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3、抉择(1) ...

  •   不多日,到了元旦节。元旦节的晚餐,姬荣华喝酒了。喝至中途,他高声地对妻说道:
      胜利的一年过去了。为了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胜利,我们应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姬荣华想为民所想,急为民所急,创造性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全大队种湖田有了特大丰收。在新的一年中,我姬荣华应当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地说,开年后,我姬荣华要向大队出一个开接洪渠与做湖堤的新招。新招必然被采纳。新招被采纳后,必然有巨大成效!
      门外的姬昌水欲进未进,听了一会儿“酒话”,走了。
      “做堤的事,几十年前就有了。”刘珍珠徐缓地说。“开渠道的事,10多年前的工作组在群众大会上说过了。这些事,你再提提,当然好,不要硬扯到自家名下,说是你的‘新招’。快四十岁的人了,还是喜欢花架子!么样行呢?”
      “也是,也是。”姬荣华极其认真地说。“不管么样说,这些事,于新的一年中,非做不可。要不,湖田就不能栽早谷。在新的一年里,在春季开了接洪渠与加高了湖堤的前提下,我要率先在湖田里栽早谷!”
      刘珍珠不再作声,由姬荣华海阔天空地谈去。只要是喝酒,他必爱说、爱闹、爱醉、爱吐。刘珍珠最熟悉这,亦最怕这。不过,少跟他说话,他会少喝,会醉得轻,醉后不至于像生了大病似的几天没精神。她想劝他少喝,阻止他再喝,他快要醉了,但她又不敢制止。她记起有一次阻止他喝,他便指责做老婆的舍不得,从而上纲上线分析为“不贤淑”。
      刘珍珠一声轻叹,暗道:“做为女人,太难,太难!”但是,过了一会儿,刘珍珠想到丈夫“有许多好处”。首先,刘珍珠想到了姬荣华“不爱财”。这两年,养的猪和鸡,有兽医来打防疫针,也就没有发瘟,每年卖一头肥猪的钱,他不过问用哪儿去了;鸡婆下的蛋,除了吃,还卖不少,但他却不知蛋可以卖钱。刘珍珠默念道:“他这就是不爱财,是一大优点!”继而,又想:桂她爷还有三大优点,就是不好吃、不好喝、不懒做。他从来不吃烟;平日吃饭,做老婆的办么什菜,他便吃么什菜,几乎没有特别讨要过菜;老婆三五个月不买酒,他也不向老婆讨;自留地里的事,菜园里种菜,差不多是他包做了,他差不多每天下午收工后要往菜园跑,这比一些男人强,一些男人只指望老婆孩子做,自家摆大男子汉架子,睏懒觉,或者闲逛。他从来不骂老婆孩子,“打”也只打过一回,较比别家的男人,他这样对待家里人,应该是一个优点。“总起来说,姬荣华是可爱的!”刘珍珠于心中说。
      正在豪饮间,忽然有人进来说何氏的那六十六岁的婆婆去世了,何氏哭婆婆哭得惨,结果晕了过去,好长工夫才回阳;细伢也是呼天抢地的哭喊。
      姬荣华说:“老人家走了。才几岁的小孩,哪个管呢?”
      “说这话好吗?你该悼念老人家呀!”刘珍珠面露不满意的神情而发表不满意的意见。
      送老人家上山后,何氏跟随丈夫去省城安了身。
      在大队春节茶话会上,姬荣华借机提出了加高湖堤和开渠道的建议。建议获得通过,落实为两项工程尽栽早谷之前的时间实施。偏偏几乎连续三个月都是好晴天,大家也就天天忙这些水利建设,心无旁骛。但是,这天下午,姬荣华忽然于中休时想到了他特别喜欢的何氏的崽,当夜在梦中喊那崽。
      再日,刘珍珠叫他去看那崽,他却问:“凭什么?”
      刘珍珠说:“去问还回不回,要是不回就将自留地收归生产队。”
      姬荣华点了点头,说:“这方面,就依你一回。”他搭公社企业送货的顺便汽车到了省城。见面时,碰巧在吃午饭。何氏老公便叫何氏去食堂添一份饭来。吃至中途,姬荣华说:“还回不回去?给我一个答复。要是不回去,我就把自留地收归生产队,不能让别人种。今日来,既代表大家看望你们,也是为这地。”
      何氏的老公说:“用得着还回去吗?要不是为了照顾我的老娘,三年前我就领了招工指标招她出来了!”略停,又说:“不久,我要调到别省去。她马上转为正式工,到时,同我一起调走。你们用不着再费时费力地来看望我们!”
      “啊——”姬荣华说:“是不能再看了,不能再看了。”略停,还说:“看不成了。”饭没吃完,就搁了碗筷。
      “吃饱呀,队长!”何氏关切地说。
      “饱了,饱了。”姬荣华说,说完,朝门外望,欲立时离开,但是,他忽然想到:“这一离别,也许是‘永远’!”便不忍立时就走,就坐到茶几旁的靠椅上,就对何氏望了望,对茶几的茶杯望了望,打算喝了何氏一杯茶再走;今生没有喝过何氏一杯茶,不能因这人之常情而留有遗憾!
      何氏也就倒了茶,将茶捧至姬荣华面前,说:“喝盅茶呀,队长!”
      姬荣华礼性十足:双手接茶;同时说“不用客气嘛”。
      “很感激你队长看得起还记着我这一家人。你是请都请不到的贵客,喝盅茶,还谈‘客气’?”何氏微笑着说。
      姬荣华回以笑意,说:“都是一个太公的子孙。说是‘客’,也是生分了!我建议:你们不管走到哪里,不能忘记太公,每年要回我们长丹湖湾走走,要到姬荣华家中吃吃饭。到老的时候,要回长丹湖湾,‘叶落归根’嘛……”
      姬荣华作为队长,历来总是于劳动过程中自觉地以身作则,近期也确实太亏待自己的身体了,终究是病倒了。——在做渠中休的时候,他躺在渠道底上休息;再开工的时候,却伸脚懒手地起不得身。
      姬荣华带病劳动而病倒在工地上的事,在大队其他生产队传为佳话。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口号,应运而生。
      那些生产队的干部们,也就自觉地向姬荣华学习,“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回后方”,想偷懒的不敢偷懒。自己努力了,回过头来盯社员们。社员有几个不怕干部抓辫子?有几个甘愿差于队长而不好好完成任务!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又一次劳动竞赛运动兴起了!这就促使全大队的修渠任务,提前九天完成。
      姬荣华卧床数日,吃了刘珍珠几只老鸡婆后,精神状态好转,有了清醒的头脑,骨子缝里,又充盈了元气,做事又不知疲倦了,阳刚之气,久盛不衰。这天午饭前,姬荣华默默地于客厅主席像前表决心:“姬荣华一定要一如既往地‘大公无私’,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争取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具体到目前,我姬荣华要再领先一步,要率先在湖田上种早稻!——做堤和开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在湖田上种早稻提供保障!我姬荣华要促使我大队成为全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榜样和农村宜居建设的典范!是这样,算我姬荣华于‘繁荣富强我华夏’不是空喊口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