困难。一家子商量着,还是采用卖发卡时的方法,每种产品上都打个标签,上面标明价格。这样,谁经手都能看明白。另外,每种价格用本子都标注下,万一产品上没价格时也能查找。

      刚开始经营,生意有些惨淡。村里过来买的人较少,大多数是过路人,和附近这条街上的。爸妈有一度都怀疑这项决策是不是错了。不过,因店面是自己的,也就浪费一个人工的事,就坚持开下去。

      后来,又相继调整,好卖的毛巾,牙膏,洗衣粉,盐,一些小朋友爱吃的零食,还有上坟用的纸钱烛火,鞭炮类的,就多进些,像买的少的味精,酱油,洗发水类的就少进点,这样减少些库存,资金也没那么大压力。

      今年家里养的鸡存货率较高,家里鸡蛋堆了一些。她想起去年茶叶蛋还是很受欢迎的,就叫爸爸买了炉子和一口大锅,放在店铺门口煮。

      茶叶蛋的香味和浓,好多学生和大人都喜欢吃这个。爸妈见卖的好,就在村里收些鸡蛋,每天都煮个四五十个。

      爷爷做事倒也不呆板。有时顾客钱带少了,差个一两毛也不计较,就说下次来一起给。这附近的人虽说不全认识,但哪个是哪个,住在哪,爷爷大抵是知道的。

      周末的时候,她和弟弟会去店里换换班,让爷爷休息下。虽然看店子不累,但整天守在店铺里也很烦的。

      说老实话,她以前对爷爷的看法就是爱折腾。手上的钱舍不得吃穿,大头拿去打牌了。她和弟弟小时候挺怕爷爷的。爷爷祖上是地主,到爷爷上一辈败光了,因此七几年那段时间爷爷也算是逃过一劫。但爷爷有些规矩挺严的,比如说吃饭必须等长辈动手后才能吃,筷子要拿好,姿势不对要挨骂,吃鱼时要把一边吃完了才翻过来吃另一边的。吃饭坐座位也是,有些座位是长辈坐的,小一辈的就不能坐那。虽然这些礼节是对的,但周围人都不太讲究这些了,比较随意。她每次叫爷爷到家里吃饭,都心惊胆战的。除了这些,爷爷对家里的事都不关心。哪家需要帮忙时,都不搭手。

      这次,爷爷会答应她家来看店,真有点出乎她意料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