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曲临殇 第一篇 蔷薇乱 第四章 射虎 ...

  •   曲临殇
      第一篇蔷薇乱第四章射虎

      【我初见赵长亭,是在我十岁的那年。】

      我知道或许每个人心中所渴求之物都不甚相同,而赵长亭便是那种对荣誉和沙场有深深渴望之人。这一点,从他那炽灼的眼眸中,便不难发现出来。

      我初见赵长亭,是在我十岁的那年。那年正值萧梁与北朝开战,然而战事却倾向于一边倒的局面。简而言之,就是对我朝不利。我朝军队被打得很惨,俗话说就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简直就是没法直视。

      面对我朝的节节失利,父王更是心急如焚,再这么输下去岂不是连皇帝宝座也坐不稳了?那样还怎么能成。所以在这种时候父王最需要的便不再是兵力,而是取胜的方法。谁若能跳出来告诉他反败为胜的办法,我想他立即就会高兴的胡子乱翘,手舞足蹈地给那个人封一个什么封疆大吏之类的官职来做做。

      不过人在火烧屁股的时候倒反而是最容易想出点子来的。孟子老儿那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概也没有骗人。看来古人说过的许多话都是全然很有道理的。

      于是乎有个叫赵侍郎的家伙就给父王出了个歪点子。什么歪点子呢。那就是让父王在郊外开展一次规模盛大的狩猎,一方面彰显国威、振奋士气;另一方面也起到向老天爷祈福的意味。大抵就是老天爷你看我们都拿老虎啊、野猪啊什么的祭祀您了,您还能不帮帮我们吗。

      父王当即拍案称绝说这个主意好。于是乎就下诏传旨,上传下,下传百,举朝上下很快就沸腾行动起来。这皇帝的意思总归说来就是大家的意思,谁又敢说一个不字。我父王也忙着整理朝服,传召外番。于是那些日子里朝野上下很快便将战事上的失利情绪抛诸一边,投身于准备狩猎大业的热潮中。

      我那时伫立在吵杂忙碌的人潮之中,心中不禁感慨这赵侍郎倒也还真是有才,这一招大抵不在于老天是否会开心。而是借此之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把诸人惶恐的内心平复下来。

      不需多日,朝野上下便已然准备完毕。北朝虽然已侵入江南,兵临濡须口。但北国人马却不谙水性,为长江天险所阻隔,一时倒也拿我朝没什么办法。这就好似放在眼前的肉、想吃却吃不到一般,因为那人没有带餐具。徒手进食的话,又嫌过热。你说焦心不焦心呢?

      如果北朝诸将当时知晓我朝并非在忙于秣马厉兵,整顿败军;而是在此大兴狩猎之事,不知该做何感想?父王倒也心大,他一向笃信佛教,不过他倒也明白单单只是跪在佛堂之中求求菩萨是无助于解决眼前那些心急火燎的大问题的。就好像菩萨难莫能从天而降,劝退北朝那虎视眈眈的数十万雄师吗?

      就这样,在那个秋高气爽的清秋时节,父王在建康城郊举行了一场无比盛大华美的天子狩猎。

      在那天的盛大光景之中,我也凑着热闹,跟随父王一同前往。随驾的王兄数量众多,大哥也跻身其中作为皇子表率。其实我不知自己有多少兄长,大抵会有数十个以上,何况大多兄长的名讳我也只是有所耳闻罢了。至于他们的庐山真面目,我也懒于去深究发掘。

      但是这随行的诸多皇子里,倒是有两个人,是我认得的。一个是我表哥萧正德,另一个是我三哥萧纲。

      说到这萧正德倒还真是个奇葩里的奇葩。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他还真是一个没有节操到极致的人。他本是我大伯的儿子,父王早年并无子嗣,就索性从大伯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过来。其实最初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倒觉得有些好玩,这件事怎么听来都像是有件东西我自己没有,于是我便索性向兄长先借一个用来暂且用着,等我自己有了再从长计议。

      然而就算事后自己也有了,那先前被借挂而来起到暂替作用的那位又怎么能忍住不发表一下抗议呢?

      果然父王的这件举动在后来便几乎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这萧正德本就不是什么心术正直的人,这点我之所以这般肯定,是因为我与他有过几面之缘。他生的贼眉鼠眼,头发稀落,怎么看都不可能是我父王亲生的。这正品和赝品的差别,有时便是从外表上就可以区分开来的。

      我初次见到他的时候,心里便生起一种莫名的厌恶,就好像是看见了什么恶心的东西一般避之不及。更可笑的是他竟然想要说服我父王立他为本朝太子。后来父王有了大哥萧统,便似乎全然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培养大哥身上,至于那个家伙自然而然也被我父王冷落到一边了。

      这也是必然之举。大哥生的白皙俊秀,文采出众,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早年还通晓兵法,这些好处那人怎么能比拟得了呢。不知这萧正德却怀恨在心,有心嫉妒大哥的长处,于是乎他这人竟做出了一件当时看来非常疯狂的事情:那便是他弃置了自己的官职和皇子的身份,索性带着几个贴身家奴,一溜烟北上中原,投奔了地处北朝的北魏。

      话说这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跟我朝倒也说得上是宿敌。我虽不知这鲜卑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决然不会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不过这鲜卑人倒也干了许多父王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就比如说灭佛。

      灭佛灭佛,老皇帝嘴上虽这么一说,但是那菩萨和佛陀是否真实存在尚不得而知,就算真有其人,人家亦决然不可能从那高耸的九天之颠飞流直降,口念一句阿弥佗佛,让人们去砍的。然而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灭不到你的上司,便灭了你的跟班:于是这遍满天下的和尚和尼姑就算是倒了大霉,正撞到了皇帝老儿的刀口刃尖之上。砍不到神佛,便索性看了你们这些光头,你待如何?

      父王一向笃信佛教,然而那鲜卑的老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久便颁布了一纸骇人听闻的灭佛令。数月之内就将举国上下的佛寺拆得干干净净。无数的光头和尚和尼姑都被迫还俗,想来也一定是一幕壮观的情形。

      这北魏的皇帝老头灭佛的理由也真是有趣,那就是佛寺占用了农民伯伯的耕地。于是乎这皇帝就立马不乐意了。这耕地少了,变成了佛寺,佛寺能吃吗?显然是不能。那么既然佛寺不能吃、也不能杀人,那要它有何用?老子要的是能养活百万兵士的、能长出粮食或者兵器的土地,而不是这唔唔吧啦的破庙,于是乎皇帝老儿一时冲动,大笔一挥,便开启了北朝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的拆迁工程。

      言归正传,这萧正德在北朝貌似也混得不怎么好。后来北魏的皇帝老儿也让自己家亲戚砍了。这北魏皇室倒真是有趣,自己家的人砍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外朝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人儿。萧正德见状不妙,再在北朝逗留数日,说不准便给自己扣一个南朝奸细的大帽子也一刀砍了,于是他便再次做了一件更加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便是再次带了几个随从,一溜烟又跑回了南朝。

      当看到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在父王面前求饶的时候,仁慈的父王竟然原谅了他。那以后他便老实了许多,再也不想着跑去北朝做官了。

      有些人就是奇怪,自己的家偏偏不呆,非要跑去别人家里舞弄长短,还差点被人砍了脑袋。

      至于我的三哥萧纲,其实我对他是没什么深刻印象的。一是因为他虽常常侍奉父王左右但却总被大哥遮蔽了风头,二是他本人也是个不怎么擅长言辞的人,平日里总是闷头不语,好像生怕多说一句话便会中风一般。倒也真是个有趣的人儿。

      诸多人马迤逦前行,不需半日便到达了猎场。我看父王那日满面红光,兴致倒是很高。

      这猎场位于皇郊之外,地方荒僻,平日里亦没有什么人烟。这里猛兽出没,不时还能看到几条鹿从林间穿过。父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诸多卫士环绕,金甲披身,乍一看来真是威风凛凛。

      诸多皇子也紧随其后,一个个打扮的真是好似天上下来的神将一般,英挺贵气。不过我想大都应该只是中看却不中用罢了。

      就在诸人一路前行时,父王忽而转头对我大哥抚掌笑道:“今日便应该猎些猛兽回去,以显君威。”父王信佛,这种杀生的事儿自然不能是他亲自来做的了。父王此般跟大哥说话,在我看来,也是说给诸位皇子听的。诸位皇子闻言果然跟打足了气一般,一个个剑眉怒目,摩拳擦掌,都想在皇帝父亲面前一展风头。

      生活里往往是说什么什么就到。父王话音未落,只见身前的那从灌木里风声舞动,草木尽皆被压倒。伴随着那风声鹤唳般的巨大风响,一只黑色的庞大身形猛地从那里扑了出来,咆哮着冲向父王的坐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