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章 山雨欲来 ...


  •   翌日,靖安城门上的吊桥仍然收着,城门未开,欲涌入城内的流民被阻隔在护城河外,从高高的城墙上往下望,如群蝼蚁密麻一片,夹杂哀叫悲鸣。

      靖北王爷下令闭城两日,天蒙蒙亮就派士兵进入每条街巷,将城内流民统统驱赶到城北废地看管起来,不让他们在城内随意走动。城民一大早便受了惊,躲在家中不敢外出,等到午时过后,街巷间充斥的怒斥哀嚎散了,才有人上街走动。

      徐家老屋里的白溪村妇人们吓得够呛,有士兵进屋盘查,幸得徐氏准备妥当,身上带着房契,一屋子人才免于被赶到城北去。几个小孩除孟晓童外,看到凶神恶煞的士兵都害怕得哇哇大哭,老半天劝止不住,妇人们又惊又累,悲从中来,抱着孩子们哭成一团,一时间,谁也顾不上昨日没能进城的同村妇孺的境况。

      徐氏想起远在定江不知生死的孟晓礼和徐布,也不禁掉了眼泪,又想晓恩、晓义必定知道了靖州如今的局势,不知可会赶回来。孟晓童见徐氏哭得伤心,默默抱住她,给她擦眼泪。徐氏心酸悲苦,自醒来便担惊受怕,没留意晓童颈上的红肿伤口,对她夜半出走遇险之事一无所知。

      孟晓童也没打算将此事告诉徐氏。

      叶知秋昨夜抱着她回到老屋时,问她可不可以不将这事说出去,孟晓童答应了。经历白溪村被毁,众多熟悉的人事一瞬逝去,又夜半遇险,孟晓童一日之间,心智被迫成长,甚至没向叶知秋追问原因。

      叶知秋给众人做了馒头,自己也吃了一个,托大伙照应穆婆婆,便出了门。

      坐吃山空,她想找份活干。

      没有四处游走的流民,靖安城的街道一下子空荡荡的,记忆里的繁华喧闹被城外远远传来的哀鸣冲散,街市上少有生意开张,叶知秋趿着那两只左右都不合脚的男鞋,走过小半个靖安城,一路问去,一无所获。

      天色渐暗,夕阳的浅光落在叶知秋汗湿苍青的脸上,她走到一处街口,木讷的眸望着只偶有人行经的冷清街道,一直不停歇的步伐微顿。

      起风了。傍晚的风总算有丝凉快,带着满城的惴惴鼓荡开来。

      叶知秋望见离这街口不远的驻军所外,有百姓聚集,正看着军所张贴的一张告示,告示旁有个军爷摆了张桌案,案上搁了纸笔。叶知秋凑上前去,听人说道:“驻军所要招工,给士兵们缝制兵服呢。”

      原来,战争在即,但靖州驻军的战袄之前被叛军烧去、掠去不少,急需添制一批新的,等不及工部下辖的盔甲厂制衣,靖北王爷除下令靖安城各家富户协助制衣外,想招人在驻军所里干活,每日银钱不多,但管饭。

      缝制衣物这样的事,大多数男人是做不来的。但驻军所不是普通地方,城里的百姓倒凡家中还揭得开锅,多不愿意让自家女人过来。叶知秋却顾不上这些,急匆匆上前应聘。那军爷见她模样老实,又是在城中有住所的,不是流民,问了她几个问题,将她的名字、住所记录在案,便是收了,明日开始上工。

      叶知秋半日奔走,总算寻到活儿干,心里高兴,快步走回徐家老屋,想将此事告知大伙。

      老屋里还是一片愁云惨雾,众人见天色暗了,叶知秋还没回来,孩子们哭完开始喊饿,彭婶子是个勤快人,进厨里要做点吃的,看到那一丁点米面甘薯,想起昨日要与徐氏理论的事,一下子来了精神,跟几个妇人一起,与徐氏又起了口角。

      沅儿吐了一天,什么也没吃,徐氏既伤心又担忧,没料到还有这出,烦不胜烦,正要说点狠话,猛见孟晓童打开小院门,从外头回来,徐氏怒道:“你去哪了?外头乱成这样,你还敢往外跑!”

      孟晓童手掖在背后,看徐氏脸色不好,忙道:“秋姐姐还没回来,阿婆很担心,我陪她到巷口看看,没有走远!”

      众人这才发现,她们顾着争执,连穆婆婆离了老屋都没注意。穆婆婆还站在小院外张望,神情焦急。徐氏眼尖,看了孟晓童一眼,说道:“手上藏着什么呢?拿出来!”

      孟晓童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伸出手,众人见她拿着一双深蓝布绣鞋,绣样简单,绣工很不好,愣是看不出什么图样来,料子却似不错。孟晓童道:“方才在巷子口,有个大姐姐要把这鞋扔掉,说是做得小了,绣的花样又丑,自己穿不了也不好意思送人,秋姐姐的鞋不是掉了吗,我就去要来了。”

      “这城里跟咱们乡下就是不一样,这样浪费!”

      彭婶说着,伸手要拿过来看看,孟晓童忙护住,叫道:“这是要给秋姐姐的!”

      彭婶瞧她一副护崽的模样,不觉好笑:“我就是看看。”

      孟晓童听了,才将鞋给她。

      彭婶细细地摸了摸那鞋,料子确实不错,心里不由一动,说道:“秋丫头不是拣了两只鞋穿了吗?我瞧她走得挺好的。这鞋太小,她可穿不上!”

      孟晓童闻言,急忙要抢回来,忽然听到穆婆婆喊了一声“秋丫头”,她转头看去,果然是叶知秋回来了,脸上难得带着一丝笑意,扶穆婆婆进了小院。

      孟晓童跑到她身旁,指着彭婶告状:“秋姐姐,我给你找了双鞋,被她抢了!”

      彭婶见叶知秋来了反倒暗喜,说道:“秋丫头你瞧瞧,婶子穿的这双鞋,都破成啥样了?前天夜里走了那么远的路,起了一脚泡,还得穿着这鞋,太难受了!”

      叶知秋果不其然,说道:“没事,我有鞋穿,彭婶想要就拿去吧。”

      孟晓童自是不依,吵闹起来,徐氏瞪了她一眼,把她扯到一旁,孟晓童气得直跺脚。穆婆婆想为叶知秋出头,但也担心为了双鞋让叶知秋得罪了彭婶,犹豫了一下,那边彭婶已乐呵呵地试了起来,可是往脚上套了半天,却根本塞不进鞋里。

      孟晓童带头,哈哈笑了起来,一旁的孩子们也跟着起哄。妇人们见状乐了,一日里的阴霾稍散,也将鞋抢去纷纷试了一下,都是太小,穿着还不如自己的鞋舒服。彭婶觉得丢脸,看了看叶知秋,又从其他人手上将鞋夺了过去,塞到她手上。

      “你试试。”彭婶不好意思道。

      叶知秋接过鞋,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却说不出是什么。她褪下那两只男鞋,露出伤痕累累的脚。叶知秋人极瘦小,脚也是小小的,脚背还肿着,她想应该也是穿不上的,没想到竟是正好,纹丝合缝。

      叶知秋不意,微微怔住。

      大伙见状,也没啥好说的,嘟哝道:“竟像特意给你的。”

      孟晓童这才高兴了,一双大眼晶亮晶亮的,拉着叶知秋要说话,叶知秋摸了摸她的头,先将驻军所招工的事跟大伙说了。

      众人闻言一喜,却都犹豫,连徐氏一时也下不了决心。

      驻军所里都是男人,且都是士兵,不是寻常地方,她们不免有些怵,想让叶知秋先去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第二天叶知秋起了个大早,拜托众人照应穆婆婆,便去往驻军所。新鞋一般都磨脚,叶知秋穿着这双莫名得来的蓝布绣鞋,却丝毫不觉,舒适得她有些茫茫然——她极少碰到这样的好事。

      昨日招工的军爷早早便等在军所外面。昨方招工,今日来干活的除叶知秋外不过五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两个中年妇人带着她们的闺女,都是穷苦人家。几个人胆颤心惊地跟着军爷进了驻军所,经过操练场看到黑压压一片士兵正在操练,随动作发出震天的呼喝声,那个老妇人吓得差点坐倒在地,叶知秋连忙扶住她。沿路也有士兵见到女人偷觑了几眼,眼神不善,那两个小姑娘非常害怕,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走。

      她们被安排在驻军所专事杂务的一处院落,管事见她们几个瘦巴巴的,都像没吃饱饭,抱怨了几句,将人带了进去。

      她们负责缝制的是普通士兵的战袄,他们所穿的战袄铜铁部分少,甚至不是藤甲,内实以棉花,说白了,其实就是厚实些的衣物,那些制作繁复的铁甲锁衣不是一般将士能穿的。再者,虽时值盛夏,若战争爆发,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平定的,必得捱过冬时,此时制厚袄反而适宜。

      南尉封王虽掌管封地,但不能私造兵工,军器战甲统一由工部辖下各局、厂制作。南尉朝□□败,别说军饷,连制作战袄的军费也被污走,大雪灾中遭冻死的士兵无数,战争在即,朝廷下令制衣已来不及,衡州抵御义军的士兵不少都穿着破衣打仗,靖北王爷上书请求在靖州应急制造兵工,战袍先行,军器等制造明熙帝则还未准令。

      院落里还有几个裁缝和士兵,士兵们粗手粗脚,针线活当然不行,临时向裁缝们学习如何裁剪,缝接片衣,大多数时候只能帮忙铺点棉花。叶知秋几个女红都好,走针缝合得心应手,只有老妇人手脚慢,眼神也不好,干了半天被管事喝骂了四、五遭,午时就被赶了出去,连饭也没吃上。

      叶知秋做事又快又仔细,尽管发觉有士兵眼神不对,也当做没看见,只专心干自己的活计。她长得不起眼,又神情木讷很是无趣的模样,不如另外两个小姑娘容易招惹人。两个中年妇人见那些士兵的目光频频在自家闺女身上打转,十分气苦,为了图口饱饭,硬是忍住没发作。

      青天白日的,又有管事在场,那些士兵也不好真做出些出格的事。一天下来,大伙都是累极,工钱暂时领不着,但吃了两顿饱饭,也算满足,几人从院落出来时,日暮低垂,沿路有士兵打着赤膊走动,更有人偷偷摸了一小姑娘的屁股,把她吓得花容失色,她们也没其他办法,只能加紧脚步离开驻军所。

      回到老屋,白溪村妇人们问起在驻军所干活的情况,叶知秋照实说了,几个妇人听了,更加犹豫,徐氏说道:“明天开始,我也出去找点活干,这样耗下去,早晚饿死。”

      言下之意,她暂时也不考虑到驻军所干活。

      翌日城门将开,白溪村妇人们想到城门口去接那几个没能进城的同村妇孺,徐氏自然也要去,众人说起不知她们这三日境况如何,明天流民进城后,是否又会被赶到城北去,都是一阵唏嘘感伤。

      这一夜,大伙格外齐心,要共渡眼下的难关。

      那日进城时的混乱惊惧,流离不安,混杂着这几日从城外传来的悲鸣,充斥于她们的睡梦之中……

      进城后的第四天,众人起了个大早,洗漱妥当,叶知秋去驻军所上工,徐氏跟几个妇人出发前往城门口接人,留了彭婶、穆婆婆和孩子们守在老屋。

      徐氏她们一行人刚走到巷口,便发现街上十分喧闹,一辆辆车马满载着货物,驶过街面,街道两旁不少人探头张望,都是好奇议论,紧接着,她们就听到马车上有人大声吆喝起来。

      “李家老爷仁善,要在城北搭棚施粥,接济流民!”

      “孙家老爷仁德,要在城北搭棚施粥,接济流民!”

      “白家老爷仁义,要在城北搭棚施粥,接济流民!

      徐氏她们一听,全都愣住了,人群爆出欢呼惊诧,有消息灵通之辈议论起来:“听说还要搭几个棚户,让流民住……”

      “王爷准了吗?”

      “有李家、孙家、白家带头,这样的好事,王爷怎会不准!”

      白溪村妇人们顺着人潮推挤,愣愣地跟着车马前往城北,到了那处废地,果然见到那些人卸下车上物什,搭起棚户,架起大锅柴火,白米下锅,流民们都是欣喜若狂,士兵们正在维持秩序,城外更是传来沸腾的喧闹,不是悲鸣,而是大喜。

      顾虑到太多流民进城不易管理,大多数棚户搭在城外,士兵也帮忙看管。

      此次参与善事的,都是靖安城里的巨富,家财万贯,由他们带头,不少富户商家也是出钱出力。靖州之乱开始不久,流民数量还能控制,加上靖北王爷已向明熙帝请兵,靖州驻军还算稳定,这样的仁德善举一出,百姓们心中惶惶然平息不少,开始相信眼下的乱局很快便能平定。

      白溪村妇人们确认了这桩好事,都是高兴不已,本来要去城门口接人,眼下也不着急了。徐氏看她们的神情,心里明白她们不会再留恋老屋了,默然独自先回。

      彭婶见她一人回来,急切问道:“我听外面嚷嚷着,说要施粥,是真的吗?”

      徐氏点头道:“不止施粥,连棚户也搭起来了,有得吃有得住。”

      彭婶一听再也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地出了门。

      穆婆婆今日精神好,难得双耳灵了些,听到许多,坐到徐氏身旁,对她说道:“我和秋丫头不走。”

      徐氏心里百感交集,她正发着愣,闻言有些意外地抬眼看向老人。穆婆婆瘦小孱弱,满面风霜,这几日又白了不少头发,说这几句话时,眼里却有光,安定的。

      “钱我和秋丫头会继续交,大伙一起多个照应,眼下的难关一定能过。”

      孟晓童在旁也附和道:“对!阿婆和秋姐姐都别走!咱们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徐氏怔了一会儿,缓缓地点了下头。

      不论是穆婆婆,还是叶知秋,她都不会去赶,这几日相处下来,她想,她有些接受叶知秋了。

      午时,彭婶和其他白溪村妇人们回到徐家老屋,收拾了仅有的一点东西,带着孩子们离开了。

      离开前,她们向徐氏讨要进城那日交给徐氏的钱,徐氏进厨里看了一眼所剩无几的米面,拿出部分钱退给了她们。妇人们回老屋前就商量好了,要将钱全部讨要回来,遂不顾脸面跟徐氏大吵起来,差点掀翻了屋顶,徐氏气得抓起扫帚赶人,让她们立刻滚出去。

      妇人们不依不饶,要跟徐氏抢那扫帚,孟晓童站到小院外叫道:“你们再不走,我就去找巡城的士兵哥哥,说你们抢钱,把你们统统抓起来!”

      几个妇人们闻言,竟被这小娃儿唬住,怕生出事来得不偿失,悻悻然走了。

      叶知秋回来时,见原一屋子满满当当的人,只剩徐氏母女、沅儿和穆婆婆四人,徐氏更是脸带怒意。她悄声问孟晓童,孟晓童气呼呼地把所有的事全说了。叶知秋早起去驻军所时,已听说了施粥搭棚之事,并不意外妇人们会离开,只是没想到她们会为了钱的事,又闹了一遭。

      那些妇人和她们的孩子一走,两间矮房便足够大了,叶知秋在进城数日后,终于躺上了炕。孟晓童挤到她身边,说要跟她一块睡,让叶知秋给她讲故事,徐氏没说什么,穆婆婆看着她俩,笑咪了眼。

      叶知秋低低地讲着老掉牙的故事,穆婆婆很快歪在炕上打起了呼噜,孟晓童依偎在叶知秋怀里,眼皮渐重。邻屋里,传来轻轻的吟唱声。

      “郎君呀,为你纳着鞋,心里却道你莫远行。郎君呀,为你缝着衣,暗暗想着与你便如那针与线,不相离……”

      沅儿的精神总算好了些,能吃下东西了,靠坐在床边,边缝着小衣边哼唱着。

      “心里盼着那相见时,何种光景……”

      叶知秋轻手轻脚地把睡着的孟晓童抱回给徐氏,听到沅儿若有似无地叹了口气。

      夜里刮起了大风,把夏日的炎热也一并卷散,叶知秋穿着薄衣,甚至感到一丝寒意,窗外星月不见,整片天空黑沉沉的,承载着乌云压得极低。

      像山雨欲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