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秦的二三事 ...

  •   具有渊博学识和雄辩才华的燕人蔡泽,自信心十足,他曾经驾驭着自己的坐骑遍游各诸侯国,却未曾收获伟大的际遇。在抵达大梁城之后,蔡泽得见唐举,他询问道:“我听说您对赵国的李兑进行了面相,结果是他在一百天之内成为了执掌朝政的重臣,这个信息准确吗?” 唐举回答说:“这个信息是准确的。”

      在这次交流中,蔡泽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关切,而唐举则对此进行了友善的回应。唐举在观察蔡泽的面相之后,对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展现了他的豁达与包容。蔡泽在此次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与事业的渴望。他提出了关于生活长短的疑问,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的乐观态度。唐举为他预测了未来的寿命,这使得蔡泽感到安心,他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蔡泽前往韩、赵二国,然并未得意,故返回魏国。途中遭遇盗贼,以至于身无余粮,遂停留在树荫之下歇息。其后,他巧遇唐举,问道:“先生您是否尚未享有荣华富贵呢?”蔡泽答复:“正在寻觅之中。”

      唐举曾断言,蔡泽具备有金水之骨,推断其有望在西方繁荣发展。秦丞相应侯曾引荐的郑安平和王稽有污点,对此他深感担忧。蔡泽曾向唐举请教关于西域的建议。唐举资助蔡泽以帮助他顺利前往西域。

      蔡泽获得唐举的援助后,深入咸阳,并向旅馆主人承诺,待他成为丞相后,将给予对方丰厚的回报。旅馆主人询问蔡泽的身份,他坦然表示自己是蔡泽,为当时知名的雄辩智者,目标是面见秦王并获得重用,从而替代应侯,并获得相位。旅馆主人听后大笑并将此事告诉了其他人。

      据闻此事,范雎傲然宣称,五帝和三代之举,百家之言,皆在他的掌握之中。面对滔滔雄辩,他亦无人能及。然而,蔡泽是如何劝说秦王罢免他的相位呢?为此,范雎派人前往旅馆拜访蔡泽。

      店主对蔡泽的未来表示忧虑,他曾对其他人公开表明要取代应侯。店主告诫蔡泽,应侯已经发布召唤,如果他选择接受邀请,将面临极大的危险。然而,蔡泽对此满怀信心,他坚信应侯会顺应他的意愿,秦王已不再是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蔡泽向范雎呈现了,然而范雎泰然稳坐。蔡泽以深礼致意,却无跪拜之举。范雎并未赐其就座,并高声质疑他是否欲取而代之。蔡泽坦诚地承认了这一可能性,并提出万事万物的秩序井然,如今正值你卸任的时机。

      范雎提问:如果我不退下,那么谁能让我退下呢?蔡泽回答: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手脚灵活,聪明智慧,并且对天下施以德政,那么这就是一位卓越的豪杰,谁能让我退下呢?范雎表示同意。

      蔡泽向范雎提出建议,如果能够使子孙继承,直到寿终正寝,天地终结,这可以说是世人所期望的美好事宜。范雎对此表示赞同。

      蔡泽向范雎提出一个问题,涉及秦国、楚国和越国一些成功但结局不佳的人物,询问范雎对此的看法。范雎回答说,成功是有价值的,即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无怨无悔。他提到商鞅协助秦孝公制定法律,使秦国得以强大;吴起帮助悼王强化军队,四处征战;文种辅佐越王使弱小的越国变得强大,最终灭掉吴国洗刷耻辱。虽然他们的结局都不好,但他们都勇于献身,视死如归。他们为当时的人们创造了价值,因此名垂青史。

      蔡泽强调,国家若拥有英明的君主和杰出的臣僚,则是国家之福祉;家庭若存在慈祥的家长和孝顺的儿女,则是家庭之福运。作为孝子,谁不期望有慈爱的双亲;作为贤臣,谁又不希望拥有英明的君主呢?尽管比干表现忠诚,但殷朝还是灭亡了;尽管申生尽显孝顺,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已。他们即便因恶名而死去,对君王和双亲也并无任何影响。这是因为他们所拥戴的君主并非英明之辈。商君、吴起、文种的悲惨结局,难道是他们刻意寻求死亡以赢得后世之名吗?比干遭受开腹之刑,微子便离开了,而召忽被杀,唯有管仲得以幸存。微子和管仲的名声并不逊色于比干和召忽。因此,真正的男子汉倘若能保全名誉和生命,乃为最佳;名声在外而生命已逝,属次等;名声受损而生命尚存,为末等。范雎听闻之后,对此观点极为认同,并表示赞赏。

      蔡泽对于商鞅、吴起和文种等英勇牺牲的行为表达了看法,然而他认为他们与闳夭辅助文王和周公辅助成王的伟业相比,他们的英勇行为实在不足为道。范雎认为,相较于商鞅等人的贡献,他的功绩和待遇还存在差距,因此他有理由考虑退位,以求自保。蔡泽劝范雎应当在声望正高时急流勇退,以便获得安全,因为翠鹄和犀象尽管具有的力量还远未达到死亡的地步,但仍然避免不了死亡,原因在于它们吞食了诱饵。即便拥有像苏秦和智伯这样的聪明才智,也无法避免他们自身的危险,反而会因此招致灭顶之灾,因为他们过于贪婪,不知进退。作为一介平民,你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并被封为相国,享有荣华富贵,大仇已报,现在你却依旧贪婪名利,只知进取,不知退让,这样的祸患恐怕在所难免。古人曾说:“太阳在中午之后就会偏移,月亮在满月之后必然变缺。”你为何不趁此机会归还相印,选择一个贤才进行推荐?如果你所推荐的人确实贤能,你也将得到美名,名义上虽然是辞官,实际上却是卸下重任。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山川岩石之中寻找快乐,享受与松鹤相媲美的长寿,让你的子孙后代世袭爵位,成为应侯。

      范雎赞扬蔡泽贤能且智慧,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蔡泽被安排坐在上座,并以宾客的礼节款待。范雎推荐从山东来的客卿蔡泽,认为他具有王者之才,能够通晓时势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全有能力掌管秦国的政务。范雎认为自己远不如他,因此向秦王举荐了他。秦王召见蔡泽,向他询问统一六国的策略。蔡泽从容应对,回答完全符合秦王的心意,因此被任命为客卿。

      在第二天,范雎以健康问题为由请求卸任宰相之位,然而秦王并未同意。范雎随后声称自己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以至无法下床,于是秦王接纳蔡泽为新任宰相并加封其为刚成君,取代范雎。范雎最终在封地应城离世。燕昭王于恢复国家统治后在位长达33年,将王位传给了燕惠王。燕惠王执政7年后将王位传给了武成王。武成王执政14年后,王位传给了燕孝王。燕孝王在位3年后,王位最终传给了燕王喜。燕王喜即位后,立其子丹为太子。燕王喜在位第四年,也就是秦昭王在位的第56年。在这一年,赵国平原君赵胜病逝,廉颇取代其位置成为新宰相并被封为信平君。燕王喜观察到燕赵接壤,于是命其相国粟腹前往吊唁赵胜,并赠予赵王五百金,与赵王结为兄弟。

      粟腹力劝赵王给予更丰厚的礼遇,然而赵王仅按惯例对待。粟腹对此感到不满,他向燕王禀报,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青壮年损失殆尽,目前幼童年纪尚幼,且刚刚失去相国,廉颇已年老,此时是进攻赵国的最佳时机。燕王受到粟腹的蛊惑,向乐闲询问对赵国的建议。乐闲表示,赵国地处平原,民众骁勇善战,并不适宜轻易发动进攻。燕王询问,如果增加三倍兵力,是否可行?乐闲未予回应。燕王指责乐闲因其父亲的坟墓位于赵国,故而不愿意进攻。乐闲建议自己尝试。

      燕国之重臣皆欲取悦燕王,言五倍兵力必能得胜。然而,大夫将渠持异议,认为攻打新近与我们交好的赵国是不诚信的,此行无功。燕王于是任命粟腹为总司令,乐乘为副总司令,率领十万军队进攻赵国的鄗城;又令庆秦为总司令,率领十万军队进攻赵国的代郡;自己率领十万大军在后接应。燕王欲乘车讨伐赵国,将渠大夫阻挡,泪流满面,说:大王不要前行,恐怕会有灾难。燕王愤怒,踢了将渠大夫一脚,将渠大夫却抱住燕王的脚,说:我请求大王留下,是出于忠诚。大王如果不听从,国家必将危殆。燕王将将渠大夫囚禁在狱中,待得胜归来再行处决。

      燕国三十万军队兵分两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杀气腾腾。他们的目的在于平定赵国并扩张领土。赵王闻悉燕军来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相国廉颇认为,赵国兵力较少,因此建议鼓励民众参军,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皆可加入,如此可鼓舞士气,增强抵抗力。

      然而,粟腹、庆秦、乐闲、乐乘等赵国名将并未对赵兵尽全力,因此赵王推举李牧为将,以击溃燕军。赵王在国内重赏青壮年,成功招募十万士兵,以廉颇为主将,带领五万士兵,前往鄗邑迎战粟腹。同时任命李牧为副将,带领五万士兵,前往代郡迎战庆秦。

      廉颇的军队到达子房城后,探子报告称栗腹正在鄗邑。于是,廉颇将精壮士兵藏在铁山,只以老弱士兵列阵。

      粟腹捕捉到赵军战斗力减弱的信息,便加速了对鄗城的攻击,但是鄗城的防守相当严密,粟腹连续十五天的进攻也未能达成目标。廉颇带领军队抵达城外,以老弱残兵作为诱饵,引诱粟腹出城,然后亲自上阵,击败了燕军。粟腹追击赵军至铁山,却遭到了赵军的伏击,廉颇要求敌方将领下马受降。粟腹勃然大怒,与廉颇交战,但是数回合后就被击败。廉颇成功俘虏粟腹,乐乘得知主将被擒,计划解除包围并向赵军投降,最终也向赵军投降。庆秦被李牧击败并处决。乐闲在清凉山坚守,廉颇命令乐乘前往招揽乐闲,乐闲投降赵国。燕王喜得知两路燕军失利,连夜逃亡至燕都。

      廉颇将军带领军队逼近燕国首都,并开始构筑城墙以包围该城市。燕国国王派遣使者前往廉颇的军队,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同时,燕王告知廉颇,乐闲曾经指出,最初倡导进攻赵国的人是栗腹。此前,曾有一位名叫将渠的大夫劝阻燕王不要攻打赵国,因为他预见了这个结果,但这个建议未被燕王采纳。因此,燕王将将渠投入监狱。燕国若希望寻求和平,必须任命将渠为相国并向赵国献上礼物。廉颇同意这个提议,并派遣使者回信表示认可。

      燕王因将渠曾战败被关,后召其出狱并授予相印,但将渠辞谢。燕王自我反省后认为此前的关押举措失策,于是请求将渠协助赵国求和,将渠最终接受了相印。他向燕王提出建议,认为乐乘、乐闲虽已投奔赵国,但他们的家族对燕国有功,适宜归还他们的家属,这将使乐乘、乐闲等人深感燕国之恩,从而更有利于和谈的进行。燕王同意后,将渠前往赵军营地,代表燕王表达歉意,并送回乐乘、乐闲的家属。

      赵国大将军廉颇同意进行和谈,并处决了栗腹和庆秦,将他们的首级送回燕国。次日,赵军宣布班师回国。赵王为表彰乐乘的战功,封他为武襄君,乐闲依然保留昌国君的封号,同时李牧被封为代郡守。

      剧辛当时在燕国防守蓟州,燕王希望通过他劝说乐毅返回燕国,但乐乘和乐闲都认为燕王不愿听取忠言,只想留居赵国。在此背景下,将渠辞去相位,剧辛被任命为相。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秦的二三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