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9、(三十九)神武门水到渠成,木门道投桃报李(2) ...

  •   魏延从汉中被召回,他直接去了谯周家。
      魏猛跟着他爹,站在别人家门口,身后一干亲兵卫队,场面肃穆。
      “谯周!出来答对!”
      谯周早就听别人说过了,魏延回来恐怕要找他的麻烦。他也无惧,想想面对一个猛将自己正义凛然镇定自若,传出去必定会是佳话,还有点小激动呢。
      不过魏延直呼人名这点让人不爽,刘禅就算对自己的“耿直”有不满,见了自己还要虚礼客套一番,称一声“允南”呢。
      谯周昂然大步地走出府门,三个儿子怕父亲吃亏,也跟在父亲身后出来,谯周不卑不亢地问:“魏将军过府何事?”
      魏延才懒得和这种人之乎者也的应付,开门见山:“早先你是不是说过丞相‘以臣迫君’?”
      谯周的胸脯又挺拔了一寸:“不错。”
      魏延扬着马鞭就过来了:“你一蠢物也敢妄评丞相?且吃打记住教训!”
      谯周听了魏延的话怒气填胸,有道是士可杀不可辱;看看魏延这干脆利落的样子,又畏惧魏延说得出做得到,读书人被一个粗鲁武将追着到处打,也是挺丢人的。
      进退两难之际,魏延这鞭子眼看就落下来了,谯周躲不是不躲也不是,却有人在后面叫住魏延:“魏将军既归,面见天子后,何不去见丞相?”
      魏延回头看时,旁边的魏猛已经先认出来了:“统哥!”
      赵云的长子赵统,牵着他的乌云盖雪,在后面恭敬地向魏延一躬。
      “贤侄不说,我险些忘记。既如此,便先记下此打!”魏延瞪了谯周一眼,“我先去拜见丞相。”
      谯周躲过一劫,抹了把头上的冷汗,三个儿子连忙把他扶进去,紧闭了府门。
      魏延则和魏猛,由赵统引路去见诸葛亮。
      “丞相怎么派统哥来了?我还以为会是杨长史。看来统哥最近风光啊,发达之后别忘了兄弟们,那个……怎么说的来着?‘苟富贵,勿相忘’?”
      长久不见,魏猛和赵统猛套近乎,赵统微微一笑:“哪里是丞相派我来的。”
      魏延一愣:“不是丞相,又是何人?”
      赵统伸手一指:“喏,就在前面。”
      姜维在前面施礼:“维奉先生之命请魏将军。“
      魏猛的脑袋左转转,右转转:“有必要搞这么复杂么?”
      事实是有。魏猛还不熟悉这些事,魏延一看就明白了。
      诸葛亮没按惯例派丞相府长史或者参军或者普通的曹椽来请魏延,而是派首席弟子姜维,这是凸显对魏延的重视。可是姜维见到魏延的时候偏偏赶上魏延要收拾诽谤诸葛亮的谯周,阻止是必要的,姜维却不肯露面了,以免让谯周误以为都是诸葛亮指使,结下更深的梁子。正巧赵统经过,姜维就托赵统代为出面。赵统毕竟是赵云的长子,赵云昔日以正直爽利面目和文臣武将关系都好,和诸葛亮虽然亲近,但为人坦荡,也无人不满。看在赵云的面子上,谯周不会迁怒,魏延也会给个台阶。
      魏猛听姜维解释,听得头晕眼花:“我还是回汉中吧,这……这在成都也太累了。”
      “少将军甫一回来,便觉不易,先生每日都如此。”
      “那就多北伐几次,丞相何必留在成都费心。”魏延说得简单。
      姜维露出个苦笑:“首次北伐出师不利,折了马参军,之后二次三次虽说也是北伐,尚未遇强敌粮草又出差错。屡次不成,丞相也深恐民生不安。”
      “丞相现在何处?”魏延突然想起来今天早朝没看见诸葛亮,早朝缺席对季汉丞相来说可是奇事。
      说起这个姜维郁卒:“先生前一天就给陛下上表告假,说好今天去祭拜先帝的,陛下准了。”
      魏猛在后面掰手指头:“这不年不节的,又不是先帝生辰,也非忌日,又没有大事……干嘛要告庙?”
      “也不算告庙,不然还要陛下下旨甚至亲自主持,先生说每年都如此,她一个人去给先帝烧点东西。”
      “烧什么?”
      “不知道。昨天晚上先生写了好多,然后锁在八宝转心九宫匣里,今天带去先帝陵庙了。”
      “丞相的心思哪是我们猜得出的,不过我想必有大事,不然丞相何以连伯约都不带了?”赵统在旁边说。
      魏延点点头,姜维在一边觉得赵统的话真戳心窝子。
      不过他更想知道诸葛亮昨晚一直在写什么。

      司马懿上表给曹叡,表示深为魏太祖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言辞激励,虽然她已经五十多了,但仍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国土,为国出力。眼前吴国听话又老实,偏安一隅不足挂怀,但蜀国就很讨厌了,屁大点儿地方,就一个诸葛亮,没完没了不停北伐,愣是逼得上国反复分神来对付它,连国内建设都没法搞了,不除不足彰显上国威严。故,请求带兵出征,一举灭蜀。
      司马懿写完了,略有得意地拿给身边的张春华看:“如何?”
      张春华傲娇地不接:“我是老物,我知道什么啊。你拿给可乐看啊,那是你的新宠。”
      得,还在生气。
      “春华,姜茶橘茶自然是好的,可是谁敢说自己喝腻了水?”
      司马懿的隐喻让张春华很受用,她一把抢过司马懿的上表,逐字逐句指点着读下来,看到某一句突然“噗嗤”笑出了声:“‘臣妾上下’,你这句还真是无比贴切。文帝的时候,你也这么写的?”
      “都这么写。”司马懿不动声色的把这个话题让过去,“夫人只看内容,给我提点建议?”
      张春华合上奏表,拿在手里有节奏地拍了几下:“建议倒没有,只是——你该不会以为,你申请出征,陛下就会把军权还给你吧?你说的‘自己要’就是这么个要法?”
      “陛下当然不会同意。”司马懿说得很顺理成章。
      “但有人会着急。”顺着司马懿的思路,张春华找到了症结所在。
      “曹真。”
      “曹休已死,生前又有对吴都督陆逊的败绩;曹真在蜀汉第一次北伐时也立功有限,阻挡诸葛亮的那是郭淮张郃二人的功劳。”
      “所以啊,他们论军功,怎么和我比?如今他们及其子孙窃据高位,我却赋闲,你觉得……众臣会如何说。”
      “呵呵……我不知道众臣会如何说。我只知道吴季重那个老家伙一定会帮你说话——陛下前几天把他召回了吧?”
      “对,所以我这表一上,曹真一定会着急,一定会要求自己前去伐蜀。”
      “然后他一定会败给诸葛亮,陛下无人可用就只能起用你了——哈哈哈哈!”张春华笑得弯下了腰,“你想得也太好了!曹真会那么蠢?诸葛亮会按你的心意行事?”
      司马懿笑得颇有深意:“只要主动出击的一方,一定会输。谁来都一样,包括曹真。至于诸葛亮,她欠我一个人情,还我是应该的。再说我还要送她一份大礼,她凭什么不收啊?”
      张春华不笑了:“什么大礼?”
      司马懿这一次却不肯回答,转身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就着油灯的光细细看了看。
      一片蜀锦。
      “春华,替我收拾上前线的行囊吧。”

      诸葛亮默默地在大殿里烧白绢,一片又一片。
      火盆里火焰跳动着,让诸葛亮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东吴的时候。那时周瑜还在,小桥曾暗地里向诸葛亮透露:周都督经常烧一些字纸之类,上面写着“鸿雁在云鱼在水,绿绮翻是断肠声”。
      诸葛亮当时听到这件事很不以为然,心说周师姐也是矫情,自己日后绝不会像她一样。
      看来话不能说得太早啊……
      再烧一片。
      不知道刘备能不能收到,但每年这个日子来烧已经是定例了,外界都不知道这天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诸葛亮抬头看了看上面那个庄严的塑像——
      今天是她和刘备初见的日子啊。
      外人从不疑惑这一点,姜维更不知道,人们口耳相传昭烈帝三顾茅庐,第三次才得见卧龙先生尊颜,但那是开春时节,万物复苏。
      现在不是春天。
      只剩诸葛亮自己知道她和刘备第一次见面是在徐州,她对那一天记忆非常深刻,逃难的日子总是难忘的。相比而言,她发觉重见的日子倒是很模糊了。
      关于这一对君臣,外界有很多误解。诸葛亮现在觉得,就让他们误解下去吧,这样最好。人们传说诸葛丞相劳累辛苦,每年借着这个日子向先帝汇报工作,挨个把刘禅和朝臣们数一遍,谁听话了谁刺儿头了谁退步了,诉诉苦摆摆困难,末了磕个头出来,依然笑容满面的跟众人见面。所以啊,要是不想让丞相在先帝面前告状之类的,就把自己的事儿干好了。
      这是把诸葛丞相当灶王爷了么?要不要去丞相府送点糖瓜当年礼,让丞相汇报的时候多说点好话?
      当然诸葛丞相两袖清风,自给自足从来不收礼,送上门的礼物总是双倍市价返还,弄得众人都不好意思送了,谁不知道丞相给宝贝女儿做的一件衣服是咬着牙卖了自己一半桑园换来的?大家都去送礼把诸葛府弄穷了怎么办?丞相还过不过日子了?
      刘禅听说相父生活近况后大为不忍,下赐了一批蜀锦让诸葛亮把衣服做够,结果被退回来了,附辞情深意切:臣家用尚可,请陛下以国事为重。
      紧跟着谯周上表谏言,针对此事把刘禅批得十分狼狈,后来一直到诸葛瞻做了皇家准女婿,刘禅才又找到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赏赐,结果这一次诸葛亮带着全家谢赐之后,就把东西全扔库房封存了。
      这个事儿搞得刘禅也挺郁闷,这个相父自从先帝去后就越来越“公事公办”的嘴脸了,好像天底下除了“国事”“公事”就没有别的了,仓颉创造“私”这个字有什么用啊?
      假如赵云还在的话,一定会对刘禅竖起大拇指:陛下good job,您终于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了。如果先帝还在,赏赐给丞相的东西,你看她收不收。她不止敢收,还敢贪污呢,比如当初诸葛今那五凤钗,不就被诸葛亮给截留了么。
      可是现在,“如果”里的人,都不在了。
      诸葛亮不跟已经逝去的人说话。和众人的想象不同,她在刘备的陵庙里,从来是一言不发的,默默的来,默默的烧,默默的走,尽管身边没有人跟着,不用防备隔墙有耳。
      想一想徐州,想一想南阳,想一想川蜀,想到夷陵,想到永安,就不想了。
      人活着有劲儿是因为美好,要么希望美好,要么记忆美好,用痛苦自虐那是有病。
      我还能活几年啊,诸葛亮想。
      司马懿这家伙倒是活得挺带劲儿的。
      不过今天有点例外。
      诸葛亮把手里最后一片白绢烧完,看着它变成灰,然后于刘备塑像前叩首。
      陛下是否还记得永安宫中托孤往事?有人变了。
      所以,臣也变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9章 (三十九)神武门水到渠成,木门道投桃报李(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