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三十九)神武门水到渠成,木门道投桃报李(3) ...

  •   扳着指头算一算,这是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召魏延回来的目的只有一个。
      “打退魏军?”杨仪迫不及待地说。
      “打到长安。”
      杨仪还来不及错愕,诸葛亮又加了一句:“这是最低目标。”
      “丞相可有具体方略?”魏延觉得自己受重视,还是挺高兴的。
      “我领一军,文长领一军。”
      魏延等了半天,迟迟不见诸葛亮的下文:“……就这些?”
      “就这些。”诸葛亮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那……军队调度,进军路线……”魏延想到了一种可能,但他又不敢相信这种可能。,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
      “先生的意思是,魏将军尽可自行安排,任意取道,先生率领一军为魏将军佐,最终在长安会合。”姜维把诸葛亮没说完的话补充全。
      “倘若我要行子午谷之计……”魏延念念不忘自己昔日的计策。
      “尽可行之。”这话是诸葛亮说的。
      魏延有一瞬想跪在地上感激上天,不,最该感谢的还是丞相。但他还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好运冲昏了头脑,他没忘记诸葛亮当初否决他提案的理由:“这一次丞相不担心路上有变?”
      “这次不会,这次是防守反击,胜算在我们这边。”

      第四次北伐,其实算是被迫还击,竟然出奇的顺利,诸葛亮把一支军队全权交给魏延,魏延真的率人出子午谷,一路过关斩将,把进犯的曹真逼退,大好的局面愣是让魏国演变成了劣势,诸葛亮配合着魏延,出祁山,一路也很顺利。
      姜维问过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诸葛亮没有回答他,只说让魏延试试这个办法也挺好。
      有些话诸葛亮没办法说出口,比如放任魏延尝试新战策的根本原因其实几个字就概括了。
      “我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不多了,事情还很多,趁着有限的时光为偌大季汉攒下一份尽可能大的家业,日后子孙们败起来也得花些日子。回头见到刘备也好有个交代。
      啊,想多了,陪葬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配享也不太可能,所以,见不着。
      以季汉的国力,弱而挑强很难有所建树,但是强挑弱,却是弱者寻找漏洞给予反击的最佳时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莫不如此,赤壁和官渡也都是强者主动找茬然后被揍得满脸花的。
      所以曹真这次被司马懿刺激得主动来攻,简直就是季汉取胜的天赐良机,也很有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

      曹真这次丢人丢大了,被个魏延逼得节节败退。曹叡大怒,一道圣旨把他召回来。主帅撤了,前面的敌人还要应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止步的上邽这一次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除非再贡献一个姜维使得诸葛亮掉个头——总之结果就是郭淮这一次在上邽大败。导致他大败的罪魁祸首正是是熟悉此间地形的姜维献上的反间计——当年姜维被迫降蜀就是因为自己人的不信任,如今曹魏依然不长教训,大概可以称之为“活该”吧。诸葛亮之后继续东进,曹叡急忙问计于文武,刚被起复重用的吴质拍着胸脯举荐了一个人来代替曹真。
      谁?
      骠骑大将军司马懿。
      曹叡听了这话,掐死吴质的心都有。但是吴质对皇帝的白眼视而不见:陛下,您要还能找出别人来,算我没说。
      ……废话!朕要能找得出来还问你!
      曹叡暗自咬牙宣司马懿上殿的时候,司马懿在殿外微微一笑:小狐狸终归还是嫩了点儿。
      曹叡没问司马懿是什么意见,直接告诉她立刻带数万人马击退蜀军,而且,这次不许带她儿子去。
      “司马师司马昭如今无职,不得擅入军营。”
      “国家用人之际,陛下何必拘泥官职。”
      “不行就是不行!”
      司马懿一点都不生气,从容进言:“臣可以答应陛下这个无理要求,但是相应的,臣有一个要求,希望陛下也能答应。”
      “你这么说,朕就不想答应了。”
      “陛下先听一听再做决断不迟。”
      司马懿要求撤回曹真留在前线的几乎全部一线将领,改由她开府后任命的那些曹椽接替,除了一个人之外——
      “张儁乂张将军熟知前方之事,又颇有经验,多次重创蜀军,为国屡立战功,他在军中,臣可以多多请教。蜀军知道他在,也会有所忌惮。”
      曹叡冷冷地看着司马懿:“你到底想干什么?”
      “臣想获胜,为陛下分忧。”
      司马懿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曹叡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事实上每次更换主帅都会连带着更换一批将领这是惯例,留下某些有经验有能力的将领也是惯例,司马懿的所有举动都合情合理,完美地挑不出一点儿错。
      但曹叡坚信司马懿一定没安好心,让他感到气闷的是他明知道这一点也改变不了结果。
      曹睿同意了。
      司马懿随即出师御敌,加封远在前方的张郃为先锋总督大军,郭淮退守陇西诸郡。
      “严禁任何人私自与蜀军交战,都把自己的营寨城池守好了,违令者,无论战绩胜败,一律斩首示众!”
      众人顿感压力山大:“大将军,一味死守,若是诸葛亮大军压城……”
      “怕什么!本督会亲自迎战诸葛亮,你们不用担心和她对上。”
      众人默然,司马懿说得太透彻了,一点面子都不给人留,明知道众人怕的是和诸葛亮对战,她居然就那么说出来了。
      司马懿转向旁边的张郃:“张将军以为呢?”
      “大将军之计甚善。”
      司马懿很满意:“好,把这一点写下来,作为对蜀作战方针,一直贯彻下去。”
      这……就有点过分了,权宜之计和国家战略那是两个概念。
      “你们放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该改变的时候就改变了。”
      那会是什么时候呢?
      “本督颁发下一个方针的时候。”
      众人面面相觑还在疑惑,司马懿却兴味缺缺地宣布散帐了,但末了她好像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姜维老娘写给他的信呢?记得早点送去。”

      姜维在帐外徘徊,偶尔扒着帐篷边儿往里看。
      诸葛亮正在里面揉着太阳穴看边报。
      姜维犹豫来犹豫去,最终还是轻手轻脚地走开了,到伙房去问诸葛亮的饮食情况。
      “丞相啊……中午吃得不多……”伙头兵搓着手,“白饭肉干,蒸一点芥菜。”
      “有鱼么?”姜维突然没头没脑地问,“豆腐呢?”
      伙头兵愣了一下:“这随军哪有鱼啊,顶多能有点儿腌鱼干,豆腐不好带,也没有。丞相出兵,从来没说过做这两种菜。”
      鱼和豆腐,是诸葛亮爱吃的东西,马谡和赵云都跟姜维说过,这两样易消化又有营养,还不油腻。住在成都的时候,生姜花椒可以多用点去去腥,诸葛亮还根据川蜀特有的口味往菜里放一点秦椒,口感微辣,这样饭菜合口,她能多吃一点。一旦出兵,饮食上总是马虎的,诸葛亮也不愿意给伙房添麻烦,吃饭变成了任务而不是乐趣,常常端着饭碗去看地图,或者吃到一半就放下碗去开会,并食也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了。
      这种生活方式太伤身体。
      姜维知道诸葛亮吃得不多,而这还是和他刚到的时候比,真不知道如果他听说诸葛亮在现世的饭量会怎么想……
      姜维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几块药材,继续没头没脑地对伙头兵说:“晚上要有鱼。”
      “啊……啊?”伙头兵想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将军,这地方又没什么水,去哪儿找鱼啊?就算找到鱼,辛香作料也不够啊!”
      “这我管不着,你们自己去找地图,找有河或者湖的地方去抓鱼。辛香作料遍地都有,桂叶揪一把都能放锅里。总之,晚上要让先生吃到不腥的鱼。”
      “分不出人去抓鱼,万一魏军来……”
      “魏军不会来!都这么多天了他们只守不攻!我就不信你们去抓个鱼他们就来了!你们有很充足的时间!别废话去抓鱼!”
      伙头兵被姜维突然恶劣的态度吓到了,连声答应。
      “还有,生姜之类可以多放,但不许放秦椒加重味道,太辣的作料会刺激肠胃,先生目前的身体,以清淡饮食调养为主。”姜维临走之前说。
      姜维的猜想没有错,魏军才没空理会蜀军抓鱼这么鸡毛蒜皮的事情,晚饭时候,姜维把一盘清蒸鱼送到了诸葛亮的案头。
      诸葛亮有点意外:“这里还有鱼啊。”
      “这里只要有水的地方,鱼就很多,但本地人不喜欢吃鱼。”
      “也是,挑刺太麻烦了。”诸葛亮点头。
      “先生喜欢吃么?”
      “味道很好,但下次别做了,军中快马不是用来干这个的。”
      “那先生多吃一点吧,我先告辞了。”姜维握紧手里的几块药材,转身要退出大帐。
      诸葛亮在后面叹了口气,筷子头点了点姜维:“伯约,不用去了,你真以为司马懿会派兵出城?”

      司马懿“防守不严”,故意放跑了几个蜀军的俘虏。
      其中一个被策反,司马懿许以厚禄,只要求对方找机会带给姜维一封信。
      这人果然不负所托,姜维接过木牍打开时大吃了一惊:木牍外面是他母亲亲笔写的字,老人家是不认字的,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木牍上的落款的确是姜维最熟悉的笔迹。而木牍里面,是司马懿开府征召姜维为仓曹椽的文书,边缘用墨点装饰了。木牍里顺便还滚落出一些植物的根茎。姜维细细辨认,那原是天水老家常见的药材——当归。
      来人还说:“司马大将军专致姜将军:将军老母尚在魏,甚是思念将军,若将军肯弃蜀归国,忠孝可得两全。司马大将军为将军留职,请将军早作决断。”
      听到这些话,姜维的思绪在瞬间转了好几个弯儿,他看了看对方,那狡黠的眼神也在注视他的反应呢,姜维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定了。他略带惊喜地对来人说:“维亦久盼归国!大将军此信,如久旱遇甘霖耳!”
      然后,姜维就在自己帐中,提笔给司马懿写了信,约定夜里三更,里应外合。
      “大将军数日坚守不出,若此时仍不出兵,仅维一人之力,难成大事。”
      来人满口答应司马懿一定出兵相助。
      “你觉得这是一个让对方放弃坚守政策的好机会,所以就诈降了,是么?”诸葛亮看着姜维。
      姜维没说话,他还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别想了,那个人送信回来已经被抓了。如果你是想问我从何而止你是诈降不是真降——”
      姜维抬头。
      “你是我的学生啊……”
      就是说先生对自己的学生都是无条件信任的么?
      “骗你的。真正原因是我知道了你只给司马懿写了回信,却没给你娘写。”
      “……”
      “你这孩子……该说你想得太多还是太少呢?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跟我商量?”
      “司马懿派来联系的人对我也有试探之意,我想这是引诱司马懿放弃坚守战略的最好机会,若是我稍有迟疑对方就会起疑心,这个诱敌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我想先诈降再说……至于以后,我担心和先生商量了,先生安排大军,就会有人走漏消息,不如我先带本部人马拦截司马懿出城之军,然后……我相信先生会有办法的。”
      “唉……”姜维这么做是明知道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但依然去做,目的就是为了北伐的胜利,诸葛亮觉得很欣慰,这是姜维和马谡最大的区别。
      “司马懿是在耍你呢。她整个策略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你的诈降根本不会打动她,她也不会派兵接应。不然都这个时候,哨探早就回报了。”
      “那我军……”
      “没什么好办法,耗下去吧。对了,伯约,去给你娘写封信,报个平安。”诸葛亮顺便把那盘鱼递过去,“还有,鱼凉了。”

      司马懿收到姜维的第二封信,和第一封偷偷摸摸的联系不同,这一封堂堂正正地送来,打开木牍,同样滚出一堆草药,还有一块白绢,是姜维写给母亲的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远志”两个字下面还着重点了墨点。
      司马懿点头笑,转而又觉得有点可惜,昨晚她当然没派兵出城搞所谓的“接应”,据哨探回报姜维也没去。看来姜维这是在庄严宣告呢:即使是诸葛亮的学生,也不是你司马懿能耍着玩儿的。
      召来军医辨认,军医回答司马懿,那堆乱糟糟的东西确实是远志的根,而且,和盛产天水的当归不同,远志盛产于四川。
      这就是第二故乡的节奏了么,司马懿叹气。
      有偏将上来请示大将军,雨季就要到来了,如果继续坚守下去,要不要加固城防,修葺营垒,把士兵从洼地转移到高处之类的。
      “不用。”司马懿否决了这个提案,“蜀军粮草跟不上,马上就要撤军了,没空来攻打,至于士兵嘛,反正以后也得过这种日子,提前适应一下吧。”

      一场大雨,把人浇得透心凉。
      诸葛亮看着晦暗的天空,想起常听祖父说的六个字:时也命也运也。
      “先生,陛下旨意已到。粮草也……”
      诸葛亮不再看天:“通知文长,不要勉强,孤军深入很危险,撤回来吧。”
      “是。”姜维想到如今的局面,多少有点恋恋不舍,但是做大将的,必须有下决心的勇气。
      “我们也安排撤军。”
      “司马懿会不会趁我们撤军派人追击?”
      “会。”
      姜维有些吃惊:“那我殿后吧,先生。”
      “不,派关兴在木门道埋伏一千□□手即可。剩下的大军,依次退回汉中。回程的粮草,要安排好。”
      姜维再次称“是”,退下的时候,他听见诸葛亮说了一句话,沙沙的雨声,让这句话特别不清楚。
      “正方,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你不要了。”

      探哨来报,诸葛亮突然撤军了,魏军大营立时哗然。
      “这是诸葛亮的计策!”多数人是这个看法。
      司马懿问张郃,张郃摇头:“应该是真的撤退了。”
      “再探!”
      再探的结果,是发现蜀军已经过了木门道,这是真的撤退了。
      这一次,众将就要求追击了:“这机会来之不易!大将军,请下令!”
      “下什么令!继续给本督坚守!”
      旁边有人用激将法:“大将军按兵不动,畏蜀如虎,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司马懿看了这人一眼:“不怕。”
      ……就是说司马懿坦承他确实畏蜀如虎,蜀军可比天下人耻笑可怕多了。
      “儁乂以为如何?”
      “大将军所言极是,对方乃归军,非败军,不能追。”
      嗯——司马懿满意的点点头:“散了吧。”
      众人心有不服,向外走去,司马懿却在后面叫住了张郃:“儁乂留步。”
      张郃停住脚步。
      “有个任务交给张将军——请张将军带五千人追击蜀军。”
      张郃看着司马懿:“大将军,末将遵从坚守之令,不意出击。”
      “我知道。”司马懿点点头,“我是故意的。”
      张郃的眼睛瞪圆了。
      “儁乂想抗命吗?”
      “想知道为什么。”
      司马懿从怀里掏出一块蜀锦,拿在手里反复看着:“你心里一定在想,我是因为和曹子丹争夺军权,所以就先从子丹麾下的你动手了。”
      这确实是众人都能想到的理由。
      “错。”司马懿无情地打断了张郃伟光正的猜测,提起毛笔,在蜀锦上写着什么,“我才没心思想那么重大的理由。我只是要报私仇而已。”
      私仇?
      “我有个女儿,叫司马清河。”司马懿写完了。
      张郃瞬间就明白了。
      “街亭一战,我女儿立下大功,她之前说过让你去救她,你没去。她回来之后,又是你,想陛下汇报了她远赴军中的详情吧。”
      张郃始终都不认为自己那么做有什么错,一个小女孩儿的性命,哪里比得上数万大军重要;至于在曹叡面前汇报,那本来就不该有任何隐瞒。
      “你是忠臣,所以我也堂堂正正告诉你原因。你现在可以出发了。”司马懿把蜀锦上的墨迹吹干,塞到张郃怀里,“带好了,这样日后我们也好找到你。”
      张郃举手,抱拳,看透生死的眼睛里不再有犹疑:“末将领命。”

      张郃在木门道和魏延交手,魏延诈败而走,诱敌入伏,张郃在两旁悬崖,树木茂密的地形下还是反常地直向前冲,左右无论如何劝说都没用,天□□路不清的情况下张郃就像不要命一样,一马当先冲入直道,亲兵都被甩出老远。
      山崖上突然传来一阵鼓响,接着火光冲天,滚木礌石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两边万弩齐发。
      没人数得清张郃究竟身中几箭,诸葛连弩不是闹着玩儿的,再说基本上所有箭只都奔着张郃一个人去了,他和坐骑最后就是个刺猬的样子。
      一代名将落得如此结局。
      司马懿听人回报此事,潸然泪下,大呼“其罪在我”,并上表给曹叡,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英勇战士张郃同志。朝中大臣也深为痛惜,觉得张郃死得太不值了,坚守这么多天都挺过来了,再坚持几天不就好了,何必一定要为了战功出征呢。部将虽然疑惑张郃本意反对追击为何最后还是带兵去了,但事情已经发生,司马懿已经承担了责任,疑惑有个p用。
      曹叡看着司马懿的上表:“既然张将军被乱箭射死,如何辨得清面目?既然辨不清面目,如何知道是他?”
      “这是因为他身上……”
      “身上?”
      “呃……是他身上本没有什么特征可以辨认。蜀军可能是故意的,生怕我们无法辨认遗体,箭只都没有伤到将军的面目,所以,根据将军的头颅辨认出来的。”
      “哦……”

      诸葛亮坐在回程的四轮车上,手里的蜀锦上有长长短短的墨迹:
      - …..--.-.-
      -.-----..-
      司马懿也没跟曹叡说实话,她之所以知道死去的那个人是张郃,并非完全凭相貌辨认,而是因为那具尸体旁边的沙地上,留着类似的痕迹:
      -...-..-.--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0章 (三十九)神武门水到渠成,木门道投桃报李(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