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第七十三章 湘江旧迹已模糊 ...

  •   若以当世的观点,那些被倭寇抓去失了身的女孩子,便并非自愿,这时候也该去自杀的才对。不过,黛玉在这两年来的看法却已经完全不同。若女孩子不顾廉耻,自己去勾引男人,这固然是无廉耻、可恨。但这样的,却是可以谅解的了。
      她深知什么叫流言可畏,便不免说了这一番话出来。
      ——就是其他人人人认为那些女孩子该去自杀,也多半不会乐意说自己去杀了她们。
      黛玉说这些话,就是要她们不能多说。虽然不知道有多少约束力。但她自己房里的人她还可以以惩戒的手段作为威慑,对吴夫人这里,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吴夫人显然也知道她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她显然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露出了一个赞赏的笑容,“林姑娘放心,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故事,我们便只当是故事。若是有人当真了,我自会惩戒。”
      她直到此时才开口,说的又是这样的话,黛玉心中对她的背景,不免更是好奇了。

      捧了两颗奇珠回家,自然是不能不禀告父亲。打听得父亲和苍玉都在书房,她便自己捧了匣子过去。事情的经过不能由人乱说传扬,但总不能瞒住自己的父亲。
      当下黛玉见过了父亲,便把事情都说了一遍。苍玉听得有些目瞪口呆——不得不说,甄宝玉再次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林如海却捻须叹道,“这件事我倒是知道一二,朝中官司打得不可开交。却不知其中有甄家的事。”
      黛玉好奇,“剿灭倭寇还有什么不对么?怎会打官司打得不可开交?总不能是日本来抗议了吧?”
      林如海一叹,“剿灭倭寇有什么不对?日本向我朝称臣,总说倭寇亦是他国的流民。剿灭了,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那贼首河边龟次郎在我国沿海作乱多年,劫掠了无数财物。潮州守将说他本已布好阵势,要活捉此贼,追回我朝财物。偏被惠州横插一手,导致贼寇死在了战场。惠州守将却说他一路追击而来,若非是他及时出手,潮州守将贪功,定已将贼首放跑,日后又是一个祸患。故此争得不可开交。”
      这次黛玉听得也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过她也很快反应过来,大胆的说,“这只怕是牵扯到朝中派系之争了吧?我在京中时,曾听说忠顺亲王与太子不合,三番两次参奏太子无德。自古储位之争,都是从朝中牵连到偏远地方的。”
      之前黛玉可没机会在自己的父亲弟弟之前表达自己这样的看法。主要是没有合适的话题。
      因此一番话下来,林如海和苍玉都有些惊吓的看着黛玉。
      半晌,苍玉才瞪大了眼睛问,“姐姐,你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东西啊?哦不对!是谁告诉你说忠顺亲王参奏太子的啊!?”
      “这个偶尔听听下人谈论就知道了。”黛玉不禁意的说,“那些下人们平日无事,京城有什么常说的话题,后院里都是会说的。”
      林如海一皱眉。
      之前就已经听黛玉说过一点,但听说贾家宽纵下人至此,他还是有些不满。不过在这个时候,更令他惊讶的是女儿的政治天赋。
      ——贾母又不可能教她这个!她自己靠看书和听听下人闲谈,就能得出“储位之争”的结论并且迅速的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只能用天赋来形容!
      确实,若非是党派之争,潮州高陌完全可以和惠州李胜成分享这个功劳,这怎么也比两败俱伤的强。
      不过林如海转念想想,也没觉得黛玉有这样的政治天赋有什么不妥。当下也就暂且放下了,对着那盒子里的两颗奇珠道,“如此奇珍,竟然能转眼弃之,交予老妇,那甄宝玉倒也算是视金银如粪土了,颇有几分侠肝义胆。”
      黛玉心中欢喜。
      苍玉却还有些不解,“父亲,这样的珍宝,难道不该上交的么?”
      林如海叹道,“上交什么?我朝无此法规啊。这又算不得战利品。其实,便是军队俘获之物,也多有被私藏的。连账簿上写明了的东西都是如此。本朝军饷甚低,又多有克扣。这些事情倒也是心照不宣的了。如他们这般,倒至少能做些事情。”
      林如海见黛玉聪慧,有些事情便不隐瞒,直说了出来。
      随即他又对黛玉笑道,“既然是玉儿你用诗得来的,就自己收起来便是。不管拿去做什么,我们家还禁得起这样的物件。”
      黛玉心中正有疑惑,忙问道,“父亲,我们家禁得起,不知道那吴记银楼又是何等来路,怎么就禁得起那血玉制作的物件?依女儿看,那也是普通豪富人家千金难求的。”
      林如海沉默了一会儿,方点头道,“依我知道的,那吴记银楼的背后,多半是太子。”

      太子!
      黛玉大为惊讶。
      那血玉手镯,看其雕琢,便可知不是上制之物。只是,这样的东西,难道皇宫里很多么?太子怎么会摆到这样的地方来卖,而不是进上?
      但黛玉知道,父亲应该不至于弄错。
      那就是说,太子把这东西拿出来,是有自己的用意的。那么……
      黛玉捧着装着珍珠的匣子,走出了父亲的书房。连紫鹃忙忙的跟上,也有些不觉。她的心中砰砰直跳,又有些恍惚——
      如果贾家不曾败落,却在她外祖母死后非要欺压她这孤女,她自己把这血玉镯子拿出来求生路,或者贾家将这东西直接抢过去了的话呢?
      这样的东西,没有谁会轻易佩戴的。若是银子能解决的事情又有谁会轻易用这个?
      对不断衰败的贾家来讲,会用来做什么?贿赂?如果这被现在的太子,日后的皇帝一系知道的话……
      诚然,太子的身边,有元春。而且,太子那边也不见得会知道这个。
      但这或者依然可以被看为……
      一个含蓄的陷阱?
      未必会起作用,但总有一线指望。如果她这个孤女当真不能在贾家安生的话。
      因为反过来看的话,贾家若是得了那个,极有可能就是会敬献给元春的。
      黛玉一直走到自己房中,素玉高高兴兴的迎了上来询问收获,她这才反应过来,停下了这些猜想——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已经不再那么悲哀了。这样的猜测,怎么也得不到证实了。

      第二日,蓝嬷嬷果然带了六个人到林府。
      黛玉其实一点也不敢肯定,这蓝嬷嬷到底是不是甄宝玉安排的“红娘”,也不敢肯定,她带来的六个人里面,有没有甄宝玉安排下的。
      不过,林府的人手已经经过了调动。这些人即使是经过了训练,也不会立刻被放到那些重要的位置上。她们的心性和能力,完全可以慢慢考察。黛玉倒也没有太过烦恼。因人手不足,都直接留下了。
      何况四个丫鬟,两个嬷嬷,看着都还算老实。就是跟着黛玉来看这几个人的苍玉,也没觉得有什么好挑剔的。

      只是,苍玉的心中还是有些疑惑的。这一点他没有告诉黛玉。
      在苍玉看来,嬷嬷也就罢了。那些女孩子失了名节,却依然一路活到了扬州,怎么都该有些轻薄才对。谁知道,她们看来反而比他见过的大部分丫鬟和平民女子都更畏缩内向。
      不过他转念想一想,发现倒也不是想不通的事。
      她们的身上,都经历过了十分不堪的事情。虽是苟且偷生,但终究不能等闲视之。自然也就心虚气短了。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
      其实,苍玉的交游虽少,有些事情也还是知道的——会和他往来的一些梧桐学院的学子,倒多半比他大上几岁——比如说大家的公子身边,服侍着的那些贴身丫鬟,必然都是家中挑尖儿的,那些公子们多半都会忍不住的。可那些丫鬟,最终能够留在身边的却是极少。
      苍玉就听过某个公子抱怨,自己的贴身丫鬟被放了出去,就因为不得他母亲的青眼。可他早有心将之抬做妾室了……
      那样的丫鬟,却是不会让人觉得名节有亏……他自己,之前其实也是觉得那稀松平常的。
      可将这两样事情联系起来,苍玉自己也觉得相当古怪。
      ——为何会有那样矛盾的感想呢?

      不说黛玉的观察,苍玉的矛盾,蓝嬷嬷带来的六个人,算是在林家安家落户了。正如苍玉所见,她们自己心中有愧,便没有一个张扬的。倒是做起事来,都勤勤恳恳,仔细小心。
      只是黛玉看了些时日,并不觉得她们想要接近自己。
      想来也是……黛玉还不觉得,宝玉能布下那么复杂的局,将忠于他的人送到她身边来。他要救人,多半只是遵循本心。这么想着,她也就暂时放下了。
      或者不如说,这么想的话,甄宝玉的为人反而更合她的心意。
      苍玉看了些时日,更是挑不出什么差错来,也一样将这事情放开了。

      黛玉在家中过了年节。
      或者是因为香火有继,林如海的心情一直更好的缘故,也或者是因为黛玉更为关切的缘故——黛玉知道父亲忙,但她三天两头就会会找大夫来“望”,看林如海的气色。对他的吃食保养更是在意——林如海的身体一直没有恶化,别说像黛玉梦中那般一病不起了。
      倒是贾母,才过了元宵之后,便着人再次送了信来,说是思念甚切,要叫外孙女过去住些时候。
      此时林如海的眼里,黛玉已经很能当家了。但这毕竟是长辈所求。况且在外人看来,有那样的外祖母教养肯定比自己学着管理林府要好。因此思忖再三,到底还是决定将黛玉姐妹再次送往京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湘江旧迹已模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