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壬寅德政 ...

  •   舒淳慢慢安静下来以后,温子懿轻轻叹了口气:“陛下,您了解温家吗?”
      “怎么叫了解?”舒淳红着眼睛:“温家是举世皆知的家族,天下人都知道。”
      “显赫的身世,汉皇帝国分裂的始作俑者,或者是所为的温氏七凤?”温子懿挥挥手道:“别傻了,陛下,那些都是给天下人看的。温家,不过是个可怜又可悲的家族而已。当初受恩与汉皇帝国,又将它分裂。内心的愧疚让他无法承受。温家在抱犊山上蛰伏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再次创立一个汉皇帝国。您以为,当初小弟为什么下山?他不过是为了我们日渐开始滑落的家族名声,最后一搏而已。”
      “那他当初不该选择我。”舒淳低下头:“我的成功率太低了。”
      “我们的父亲,有五个兄弟。”温子懿闭上眸子,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我从没见过其他的叔叔,其实即使是父亲,我也没有印象。母亲再生下小弟后没多久就去世了,父亲也在一年后病逝。只留下我们兄弟七人,那个时候,大哥才十三岁。我也是听大哥说起的,我们其他的四个叔叔,都无法接受抱犊山上严苛的规定,纷纷下山,隐姓埋名,娶妻生子。所以父亲才会让母亲孕育了如此之多的孩子,为的就是要我们温家继续繁衍下去,不至于断绝。所以,大哥从小就告诉我们,我们是温家的希望。除了老五,每个人也都是这样坚定的认为的。”
      舒淳看着温子懿扯出了一个无奈的笑:“您都不知道我当初有多么不情愿下山,卷入这世间的斗争。可是我还是来了,在见到您之前,我全都是为了我的家族,为了我的小弟。对于我们兄弟来说,当初在没有见到陛下的时候,唯一能够认可小弟选择的原因就在于,您容易控制。您是女子,性格懦弱,而且我温家有的是大好的男儿,只要能够控制您,我们就不会迎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果。”
      “是我这样做,伤了弘微的心了吗?”舒淳低下头,默默的自省:“他觉得我还是抛弃了温家吗?”
      “这样的家族,其实早就该灭亡了。哪有什么万世贤者?”温子懿站起身子,走到塔窗前,看着天上的月亮:“我其实从小就不明白,为何我们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为何还要如此苦苦的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表面上的显赫与贤明。我的父亲就是这样让我的母亲过劳而死,为了这个家族,不断的生下我们兄弟。他无法逃过对自己挚爱妻子的内疚,所以才会追随她于地下,留下我们,继续克制自己所有的欲望,坚持这个悲剧。”
      “这是天下的幸运。”舒淳看着温子懿的背影:“天下需要贤臣。”
      “很难说,天下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是贤明的君主,还是贤德的士族又或者公正的律法。天下已经过了千年,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怎样才可使太平安定永远的持续下去。这也不过是痴心妄想,这世上哪里有常开不败的花朵,哪里有永圆不缺的明月。”
      温子懿转过身,站在那月色下,仿佛踏月而来的仙子又要乘月而归:“弘微他明白这一切,他知道该怎么做,可是这一切都在摧毁父亲和母亲……甚至是大哥的努力……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特别是当他爱上陛下之后,他更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法去想象,在他死后的某一天,陛下如此用尽心力建立的天下轰然崩塌。尽管这是必然会发生的。而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意识到,温家的特权妨碍了皇权,就算他的孩子不能继承王位,温家这个姓还是会影响着大魏,迟早有一天,汉皇帝国的悲剧会再次上演。在他所深爱的您和家族之间,他无法选择。”
      “可是,我说过,我不在乎的。”舒淳攥着自己的手绢:“大魏本来就已经死了,若是没有温家,它早已成为过去。所以,它姓温还是姓舒都无所谓,而且翊儿他本身就有温家的血脉啊。我不知道,弘微他到底在气自己什么?”
      温子懿忍不住笑了一下:“帝王做到您这样,也还真算是失败啊。果然是一点挑战性也没有,谁会喜欢拱手相让的猎物啊。陛下要是能跟弘微大战一番,最后失败,让江山易主,估计他可能还会高兴一点吧。”
      “弘达,我都已经这样了,你还欺负我。”舒淳说着,有些负气的背过身子去。
      温子懿又走回她身边坐下道:“好了。我只是想说,弘微是个普通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十二年了,他从来在您面前都是稳妥而没有差错的。陛下觉得,这或许很正常,但是弘微很辛苦。一个人要多努力,才可以做到算无遗漏呢?”
      说到这里,温子懿顿了一下,才又道:“我本来不该告诉陛下的,可是现在我还是要说。当年攻赵,那些波澜壮阔的战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小弟每日都要给我写信,了解战况,进行辅助。十二年来,他从来没有一刻真正离开过您。现在,面对您和家族的选择,他关心则乱,生怕自己的一点失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他不过是太在乎您了。”
      “那我到底该怎么办?”舒淳听到温子懿的话,内心更是揪成了一团:“我是他的妻子,他为我倾尽心力,可是我却帮不到他一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痛苦。”
      “陛下……”温子懿有些无奈:“我又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夫人,怎么帮你啊?我怎么知道,遇上了这种闷葫芦的丈夫该怎么办啊?我通常的方法都是恶意嘲笑他一番,您做的到吗?”
      舒淳就是那么红着眼睛,精神萎靡不振的出现在朝堂上的。众臣都看出了女帝心情的不好,本来想求问她到底如何定夺范家之事的范家人也都不敢再开口了。倒是舒淳,虽然声音有些疲惫,但是仍然保持了帝王应有的威严:“关于范氏之事,朕已让丞相拟旨。请丞相向众卿宣布吧。”
      温子远出列,向舒淳行礼后,拿了圣旨面对群臣道:“陛下敕封范邕为范氏族长,加封范崇为关内侯,改御史中丞为丞相长史。命谏议大夫范澄为廷尉正,掌议狱,正科条……”
      舒淳坐在那里,她纵然惊讶,但是没有表现出来。她以为想了一晚的温子远会坚持要范澄继承家族之位,却没想到他遵从了自己的想法,选择了范邕。范邕无能,他成为族长,必定被他的儿子范澄所操纵,他将范崇从御史中丞调为丞相长史,看似让他由谏官变为了执掌中枢的重臣,但是大魏任谁都知道,丞相的长史,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更重要的是,温子远不但没有剥夺范澄的权力,反而将他由闲散的谏议大夫,调入廷尉府。廷尉是年轻的英敛之,年长的范澄进入廷尉府做英敛之的副职,他的权力将远远超过在温子远钳制下的丞相长史。这样九曲隐秘的安排,若不是舒淳已经在政治中浮沉十二载,又被温家反复教导着,她必是看不出的。
      范家人或许不是不明白这道圣旨的含义。但同时,他们的帝王给了他们每个人上位为族长的均等机会。范邕一死,谁能把握这个机会,会就能一跃为范氏的族长。他们不是不明白,帝王要看的结果,就是家族内部斗争的衰弱,可是没有人能够放手。这便是人性的贪婪。
      下朝后,温子远去未央宫看了舒淳,宣了御医来给她看诊。并且在得知她昨天大半夜没睡觉跑到镇国塔去,又用目光默默的谴责了她。他就像昨天那些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细心的照顾舒淳的情绪和身体。
      舒淳没有提朝上的事,温子远也没有提。他抱着女儿逗了一会儿,又问了前来给舒淳请安的舒翊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跟着舒翊一起来的凤翕如也被他关照了一番,甚至陪同的卫澜,他都轻松的聊了几句,谈到了凤绎如。
      他的一切都那么正常,仿佛昨天突然失控的那个温子远根本不是他。他和以前的每一天一样,是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不偏不倚,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可是舒淳知道,这只是表象,她不知道的是,温子远到底花了多大的力气来决定从范家开始,摧毁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士族高位。她也不知道,温子远的内心对于这个决定,到底有多么大的痛苦。
      他和她一样,从小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可是她有自己的父亲,温子远没有。他从小接受到的所有教育一定都是来自温家大公子。他们要学会的是延续他们这个父母为之而死去的家族,可是他现在要做的,是为了自己选定的君王,为了自己所爱的女人,为了天下的长治能够延续,而开始亲手推到温家一代又一代努力得来的特权。他要将温家变得和普通的人家一样,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可能在某一个君王的厌弃下,他们的家族所有的荣光都将成为历史。
      温子远很少陪着舒淳吃午膳,因为白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御书房忙碌。今天十分难得,他下朝之后就一直在未央宫陪着舒淳,舒淳则有些试探的看着慢条斯理吃青菜的他,踌躇了许久才道:“弘微今日怎么有空?”
      “我只是觉得,陪陛下的日子太少了。陛下刚刚诞下舜英,或许我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陛下。毕竟,对我来说,您既是君主,也是我的妻子。修身,齐家,治国,而后才能平天下。您是国事,也是家事。”温子远回答的很符合他一贯的风格。舒淳放下筷子,示意宫女退下。
      她望着温子远半天,直到温子远终于也停下,瞧着她。她才开口道:“你对我失望了吗,弘微?”
      “我说过,要我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我认定了陛下,就很难再承认自己是错的。我不会对陛下失望,永远都不会。”温子远的睫毛抖动了一下:“我只是想通了。这个天下如此之大,沧海桑田,有什么是不变的呢?既然我温家迟早是会消失的,又何必强求呢?若是我温家消失能给天下带来好处,那便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弘微。”舒淳就那么看着温子远,然后道:“在你的生命里,是不是只有为天下活着一项?我已经是帝王了,成为你所期待的那样。你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一切,我全部都会答应你。”
      “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一切了,淳儿。”温子远站起身,走到了舒淳的身边,他伸手,抚上舒淳的脸:“你去找过六哥了,也应当知道我温家是怎样的家族。大哥从小就告诉我,温家比任何都重要。那时候,我就曾想过,如果有一天,我温家追求的天下太平容不下温家存在了,我该如何?”
      舒淳抬起手,握住他的手道:“你现在有答案了。”
      “那不算是答案。当初,我温家上抱犊山,留给后人的责任是使天下再次一统。我昨晚问大哥,现在天下已经一统了,我温家又该如何?大哥告诉我,那个选择了仁王的人,可以遵从自己的心愿,安排温家的去留。我不过是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心。”温子远闭了一下眸子,然后又睁开。
      “你的心……告诉了你什么?”舒淳与他对视,温子远泛起一个淡淡的微笑:“它告诉我,只要能和我的妻子在一起,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不必牺牲温家,你也可以和我在一起,我们不会分开。”舒淳有些心疼他的笑。
      “但是,我不仅仅想先在和舒淳在一起,死后也想,千载之下,万世之后的史书之上,我也不要和舒淳分开。我要他们将我们并列在一起,然后告诉天下人,舒淳帝国长盛不衰的基业,那摧毁士族阶级坚固壁垒的,是我。”温子远一字一句的道:“若是天命这世上没有任何长盛不衰的家族,那么我温家的死,也要高尚的不惹凡尘。或许终有一天,我们温家将只作为传说留在这个世界上。但是陛下,那些被泽被的万民都还活着,他们会颂扬我温家的高洁,我温家仍旧活着。而你与我,也将永久的活在这些传说当中。”
      舒淳见他似乎是真的释怀了,便松了一口气,然后泛起一个微笑道:“有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明白,弘微你到底爱我什么。”
      “我若是明白……”温子远弯下身子,吻了她的额头:“我或许就能不爱了,陛下。”
      丁酉年末,范家由于争权出现内乱,一时间两代范氏的主要成员都因将家族内斗带入朝堂而被问罪下狱。这场由范家开始的士族阶层的瓦解整整持续了长达五年。直到壬寅年春天,以温家族长温子绍再三祈求陛下废除给予温家的种种特权而告终。从此,那把持天下千年的士族阶层特权彻底消亡。大魏进入了律法高于王权的时代。
      按照规定,《大魏律》四年进行一次讨论修订,参与讨论的不只有各部官员,还有从各地推举来的各行业代表。在以古礼德行为先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修订的条例。《大魏律》一旦定下,即便丞相处理公务,擢拔官员,也要按律行事。丞相对帝王负责,并且约束帝王的行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丞相,而帝王则监察任命御史大夫。后来大魏盛行了千载的三权分立制度,便是在这壬寅年建立了雏形。
      甚至在大魏亡国后,人们都认为,大魏之亡,亡于对这种制度的轻忽。后世感念于这样的德政,将这种制度已舒淳的名字命名。而同时,对于当时高风亮节,急流勇退之后,仍然以层出不穷之英才效忠大魏的温家,被誉为永恒。尽管,随着后来大魏的灭亡,温氏也消失在世上,可是他们的传说仍然流传于世间。而那位为“舒淳德政”做出了不朽贡献的丞相温子远,除了获得“王佐之才”的美名外,也终究如同他生前所愿,与舒淳并肩,永不分离的留在了天地之间。
      壬寅年,在历史上的辉煌是“舒淳德政”的建立,但是对于当时的大魏宫廷来说,那一年还发生了其他许多事。二十六岁的温玄礼成为了齐州刺史,女帝舒淳在大年初一诞下了三皇子温玄瑾。拖沓了五年的素问,也终于在三十岁的年级上,为淳于家诞下了儿子淳于珪。但以上的一切,都没有一件事来得重要,这件事甚至在当年重要的超过了“舒淳德政”开始后,第一次全国范围聚集代表的对《大魏律》的修订集会。
      因为,对于朝廷来说,政治的事既然有理可循,那么就循规蹈矩。可是,清平县主温舜英的五岁生日却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五岁的温舜英从小就体现出了她超出所有兄姊的天赋。她两岁时能诗书;三岁时被舒淳抱在膝上和丈夫讨论政事时,就插入父母的谈话,说出了后来震惊天下的“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的言论;四岁时,便能在御书房的桌边玩耍,指出自己父亲卷宗上的失误。
      所以,这样天赋异禀的县主,在迎来她五岁生日的时候,朝中上下,五州各地都纷纷为他们的县主做准备。宫中的老宦官带着新入宫的小宦官匆匆在忙碌时,小宦官好奇道:“师傅,怎么县主的生日比太子殿下的还要热闹啊?一个多月后,太子殿下的生日陛下都没提起呢。”
      “太子殿下是未来的国君,自当作为表率,如陛下一般例行勤俭。别说太子殿下了,就连陛下的生日,何时这么热闹过?”老宦官谆谆教诲道:“而县主,可是我大魏上下的宝贝呢。就连镇国塔里的那位……”老宦官压低声音,瞧着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的镇国塔道:“县主说月亮是蓝的,那位就能上天去,把月亮给染蓝。”
      “这么厉害?”小宦官心生敬仰道:“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得以一见。”
      老宦官敲了一下他的头:“你这话,敢被那位听见,一定宰了你!快点干活!县主出生后,那位脾气好了,可不代表他没戾气了,你可仔细着点。”
      小宦官连连点头,跟着师傅开始继续忙碌。能说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县主的未来,应当是相当值得人期待的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壬寅德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