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留下的理由 ...

  •   “我们?离开邺城?”舒淳愣了一下,随即她别过头去:“丞相大人呢?我当初说过,事事都要听他的,纵然……纵然我错会了他的意思,让自己难堪了。不管他为何救我,我的生命是他用才智和性命换来的。我必须遵守我的诺言,关于战事,要去哪里,该怎么做,我只听他的。我……我若因此……与他置气,岂不连最后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了?他不是罪臣,不过是我……太幼稚了。”
      “他有事回宫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学着相信我,殿下。”温子桓终于站起了身,然后在床边跪下。他那顺服的样子,像是敛翅休息的鸿鹄一般优雅。舒淳初次见他,觉得他宛若玉树临风前;第二次见他发怒,觉得他是一只妖狐;而自那次禁闭之后,他又变成了鸿鹄,就那样优雅又自由不羁。她想,或许他此时敛翅留下也只是为了温家。
      “你之前说,要教我的第一课,我已经学会了。现在呢?”舒淳心里再痛苦,也压了下去。她强忍着泪,看着温子桓。温子桓他伸出手,握住了舒淳的肩道:“第二课就是,若没有旁人,只有我。公主想哭便哭,我和弘微不一样。公主可以认为我是为了温家留下的,但同时,我也是为公主留下的。那日,公主问我何所求,我不妨告诉公主。”
      那褐色的眸子看着眼泪已经忍不住把眼角湿润的舒淳道:“弘微自幼修习阴阳辟谷之术,而且是兄弟们中做的最好的。他有太多的生命可以去谋划这天下的一切,但我没有,我有难愈之疾,寿命难测。”
      天性善良的舒淳虽然自己心里难过,但是看到温子桓这么说,她便忍不住支起身子,伸手去握住了温子桓在她肩上的那只手:“我听丞相说,三公子是极好的医生,弘毅你一定会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的。”
      “就是因为三哥是最好的,所以我才无药可救。”温子桓说的事不关己,好像是在叙述旁人的生命:“我的病是自生下来便有的先天不足,平日无恙,但却会突然呕血。三哥也正是因此钻研医术,希望能治好我。可是很显然,他失败了。弘微克制饮食,只饮清水苦茶,讨厌一切声色之事,就连情欲他都能牢牢掌控。但我不同,殿下,我可能明日就死了,所以今日一定要比任何人都放纵,才免得死去后悔。温家的万代功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连自己的生命都把握不了,怎么能去筹谋家族的生命。”
      “弘毅。”舒淳将自己的小情小爱的伤感放在了一边,虽然她现在胸口还是如撕裂般的痛,但是她忍住了,甚至勉强自己收住眼泪。她坐直了身子,也拉起跪在那里的温子桓:“那你想要什么?我其实不会做什么事,但只要你想要,我就努力去做。我不为了你是丞相的哥哥,也不为了你是五公子。更不是……更不是因为你的病。我拜过你的,你是我的老师,做学生的,要给老师束脩,我……还没有给你。”
      温子桓看着眼前这个明明自己很痛苦,但还想装作没事人一样来安慰他的公主。他有点明白温子远为什么会为她动心。抱犊山上的一切都显得太过冰冷,他们是温家的公子,所以必须做到和这个头衔相符的一切。温子桓十分厌烦,他的生命不知道会在何时结束,但是他的生活却永远笼罩在温家五公子的阴影之下,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温家五公子。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能给温家公子想要的东西,就连帝王都不敢如此保证。
      然而,这个不靠温子远就没有任何权力的公主舒淳,她明明那么痛苦。若是寻常女子,或许此时早已一哭二闹三上吊了,性子烈些的,可能还会像当初在抱犊山下,向二哥叫着要自刎的。若是那有权力的公主女皇,可能在藏书阁的时候就已经命人将那罪臣压下,折磨也好,逼迫也罢,用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
      但舒淳这两样都没选,她好似要将所有的痛苦都咽下去,她不叫温子远弘微,但还叫他丞相。她那么轻易的接受了事实,也那么轻易的还只相信他一个人。温子桓想,或许这就是他的弟弟同意他安排的原因,他料定了,这位公主对他的信任不会因此动摇一分一毫。
      温子桓握住了舒淳的手,舒淳并没有抽回,她正视着温子桓褐色的眸子,目光清澈,就像她曾经打动温子远时的一样。银发的温子桓开口了:“我知道,公主说过,只相信弘微一个人。但他是你的贤臣,而且永远都是。我并不想做公主的师长或者臣子,我想做公主的朋友和知己。公主能否将我当做最好的朋友来信任?我不是帝师,不是温家五公子,不是温子远的哥哥。只是公主最重要的朋友。不必在乎任何人的目光,陪我醉卧红尘,潇洒度日;而我辅佐公主,开创万世基业。这样,就算我有不测,他日公主俯视着万里河山时,总会看到我的样子,总会当我还活着。”
      舒淳的的脸上绽开了一个浅浅的笑,但是眼泪却流了出来,她有些哽咽,但还是带着笑意的说:“我若将你当做帝师,就会叫你老师;我若将你当做温家公子,就会叫你五公子;我若将你当丞相的哥哥,就会叫你五哥。我一直都叫你弘毅,而你叫我公主殿下。”
      温子桓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洋溢出一个狡黠的笑,突然伸出手,用指尖从两边将舒淳的嘴角弧度顶大,然后道:“舒淳,那就暂时忘了我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弟吧。我对你的求婚还是有效的,在我死去之前……”
      “弘毅,你……”舒淳已知道了他是口无遮拦的,本想劝他不要将死总挂在嘴边上,但她还没说出口,就听到苏羽的大喝:“喂!放开公主!”然后便是冲过来娇小的人影,跳上床将舒淳抱在怀中,警惕的看着收回手的温子远。
      舒淳看着他们两个互相对瞪别气场的样子,突然笑了起来。苏羽听她笑,不知道为什么,有点着急:“公主,您,您笑什么?是,是有哪儿不舒服吗?”
      “人不舒服会笑吗?”温子桓在一边呛声。
      “喂,不要以为你是五公子又长得美……”苏羽说着,又吞了一口口水:“我就不敢打你漂亮的脸啊!”
      “我没事,苏大人!”舒淳笑着,反手抱住了有些娇小的苏羽:“只是突然觉得,认识你,认识弘毅,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
      “公主,你没事吧。这个坏人可是冒犯过你诶。”苏羽指着旁边对自己一脸不屑的温子桓。
      舒淳抱着苏羽,当初温子桓冒犯她,想来也是为了试探温子远吧。他说过,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所以才任意妄为。当时的温子远,没有任何特殊的反应。那时她就该知道,一个深爱着女子的男人,怎么能容忍他的爱人被其他人亲吻,怎么能那么平淡的让他的爱人去嫁给别人?
      昭哥吻过她的额头,温子远吻过她的眼睛,而温子桓是第一个吻了她的唇的人。舒淳还记得温子桓的唇十分冰凉,就和他的手一样。他身上缭绕着的阴冷和温子远的温暖不同,那就是生命在逐渐消失的证明。他要留下来,不做温家的公子了,他要畅畅快快的度过无常的人生。
      而她舒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的生命也不过借记在温子远的扶持之下,没了温子远,她很快会丢掉自己捡来的这条命,她没有资格怪他。那么便也畅畅快快的活吧,何必在意其他。或许她跟本等不到嫁去陈国,就会死在对赵国的战争中。又或者如同她的父亲,在久战中消耗了所有的生命。
      她做了温子桓的学生,温子桓向她要了束脩。他要她陪她痛快潇洒的过日子,那么她便陪他。舒淳在心里这么决定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这样陪着他,哪怕自己嫁去了陈国也要带着他,直到他或者她再也不在这个世上了。
      舒淳公主并没有答应陈皇的求亲,但也没有拒绝。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除了因为淳于昭逝世未满三年之外,她还宣称要为自己的丈夫报仇。这个明显是对赵国宣战的信号让赵王焦虑不堪,当他再次宣召英蠡的时候,英蠡终于出现了,并且领军驻扎在了赵国与大魏的边境富阳。关于舒淳公主攻邺城时所用的利器,他早已听说。可是因为攻城后,温子远便立刻下令摧毁了所有的器械,让他不能得知那些器械到底是如何而做的。他只有固守富阳,并且令潜伏的奸细想办法利用被囚禁的长平公主制造大魏的内乱。
      而在大魏,朝堂上对于舒淳率兵攻打大魏的做法呈现出了两种态度。庆帝的旧臣因为国破之事,对英蠡都十分忌惮。尽管有了温家的两位公子在,但是他们还都主张现在最要紧的是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赵国本土土地肥沃,粮草充足,又有英蠡守着极难攻克的富阳城。若是轻易挑衅,难免惹火上身。
      三公均是舒淳的臣子,他们中最大的凤煌也才二十一岁。尽管诸臣对此略有微词,但是复国战争中带来的军功让他们无话可说。更重要的是,当下大魏所有的精锐部队都统领在淳于光的手中。而这位昔日忠诚于皇室的淳于将军,他倾向了舒淳。所有的旧臣都是知道,温家七公子的光环本来就难以颠覆,更何况掌握着军队的太尉也心向公主。那么他们的意见,其实并不重要。
      舒淳坐在皇位旁的凤椅上,玄色的朝服将她衬得极为庄重。她听着朝臣们在下面进言,目光却停留在温子远身上。白色相服的他执着白玉的笏板垂首立着,仿佛周围的讨论都不存在,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是舒淳离开藏书阁后第一次见到他,他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站在那里,甚至没有多看舒淳一眼。
      舒淳转过目光,凤煌戴着面具,舒淳也能猜到他脸上的不耐烦。如果在私下,他一定在抱怨大魏亡国都是因为有了这帮蠢材。淳于光则一脸无聊的样子,他从来不屑听这些文人的讨论。这个态度,他始终没有改变过。
      闹哄哄争论的尾声,一位皓首的老臣拱手总结道:“诸臣苦心,请公主三思啊。”
      舒淳终于打起精神来。若是以前的她,自然也是认为与民休息是最重要的。可是温子桓认定,此时是一鼓作气,利用民心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他和温子远共同的意见,舒淳只有接受。可是,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于是,她侧身拱手,朝着上座的舒庆道:“臣妹听从陛下的吩咐。”
      舒庆知道自己是作为傀儡立在这里的,瑛妃的事他回来就听说了。瑛妃一族对他的怨气,他也是知晓的。他想着,或许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后宫的囚徒,他的妹妹将取而代之,成为大魏的皇帝。但是,舒淳却没有留下夺取他的权力,而要出征。对于舒庆来说,舒淳出征是件好事,但是他的旧臣都在下面看着,希望他挽留公主,不要去招惹那个曾经颠覆过大魏的英蠡。他的目光看下去,并不意外的对上御史大夫有些警告的眼色,他微微颤抖了一下,便开口道:“此事……此事关乎公主与中书令大人的情谊,朕,朕不好多言。公主自行裁决吧。”
      下面的老臣们有些失望,纵然知道结果,但是听到帝王如此,他们还是感到无力。常宁公主用了三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男人,把持了整个大魏。舒淳行了谢礼后,才又转身面向众臣,开口道:“丞相大人如何看?”
      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一直没有说话的温子远身上,只见他出列一揖道:“臣以为,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当今公主并非与英蠡争赵国,而是与赵王争赵国。英蠡虽然是难得的将才,但赵王昏庸。不然,何以留下范扬驻军,召回英蠡,令战事逆转。赵王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主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赵王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主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赵王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主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赵王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主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公主以此四胜辅陛下,扶义征伐,谁敢不从?赵王之强其何能为?”
      这一番言论掷地有声,有理有据,竟说的朝堂上再无一丝声响。舒淳听了,也不住激动的站起身,她走到殿前,向着舒庆行了一跪拜大礼道:“陛下,臣妹愿为大魏效死力,一血前耻。于公为国雪耻,于私为夫复仇。请陛下应允。”
      丙戌年的深秋,大魏刚刚复国不到两个月,护国常宁公主便整理士卒,留宰相温子远,御史大夫凤煌辅国,与刚刚加封为大魏兵马大元帅的淳于光一起,踏上了征讨赵国的道路。同时随行的,还有被任命为军师的温家五公子,温子桓。在她率领一万士卒刚刚出征的时候,几乎天下所有的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等着她不自量力的为温家公子的名声抹黑。
      而在魏国,关于护国公主的言论,也从一开始复国时的赞颂,渐渐的衍生出了不好的议论。朝臣们有意无意的提起当初魏烈帝是因为舒淳的降生,才停下了征伐的脚步。而现在,穷兵黩武的事,又出现在了舒淳公主身上。她正在利用人民,将大魏带上不归的道路。
      他们也开始提到被囚禁的长平公主,多次祈求庆帝能将她放出来,在舒淳公主不在的时候,进行辅国之职。当然,这种要求多次被丞相驳回,而舒庆也毫无办法。因为淳于光虽然走了,但是身为郎中令的苏羽却罕有的没有保护公主一同前行,而是留在了宫中。所有的御林军都在苏羽的手中掌控着,他们有再多的议论,只要丞相一个摇头,他们还是如同被猎人握在掌心的鸟儿一样,偃旗息鼓。
      庆帝甚至没能拿回那枚玉玺,它被舒淳交给了温子远,妥善的保管着,妥善到根本无人知道,他现在桌上的玉玺是假的。天下的政令一决于丞相,舒庆知道,就连自己的妹妹,也只是丞相的一个木偶而已。他在是健康的帝王时,尚需要舒鸿震慑朝臣,更何况现在他双腿残疾了呢?舒淳外出打仗了,他也早已不懂这个妹妹心里在想什么了。对于他来说,被废是迟早的事,若是能早一日到来,或许还能早些轻松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留下的理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