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评审 ...

  •   “核查”有了较好的结果,充分掌握了各种材料,特别是具体的收入,那么,“评阶级”亦即“划阶级”将实实在在地展开,依据文件划阶级由内而外,先划好农民内部阶级,再划富农地主。
      工作组分别把关。评议阶级,用具体的收入为标准,保证阶级的正确划分。
      于“评议”的会议上,工作组有人坐镇记录,必要时,作指导。
      首先,“人多耕地少”这一块的人开会,大家“畅所欲言”。
      开过两次会之后,姬荣华对工作组的工作方法有了想法: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发言,单位时间内的发言人数太少,要把每个人的事理清楚,这种会不拖到猴年马月不能够了结,应当将这些人再行分组。因而,他向吴组长提出相关建议。
      吴组长微笑着说:“建议是相当不错。我们也有过这个考虑。只是,有一点比较为难,就是:只一个摊子,每回开会,有你带头发言;多个摊子,每回开会,有哪些人能够带头发言呢?”
      “死了张屠夫,人们照样不吃混毛猪。”姬荣华实心实意的说。“除了我姬荣华,大会小会照常开。没有开会的时候,大家在一堆,有说不尽的话,没哪个是哑巴。关键是你们要让人家不顾虑‘话说错了,会不会惹祸’?”
      “好,就依你一回!”吴组长笑说道。
      于是,“人多耕地少”这一块45户的户主,分成两个小组;两个农会委员,暂时各负责一个组。
      以前开会,几乎总是姬荣华打头炮,姬得财跟了姬荣华的话尾子鹦鹉学舌说几句,现在,分开了,姬得财跟不了姬荣华的话尾子了,而自己又不习惯于“打头炮”,便安排工作组负责记录者“带头发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转而,他自己就跟了工作组的人的话尾子说话。此人在旧社会给他人放过牛、打过工,没进过学堂门、几乎没有文化,住的是茅屋。三十多岁了,还没沾过女人边,也没有媒人为他牵线搭桥。尽管如此,他并不妄自菲薄,在人前,总是显示出那么一种精神活力,并且显示出 “有心窍”。要不然,四十几户人家的村庄,“农会委员”只两个名额,轮不到他来领衔。当然,“在其位,谋其政”,平常,他能够设法作到与 “农会委员”名实相符。难能可贵的是:在一系列运动中,他于心底里,既将姬荣华认作唯一的 “对头”,更将姬荣华认作唯一的“榜样”,虚心学习与仿效。
      分了组,姬得财知道这是姬荣华出的“馊主意”,认为是姬荣华有意为难他,就下定决心强过姬荣华,要使他人在成绩面前 ,对他刮目相看。故此,那干劲啊,真是了不得。最明显之处就是:姬荣华的小组散了会,他姬得财偏要再坚持三刻钟。次次都是这样。
      “这姬得财的肚子肠有几道弯,我姬荣华知道!”姬荣华对妻子刘珍珠是这样说的。他很乐意于人家与他竞争,于竞争有了慰藉。——这种竞争使他的“分组”建议有了保障,“分组”不至于体现不合理。他力求保持对方的竞争积极性,要让对方于形式上总是处于领先地位,而于内容方面又有无形的压力。因而,他不明着与姬得财拚时间,只是暗地里与姬得财赛效力。
      开过两次小会,姬荣华就有了成果:依申报将分得的23户再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雇农贫下中农类”,一块是“中农类”,然后,依据耕地核查落实的数量,粗略地□□“雇农贫下中农类”,以清查有无“中农类”对象,结果,就将姬润生清查出来,放到“中农类”去了。姬润生口服,心也服。接下来,精评、细议“雇农”、“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此时,姬得财小组,仍然未出成果。
      在姬得财小组尚未出成果的情况下,姬荣华的小组有了成果,时间反而比姬得财小组花得少,这就表明姬得财小组的领导者能力明显不足。于是,王伟跑到姬得财的小组里坐镇。
      姬得财猜知王伟怀疑他的能力,因而,心里极不舒服,但又别无他法。时间比别人花的多,效果却明显不如别人,应该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如此想过,便转而暗怪姬荣华: “为什么总是给老子以难堪呢?!”
      到底还是 “文化高低见红黑”。姬得财主持的小会,王伟只坐镇一次,就归纳出了名堂:将姬从田划到“中农”队列去,将另外五人自“贫农”队列划到“下中农”队列。当然,这些事,王伟只能于幕后操作,台前还得姬得财露面与拍板。
      但是,姬得财露面与拍板时,说服不了人。而王伟既难于为姬得财“上书头”授说辞,又不能出面与那些人辩论,就只好召开大会。开大会,无非是想借助于姬荣华。姬荣华也意会到了这层意思,他勉励自己:“我姬荣华一定要为我村的划阶级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进而,说:阶级工作是革命基础,打好基础是革命永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是繁荣富强我中华的前提,吴组长一开始就说了“划阶级”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分清“敌、我、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快速发展与进步。前人也是说“万丈高楼始于基”。
      在大会上,姬荣华针对特定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辨水平和牢固掌握的政策水平,谈吐如流,妙语取譬,辞锋如火,应对无穷,最终,人家还是服了姬荣华,而毫无怨恨地站到了“上中农”、“中农”或者“下中农”的队列上。
      轮到工作组和村农会审查与落实登记中贫农阶级了,就从两位小组长开始。
      小组长姬荣华于解放前三年,先做了几个月的“砌匠”,接着在富户姬庆元那儿做了小半年短工,随后又做了几个月的 “砌匠”,然后,在他乡的“刘员外”那里,做了两年长工,临到解放时,还是在做长工,即整整出卖了三年劳动力;没有自己的房屋,没有自己的田地与农具和耕牛。这是经过大家“核查”了的事实,被 “□□”为“雇农”,工作组也给审定为“雇农”成分。公示于众,当然没谁不服。也就落实与登记了。这落实姬荣华的阶级的事,算是相当顺利了。
      接着,大家把眼睛盯向姬得财。
      小组长姬得财于解放前三年,也是给富户做长工,但是,他不象姬荣华那样穷得什么也没有,即不是赤贫,此人被 “□□”为“贫农”。不过,工作组还是给他定了个“雇农”。于是,公示于众之后,好多人不服,归总的意见是:他有一间茅屋、两分多地、三张锄头和四条扁担,这些都是核查并且核对过两次的事实,明显强过姬荣华,么样能和姬荣华一样地当“雇农”呢,顶多只能给个“贫农”当着!
      姬得财此前对 “□□”的“贫农”没有意见,现在却急了,申辩道:
      “姬荣华不是也有一间屋么?他做过 ‘砌匠’,既是 ‘砌匠’就有‘砌刀’,那‘砌刀’比我‘三张锄头’就比不上么?至于 ‘四条扁担’,啊,这四条扁担,又值么什呢?只要你勤快,到哪个田坑、地垴或者山边上,砍不来几根棍子做扁担啦?!”
      “荣华住的屋是甫生的。这事,谁个不清楚呢!”姬昌水为姬荣华辩护道。“他的砌刀,我借用之后,不知哪个拿去了,一直没有找到。”略停,又说:“至于你那四条扁担,你说不值么什,你现在就将它们送给我罢。你勤快,你再到田坑、地垴或者山边上,砍几根棍子做扁担好了!”
      “扁担”这种农具,看起来只不过是一根两米长的扁棍棒,却是难寻原材料的。本来,庄稼汉一般都有扁担。姬得财的扁担之所以卡人家的眼角,是因为这是上上好的原材料做成的,百斤重担的情况下闪动起来让人只出得七十斤力,大概两万棵树中有这么一根扁担料,可称之为 “灵蛇之珠”或者“荆山之玉”即“宝贝”。姬得财是穷光蛋,于原材料没有可选资源,所以,他这些扁担的原材料,都是通过偷盗得来的。在寻找与选择上,他也是花费了许多时间的。要他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他是绝对没有这个耐心了,也不可能还能寻得到这些了。故此,姬得财闻知姬昌水在打他四条扁担的主意,额角上顿时突暴蚯蚓样的青筋,脸色有些发乌了。
      略微静场后,姬从稳望着姬得财说道:
      “你的两升多地,要值好多东西,是不是?你才将么样不把这样事拿出来说说呀!”
      姬得财就怕别人提到他“有两升多地”。眼看“雇农”成分保不住,他急得满头大汗。
      最后,还得靠吴组长出面解决纠纷。吴组长说:
      “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评定成分,是以某人为标准呢,还是以文件精神为标准?”
      “就是嘛,”猴精一样的姬得财立即接腔道。“我们评定成分,当以文件精神为标准!以前‘□□’,有时是以某人为标准的,明显犯了错误嘛。”
      其他人不再出声。略一静场,姬得财还望组员们说:“工作组让我当‘雇农’,是以文件精神为标准的。希望大家今后一定要相信工作组!”
      这句话,吴组长听了很满意;一些贫民听了很反感。譬如姬加犁的意见是:既是“一定要相信工作组”,后面的事情就直接由工作组做出决定好了,不必要求大家再做什么讨论了!姬复生连忙站起响应:就是嘛,我们走罢,穷事还多着呢,米桶里又没有米了呢!连尚未成年的姬从乾也能够嚷嚷:我们别再费时费力了,再费时费力就是不相信工作组了,就是与工作组面子上过不去了,走吧…… 他真的移脚往外走。姬荣华急忙拦到门口,严肃地对从乾说:你莫瞎胡闹!没有宣布散会,谁都不能走!
      虽然“闹事”不正常,但吴组长从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确实了不起,思辨水平了不起,反抗精神了不起,团结起来的力量更是了不起。不过,他不能够在群众面前说出这些感受,只待会场平静之后,接着姬得财的事说:结合文件精神,我们给姬得财同志定了个“雇农”成分,这个决定不是百分之百地获得认可,很正常。现实之中,我们只能够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不可能事事百分之百地如人所愿。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欢迎有意见的同志保留意见并且于会后同我们继续交换意见!下面,请同志们按照会议的既定议题,抓紧时间继续开会。我们既要确保会议质量,同时也要争取尽可能少费大家宝贵的时间,不误农时。
      两位小组长的成分落实后,其他人就有了明确的比靠根据,即实际上,还是“以某人为标准”,适当参考前头 “□□”的意见。不多日,45户这“一大块”所有人员的“成分”,就都到了位。只是,在金牛街等处的食品厂做了几十年雇工的姬炎释即姬加犁的父亲本该申报雇农,可他却申报了中农,这“评议”没议。
      中贫农的阶级初步通过了,村农会出榜公示,让大家发表意见,主要是土地漏查状况。后来,不存在需要在农民大会上再修正通过的情况,这公示的内容便以乡代表大会名义出第二榜公布,继而,上报乡政府,进入“批准阶级”程序。
      随后,工作组宣布于长丹湖湾成立两个“贫协小组”; “贫协小组”统括雇农、贫农,以及下中农。贫协小组的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由“贫协小组组长”兼任 “农会委员”,不再单列“农会委员”。
      “成立贫协小组”,这么一个变化,姬得财被好好地吓了一下:他仅以一票之差,胜过姬昌水而继续当组长。姬荣华所在的组,绝大部分人选姬荣华当组长,只个别人提姬从稳的名。
      剩下的三家人这“一大块”的成分的落实,已经是相当容易的事情了。现在可以充分发挥两个 “贫协小组”的作用。 “组织起来有力量”是党从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醒世恒言。 “贫协小组”这么多人“评议”姬庆元和姬全焕和姬洪发,当是算不了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