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七十四章 江南江北一般同 ...

  •   此时,素玉已经知道了家中的自由,和贾家的拘束。她是万分不愿意回贾家去的。便说是管家的道理,在贾家还不是一样得由黛玉教她?
      虽说贾家有一个同龄的好友惜春,但这份友谊,还不到能让素玉愿意放弃这份自由的地步。
      可惜的是,她人微言轻,却是改变不了大局。甚至她都几次和黛玉暗示了,让黛玉和她一块儿拒绝去贾府,黛玉都笑而不答,闹得素玉都有点儿情绪了!
      素玉当然不知道,黛玉对这个结果是早已经有所准备了。而且,她已经替自己的父亲和林家想了很多。
      只是她素来喜欢把这些心思埋在心底,旁人看不出来罢了。那些思量,也很不好对素玉说。
      在黛玉看来,她现在所处的叶子,和之前的那片叶子还是有极大地相似之处的。不同的地方,似乎都是她和宝玉的改变带来的。可他们能影响到皇位更替吗?多半不能。
      既然如此,这一年的年末,当今就会传位于太子。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巡盐御史这个位置极为重要。哪怕是太上皇还在,如今的太子只怕也要考虑在这里安插他的班底。
      她的父亲自从中了探花开始,不过在京中当了一年的小官便已经外放。二十余年间,已经是坐到了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也没有什么差错。再要平调左迁,那多半就要迁到京城了。若当真如此,也不过就是分开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那么,自己拿出一年多的时间来陪伴不管是哪片叶子上都很疼爱她的外祖母,岂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就是一年多以后不能如愿,女儿想要回到父亲身边,还怕找不到说法么?
      因此黛玉便安之若素的收拾起行李来,只细细的嘱咐苍玉,要好好的照顾父亲的身体。

      不过,林如海到底不舍得让姐妹两个在寒冬腊日里行走,到了阳春三月,才将她两个送往京城。黛玉很高兴的注意到,这大半年来,她对父亲透露的那些东西并非全无效果。
      前一次,她往京城的时候,不过带了雪雁并王嬷嬷一家子。但这一次,王嬷嬷固然去养老了,她儿子也留在了林府听差,但她的父亲,这次却给她安排了三家下人,并林府的外管事林颂。
      林家凡是跟着主人姓林的,那基本上都是先祖自战乱中收留在身边的孤儿传承下来的。不见得一定很会办事,但肯定很忠心。
      至于王夫人看到这个阵势会有什么想法,那就不是黛玉会去考虑的东西了。因为这确实说明,她的父亲对贾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再说,黛玉也早就决定了,绝对不会嫁进贾家。她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顾羞耻,向父亲完全表明心意的打算——那可不是一个女孩子该做的事!

      这一次也不曾在金陵停下,可谓是一路无事。因有素玉在身边,黛玉说不得也只能少看些书,陪她下棋画画,嘻玩笑闹。有空时,便坐在窗边,评点两岸风景。
      因选的时间甚好,她们倒像是追随着东皇脚步,一路见着春回大地。
      到了京城码头,荣国府一如之前,派了车马来接。
      管事林颂此次暗得了林如海之命,要来看贾府门风,见贾府连着车夫也不过派了四五个仆从、三两个嬷嬷,心中就有些不满了。况且这些下人虽言语热心,举止却有些傲慢松散。待得他给了些银钱,方才当真热诚起来,不由更是感叹起来——贾府百年世家,门风竟也约束不好……
      林颂不知道,在那两个嬷嬷见过了黛玉姐妹之后,黛玉和素玉却也在马车中谈论。

      素玉很是疑惑,“我怎么觉得,和上一次我们来,这次好像不一样了?虽说上次不是这两个嬷嬷,可总觉着,好像之前他们家的嬷嬷不是这样的。”
      她从来也不擅长观颜察色、揣摩人心。但别人对她是好是坏,是真心还是假意,却有惊人的敏锐。
      所以她迷惑不解,还特地掀开车帘,想看看京城的市井是不是也有所变化。
      黛玉倒是没有特意在意这个,但她闻言细细回想一番,也就抿嘴笑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对富亲戚和对穷亲戚的差别罢了。”
      “啊!?”素玉对这个答案傻眼了。眨巴眨巴着眼睛,她有些呆呆的看着黛玉。
      ——难道回家一年,她们就变成穷亲戚了?
      “你忘了?他们家的‘大姐姐’,如今是太子侧妃了。”
      不是她林家变得不济了,而是因为贾家自觉自己更上一层楼了。毕竟在世人看来,亲缘姻盟是相当重要的。林家却是没什么这方面的“盟友”。何况贾家攀上的这门“亲事”还是皇家!
      “皇亲国戚”这个头衔,素来都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极大的好处。

      在黛玉梦中,第二次从扬州到京城的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去世,而元春已经成为了贵妃。那时候贾家下人的态度变化之大,远甚于今日。
      今日不过是略略有些端倪罢了。
      所以黛玉几乎没有注意到。
      当然,已经对贾宝玉无心,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不多时,马车已经进了贾府。
      或者因为不是第一次来,王夫人邢夫人两位并没有在贾母房中等着,唯有一个凤姐在贾母面前凑趣。
      贾母她们两个,极为欢喜。她倒是没对年前那次不成功的邀请有什么不满,只是说自己对外孙女的想念,让她尽可能的多住些时候。
      即使素玉,看着老人家那种真诚的态度,本来有的那点儿怨念,也不由得消散了。尽管贾母不像重视黛玉那样重视她,可毫无疑问,贾母对她也是善意。
      凤姐更是热情。她的热情,也远比前几年初见的时候要真实得多。
      不过,素玉依然不算喜欢她,况且也不想顺着她的殷勤探问说家里的事。听了几句话便问,“几位姐姐们呢?我们来了有一阵子了,还不见她们。是上课呢,还是出门玩去了?”
      凤姐也不勉强,顺着她的话答道,“是兰哥儿病了。”
      “兰哥儿病了?”素玉好奇重复。
      “可不是。”凤姐似乎觉得很是有趣,“前儿他到宁国府去要练习弓箭,似乎着了凉,一早就说发热。”
      素玉皱眉。
      她可不是好奇贾兰怎么生病的。她奇怪的只是,贾兰生病,和惜春她们有什么关系?
      还好,凤姐继续说了下去,“太太一听就急了。当下就要去看。二姑娘她们都在太太那呢,自然就跟着去了,现在也还没回来。”
      素玉便不说话了。
      这么简单的事她还是知道的。在这贾家的后院,很多事情都是以王夫人的态度为风向标的。

      在另一边,贾母也在问黛玉在家时的事。黛玉却比素玉有耐心的多,大抵如实说来。
      不过对在贾府生活了几十年的贾母来说,她对“自由”二字早已经没了任何概念。
      她对黛玉说的在扬州时常到外面去游玩的事情没有多少感想,在她看来,在外面的男人,也顾不到后院的诸多事宜。再加上和林家的默契,在贾母看来,黛玉姐妹还是在她的身边比较好。黛玉更是能为日后嫁到贾家做好准备。
      女孩子一生的重心,到底是在夫家,不是娘家。
      不过贾母同时也知道,贾家也不是一个很适合女孩子的环境。在黛玉说了些年节的事情之后,她就叹息了一声,原本精神矍铄的模样,却是露出了几分老态来,倒看得黛玉揪心。
      “可惜你母亲去了,否则也该带你多见些人。日后人情往来也不会生疏。你们的年纪,到底是一年年的大了。可惜……我这把老骨头,想出去别人也不欢迎咯!”
      凤姐忙在一边笑道,“瞧老祖宗这话儿说的。老祖宗要出去走动,人家奉承还来不及呢。不说别家,要是哪天,老太太肯往我娘家走一遭,怕家里不抢着派八抬大轿来迎?那时我也能沾点光儿。”
      这话说得贾母笑了一笑。
      但黛玉可不愿就此话题多谈。她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某些不谐的地方。见凤姐的注意力转了过来,她也想起了之前她和素玉没有遮掩的对话。
      “是了,凤姐,我之前听见你说,兰哥儿是……练武受了寒?他现在还在学习骑射么?”
      回答她的却是贾母。
      “不错。”贾母淡淡的说,“我让人请了老师来教他骑射。因这边地方不大,就让他到东府那边去学。”
      黛玉素玉都露出惊讶之色。
      因为就在她们回扬州之前,贾母对贾兰的事情还采取不过问的态度。怎么转眼……倒帮忙请老师了?这样做不是摆明了和王夫人李纨作对吗?
      凤姐见她两人这样,忙笑着补充道,“其实这还是宝玉的意思。他和二老爷说,兰哥儿喜欢那些东西甚过读书。我贾家要是有个重振祖风的后辈也是不错。二老爷觉得有理,问了兰哥儿自己的意思,便来和老祖宗说了。老祖宗就托人情,让兰哥儿拜到了一位老将军的门下。”
      原来还有贾宝玉的事!
      黛玉顿时明白了。
      王夫人和李纨两个相争,两人都不愿意贾兰习武,可也两个人都不敢过于严苛。长此以往,只怕贾兰就要弄得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性子,文不成武不就。所以一心振兴贾家的宝玉才会插手吧。
      因为贾家和他亲缘最近的后代男丁就是贾兰了。
      否则为何要到东府去?这边难道连那点练武的地方都整不出来?只是在这里,只怕日日都要面对王夫人李纨的嘘寒问暖吧?要是因子责师,那就更不妙了。
      不过这么一来……
      黛玉正沉吟间,门口的丫鬟已经笑着掀帘子报道,“二太太,大少奶奶、三位小姐并兰哥儿都来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江南江北一般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