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8、 粗事与细事(2) ...

  •   又到了元旦节。姬荣华亦如往年一样,让社员们休息一天。他善于劳逸结合,该放假时,一定放假。社员们最喜欢他这一点。上午,他到姬加犁和姬昌怡的家中坐了坐;下午,走访能人姬昌文。
      “ ‘三国’中说诸葛亮造木马驮粮草获得成功。我想请你给我造木牛耕湖田。湖田泥脚深,真牛难起作用。”
      姬荣华一坐下就直奔主题。不随便说话,不说闲话、废话,不浪费别人的时间,是姬荣华的另一特点。故此,他不管到哪家串门,一般只呆十几分钟,最多半个钟头;无事、无必要,不串门。
      (由于几个月前公社在湖的中心沟口子上安装了特大型水泵经常将中心沟排干,两年后,湖田的泥脚如山田一样浅了。)
      姬昌文坐于八仙桌旁,靠墙,低头不语。他的灵魂怀着主题,去游历曾阅历过的书籍、河湖、港汊和山川了,犹如考场中的学生遇到了数学难题,而回顾与串通历年所学的法则、公式与例题。十几分钟后,姬昌文似自言自语地说:
      “只有用船代牛。比牛稍微长、稍微宽的平底船。用电动机或者柴油机作动力。”
      姬荣华猛地一拍大腿,同时,高声地说:
      “好!”
      这兴奋劲儿,将仍处于冥思状态中的姬昌文吓得颤抖了一下。
      这就有了讨论方向。姬荣华破天荒地赖在人家屋里,整下午不走。他与姬昌文说着、画着、算着、写着,还把一堆书走马观花地翻翻。直到厨房炒菜时锅铲碰锅的“叭、叭”声不断传至,姬荣华才起身走出大门。人家留他吃晚饭,他没感觉,没反应,只朗声嘱咐姬昌文:明日,去金牛街书店看看,顺便去五金商店问问。
      第二日清早,姬昌文对喊工喊到屋门口的姬荣华说:
      “昨夜,记起以前见过一种手扶拖拉机。这种机子,既可于农忙时改作泥船的动力,又可于农闲时复原跑运输,真可谓‘两相好’!当务之急是要将机子搞回,然后设计配件,请区机械修配厂制作。造船,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姬荣华便立时去公社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问购拖拉机的事情,谢军主任答复说无拖拉机可卖,公社也没“指标”。
      “买拖拉机,只凭钱不行,还得凭‘指标’么,真是乱搞!”姬荣华竟朝对方发牢骚了。“你们不是故意为繁荣富强我华夏设置障碍吗?”
      “工人吃农民生产的粮食得凭‘粮票’,吃油得凭‘油票’,吃肉得凭‘肉票’,买布得凭‘布票’,农民买工人生产的拖拉机就不能凭‘机票’吗?”谢军和蔼可亲地说。
      姬荣华自我解嘲地一笑,说:“对不起,我瞎说了。”
      这时,他已经记起第一次见到知识青年而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时,有人说“老爸在拖拉机厂当干部”,好像是小韩说的。他当时不知拖拉机于生产队有用,只知拖拉机为公社拖煤翻过车,没得么贵处,也就没将她的话当回事。
      姬荣华要利用韩小英了,便找了韩小英问:
      “你爷在拖拉机厂,当几大的官呢?”
      机灵的韩小英,微笑着与队长姬荣华交流信息了:
      农村干部找我老爸开后门搞拖拉机,他搞得出。就是这大的“官”!
      啊——,有手扶着的——拖拉机不?
      样样都有。队长是不是想开后门呢?
      一台拖拉机,要几多钱,你晓得不?
      最好是你批我的假,让我带你去见老爸。
      姬荣华也就对正在锄草的刘珍珠说自己要跟了韩小英出趟门的事情,随后问以前专用于走亲戚的衣服放在哪个箱子里,他要换上这衣服出门。
      刘珍珠说:“去城里走动走动,当然可以。只是,我以为最好不要今天就去,今天已经不早了,明天去吧。这一去得两三天,你该在先将生产安排妥当。”
      “好,有道理。”
      “还有需要安排妥当的事,就是:买拖拉机,总不能空手白巴掌的跑去麻烦人家吧,你得带点儿乡村土特产去做见面礼,也就是送情。或者说用送土特产的方式交饭钱,不能白吃白喝人家的东西。平时,你不是总是反对剥削、痛恨剥削吗?!”
      “行,就依你。该带什么,你安排。”
      “你这是为生产队的事跑路,带么什当是听社员的。依多数人的意见办事错不了。”
      “不,不能动用集体的东西送情。‘饭钱’,该由我这吃饭的人来支付。”姬荣华低声说:“还是将自家的糯米牺牲3升吧。”
      刘珍珠略一思索,然后,平静地说:“可以。只是,东西太少了。”
      “另外,叫昌浩出1只鸡婆。他是副队长,不能没有自我牺牲精神。”
      “在他面前,不能提‘自我牺牲精神’,只能说:有了1只鸡婆凑合,也就差不多像个送情的样了。”
      “好,好,就这样说定。”
      (这夫妇所表现出的大我精神,委实难能可贵。3升大米重量为6斤,相当于他姬荣华一个星期的生活用粮量,但是,糯米并不是一般食粮,而是专用于过年过中秋节的珍贵食物,即便到了40多年后的今天,于城乡的盛大宴席上,还经常见到用糯米做主料的“珍珠圆”这道菜)。
      再日早晨,姬荣华带了母鸡和糯米,跟了韩小英走。
      在金牛街上车后,韩小英伸手抚摸着吓得猛叫乱弹的母鸡,而对姬荣华说道:
      “我爸的机,大概比你这鸡贵六七元钱1斤。好多人想买我爸的机,却拿不出那么多钱。不过,有的人,能够如孙悟空一样走后门,——找银行贷款凑钱。你的钱要是不够,能贷到款子不?”
      姬荣华摆摆头,无所谓地应酬着对方,说:“没路子。”
      “这么说,要是钱不够,买不成拖拉机,你就白批了我的假;这鸡,还有糯米,也就白送了!”韩小英含笑地望姬荣华说。
      姬荣华的脸色陡然严肃了,他盯着韩小英的眼与脸,厉声道:
      “你爸的机、拖拉机,贵得让人家买不起么?在家中的时候,你么样不实话实说呢,嗯!”
      韩小英仍然含笑地说:“你后悔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到前头下车,叫退车票钱。”
      姬荣华不再作声,把目光自韩小英脸上移开,而朝车外望着,想道:
      拖拉机,未必搞不成,即使搞不成,也不能下车,落人笑。再说,既是坐了上来,能不好好地过个车瘾么?要不是为买拖拉机,今生莫想坐“客车”!以前,到过省城,那是搭顺便汽车,和拖拉机;去达源家做家公,只是坐了敞篷汽车。那路上、车斗上,灰土太多,到了他们的屋门口,身上、头上、脸上,落了一层黄土……
      姬荣华想着达源、姬丹桂那一家人,兴奋着,兴奋过后,便睡着了。
      “队长,队长!”韩小英低声地呼唤着。
      姬荣华于神志模糊中“嗯”了一声,眼睛却睁不开。
      “到了。下车!”韩小英平声地说。
      姬荣华终究睁开了眼睛。他朝车厢内溜了一眼,只见已经没有其他乘客,便嘀咕道:“才坐了几下?”
      “么样,三个多钟头,还嫌少?要过车瘾,也容易,我带你坐市内客车转两天!以前,有乡下人来,也是想坐车,我带着坐过的。”韩小英含笑地说。鸡和糯米,她已经提在手上,让姬荣华先下车。
      姬荣华也就急急忙忙地下了车,只怕在车上呆久了,开车的不耐烦。其实,司机早就进了车站休息室,姬荣华于慌忙之中,没有朝驾驶室望。下得车后,姬荣华伸手接鸡和糯米。韩小英仍含笑地说:
      “我拿没关系!到了老爸瘟妈面前,说是你送的礼物,不就行了么?”
      “不是这意思。这么重,让你拿着、累着,你的爷和伊看见了,会心痛。”姬荣华说着,拿到了东西。
      “我爸爸妈妈只怕我在乡下没累着。”韩小英与姬荣华并排着走在人行道上,望姬荣华说道。“他们说自幼娇惯坏了的韩小英只有累着了,累好了,锻炼好了,才能被招工而回城里来生活。”
      “你们还可以回城吗?”
      “是呀!”
      “不是已经落户了?”
      “能落户就不能出户么?”韩小英微笑着说。“到时候,你给我帮个忙,写个好评语,我送50斤酒你喝!”
      “写评语换酒?50斤酒换我一个评语?”
      “是呀!嫌少,可以加,可以协议。”
      “你听哪个说可以这样换?”
      “没听哪个说可以这样换!我估计这样换,互不吃亏。以前,有人找我爸写字开后门搞拖拉机,是出了好多东西的,是以物质换字条的。”
      姬荣华“啊——”了一声,停了步。他意识到:东西,太少,太少;办事,是难上加难了!
      片刻后,韩小英说:“不远了,队长。”
      姬荣华复起步跟韩小英走,随之默语:既来之,则安之。事情办不成,也该上门讲个“礼”!
      进了楼道。姬荣华设想着这一家人正在吃中饭。农村正是这个时候、太阳偏西尺多两尺远的时候,吃中饭。进门是喊“同志”呢,还是喊作“工人老大哥、老大姐”呢……
      “走过了,队长!”
      “啊——!”姬荣华返回两步。
      门是锁着的,韩小英有钥匙,开了门。
      这锁和门板一样平么?姬荣华进门时,特意朝锁望了一眼,而默念:“真高级!我们的锁露在外头,那么吊着……这屋里,没有人吗?”
      “坐呀,队长!”韩小英对犹疑地伫立于客厅中央的姬荣华笑说道,言毕,接过“礼物”,拿到厨房里放下,洗过手,然后,拿了擦手巾并且端了半脸盆净水到客厅,请姬荣华洗手。
      “你的爷和伊呢?”
      “这是上班时间,”韩小英含笑地说:“午饭,他们早已吃过了。我们煮面条吃,吃过后,我带你去见我爸。”
      姬荣华点了点头。
      韩小英将外门的门板略用力往外一推,便有“咔嚓”一声脆响,门关严了。
      “把门敞开嘛。”姬荣华说。
      韩小英说:“这窗户大,不会缺少空气。”
      “这不行!”姬荣华严肃地说。“人家遇上,会说闲话。”
      韩小英亦认真地说:“什么闲话?你大我二十几岁,比我爸的年龄还要大,人家会往那上头想吗?”
      略停,又说:
      “城里人都是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不象你们农村,整天敞着门,甚至有人晚上睡觉也敞着门!”
      “到底是各人的习惯!我不习惯这样。”姬荣华说着,起身去开门,可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他便回脸对含笑看热闹的韩小英说:“门被人家锁上了!么办?”
      “我没办法。”韩小英转身往厨房走,同时,含笑地说,不出五分钟,就端了一大碗面条出来。
      “这快?”
      “就有这快!”
      面中有肉丝,有糖心蛋。
      “打蛋是么意思?”(农村说法是招待客人,不能使吃糖心蛋之类整个的蛋,“整蛋”即“滚蛋”。)
      “有就吃,没就罢,还讲究意思?”
      “啊,是这样。”
      韩小英端了小碗面,到桌跟前与姬荣华邻边坐吃。姬荣华朝左方的韩小英瞥一眼,然后,将屁股朝右移了移,与左方隔了一个整位。
      姬荣华平常吃饭,本来就快;眼下吃起面来,更快,只想着快点儿吃完,快点儿出大门。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让韩小英看得发呆。姬荣华一碗面下了肚,韩小英的还没动头。
      当姬荣华搁筷的时候,韩小英说:“第二碗,该自己盛。我家是这习惯。”
      “饱了,饱了。”姬荣华说。之后,他以手掌揩嘴,揩过嘴的油手,往裤管上抹,便留了一大坨油迹于裤管上。他生来“爱干净”。但正如当年必须面对刘珍珠的瘌痢头一样,他不能顾忌这油迹。平时在家吃完饭,有老婆孩子递洗脸巾揩嘴;做砌匠时吃饭过后,以手揩嘴,揩过嘴的油手,往桌脚上抹。现在,不往桌脚抹而往己脚抹,是想到“这是在人家屋里做客,不能把人家的桌脚糊龌龊了”。
      姬荣华站起身,说:“我到楼下等你!”
      说话间,姬荣华近了外门门板。再拉门背上的把手,门还是拉不开。韩小英走了拢去,教姬荣华开门。门才开了一条缝,姬荣华便往门外挤。
      韩小英随之将门关上,说:“你自己开门吧!来我这里,能自己将门开了,将来有个回忆。”
      姬荣华也就动手开门。
      门开了,韩小英复将门合上,说:
      “请你来我家一次,好不容易。可是,连我家有几间房,房内大概情况怎样,你都不清楚。不是太不关心人了吗?”
      “待和你爸妈一起回时再看。”
      “这一出去便住招待所,要再进屋,是不可能了。我家从来没让外人第二次进这门,更别说让住上一晚上。”
      “啊——!”姬荣华也就回身环顾。眼前有着四个稍微小点儿的门向着这间屋。
      “拢去看看。”韩小英说着,掏出了钥匙。另三个门,被逐一开开,门边的壁灯,随之亮了起来。满屋的富丽豪华,让姬荣华看傻了眼。韩小英则端坐桌旁,将小碗中的面条一根一根地往嘴里数。
      姬荣华看过正房看厨房。厨房里头,还有两个小门。一个门上写着“男”,一扇门上写着“女”。已经吃完面而放下了碗筷的韩小英推开了写着“男”的小门。姬荣华朝里头望,只见空间不是很大,几乎没放东西。
      “你想解手吗?进去解嘛,这就是农村所说的‘茅厕’。解手过后要冲洗,开了水龙头冲。”韩小英说。
      姬荣华想起是有几个钟头没屙尿了,先是想屙,又没有看到哪里有茅厕,原来,茅厕都做在屋里,这么漂亮,不臊不臭……姬荣华走了进去,将门关上。但是,漆黑。外头响了一下电灯开关,厕所便大亮。
      “解手过后要冲洗”,却是没有水缸、水桶,没有看到哪儿备了水。“开了水龙头冲”,么样没有看见“水龙头”呢?大概是主家忘记放“水龙”了,不然,总要看到一鳞半爪。也是幸亏没有放“水龙”而无有“水龙头”,要是放了,不知么样“开”,岂不遭人笑话?!姬荣华想毕,开门走出了男卫生间。
      这时,韩小英恰好洗完锅碗,在拿香皂擦手,抹过手后,于倒水的处所摸了一下墙边上的铁家伙,水流了出来;洗过手,再摸一下铁东西,水便没有了。
      姬荣华也伸手去摸,却是摸不出水来。
      韩小英便以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了这铁玩意儿,往左边一扭,水出来了。姬荣华这才悟到小韩先头是以掌心扭了这个铁扭儿。
      “这叫做‘水龙头’!”韩小英微笑着望姬荣华说道:“大概你没冲厕所?”
      姬荣华便转身进“茅厕”。灯还亮着在,他发现了“水龙头”,也就拧来了水。他将铁柄尽量往左转,水尽量地大。往右转,是关水,是关死,他已经懂,也就关死了,关死后再开一次,再关了就关了。
      这水冷的是么味呢?姬荣华将厨房水龙头开开,接一捧水往嘴里送。喝了两口,觉得比农村井水好多了。井水多少有点儿泥味,这水一点儿泥味都没有!他回味着,再接水往嘴里送,就被从女厕所出来的韩小英看见。
      “有开水呀,队长!哎呀,我就不知倒给你喝。我们都是自己倒自己喝的。我家极少有外人进来,父母不教我们给别人倒茶。要不是去你们那里,我今生还不知世上有为别人倒茶的事情!”说话间,韩小英快脚快手地洗过手擦过手倒了一大碗开水端到了姬荣华的面前。那水险些溢出烫了手,姬荣华急忙接了满碗开水放回案板上,然后,笑说道:
      “这一点,你还没跟贫下中农学到家!人家倒茶是用小碗,只倒半碗,或小半碗。”
      “我以为那是太小气了!”
      “倒多了是不礼貌,是将客人当牛打发。‘倒茶’只是表示敬意,意思意思。”
      “啊——,不知者不为罪呀,队长!”
      “是,是。你也晓得我这话不是怪罪你。只是,这太多,喝不完,么办?是不是先倒些回去呢?”
      “不行,喝不完,就泼掉。”
      姬荣华点点头,然后,弓着腰,就着碗喝了一阵。剩了大半碗,他让剩着,只不泼,往外走。身后传来韩小英泼水放碗的声音,姬荣华默念道:
      “太糟蹋东西了!”
      当夜,果然住招待所。
      第二日,姬荣华让韩小英带着坐市内公共汽车即“客车”,而上车下车、下车上车、车上车下的过了一天车瘾。
      傍晚,韩小英父女邀请姬荣华进剧院观看了名为《白毛女》的舞剧。这舞剧艺术之高超是姬荣华不曾见过的,他确实是大开眼界,激动不已。
      既过了车瘾又看了空前美艳的舞剧,一日光阴的享受胜过40年,姬荣华满足了,第三天回队,叫人来学开拖拉机。钱不够,人家看在韩小英的份上,暂欠几个月。姬荣华也够味,主动提出让韩小英在家过完春节再回队。但是,韩小英的父母不许女儿在家多呆一天半日,以免影响前途。既然问题摆得这么严重,姬荣华便不再自作多情,随韩小英的便。韩小英选择了跟队长一起回程。因事情办成功了,她一路乐不可支。于闲聊中,姬荣华情不自禁地说:
      “《白毛女》舞剧的演艺真高明。要是能够再看一遍这个剧院演的《白毛女》,我今生也就心满意足了!”
      韩小英微笑着说:“队长这个心愿,一定能够实现!”
      “只是,我估计、今生再也没有机会——到你们那里去了。”姬荣华未免黯然神伤了。
      “队长!你还有更多的机会到我们那里去;我们那里的剧院,也会在合适的时候,派出《白毛女》舞剧组的人,来慰问你们贫下中农。”
      姬荣华闻言,脸面上又是阳光明媚,他望着韩小英的眼睛,微笑着说道: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有了你这句话,我也就有了慰藉……
      几天后,拖拉机进了长丹湖湾,轰动全大队。人家都说姬荣华好有本事,公社搞不到拖拉机“指标”,他搞得到!上年做渔船,今年买拖拉机,他哪来这多钱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8章 粗事与细事(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