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且行且珍惜 ...

  •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笔触,才能娓娓道出那段时光。它好似是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又仿佛是午后的一杯清茶,袅袅中散发着独有的香气。
      不是绚烂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言语。仿佛如晨霭般的情愫,在1997年澄静的天空下,化为爱情的启幕。
      在年华的转轮里,始终有三个字要对他说。

      1997年是不平静的年份,内地原创音乐如火如荼,国内的足球联赛也风声水起。外在的喧嚣,使得我们情绪高涨,对一切都充满了勇气。
      那真是最好的年份,晚霞红彤彤的,斜射进教室里,映得每个人的身上都流光异彩。
      知道GJR是在初一。他是上高一的邻居姐姐的同班同学,闲谈间,偶尔会听到他的事情。他是他们班的体委,长得有点像演员焦恩俊,除此以外,再也没有更多的了。
      初二那年,我们开始有了物理课。实验与习题,把年少的我们,弄得头晕脑涨。
      “现在不都流行家教吗,干脆咱们也请个吧!”放学的路上,好友LJM这样对我说。
      “上哪儿去找?”
      “就找个咱们学校高年级的,你说怎么样?”
      “你看中什么‘目标’啦?”我打趣她。
      “嗯。”
      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知怎么的,竟漏跳了一拍,“都快年底了,等过完元旦,我帮你问问我们楼的姐姐。”
      生活延着它应有的轨迹,慢慢运行,没有早一秒,没有晚一秒,我终于还是与你相逢。

      元旦过后,就是期中考试,然后寒假。一阵忙碌过后,便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经转暖,可空气中还透着些微凉。记不得是周几了,LJM与我便酝酿着计划。
      我们的教学楼很现代派,楼道全是阳台式的,教学楼呈“工”字。
      北面的4层是初一、初二、高二、高三;南面的5层有高一和各科实验室,以及老师们的办公室。
      高二(2)班就在北楼4层最西边的教室。初二(8)班在北楼3层的最东边。
      我与另一个好友LWJ受LJM之托,惶恐地踏上西面螺旋式的台阶。我记得那是下午1点10分左右,我记得那段路走得极为艰难。
      不光是因为恐高,更主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在学校里是很大的禁忌,不论是11年前或是现在。
      我们先把邻居姐姐叫出了教室,她事先应该是与GJR简单的提过这件事,然后她就把GJR也叫了出来。
      LWJ还在不在我的旁边?她为什么不说话?这时,他们班的人大都在教室里站着向外张望,要命的是,离下午上课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了早就背了无数遍的话,大概内容是:我们是谁,找你什么事,麻烦你星期×放学后去我们班一趟。
      说完,我和LWJ便飞快地跑了,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定力再去走那螺旋楼梯,幸好东面是普通的石头楼梯,可以让我们安全的回到教室。

      终于等到那一天,15:30放学,我们要好的7、8个同学都没有回家,分坐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等待着GJR。
      “补习”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与LWJ一直在“嘲笑”着LJM的醉翁之意,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来了。看到这样古怪的场景,她没有发威,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便走了。
      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坏了,GJR也在此时告辞。
      “你去问问他下次什么时候来?”LJM催促着我,仿佛我们当中,只有我有这个胆子似的。
      我赶紧下楼去追,在1、2层之间的楼道里,我赶上他,要了他家里的电话。他讶异,全校的教导主任居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解释说今天是特殊情况,大多时候放学后的教室,是不会有老师来的。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要了我家的电话。
      回到教室,我把电话给了LJM,而LWJ却一直在呵呵地笑。原来LJM说,据她观察GJR有两个好朋友,等她和他“好”了以后,就把他那两个好朋友分给我和LWJ一人一个,这样我们六个就能在一起玩了。
      我们,这是要,疯。

      补课进行了几次后就宣布告吹,一方面成效不大,另一方面LJM有了新的玩伴与新的“目标”。而我与LWJ在友谊日益深厚的同时,也开始分享彼此心中的秘密。
      当我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开篇的几句是如此的让人回味。我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那几句话会带我去哪里。而我现在知道了,原来那几句是把我带到了这里。

      后来,是我与GJR走在了一起,但一切都是秘密。那时,没有手机与短信做为联络工具。那时,我总在上午第一节课后,把一张字条塞在北楼东边3、4层之间的普通石头楼梯的扶手里。
      扶手大概是铁的,圆形,空心。我事先在里面塞了一大堆纸以及干脆面的袋儿,它们卡在里面,充当屏障拦截的作用,这样字条就不会顺着空心的扶手滑下去了。到了中午,我再去扶手那里,便会看到他的纸条。我中午在学校吃饭,饭后再去塞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便会再收到一张。
      有时,这样的程序也会出纰漏,比如早上我写了一张,打算放过去,不料却先看到他的字条。这样我写好的便要作废了,因为已经不再“与时俱进”,只得重写。有时,没收到他的回复,心里也会忐忑。
      不记得具体的事情了,好像是我生了气,没有回复字条。第二天,他在上早操的熙攘的人群里,往我胳膊上贴了一张98年世界杯吉祥物的贴画。那次可把我吓坏了,我赶忙借着LWJ的掩护,把它攥在手里,当什么也没有发生。
      有时,他会抱怨,每次放字条的时候,总是在打预备铃之后,别人都进教室了,他却往外走。迅速的从西边跑到东边,放好之后再赶紧跑回去上课,但大多时候老师已经开讲,他总会被批评几句。
      有时,我也“作弄”他,偏偏把字条用胶条绑在他的车梁上,却不事先告诉他,我猜他的心情也会随着“扶手”到“车棚”,而起伏着吧。

      我把削好的苹果放在他的车筐里,也收到过他系在我车把上的红丝带;我送了一本名叫《丑妞儿玛丽》的书给他,也被他扽掉几根头发用于变魔术;我因害怕往他家打电话,而让好友LWJ替打,他也把我用坏了的旧表带珍藏起来。
      我带着仅7岁的妹妹去东四十条桥西的第一百货公司,与他见面,他也会事先不告诉我,却站在沪江香满楼的门前,看骑车而过给住院的爷爷送饭的我。
      我们只在那年的夏天去过一次公园,还是打着买参考书的旗号。我们甚至没有在白天一起去过什么地方,大都是在周5或周6的晚饭后,在现在的南新仓那里见面,然后溜溜弯,聊聊天。

      后来,LJM知道了这事,她找我谈了一次。谈话的内容早已模糊,只是当时的心情,如今仍心有余悸。我俩都哭了,后来LWJ也来了,本来她是来劝和的,不知是怎么的开始,我们仨却哭作一团。在食堂边的车棚子里,越哭越伤心,有为我被分到了9班的不舍,也为……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女孩儿间的感情吧。
      后来,我给GJR写了一封信,内容是等我们中考和高考结束时再见。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为了那天的那一哭,这似乎是当时的我能想出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1997年的年底,我与LWJ在分校各自收到了他自本校寄来的贺卡。只是后来,我做错了一件事,致使2000年时的他,在他20岁的前两天写信对我说,他对我,无法原谅。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1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而事情的起承转合也如《罗生门》般,有了各自不同的版本。
      我很不喜欢上海这个城市,但沪语里有句话却说得很见力道--死开点。你看,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就是连她死了,也要死得离你远一点。我不敢以我之心度他之腹,但我想对于GJR而言,他对我的态度,大概会如同这句俚语吧。
      而在LJM那里,每每我提及这段过往,她总是忙不迭地说:“都是我的错,好了吧,都是我耽误了您的幸福。”我总想与她仔细回忆那天在车棚发生的一切,可斑驳的记忆却早已拼凑不出当时恍惚的情节了。
      也许LWJ的版本最是客观,清明节的假期,我们约在仙踪林见面。她说:“也许你们还是不合适,否则不管为了什么,都不会分开的。不过,那时不分开,成长的漫漫道路上,你们会一直走到今天吗?”
      LWJ的疑问,我无法回答。我也有我的版本,我把它写在了日记里。如果他活得比我久,如果到那时他还愿意看,我的那本日记随时欢迎他来翻阅。

      这一路走来,与别人总是互有亏欠,对错之间,也大都不分伯仲。唯独是他,总还是我的不好。
      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对不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且行且珍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