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四十五章 ...

  •   刘安晟一时哑然,他看了眼田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心中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我家兄弟一直在家读书,平时甚少出门,难免有些好奇,大娘科别介意。”苏锦炜这时也跟了过来,在一旁笑着插话,“说起来今年这边一直风调雨顺,收成应该也不错吧。”

      那名妇人咧嘴一笑,道:“我们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就为了这几亩地奔波了——今年多亏了老天爷保佑,收成比往年多了两三成呢!再加上陛下降旨,税负也减了半成,所以日子倒也说得过去。”崔武辽也笑着搭话上去,两人和大娘聊的火热。

      刘安晟知道他们忙着正事,也不愿去打扰,便独自站在了田埂边,细细观察起农夫的一举一动。游戏中他的确把农夫这个副职业练到顶级,但那时候他用的都是系统提供的工具,各式庄稼的种子也是通过打怪得来——那种轻松惬意的方式与现实中区别何止千里而计?他低低的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他恐怕也并不会觉得种田有什么辛苦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人日复一日在田间耕作,所为的也不过是衣食无愁,阖家平安罢了。

      刘安晟忽然想起了皇帝,当年他能狠心置雨蝶于险境,利用九皇叔,为的也不单单是他自己一人——不然当年还是洛川王的他也不会主动前往危机四伏的战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皇帝的那一杆秤,向着权力与跟随自己的人的那一端倾斜,所以他能在关键时刻放弃心中的个人感情。而过去的自己心中有的不过是少数的几个人——母后,雨蝶,琼玉,静安,张萱,萧忆茹......这样狭隘的眼界,大概连一个稍有见识的平民百姓都比不上。

      为帝者,须放眼四海,胸有沟壑,方能称量天下。刘安晟在此时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将来还会再次登基。既然得到执掌天下的权力和万民的臣服,若是一味沉溺于儿女情长,却有些太不负责任了。

      他的确不愿意以霸道治天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皇帝——以仁为王之道,体恤万民,用自己超越千年的学识缓慢地改变这个世界。

      苏锦炜与那位大娘聊了半天,转身寻找太子时,却看见他正对着日光伸出手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半响后太子终于回头,朝自己淡然一笑,眼底仿佛有小小的火苗在燃烧壮大。他微微一怔,发现太子身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短短的一刻中悄然改变。

      ***

      晚上崔武辽依旧摆好了宴席,美酒佳肴,宾客尽欢。

      离席时,刘安晟叫住了苏锦炜:“苏侍郎,今晚你若无事,不妨与孤共赏明月秉烛夜谈一番,如何?”

      苏锦炜眸光微闪,笑着应了下来。

      待进了房,小桂子搬好椅子后便识趣的退下,两人相对而坐。刘安晟这才低声问道:“父皇这次派你来——究竟是想要做些什么?”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苏锦炜倒是有些怔住,半响才无奈的摇头,“不过是为了推广您献上的曲辕梨罢了,这一点您应当比微臣更清楚吧。”

      “其实孤一开始便觉得有些奇怪。要知道曲辕梨不过是犁地所用的器材,而且它的效果非常显著,经验丰富的老农只要一上手便能明白它的好处。这又不是让农民改变他们的耕作方法,完全没必要大张旗鼓的这样宣传。”刘安晟盯着苏锦炜的眼睛,表情有些凝重,“如果孤猜的不错,父皇想必另有打算。”

      苏锦炜脸上不见了笑容,他皱眉打量了下周围,却听刘安晟道:“苏侍郎不用担忧有外人听见我们的谈话,外面自有人守着。”

      “您觉得陛下在想些什么呢?”他反问道。

      刘安晟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躁动,他吐出两个字:“崔家。”

      这两个字一出口,整个室内的气氛瞬间凝重了许多,苏锦炜的眼神也锐利起来,刘安晟看他这种反应,知道自己猜的没错,心中松了口气。

      苏锦炜与他僵持了半响,微微叹气,道:“陛下来之前便吩咐过我,若是太子殿下您猜出来,那告诉您也无妨。只是这件事情您却不能参与进来,还望太子您不要为难微臣。”

      “孤自是知道轻重,苏侍郎大可放心。”刘安晟回答道。皇帝既然敢让自己出来,自然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他的安全,这个任何人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

      “殿下明白就好。”苏锦炜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又道,“陛下从先帝时便想对崔家动手了,只是念着他们乃是开国时的攻城,不忍下手,所以才让崔家逍遥了两年。可他们却不感天恩......哼,既然如此,陛下自然不会再留情。”

      刘安晟心中顿时有了底——前些年陈国对外一直征战不断,因着这个缘故,国库不免空虚。然而皇帝上任后还是减轻了农民的赋税,由十抽四降到了十抽三五,虽然赢得了民间赞誉无数,但没钱到底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无可奈何之下,皇帝打起了世家的主意也并不稀奇。

      当今天下世家林立,以崔、苏两家为首。陈国太祖出身于草莽,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开创新朝,也有崔、王两家暗中资助的一部分功劳。正因如此,建国后皇室一直对这两家颇为优待,然而皇权和世家终究会有冲突。先是兵权渐渐转移至皇室手中,再加上科举制之故,现在世家的力量远远不复百年前,王家更是后继无人,如今已人脉萧条。

      苏家乃是踩着王家上位,又是在皇帝潜邸时便跟随的从龙之臣,皇帝自然不会对功臣动手。至于崔家——当年夺嫡之争时,他们支持的可是陈平王,也难怪被皇帝看不顺眼。

      “崔家这种百年世家,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吧?还是父皇另有安排?”

      “所以我们没去其他地方,而是来了泰安——崔武辽虽是崔家人,但却只是前任家主的庶子,被嫡母打压的厉害的很,不然也不会在区区知州官位上做了十几年。五年前他母亲去世后,崔武辽便暗中投靠了陛下,此次正好用的上他。”苏锦炜轻笑,又道:“殿下若无事的话,微臣这便回去了,陛下也只允许我透露到这里。”

      刘安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起身将他送到了门外。苏锦炜却有些意外,临走前略有深意的道:“殿下今天似乎变了个人,若是以前的话,您应该不会就这么罢休的。”

      “孤只是忽然明白了些道理罢了。”刘安晟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些什么,只是看着对方渐渐远去。

      ***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安晟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每天奔波于知州府和田地之间。他又亲自去了好几个村落和老农闲聊,从中也收获了不少知识。借着这个机会,曲辕梨也渐渐推广开来——这会正是犁地准备种玉米的时候,曲辕梨虽然是由官府统一租借,但价格却并不贵,几乎每两三个农户便有一户租借,效果也极为明显。

      在得知这农具是由太子亲自设计的后,不少民众心中都对这位太子有了不错的感觉。

      既然推广的效果不错,苏锦炜倒也没再逗留多长时间,两人很快便打道回府。刘安晟私下里也明白,想必皇帝交给这位侍郎的任务已经被完成了,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轻松地回帝都。

      果不其然,走到离帝都不远处,便有流言传来。却不是关于崔家,而是一个被遗忘了很久的人名——陈平王圈禁后仍不安分,屡屡派属下扰乱民间秩序,暗中又图谋不轨,王府中甚至搜出了一堆刀剑。陛下查处此事时勃然大怒,送了鸠酒过去,又不准他葬入皇陵,现在棺材还在陈平王府中停着呢。

      苏锦炜知道此事后,不禁皱眉道:“陛下这还是太心急了,原本没必要这么快就赐鸠酒给陈平王的。言官清流们抓住这一点机会,难免会大肆指责陛下。”

      刘安晟对这件事倒不怎么关心,成王败寇本就如此,更何况当年他在猎场出事,陈平王可是出了大力的。他挂心的乃是姚静安派人送的一封书信--姚泰始在陈平王薨了的第二日上书给皇帝,言辞虽然得体,但却透露出皇帝对陈平王的尸身处置有些失当的意思。

      自从知道父亲上了那道折子,姚静安只觉得忐忑不安,幸好皇帝似乎留中不发,这几天也没什么表示。但他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虽然皇帝现在可以忍着,但按父亲的执拗性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再上几道折子,到时候姚家难免会出事。

      所以在得知太子回帝都的消息后,他赶紧写了一封信,只希望太子能劝劝父亲不要一意孤行。

      “小桂子,让马车快点,争取后天赶回帝都。”刘安晟将信封好,探头出去说道。

      幸好张萱嫁给了姚静安,有张行之在一旁帮衬着,姚家暂时还出不了事。他叹了口气,想起当年姚家败落的原因,心中更是焦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第四十五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