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天灾难消,人祸可免(1) ...

  •   这一次,公社不再将长丹湖湾群众的报告转回三台大队。党委经研究认为:
      姬昌水的家就在姬荣华的生产队里,他实际就是姬荣华生产队里的常住人口,理应帮助姬荣华队长管理好一切。生产中的关键事,当然更该管理好。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队里一而再地出现不当出现的被动局面。他能不负责任吗?作为党的领导者,群众的主心骨,他应该对被动局面负主要责任!
      因而,党委决定给姬昌水予免除党内职务处分。毕竟其人才难得,建议三台大队管理委员会让姬昌水出任该大队林场场长,抓植树造林。长丹湖湾队长姬荣华继续留用,以观后效。
      公社党委的决议执行后,长丹湖湾群众,大都无明显反应,只有姬从乾认为太便宜姬昌水了,他在众人面前发牢骚道:“姬昌水较比姬荣华,可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姬昌水被裁权降职,姬荣华倒是难过得好几天没精神,而其夫人刘珍珠则是一边吃牛肉一边掉眼泪。
      这天,姬荣华对正在流泪的刘珍珠说:
      “有妇女对我说她看见你在流泪,说大概是我做老公的给气受了,劝我宽心耐烦,不能再让你伤心流泪,说坐月子流多了泪,会落下‘眼睛见了风就流泪’的病根。我当时是说我不对。但是,你,唉——,么样说呢,既然事已至此,你何必自图伤悲呢?安安逸逸地坐月子吧!”
      一会儿,刘珍珠止了泪,说:
      “坐月子不能流泪的事,我往日听说过,记着在。可是,我这人,生就性格脆弱,只要伤心就流泪。‘人不伤心泪不流’。‘流泪’本身,合情合理。但我是不是自图悲伤呢?有道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好了,好了,不要再说。并非只你有情而别人无情。实事求是地说,有感于昌水搞来了牛肉救了我的崽,掉几滴眼泪,从情理上,说得过去,但如果同时因为他受了我的连累而掉泪,就不应该。因为,我工作失误,他更是失误,并非我连累了他。公社党委那么多人,看问题不会不及你刘珍珠。昌水没受委屈,罪有应得。当然,这层意思,我只眼前才想到。”
      “我还是要说,这先头的担子,昌水冤枉扛了。他做了替罪羊。道理很简单:要是你如别的队长一样努力、负责,他会避免了这个处分。我这话,对不对呢?”刘珍珠平静地说。
      “对,你说的对。我姬荣华今后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姬荣华亦平静地说,但他随之于心中说:我姬荣华是确实需要再努力,需要更加努力。但是,要是昌水如别的大队干部一样努力、负责,我们队的生产就不会如此被动,而他本人也就会避免了这个处分……
      长丹湖湾40多亩早稻,只收了一万三千多斤谷。人平留粮30斤接中谷,其余交售粮管所。
      才交售了早谷,中稻却发生了虫灾,收入无望。那么,30斤早谷得一颗一颗地摆成线而连接晚谷——晚谷上场,还得两三个月。但是,好不容易从各队凑些晚稻秧来植齐了的田畈遇到了久旱,满畈的绿变成了一片枯黄。晚稻也是没什么指望了。山地于夏粮无望的情况下,被翻耕种了早玉米,种植玉米社员无经验,如植树一样植得稀,花期授粉不理想,从而,每个玉米苞有大半无颗粒,总收获很不理想,反而误了种苕季节,使苕迟插了十几两十天,苕藤没盖地面,便遇上了干旱,可知到头来苕的产量也是极低、极低,难作几大指望。那么,人们将指望什么呢,还有何物可以帮助人们图生存呢?没有,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人们图生存了!
      于是,人心惶惶,几乎都有了同一个概念:前人说“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给出了这一连串打击,不就是将人们往绝路上赶么!
      一日下午,姬荣华从上面得到一个信息: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开会,附近一些群众得到消息,都跑到那里去要吃的,所以,国家调去了好多粮食,天天于庐山脚下煮大巴粥赈灾,见人两斤粥。当夜,他对刘珍珠说了这事。刘珍珠说最好安排她带了儿女去凑这个热闹。姬荣华说:是希望你能够去一趟,为难的事是:放你走了,在群众中影响不好。而且,两个孩子让你带上,就太辛苦了你,不让带上就大大削弱了此行的“求生”意义。刘珍珠说你不用多虑,于群众那里我自有办法,至于带孩子的事较比于生产队出工根本算不得什么。
      再日出工的时候,刘珍珠在群众中谎称自己心脏有病,夜夜睡不着,就势说了不能不到金牛街或者黄石市的大医院看病了。一些社员就顺了意思说:该去医院看病,该去医院。
      又再日吃过早餐后,刘珍珠带了全斗备给的三份两天量的干粮,担了一双儿女出了门。——他们怀揣了家中仅有的两元多钱(也只需要这么多钱),将去金牛街乘公共汽车到黄石港坐轮船赴三百多里远去的庐山脚下当乞丐了。
      严重缺粮是普遍现象。区及公社将救灾和组织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结合起来:修水库、建水渠、造变电站,除生产队长外,所有男劳力都上阵;每人每餐供给四两米的粥。男子汉们走了,生产队里的粮食就节约给老人、小孩和妇女吃。因而,群众无不惊喜地说: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呢!
      中秋节过后,男劳力都背了箢箕、扛了铁铲和锄头,向着区里组织的水利工地出发了,参加名之曰“水利大会战”的特大型集体劳动去了。这个“大会战”,预定到腊月初完成。所有参加者,期间都不得回家。因而,大家在带上劳动工具的同时,还得带足防寒的衣物。
      大队部带队的人是姬从稳。姬从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所在的长丹湖湾出征人员的带队人。头天晚饭后,自江西庐山才回几天的血气方刚的刘珍珠对姬荣华说:
      “你爷,我俩是不是去从稳家中走动走动呢?”
      “为什么?”
      “人之常情。以前将帅出征的时候,皇帝一般是要出城送行的,对不对?”
      “明天,我们到后垴也送送出征的人们,不一定要今天就行动嘛。”
      “‘饯行’的说法,古已有之。我们无经济能力因而不置办酒席饯行,人家不会于心中责怪我们。我们有语言能力饯行却不饯行,人家的心里会不服的。即使人家不在乎这个,可我们从感情上讲,应该去坐坐。”
      “好,就依你。”姬荣华言毕,起身走在前。
      姬荣华夫妇到达姬从稳家中的时候,姬昌水和其他几个生产队的队长已经在座。因之,姬荣华暗自一惊,猛吸一口凉气,随之,想:幸亏刘珍珠聪慧,将事情想得周到。要是忽略了这个稍纵即逝的生活细节,将来人家就会看不起我姬荣华……
      “荣华叔,刘家婶,喝茶呀!”从稳妻汪蓉双手端来两杯粗茶叶茶。
      这时,刘珍珠正在与对门张家庄的张发云队长寒喧。见到汪蓉端了茶来,她礼性十足地急忙起身接茶。
      大家聊天聊到深夜意犹未尽,只是来日还得生产,不得不散场。聊到的话题很多,最有趣的是刘珍珠说到这将是自知事以来第一次得见的“出征”,所有的人都围着这个话题说了自己的感受。
      临出从稳家的大门,刘珍珠握着从稳的手,望从稳的面孔说:
      “这一去上百天,你们领导者的责任实在很大啊!必须强调的是:全大队一两百男人的劳动,你不必操心,那是公社和区政府的事情,但这些人的生活,就全靠你具体关照了,特别是像你加犁叔那样的大个子,每餐要尽可能多分点儿粥,千万马虎不得呀!”
      从稳听过之后,脸面上掠过一丝惊惶之色,随之,说:“多谢刘家婶的关心,侄儿我一定记住你的话,特别是要照顾好加犁叔!”
      刘珍珠说:“并不是说你加犁叔是我的恩人我才说了一些相关的话。我的本意是:我们要从这个社会的性质出发,为所有的人着想,为社会负责。”
      姬从稳说:啊,知道了,知道了……
      所以,在实践中,姬从稳每餐亲自分粥。人平四两米的粥,像加犁这样的大个子每人分给五两多米的粥。
      三天后,个子矮小的姬得财闹意见,说:多分粥就得多做事,不多做事就不能多分粥!
      姬从稳说:古话是说“众人匀一口,一人吃不了”,实际是众人还没匀到半口粥,差不多两百人,合共只为五个大个子匀了五六十口粥。匀不匀这粥对你得财叔们没丁点影响,是不是?要是这五个大个子于生活上得不到大家的照顾,很难说他们不在长期强劲劳动的过程中因饥饿死去,是不是?再说,你得财叔们每天少担或多担一担土对你们没丁点影响,是不是?要是这五个大个子每天多担一两百担土,很难说他们不被累死,是不是?到时候,大家能够一路回家时,五个大个子会从心底感谢你得财叔们,会牢记你们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是不是?
      姬得财平常是不在乎姬从稳的,可今日却被姬从稳感动了,几乎要流泪了。
      不仅仅是姬得财被姬从稳感动了,其他人也被姬从稳感动了,其他施舍者听了从稳这话很受用,首先到来的愉快就在于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姬从稳这么会说话,随后到来的愉快就在于知道了自己于无形之中成了五个大个子的救命恩人,——“救命恩人”是官方作出的定论,这将是终生的荣耀;被施舍者听了姬从稳这话,则是个个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而几乎都于心中说:可以肯定能够和大家一起回家过年了!
      会战开始十几天后,加犁妻吴氏临盆。留队抓生产的姬荣华依新政策,安排从稳妻汪蓉和妇女队长王仙护送吴氏去公社卫生所解怀与休养,并自行将新政策予以拓宽——叫汪蓉和王仙将吴氏第三个儿子姬仲贵带到卫生所去,在社员们面前明说由吴氏自己料理仲贵,实则要汪蓉和王仙请卫生所为仲贵治治病,给补充补充营养。强调指出:若不这样,这仲贵恐怕是难逃一死了。
      ——仲贵此时才三岁,却因严重营养不良,患了大肚病,绰号叫“铜鼓”,轻敲其肚腹,便有“咚咚”脆响,肚腹似膨胀到了极点,只要人跌倒伏地,就会“叭”的一声破肚裂肠;而长期腹胀颅内压高,最终必因昏迷而死亡!
      为这事,姬荣华对妻说:将仲贵送到了卫生所,我姬荣华算是了结了一宗心病。唯愿卫生所的同志们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地为仲贵医治疾病,别让我姬荣华失望。我姬荣华此善心的体现与善举的面世,既因了母亲的关于“仁慈”的说法起了教育作用,也因了你刘珍珠于前不久说的“努力、负责”的话起了警醒作用,更因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使我的主观意识方面发挥了能动作用。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一定不负众望。当然,还希望你这位好伴侣、终身伴侣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更加努力地发挥积极作用。前人说要想官当得好还必须要有贤内助。这话也不假,事实上,你对我的帮助是很多很多的,要不是这样,我的工作就肯定做不好。
      刘珍珠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你是英雄中的英雄。这多年,集体的事,也真难为你了。后头的道路漫长,奋斗的目标遥远,贵在坚持。我们都要以社会主人公的心态,自觉自愿地为社会操心……
      一个月后,仲贵随母亲及妹妹回家时,肚腹恢复了正常,脸面有了血色,祖母张氏见面便说:
      “你是仲贵吗?我不信!”
      “不信?我脐上有痣做记!”姬仲贵极其认真地说。
      有《穷年得幸事》新词为证:
      性情温和老者,
      思孙念媳拜神佛;
      穷年得幸事,
      乐滋滋、欲笑险哭!

      天真烂漫幼儿,
      捲衫撩衣露肚腹;
      扬脸指黑痣,
      谓奶奶:你看是不?!
      另有《留人寰》新词曰:
      国家救死扶伤/
      荣华尽显赤肠/
      赢得仲贵性命留人寰。

      拭目以待将来:
      如何效忠报国/
      怎样感谢仁人姬荣华?

      张氏拥孙入怀,缓抚轻吻,继而细语低声:
      “我们得感谢党,感谢政府!要是这是旧社会,你就不在人世了。奶生育过十三个子女,就剩你伯、你姥子和你爷三个。其下剩的,都在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病死、饿死了……”
      将及八十岁的老人说着,竟当着三岁孙儿的面,如小孩一样地、哭了起来。伫立一旁的吴氏,也跟着掉眼泪。
      趁大家于食堂吃午饭,头裹青巾、手拄竹棍的瘦弱的张氏,领了姬仲贵到姬荣华面前,说:
      “给叔磕头!”
      才三岁的姬仲贵也就很懂事地双膝跪下,双掌撑地,向姬荣华磕头。
      仲贵磕头时,姬荣华正在向吴社长汇报工作,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弄糊涂了,而直愣愣地望着张氏。
      “快起来,快起来!”吴社长反应快,他一边望仲贵说,一边弓身,而双手扶仲贵。
      姬荣华到底还是从吴社长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不管来者是什么意思,先热情接待再说。因而,他一边望张氏说“张家娘,快坐,快坐”,一边双手扶张氏入座。
      待张氏坐定后,姬荣华说:
      “张家娘,侄儿我姬荣华是蠢才,不能够善解人意。您有什么需求,请明示。不然,我就无法效力。”
      张氏望姬荣华微笑着,正要开口说话,眼中却涌出了浊泪。
      空气凝固了。
      旁立的刘珍珠立即走到张氏侧后,为张氏缓揉肩背,同时,低声地说:
      “张家娘,您老人家不用激动,有话慢慢说,慢慢说。”
      沉静片刻后,张氏以袖揩了泪,情绪很放松地望着姬荣华说:
      “贤侄,我今日来到你的面前,只为说一个事,这就是:才将向你磕头的,原本是一个幽魂,你算是他的再生父母,你的大恩大德,我全家、永记不忘!”
      直到这时,姬荣华才把视野朝向仲贵的面部。
      “啊——!你就是仲贵?”姬荣华异常激动地说,随之,情不自禁地抱起了仲贵,与仲贵偎脸。
      姬荣华的笑脸上,淌着两条清流。
      一会儿,姬荣华向吴社长解释说:
      “其实,我没什么作为。我只是为了避免发生不应当发生的事情,而安排群众将这个当时实属病危的孩子,送到了卫生所。是党的救死扶伤的革命的人道主义,保住了这个孩子的性命,具体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我们的人民群众应当感谢的是我们的党!”
      吴社长终究明白了一切。他的神情,陡然异常严肃了。他举目环顾食堂里所有的人民群众,而徐缓地说:“天灾难消,人祸可免!今后,我们每位党员,一定要像姬荣华同志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辜负党的重托、人民群众的期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