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亲戚 ...

  •   一斤七厘?也挣够了。

      她脸上写着傻多速三个字吗?

      好想呵呵两声。

      李萱心里腹诽不止,脸上却笑得一团和气,看着范婆子微笑不语。“这……买得多呢,自然是要便宜些……”

      范婆子忙又开口辩解,谁知,人老了,脑子不活络,竟隐隐越描越黑了。

      话说到一半,范婆子又想到当日赊出去的数量,声音越说越低,最后强笑着分说道:“再说,时日不同,物价也不同,这粮价起落,不比寻常事物,七月时,虽是丰收,但粮食还要晒干,脱粒,才能收运。这丰收了,头一个要纳粮,纳完了粮,还怕饥荒,又要忙着赶种秋麦。这一季秋麦,种下去,见着满地青葱了,才有人卖粮食呢。稍微有些底子的人家,便是秋麦种出来,也不肯往外卖,要等着来年春荒,好卖价钱呢。还有……”

      李萱眼神闪闪,声音越发温柔:“还有,婆婆是生意人,总要挣几个辛苦钱不是吗?”范婆子冷汗直冒,干笑了两声,支支吾吾地说道:“太太说得是。”

      看着李萱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流苏,范婆子心头越加发慌,很有些坐立不安,尴尬道:“您不知道,当时来人催要的急,我那老头子是个实在人,直说了我们家买卖小,一时半会弄不出那么多东西来,可来人却说,只要能凑齐,就是加几倍价也无所谓……我们也不知道……要不,就按市价算……”

      李萱微微一笑,放下茶盏,朝着旁边的丫头道:“把东西拿过来。”

      丫头会意地点了点头,开了一旁柜子的抽屉,取出一个折扇状青色荷包来,递给范婆子。

      范婆子接过荷包,入手就觉沉甸甸的分量不轻,脸上微微显出几分疑惑来,拉开系带一倒,咕噜滚出一锭雪亮的银元宝来。

      范婆子就势一掂,暗暗咋舌,不觉抬眼看着李萱。

      李萱扶了扶头上的银簪,轻笑道:“这是十两银子。除了偿还上次的账,烦请婆婆再送六石米面来。”

      十两银子,买六石米面,自然是绰绰有余,范婆子心知肚明,上次赊出去的面条粉丝,价格本来就掺了水,加上这次的六石,两下一算,赚头不小。

      这米面又非罕物,几百斤不多不少,但也足够县里的粮行送货上门了。

      这秀才太太也不是不懂世情的千金小姐,不明不白的让出这么大的利来给她赚,这里头……李萱看着范婆子眉头紧皱,一脸大惑不解的模样,不由得敛去脸上笑意,轻叹道:“这事儿,还请婆婆不要张扬。否则旁人若知道了,难免横生波折。”

      范婆子听到这里,自是明白过来,这秀才太太是寡妇,手上虽有银子,也怕招人眼,倒是可怜,免不了连声应和道:“这,我自然明白……您只管放心……到时候,我避着人送来。”

      李萱挑了挑眉,缓缓道:“这倒不必,往日既赊了面条粉丝,再添一笔,也无妨。只是,这白米的价格,婆婆别按往日的价格算,再要我补银子就好?”

      范婆子尴尬不已,一张老脸胀得通红,可摸摸手上冰凉的银子,银子终是压过了羞恼,腆着脸道:“太太说笑了。我们做买卖的,哪敢这么干,坏了名声……”

      厚厚的帘子放下来,蕊珠端着一个青花鹭鸶竹石纹盘子,盘上盛着个白瓷汤盆并白瓷碗,走了进来。

      见李萱躺在椅子上捧着卷书,无聊翻看,蕊珠忙将盘子放在桌上,端过一张湘竹卷草纹茶几来,拿过一盏灯来,将里头的蜡烛点上,摆在几上。

      眼前的光线忽然变强,李萱伸手遮了遮光,无奈道:“这屋里亮堂着,何必再白点一盏灯呢?”

      蕊珠笑道:“多盏灯照着,书上的字也清楚些。”

      话虽如此说,蕊珠却又将灯稍移远了些,问着李萱道:“我到厨里做些了醪糟汤圆,趁热端了些过来呢,太太且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李萱笑笑,将手里的书丢到一边,说道:“你只管吩咐厨里的婆子就是了,何必亲自动手?”

      蕊珠盛了碗汤圆端过来,笑道:“太太昨儿不是说厨里做的,味儿酸了些么,我是照梧桐姐姐教的法儿做的,也不知合不合味。若不中吃,太太别嫌我笨就好。”

      梧桐?

      李萱恍惚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沉稳清秀的面容来,不由得叹了口气。

      梧桐本是陈萱娘昔日的心腹,最得用的陪房大丫头,既能干又细心,奈何碍了柯老姨娘的眼,使了个毒计,栽了梧桐一个与人私通的罪名儿,明嫁暗卖的远远打发了。

      李萱隐隐觉得头痛,伸手按了按太阳穴,丫头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不是给人随意糟践的,若陈萱娘是起心不良,以此博委屈得贤名,旁人还能道几句愤愤不平之语,以此稍解心中郁气。

      偏偏陈萱娘是真正的贤良淑德,即便有所挣扎犹豫,却只道这皆是命中不幸,万不该生忤逆之念,最后顺从到连自己的命也填进去了……

      想到这里,李萱背脊发凉,吃人的封建社会,静了片刻,轻声问道:“说起梧桐,如今可有听说她的消息儿?”

      蕊珠神色一黯,苦笑道:“都说梧桐姐姐嫁的是个外地来的行商,姓张,贩了货便回乡了。”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消息更是难以传递,李萱曾看过清朝文人歌颂的孝子故事。一个来蜀地贩货的商人病故,因路途遥远,几年后家人才得知消息。

      为了归葬骸骨,先是兄弟寻了三年,一无所得,后儿子又亲来寻找。

      儿子踏遍了蜀地的山水,辛辛苦苦找了数年,几乎冻饿而死,最后还是父亲魂魄入梦,才得知埋骨的所在。

      这样闭塞的环境下,要找一个只知道姓什么的外地行商,不亚于水中捞月。

      看着李萱眉间染上了一层郁色,蕊珠用手背试了试汤碗的温度,将碗往前递了递,岔开话道:“那范婆子来了,是怎么和太太说的?”

      李萱接了汤碗,看着里头浮着六颗白玉团子,勺子微微一动,一缕甜香袅袅散开,笑道:“还能怎么着?无非是叫穷诉苦那套把戏,知道我访问清楚了,还死咬着胡说不认呢。我也懒与她纠缠,横竖就这一时用用她,往后不与她打交道就是。”

      蕊珠两条柳眉一竖,不满说道:“依我说,不用找她,咱们有银子,到哪买不出东西来?就是一时买不出,多买几次也就是了,总比叫别人买便宜。”

      李萱弯了弯嘴角道:“我如何不知量入为出的道理,只是图个安稳省事。便是族里或老太太问起来,那也是旁人捣得鬼,咱们忍气吃亏罢了。否则族里哪家挤不出几石粮食来,若是好意送来,咱们这点傍身的银子,如何能妥当得了?倒不如便宜了范婆子,就是让她赚个二两三两银子,也富贵不了。”

      说着,李萱假作思忖一会儿,又笑道:“范婆子这里送个五六石米面来,过些时日,咱们翻些不用的旧家什出来,趁着哪日天晴,到县里去一趟,以后自然就不再如此费事了。”

      嘴上虽说扮穷示弱的主意,但李萱心里却早已另有主张,这话也不过半真半假罢了。

      杨家原是聚族而居,这邻近就没有不沾亲带故的,闲言是非,烦不胜烦。

      李萱深觉不便,打算着在青江县里置个院子,买上几个健妇,搬到县里去过清静日子。

      李萱自穿来,既便有好恶,却也一直秉持着路人心态,杨家人妨碍到了她,她能绕过便绕过,若实在绕不开,再筹谋着去掉阻碍。

      虽说李萱有把握让杨老太太做主让她搬走,但杨老太太发话到底管用不管用,她心中也没底儿?

      所以,李萱挑了这事,特意多花几两银子买米面,只为试探一下杨老太太的威信。

      要知道,这账本上赊借了多少,其实并瞒不住人,柯家人可还喘着气,李萱又摆出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只需等上几日,她心中自然有数了。

      轻咬了一口汤圆,软滑的馅料缓缓流出来,不冷不烫,正合口,果然美味。

      李萱眯了眯眼,见蕊珠在旁,愁眉不展,咬着唇半响不语,一看就是心里堵得慌,便懒洋洋地笑了笑,向着蕊珠语气轻柔道:“倒是今儿的汤圆合口。独我一人吃着没意思,再拿一副碗筷来,你也用些儿。”

      话才出口,便听得道:“有亲戚家差人来探望太太,老太太已吩咐人去接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亲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