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7、 粗事与细事(1) ...


  •   这天下午,长丹湖大队革委会副主任黄朝良送几位年轻人来长丹湖湾,于生产队长姬荣华面前,微笑着说:
      “姬队长,这几位,是来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希望今后多加关照!”
      “放心,放心!”姬荣华笑说道。他为知识青年的到来而高兴。曾在省城面对青年女学生的时候,他就有过类似愿望,那时的意识是:这些学生,年纪轻轻,却傲气十足,凭么什呢?是凭自家有么本事?只不过是投胎投了个好娘老子!要是我当上省长,我非把这些人按到生产队去不可!同是一个政府领导,只该我的丹桂吃苦,就不该这些学生吃苦?没这邪事!
      面对着一群知识青年,姬荣华很自然地回想起了在省城时的心事。送走大队干部后,他逐一询问着几个知识青年的年龄和姓名等情况。本来是记不住这么多,却是有了明朗的概念,便满面春风地对年龄最大的知识青年说:
      “对于‘知识青年’,我早有感觉。我的达源,也是中学毕业,也只你这大年龄,应该也算是知识青年吧,他早就单门独户地过日子了。不论是凭说,还是凭做,他都很了不起!”
      “是吧。”这位名叫刘东林的知识青年说:“我们来这里,大概也是要单门独户地过日子了。但我们也许不被认为‘很了不起’。 ‘很了不起’就不至于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就是逻辑。”
      “啊——!”姬荣华凭了“政治至高无上”的觉悟,而脸色陡变,他阴着脸,望刘东林问道:“‘落户农村’,你很反感,是不是?”
      “不,不。”
      “你不想在这里,也可以,我马上打个报告上去,叫上头将你调走!”
      “别,别,别!队长,我求你做点儿好事:莫老是与我过不去。”
      “是我与你过不去吗,不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吗?”
      刘东林不再作声。
      静默片刻后,姬荣华环顾所有知识青年,稍微缓和了脸色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首先得有诚恳、谦虚的态度!”不待说完,已移脚走开。但在路上,他仍然因了刘东林的顶撞而非常懊恼。
      姬荣华去禾场边的古树下,对正在与姬旺林下象棋的年轻的副队长姬昌浩说:
      “来了五个‘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在食堂门口,你去安排安排吧!以后,他们的事,你管。”
      “怎样个安排法呢?”
      “你是副队长,真是连这点点小事都干不了?嗯?你是不是有意烦我?”
      “不,不是这个意思。”姬昌浩连忙说道。“荣华哥,今日,你么样这大的火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我说了不该说的话,不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是不是?”
      “不是,不是。”昌浩说着,连忙移脚走开。在他的安排下,两个女知识青年,住进妇女队长王仙家里;三位男知识青年,与五保户姬天庭做伴。昌浩同时言明:眼下,知识青年们与住户共吃,粮食由生产队统付,菜归知识青年们自理;待以后有条件单另开伙时,单另开伙。
      几天后,刘东林与副队长姬昌浩有了思想交锋:
      老头与我们不合,要我们单另开伙。可是,我们没谁会做饭。
      你们这几天是靠老人家做饭?是要九十几岁的老人家服侍你们?太不象话!不会做饭,懒,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们自己掏钱买锅,分三伙吃!
      要我们自己掏钱买锅,不合理吧?
      么样不合理呢?你们在生产队劳动,我们按劳付酬给记了工分,凭么什你们要比社员特殊呢,依道理,你们必须集资做屋,象社员们一样住自己的屋,不能老是沾别人的光,长期剥削别人!
      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你们理所当然地要关心我们的生活。
      是没关心你们吗?你们不是有工作了吗?我们农村子女到你们父母单位去,他们会不会给安排工作呢?你们还需要我们怎样关心呢?我们有没有这个义务呢?
      刘东林无言以对,默然走开,心想:这位副队长,确是一位很有思想水平的农村人啊……
      再日中午,姬天庭到姬荣华家中,望姬荣华说道:
      “吹歌弹唱,吵闹笑骂,无穷无止,不得安生!你嫌老夫,逼老夫走?”
      “不敢!”姬荣华急忙抱拳致歉。“这事昌浩分管,与本人无涉,不可怪罪。既然与天庭伯有碍,姬荣华将另作安排。”
      下午,姬荣华叫昌浩带人将姬玉阶生前所住的房屋清理出来,给三个男知识青年住。
      昌浩说:“那么多农具,往哪里搬呢?”
      “往我手上搬!”姬荣华没好气地说。
      昌浩搔着头壳,转身便走。请教过几位军师后,他便决定将几乘水车搬到粮库的横梁上搁起来,将犁、耙、耖等质重的大农具移到仓库门前的开放式雨棚内码着。现在,不是“单干”年代,估计不会有人偷农具。于是,调兵点将忙搬迁。搬过两趟后,姬荣华遇上,彼此就“搬”事有了再次语言交流:
      为什么舍近求远呢,食堂靠边放,岂非更好?
      我先是想放那里。可是,要是细伢玩耙玩耖,伤了脚,怪哪个呢?
      放那里,细伢能玩;放这里,细伢就不能玩吗?这个棚子,上午有东边太阳晒,下午有西边太阳照;说是雨棚,现在实际是大雨大漏,细雨细漏,并且,冬天北风北雪扫进来,比么什都狠。象这样的环境,一乘耙、耖,能耐过几年呢?
      没想到,没想到。昌浩搔着脑壳说,随之,带着别人将耙和耖往回搬。
      路上,昌浩大发牢骚道:“这些大队干部,也真是闲得无聊,把几个人搞来麻烦我们!使他们成立一个生产队就不行么?使他们的父母给集资做屋不是很好吗?”
      同伴说:“单独搞就不能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鬼话!”昌浩说:“谁教育谁了?他们哪个不是以为自己了不起?”
      “反正,干部的搞法和国家的要求是一致的。‘知青’会慢慢地变,会‘撞圆了角’的。”同伴姬友强说。
      昌浩不再说这方面的话,转而说:“荣华哥心窍是有。他老是将我当出气筒,真烦人。”
      别人不再接腔,昌浩就搁了这话头。
      约经三个月,除刘东林外,知识青年有了转变,主要是有了虚心学习的表现。刘东林自命不凡不说,还经常与别的生产队的知识青年打架,大队曾为此对姬荣华提出批评,姬荣华转而对刘东林作出批评。刘东林将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天上午,他与别的大队的“知青”打架了,吃了亏,脑壳被皮鞋底磕出了血。下午,扛了锄头跟社员们一起下湖为油菜除草松土。人家做事,他坐田边混工分。中休时间,姬荣华召开群众会,并且邀请熊荫林到会,专门批判刘东林。
      首先,姬荣华面对坐田埂“十”字处的群众站着,举起《语录》(“三百条”精装本),高声道:“敬祝敬爱的毛统帅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愿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随后,姬荣华翻了翻《语录》,望着社员说:“最高指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最高指示:‘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略停顿,又念道:最新最高指示: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进行到底。
      略停,姬荣华盯着刘东林,说:
      “刘东林作为‘知识青年’,来我队落户三个月来,打架斗殴的事不断,消极怠工天天如是,影响极坏,其思想根源必须查究,必须批判!”
      略停,接着说:
      “首先,从‘东林’这个名字来讲,是狂妄的,是反动的。名字的本意,就是敬爱的毛统帅和林副统帅两个人合起来,只抵得上他一个人;他一个人,相当于敬爱的毛统帅和林副统帅两个人!这意思,谁都明白!我们必须将他批倒、批臭!他头上有几个角,我们就扳他几个角!我们必须捍卫敬爱的毛统帅,和林副统帅……”姬荣华讲了二十多分钟。
      之后,熊荫林要刘东林谈认识,刘东林也就谈认识,说:
      “队长的精神,是可贵的,本人深受感动,于此感谢队长的关怀!
      “只是,从事实上讲,有的观点,需要商榷。譬如:‘东林’这个名字,本来也确实是两位伟人的合称。但我当时的本意是 ‘学习两位伟人。天天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就天天记着学习两位伟人’。我改名的时候,对老师是这样讲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调查。”
      “口是心非的情况是有的!”姬荣华说。“你对老师这么讲,不能说明你的心中不象我所批判的那样想。”略环顾众人,接着说:“最要紧的判定标准是:你根本不是革命的,不是像伟人那样为人民的。最高指示是说:‘你今天是为人民的,那么,你今天是革命的。你明天不为人民或者是反人民的,那么,你明天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对革命的。’从你的言行看,你的名字根本与革命扯不上边,所以,只有是反对革命的,是说你抵得上两位伟人!你是在犯罪!你必须承认犯罪事实,痛改前非!”
      刘东林不再作声,脸面上的顽意,转为愧色。
      片刻后,熊荫林作了发言。首先,他对姬荣华队长的讲话,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归总为“关心知识青年的成长,精神高尚可贵”。继而,他对所有知识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也讲了二十多分钟。
      批判会之后,刘东林渐渐成熟了起来,渐渐放弃了“打”与“骂”,而变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