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渊生暗结玉妒显(二) ...

  •   “葵公主,本妃来看你了,身体可好些了?”
      “劳玉妃担心了,葵儿已无大碍,修养几日后就能去您的玉清宫做客了。到时还望玉妃不要烦我叨扰,把我逐出去呢。”龙葵不咸不淡丢出几句话,虽不至于让她太落面子,但是人都听得出其中的疏离意味。
      “葵儿说的哪里话,像你这般玉娃娃似的小公主,谁舍得把你逐出去啊。只是这身子骨确实不够利索,改天让本妃教导你一些养生之道如何?”邢玉柔心里气得牙痒痒,连一个小屁孩也敢明里暗里给自己下绊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谢玉妃厚爱。”
      “咦,太子殿下也在啊,听闻您当日于湖上大战蚺蛇,今日这伤势定不是作假的。本妃可要多多督促你大王兄向你学习了,不能总沉迷在兵书上。想他还是你这般年纪的时候,当真是五艺不全啊!”
      “玉妃谬赞了,大王兄向来聪达□□,比我这稚童强了不止一筹。龙阳一向以大王兄为榜样,不敢僭越。”平日里无法无天的龙阳这会儿倒是收敛了许多,怕是也知道眼前这妇人不是什么简单角色,便按夫子说的用着本是看不惯的全书谋略,与她周旋。只是语气间的敷衍之色着实鲜明。
      嗯?龙葵歪了歪脑袋望向龙阳。这家伙好像有什么地方进化了,以往他怕是连一句话都不屑和这女人说呢。不管怎样,这改变也算是好事。
      “咳……”姜王看了看这越来越诡异的氛围,假意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此番暗潮。
      “既然葵儿已经无碍,父王也不久留了。阳儿,渊儿,你二人同父王一起去腾龙阁,今日便趁此机会考量一下你们最近的进展。”说完自己率先走开,只留下伊延宫中两大一小三个女人各怀心思。
      很快三个男人就来到了姜王平时处理政务的腾龙阁中。侍婢请安后躬身推开红檀木门,入目的首先就是正中心的实心黑檀木桌,其上雕镂了惟妙惟肖的赤金色龙纹,盘踞半身的金龙高昂起头颅,指向天际,这技艺堪称鬼斧神工。
      书桌两边都是高大的书架,排满了,没留下一丝缝隙。脚下的虎皮绒毯又将这过于肃静的书阁添上了几分猛悍!尽显威严姿态。
      咦?正对面一把黝黑的大弓瞬间吸引了龙阳的注意。颀长的弓身,握柄处却有细腻的红纹装饰,明明应该是大开大合的架势却总让他觉得更像女子之物。
      “父王,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把弓?”感到好奇,龙阳就直接问出了口。
      龙渊听他一说也看到了那把弓,却只觉得形色古板,没什么看头的,但碍于是姜王所挂,没有直说出来。
      “哦,你说这把弓啊,呵,现在还不是时候,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连父王我也不知道它们是为什么降临姜国的。”姜王看了一眼黑弓,话语间有些含糊。
      它们?龙阳敏锐地捕捉到这两个字。父王糊涂了?明明这里只有一把弓而已,哪来的它们啊。不过,总觉得这把弓要是由阿葵拿着,会很合适啊。想完却自嘲了一下,他是疯了吧,阿葵才五岁而已,这把弓要比两个阿葵还高了,他竟然会觉得合适……
      龙渊更加听不懂姜王卖的是什么棺材,不就是一把弓吗,撑死了也不过是材质好些罢了。能有什么奥秘的。
      不再执着在黑弓上,姜王径直登上正中央书桌的龙椅上,龙阳和龙渊亦各自找了下座的位子,左右分座开了。
      “你二人与父王说说近日来都读了什么,又读懂了些什么。”姜王看到两个儿子坐定,便开口说道。
      “儿臣近日来通读兵阵之书,儿臣观周王当年多布巧阵,又有能人异士四处相助,这才能一举攻下殷商,统领大权。因此儿臣以为治理国政亦如同率兵打仗,统筹全局之时也不能忘记结交益友,如此可定社稷。”
      龙渊一听姜王这么说,就抢在龙阳之前说道。在他看来,姜王这次的提问怕也是个考研,野心勃勃的他自然不肯放弃这一表现自己的机会。况且,因为母妃的关系,父王与自己见面机会并不多,关系不如龙阳与他亲近。他正苦于无法让姜王看到自己的雄才大略,却不想恰好有了这次机会。若能借此在姜王心中留下好印象,来日即使他有了什么大的举动也会进行得顺利一些。毕竟如今这姜国的王,依旧还是姜王的。
      至于龙阳,龙渊心中不屑,不过是一个十岁小儿,怎能同我相提并论。这可不能怪他以大欺小。那小子以后羽翼丰满时的确难说,但现在对自己来说,他根本毫无威胁。
      姜王听到后莫名一笑,徐徐说道:“我闻渊儿近日来常常做客刑府,原来是看上了太君那儿的兵书啊。只是行兵打仗毕竟是武人本事,要真用在朝堂之上却是不妥。政要朝事讲究的是权术之能,可不是一味的打打杀杀,你莫要走了歧途才好。”
      “至于结交能人异士……虽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到自身能力,若是自己都没能顾好,叫来的有人也难有良师的。特别是朝堂多小人,吾儿若不慎交,可是会有大麻烦的啊。”说完,姜王意味深长地看了龙渊一眼。
      龙渊越听脸色越加苍白,全然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以治兵来治国的理论被父王推翻得如此彻底,更没想到他对自己的行踪,动作也了解得如此彻底。这哪是什么检验,根本就是在借此机会想要打压,批判自己罢了。
      这样想着,龙渊的心中产生了一丝不忿。看了看对面低头沉思着的龙阳,隐蔽地扯了扯嘴角。臭老头,既然你这么看不起我,那我倒要看看受你器重的那贱民的儿子有什么能耐了。若是他说什么你都称好,那就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了。
      “阳儿,你王兄回答得可圈可点,你又是怎么想的呢?不用紧张,像平常一样同父王说说就好。”姜王面向素来疼爱的小儿子,温和地说道。
      “诺,父王。”
      龙阳继续说道:“儿臣不像王兄一般博学,既看不懂什么兵书,也记不住什么政书要史。”
      龙渊听到龙阳这么说道,心中不屑更甚,果然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就等着看他出丑吧。
      “父王想必也知道,儿臣空闲时总喜欢看些神鬼异志。虽说不肯定是否真的有神魔之说,但儿臣以为凡是此类书中神鬼莫不由人心所生。心圣则生神,心有异端则生魔物。饥荒之年,民间怨声载道,传言鬼物害人的就多,这是因为人心有鬼祟,则比之魔鬼更是无恶不为。如此恶性循环,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也禁受不住。反之,若在物产丰饶之舟,人民生活自足自满,祈神信徒亦能够心怀坦荡。人心有善念,则比之上神更为宽厚爱人。如此良性循环,才能够得以国泰民安。儿臣依据这样推理,发现历朝历代,这类法则总是有迹可循的。”
      “而这正是人心的信仰所致,只要人的信仰不动摇,他的生活也能够平和安乐。因此儿臣斗胆定论,安国必先安民,安民则要安其信!如此可使人民秦耕细作,粮食丰足,可得胜国之象。”
      姜王听得愣住了,龙渊也随着龙阳的言论从一开始的不屑转变,直到后来越来越不敢相信。等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为这个他所不以为然的十岁稚童所惊,陷入了茫然之中。
      安国先安民?安民先安其信?龙阳的观点虽也有些不足,还显得稚嫩,但这等言论却是古今未有过的。便是在大周王朝处于巅峰盛世时,也没有哪个君王敢将民信或者说是平民放在治国首位的。现在想来,泱泱大国正是因为人民对君王的信任而繁荣昌盛,纣王失民信而国亡,武王得民信而国立。国因民信而兴倒也的确在理。
      自古君王皆以君为无上关键,为治国之本,却鲜有人肯放低身份以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国家的根本。这小子……还真是有一套啊,连看个神鬼异志的小说书都能看出这些门道来。
      姜王眼神复杂地看着坐在高椅上双腿才堪堪及地的少童,心中既是欣慰又是惆怅。我姜国不过是一介诸侯小国,常年受其他大国压迫,何德何能有如此奇童。怕是此间天地终是无法容纳他飞翔的翅膀,反而会因此……
      轻抚了下额头,姜王也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样无厘头的担忧,不再去注意心中隐隐的不安,哈哈大笑起来。
      “阳儿你回答得很好,父王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驳斥你的。”
      “渊儿也答得不错,你二人往后就好生交谈探讨,取长补短,但愿都能有所收获。”
      “渊儿你先退下吧,阳儿你留下,我同你还有话说。”
      龙渊被姜王的笑声惊醒,心中震撼难以言喻。听到姜王的命令时,也是心不在焉的应下,作揖出了腾龙阁的大门。临走前他看了一眼不到自己胸膛的龙阳,心中虽不知有了什么想法,但那本甚为鲜明的桀骜戾气却是收敛了许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渊生暗结玉妒显(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