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三十六)天水诸葛收姜维,上庸司马除孟达(4) ...

  •   很多年——其实也没多少年——后,司马懿可能会为没有与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见面感到惋惜。
      “孤不惋惜,而且是谁告诉你孤没有和诸葛见面的?”
      听听听听,这还没怎么样呢,就“孤”了。劳驾问一句,你们什么时候见的面啊?
      “神交不懂吗?”
      懂——虽然听起来很高难度。
      “一点都不难,”司马懿抖着手里的竹简,“说到这个,得感谢孟子度。”

      孟达,字子敬,扶风郡人。后为避先主叔父名讳,改字子度。
      司马懿对孟达这样的人本能的反感,或许就是在听到孟达改字的那一刻。无论刘元刘子敬在刘备心中是多么值得敬仰的人物,历来没有要避天子叔父名讳的,再说刘备称呼“子敬”这个字也应该习惯了,他又不是没见过鲁肃,孟达何必这么主动的,或者干脆说,这么讨好的把字给改了呢?
      曹丕喜欢孟达,是因为孟达满足了他“不战而胜”的虚荣心,司马懿讨厌他,但也只在曹丕面前说过一次“达言行倾巧,不堪信任”。
      有这一次也就够了。
      在曹丕死后,孟达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公开化。

      曹叡大致浏览了一下手头的一堆书信,然后尽数抛到阶下跪着的司马懿面前:“你已经知道了?”
      “臣愚钝。陛下所指何事?”
      曹叡冷笑:“别装了,新城太守孟达与蜀军暗通消息,你会不知道?骠·骑·大·将·军。”
      “臣拱卫都城,听天子令行事。四方异动,本难逃陛下之目,陛下自有处分,臣令行禁止即可,无问边事。”
      “你这是抱怨朕不让你带兵戍守?”
      “非也。臣并无此意。”
      “那你就带着你的一万多人,滚到宛城去,把荆、豫二州给朕看好了。”
      如果司马昭在,一定会感到惊喜的,曹叡终于松口,给了司马氏城池。
      但司马懿并无喜悦之情:“那孟达的事……”
      “自己看着办!”曹叡打断了司马懿,“他好歹也是先帝的宠臣,要说他叛国,先要给出理由来。”
      “先帝崩,征南将军夏侯尚与太常桓阶素与达相善,如今皆殁。陛下未有重用达,臣与之有隙——不知道这算不算理由?”
      曹叡走到司马懿近前看着她:“你是在抱怨先帝为清河公主杀一美姬使征南将军郁郁而终的事?还是在抱怨先帝凉薄一直等到桓伯绪快死了才舍得封他太常?”
      “臣说了臣并无此意。”
      “朕也说了带着你的一万多人,滚到宛城去!把荆、豫二州给朕看好了!”
      “是。”看到曹叡发火了,司马懿叩首接旨,然后她多问了一个问题,“陛下,臣还有最后一件事:诸葛亮给孟达回了几封信?”
      “据说很多,不下五封。”
      对司马懿来说,这点信息就足够了。

      诸葛亮在大帐里与众人商议孟达的事。
      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消息。
      “昔日孟子度受壮缪侯之累,不得已投魏,如今幡然悔悟,愿去魏归蜀,更有意与我军南北合击长安,是大有益于我军。”
      诸葛亮并没参与讨论,她面前摊开的是李严写给孟达信件的抄本:“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就是说,孟达有投降的意愿,而孟达背后,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是李严。
      “丞相,准备接应孟将军吧!”有人建议道。
      马谡却认为不妥:“叛乱之事,宜谨慎机密,潜心布置;一旦泄漏,则宜速行,以免生变。如今事已泄,我军据上庸甚远,一时难以协同,不若急令孟达起兵,投奔我而来,曹魏猝不及防,事乃可成。”
      诸葛亮看王平,王平是汉中之战时投降的将领,平日低调,不爱说话:“子均以为如何?孟达可信否?”
      王平慢吞吞的,但是很清晰的说道:“我反对。”
      “是反对接应孟达,还是反对孟达速起兵归汉?”
      “都反对。我根本就反对收留孟达复归季汉之事。”
      王平说完这句就不肯再说,什么解释也不给了,依旧沉默的坐在下面。
      众将对王平的说法感到惊异,一个个窃窃私语。马谡看着和王平一样是降将,一样保持沉默的姜维,怒气值又上来了,他最不满的事情之一,就是姜维坐得太靠前!
      凭什么啊你离丞相那么近!
      “丞相不妨问问姜伯约?伯约必有高见。”
      姜维不说话,完美的保持了沉默。
      诸葛亮不想再一次看见众人针对姜维的场面,她拦住了马谡:“就按幼常说的,催孟达即刻起兵……派个人诈降曹魏,把这件事传过去,逼迫孟达从速行事。我再写封信给孟达,把道理跟他说明白。”
      “信太多了。”姜维突然在下面冒出一句。
      “你说什么?”马谡等着给姜维挑错,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没什么,我乱说的。”
      “幼常,你立刻去安排诈降的事。”诸葛亮再一次把可能爆发的冲突扼杀在萌芽状态。
      马谡扫了一眼姜维,心里闪过干脆让姜维去诈降的念头,但是看了看诸葛亮——诸葛亮警告的眼神显然已经宣告了这个主意的破产。

      议事完毕,众人散去,姜维踟躇着,还是转身回来了。
      “伯约有事吗?”诸葛亮看着来到案前的姜维,温和地问。
      “丞相……呃,先生,先生和孟子度有仇吗?”姜维看到扎眼的白布包扎,他把脸扭开了。
      诸葛亮看着姜维:“没有。”
      “那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
      “怎么会呢?我的安排是为了他好啊。”诸葛亮的话依然温和。
      姜维点点头:“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今天早上收到两份军报,一份是尚书令李严送来的,一份是洛阳送来的,我看完就改主意了。”
      诸葛亮拿起了羽扇:“接着说。”
      “我在天水,对新城太守孟达素有所闻。这人反复无常,毫无信义,是个小人,不值得信任,也不能重用。尚书令与他昔日同在刘璋帐下,彼此有旧,招降他似在意料之中,可是丞相……先生是让尚书令守永安,管理粮秣之类,他怎么手伸得这样长,管到前方来了?他自述屡次招降孟达,可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提前告知丞……先生!”
      诸葛亮摇摇头:“这些疑问,以后你可以直接去问正方,我看不出这和孟达会死有什么关系。”
      “先生此次北伐,尚书令并没有赞成吧?”
      诸葛亮手里的羽扇停住了:“不要胡说。洛阳的军报呢?”
      “司马懿出守宛城了,陛下……曹叡有所提防。”
      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拍在姜维的肩头:“伯约,先把习惯称呼改过来再说吧。”

      司马懿看着来诈降的郭模,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多谢,本来想多留你几天,让你看到个结果再走的,无奈我这粮草有限,多一张嘴就养不起了。你回去替我转告你家丞相,就说请她放心,我没相信你的诈降,我会给孟太守写封信安慰他,告诉他一切都是蜀汉的离间计,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蜀汉不相信孟太守的。”
      郭模走后,司马懿让司马师给孟达写信:“子元,你知道该怎么写。”
      “爹,我知道!就是痛骂‘诸葛亮无耻,用这么粗劣的离间计,我们才不上当’这种口气对吗?”司马昭举手抢答。
      “不,要痛心疾首,不情愿相信,却又不得不有点相信的感觉……”司马懿笑得有点狡猾。
      “是,父帅放心。”司马师去案前写信。
      司马昭觉得没面子:“爹……那我给曹……给陛下写份奏报吧,既然认定孟达要反,那就等陛下批准了再擒住他。”
      “子上,爹自己都说了‘一切都是蜀汉的离间计’,哪有什么证据认定孟达要反啊。”
      “那爹的意思是……放着孟达不管了?”司马昭吃惊了,这大老远跑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说过吗?”司马懿笑自己的二儿子太诚实,回头让胡遵把报告送来,“孟达准备得怎么样了?”
      “没有做任何防守准备,当下主要防备他突然弃城投奔蜀军。”
      司马懿很高兴:“很好,大军保持进军速度,直奔上庸,攻城!”
      司马昭几乎惊呆了:“爹!没有天子诏命……陛下他……”
      司马懿抬头看了看帐顶:“我不知道。就这样吧。”

      孟达接到了司马懿的信,他大笑着展示给外甥邓贤:“都说司马懿如何了得!你看他这信里乞怜之状!他怕我归蜀!”
      邓贤接过信:“这么说,司马懿还是看出舅父的用意了?”
      “看出又怎样?他只是努力想把此事压下去,这证明我若反叛,他根本无可奈何!”
      “陛下令司马懿带数万人出守宛城,舅父不可不防啊。”
      孟达满不在乎:“宛城到此,急行军要十来天路程。距离洛阳更远,即使快马通报,来回也要用一个月。司马懿如今被陛下猜忌,焉敢不通报天子就发兵上庸,岂非自寻死路?不必忧虑他!我们只管专心准备,待事事周全,便献城归蜀!”
      孟达想的太好了,邓贤倒是没舅父那么放心,天天提心吊胆,直到八天后,司马大军出现在上庸城下,孟达城防布置都没做好,环绕上庸的三面水道里设置的木栅栏还不成系统。
      司马懿在城下,眯起眼睛看了看上庸城:“咱们带的粮草不到上庸储藏量的一半,人数却是上庸精锐守军的四倍。我最多给你们半个月,把上庸城打开,不然,你们就自己下河抓鱼吃!”
      “爹!您老这次有什么计策么!”司马昭顶着上庸外的风沙问。
      “四倍于人还要什么计策!破城平叛,凡是叛军,不必留活口!”
      上庸城没撑过十五天,眼看守不住了,邓贤开城门投降。他是想活的,却万万没想到司马师入城第一个砍下了他的脑袋。
      接着,孟达死于乱军中。
      这场算得上是笑料的叛变,司马懿只用十六天就完成了彻底的平叛工作。
      至于死掉的人,要么算叛军要么算烈士,反正他们死掉了,不会为自己辩解的。
      司马懿最后终于等来了曹叡的旨意,曹叡严厉的痛斥了一番她的自作主张,严厉到跪地接旨的司马师和司马昭都为老爹捏了一把汗,战战兢兢的听着最后一句定性的话,生怕那句话是“目无天子,欺君罔上,赐死”之类的。
      不过还好。
      曹叡没说这句话,他说的是“念为社稷,群臣求免,功过相抵”。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爹,你已经算到了陛下不会真的降罪。”司马师对父亲一向很敬重,很钦佩,他无条件相信父亲的一切行为。
      “我没算。”
      司马师得到的却是出乎意料的答案:“那……如果陛下真的降罪……”
      “那就降吧,我没准备。这就是赌,我赌他这个人,最后我赌赢了。”
      司马昭对老爹的好运气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司马师却沉默了很久。
      “爹,你说过只有我们才是你的儿子。”
      “我是说过,你们三个是我的儿子。”
      司马昭亲眼见证大哥的脸变黑了:“爹……曹叡那小子……”
      “你们娘又有孕了,医官说这次是个儿子,你们要多个弟弟了。”司马懿说得很轻松。
      天哪,司马懿已经五十岁,张春华四十岁,他们的儿媳夏侯徽都生了孩子了……对于老蚌生珠这个问题司马昭苦恼于到底该钦佩爹多一点还是钦佩娘多一点。
      司马师决定岔开话题:“爹,这次算是侥幸么?如果诸葛亮派人接应孟达……”
      “不会的,我这个老朋友我最了解,这是她送给我的大礼。”

      “先生,这真是司马懿送来的?”姜维看着这个血腥气很重的布包,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我这个老朋友我最了解,这是她送给我的大礼。”
      诸葛亮打开附上的信:“恩,让我拿孟达的人头去祭奠先帝。”
      “丞相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马谡有种被耍的感觉。
      “要孟达有什么用?上庸跟我们的进军路线也没关系。”
      “可是这么说来,司马懿夺了城,立了威,除了叛逆,他才是大赢家。”
      “我们算是小胜。但也比大家一起输来的好。”诸葛亮看了一眼姜维,后者有默契的也看了一眼她,姜维早就跟诸葛亮说过了:怎么推演,都是司马懿赢面最大。
      “接下来会怎么样呢?”马谡问。
      诸葛亮看向地图,其实计划早就订好了。
      司马懿也看向地图,某人的计划并不难猜。
      我这个老朋友我最了解。
      街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1章 (三十六)天水诸葛收姜维,上庸司马除孟达(4)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