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秦的二三事 ...

  •   秦昭王五十六年,70岁左右,秋天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秦孝文王,立赵女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秦王刚薨,韩王率先穿衰服吊丧,诸侯遣将相大臣参与会葬。秦孝文王治丧三日后宴群臣,席后回宫猝死。说法一:因昭王去世,悲痛而死;说法二:吕不韦为子楚快速称王,投毒于酒中,秦孝文王中毒而死。真相不明。

      “不明是没有的,不过楚人投毒,到是不奇怪。这时候的秦王室,楚国的势力,可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咧。”燕小七碎碎念中。

      吕奉异人为庄襄王,立华阳夫人为太后,赵姬为王后,蔡泽知庄襄王信任吕不韦,托病辞相位,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右丞相,封文信侯,食邑为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以杨泉君为左丞相。吕不韦为相后,仿效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养客,设馆招纳宾客,共有三千余人。

      庄襄王有两个儿子:赢政和成蟜,他们在秦国和赵国长大。杨泉君想立成蟜为太子,但吕不韦支持赢政。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吕不韦请求庄襄王迎回赵姬母子。庄襄王同意后,派使者去赵国,赵孝成王不敢拒绝,送回了赵姬母子。

      赢政回秦,庄襄王改其名为嬴政,赵姬改名朱姬。庄襄王日日宠幸朱姬。杨泉君建议庄襄王立成蟜为太子,因其贤孝有加,百姓称颂。吕不韦认为应立赢政为太子,符合立嫡长子传统。庄襄王对储位事关重大,需时间考核赢政与朱姬,故暂不决定。赢政在赵,学浅,成长环境劣于成蟜。庄襄王怒赢政学识,欲立成蟜,朱姬劝阻。

      这时,有个叫李斯的人,来自韩国,曾向荀卿学习法学。他自认为有才华,但在韩国只担任了小吏。看到韩国越来越弱,他向秦国称臣。他知道吕不韦初为相国,正在招纳宾客,于是放弃官职,投入吕不韦门下。吕不韦知道李斯有才,推荐他给庄襄王,辅助赢政学习。李斯教赢政知识,并分析六国形势。赢政专注学习。

      庄襄王近一年考察了赢政和成蟜,两人水平相当,问及统一六国的策略,成蟜远不如赢政。庄襄王在华阳夫人、吕不韦、朱姬等人的支持和现在的考核后,策命赢政为太子,李斯辅佐有功,立为太傅,并为安抚成蟜,封成蟜为长安君。

      东周君获悉秦接连损失昭王和孝文王后,开始游说各国,意图发起“合纵”攻打秦国。吕不韦事先知情,向秦庄襄王提议摧毁东周,表示西周已被消灭,东周仍存一线希望。为了消除后患,庄襄王命吕不韦为大将,蒙骜为副将,起兵十万,攻打东周,最后成功抓获东周君,并收复巩城等七座城池。

      周武王受命为天子,至东周君壬子,历三十七王,共八百七十三年,周朝姬氏绝于赢秦。

      有路人做诗说:“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终,以上盛周十二主,二百五十二年逢。东迁平桓庄釐惠,襄顷匡定简灵继,景悼敬元贞定哀,思考威烈安烈序。显子慎靓赧王亡,东周廿六凑成双,系出喾子后稷弃,太王王季文王昌。首尾三十有八主,八百七十年零四,卜年卜世数过之,宗社灵长古无二。”

      秦庄襄王令吕不韦驻巩城抚民,蒙骜率军攻韩,取成皋、荥阳,建三川郡,地界抵大梁。秦庄襄王说,昔曾为质赵国,险被赵王杀,此仇当报。遂命蒙骜伐赵,取榆次等三十七城,建太原郡;再攻上党。

      秦庄襄王命蒙骜攻伐魏国高都,数月未克,再派王龁率兵五万助战,魏军屡败。魏王大恐,如姬建议召回信陵君,以厚币相邀,信陵君可‘合纵’列国抗秦。魏王虽不喜信陵君,但形势紧迫,命颜恩为使,持相印及黄金彩币往赵国请信陵君回魏。

      公子不应忍魏国之危,魏国危急,寡人举国期盼公子归来。信陵君虽在赵国,但与魏国保持联系。早前得知魏使来迎,怒斥魏王弃其在赵国十年,现情势紧急才召回,非真心念之。故悬书门下,禁劝其回魏者,宾客皆不敢再劝。

      颜恩在赵国待了半月,却无法见信陵君。颜恩求门客为信陵君写信,遭拒。魏王频频催促颜恩,颜恩只得在信陵君门口等待。然而,为避魏使,信陵君不再出门。颜恩无计可施。

      颜恩无法见到信陵君,有一天看到赌博的毛公和卖豆浆的薜公来访,与信陵君关系极好,被称为上客。颜恩告知他们情况,他们承诺帮助劝说信陵君。颜恩高兴地说,全赖两位恩公相助。

      二人拜访信陵君,告知秦兵围困魏国的情况。信陵君表示已知,但他在赵国已十年,不再是魏人,不便干涉魏国事务。二人反驳,指出信陵君在赵国受重用是因为借助了魏国的兵力,养客也是借助魏国身份。如果秦国攻破大梁,毁魏先王宗庙,就算信陵君不念及家,也应顾及祖宗祭祀。否则,他在赵国将无立足之地。

      信陵君非常害怕,脸上出汗,向两人道歉,承认自己差点成为天下罪人。他当天命令宾客准备行装,自己入朝向赵王请辞。

      赵王流着泪挽留信陵君,称失去平原君后,信陵君是赵国的依靠。信陵君表示不得不回国,但希望借助赵王的福气,保全魏国社稷,以后还有相见的机会。赵王授予信陵君上将军印,命庞煖为副,起兵十万救魏。

      信陵君命颜恩回国报信,率军向魏,分宾客写信向各国求援。燕、韩、楚尊重信陵君声望,信陵君为将,各派大将引兵来魏,听其调度。燕命将渠,韩命公孙婴,楚命景阳,唯有齐一直与秦善,不肯出兵。

      魏王见秦兵困赵,十惊。颜恩报,信陵君纠四国兵救赵。魏王喜,命卫庆起兵接应公子无忌。

      蒙骜围攻郏州,王龁攻华州。信陵君提议,若他为将,秦攻加紧。郏、华间五百里,他可牵制蒙骜,遣奇兵至华州,若王龁败,则可击退蒙骜。众人同意。命卫庆联魏、楚师筑垒牵制蒙骜,虚设信陵君旗号守而不战。信陵君率赵、燕、韩师奔华州。

      信陵君集诸将商议,少华山东连太华,西临渭河,秦船停泊渭水,少华山树木茂盛,可伏兵。遣军渭水劫粮,王龁必率兵来救,伏兵少华山,等王龁到,群攻必胜。命赵将庞煖引军渭河劫粮,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各引军接应,信陵君引精兵三万伏于少华山下。

      庞煖率师先行,秦兵报知王龁,魏国信陵君为将,率兵至渭水截粮。王龁闻之大惊,称信陵君善于用兵,此次前来华州,未与秦军交战,而欲截断渭水粮草。王龁遂决定救粮,留下一半兵力围城,自率余军赴渭水。

      秦兵接近少华山,山中出现燕国将渠和韩国公孙婴两队人马,得知军粮被赵国庞煖所劫。秦将王龁击退两军,三国混战至天黑,兵疲不鸣金。信陵君引伏兵冲杀,秦将王龁败走。王龁大败,损失兵马五万,失粮船,南下潼关。信陵君击溃华州兵,分兵三路,救郏州。

      蒙骜获知信陵君往华州,于是留老弱守营,并树“大将蒙”旗帜。率精锐衔枚卧鼓前往华州与王龁汇合,欲合击信陵君。但王龁败退,信陵君正赶来。两军在华阴界相遇,信陵君亲自出阵,双方大战。蒙骜损失万余兵,鸣金收兵,整顿军马,准备再战。

      魏将卫庆、楚将景阳攻破秦营,解郏州围,率军赶往华阴。蒙骜不在营中,五国大军夹攻,蒙骜败退,西逃。信陵君率五国联军追至函谷关外,扎营扬威,秦兵紧闭关门不出。信陵君班师,各国兵马各自回国。

      有路人作诗说:“兵马临城孰解围?合纵全仗信陵归。当时劝驾谁人力?却是埋名两布衣!”

      魏安釐王得知信陵君大胜秦军,亲迎三十里。两人十年未见,重逢喜悦交加。魏王与信陵君共乘回宫,封信陵君为上相,保留原封地,另赠五城。魏王托国,大小事信陵君决断。赦免朱亥罪,任偏将。

      信陵君威名远扬,震撼天下,各国都以丰厚的礼物邀请信陵君传授兵法。信陵君将平日宾客所进的兵法,总结为二十一篇,又附上阵形图七卷,编成《魏公子兵法》。蒙骜与王龁率领着败军,合在一处,来到咸阳,向秦庄襄王请罪说:“魏公子无忌合五国之兵,臣等不能取胜,损失兵力,折损将领,罪该万死。”秦王说:“卿等屡立战功,为秦国开疆拓土,今天的失败只是因为众寡不敌,不是你们的罪过。”刚成君蔡泽向秦王进言,指出各国之所以参与“合纵”,都是因为信陵君无忌的缘故。建议遣使向魏国示好,并邀请信陵君来秦国与秦王见面。在信陵君不愿前往的情况下,朱亥作为使者,献上白璧一双,向秦王表示歉意。

      秦王见信陵君不来,大怒。蒙骜建议秦王,魏使者朱亥是魏国勇士,应留在秦国。秦王想给朱亥升官,但朱亥坚决不接受,令秦王大怒。秦王让左右将朱亥带至虎圈,圈中有斑斓大虎欲攻击。朱亥怒喝畜生无礼,瞪眼令老虎伏地。秦王让左右把朱亥带出,叹朱亥超过乌获和任鄙,怕他回到魏国构成威胁。

      秦王欲迫降朱亥,但朱亥坚决不从,秦王将其囚禁馆舍,并断其饮食。朱亥决定以死回报信陵君,以头撞柱,柱折头未破,遂自己抠喉自尽,展现了节义。秦王杀朱亥后,召群臣议谋,希望能离间魏王与信陵君。

      刚成君蔡泽建议派遣细作去魏国,寻找晋鄙的党羽,给予黄金并请他们散布流言,说信陵君欲篡位。这样,魏王会疏远信陵君并夺回权柄,信陵君也将不再受重用,天下诸侯也将解体。此策略将使我们易于对诸侯用兵,无人能阻挡。

      秦庄襄王以为然,这时吕不韦在旁边,进言道,刚成君所言甚是,魏国太子增,在我国为质,我们可以借用他加强这离间之计。秦王以为然,一面命细作带万金往魏国行事,一面厚待太子增。

      秦国宾客告知太子增,信陵君威望高,为魏大将,诸侯唯他马首是瞻。秦国想立他为魏王,并与他连和。信陵君若成魏王,将威胁太子增,可能杀之或长期软禁。

      太子增向宾客求策,宾客建议写信给魏王,请求魏王接他回国。太子增担忧秦国不肯放他,宾客解释:秦王想送信陵君只是表象,实际是害怕。因此,太子若能以国事与秦交好,也符合秦国的愿望,自然不会阻止他回国。

      太子增写密信给魏国,命心腹送往。信中说诸侯倾心信陵君,秦欲立其为王,太子增欲归。秦王修书两封,一封告知魏王朱亥病死,一封赠信陵君金币等财物。

      魏王疑心党羽传言,秦国来书想和解。信上皆夸信陵君,接到太子密信。秦使泄露信陵君礼物,魏王知情。

      信陵君听说秦使来和解,怀疑有计谋,拒见。后接到秦使书信,送上金币,信陵君称与秦王无私交,不受,使者再三表示秦王敬慕之意,信陵君始终不收。

      魏王请信陵君查看秦王的信件,信陵君以魏王已经知道此事拒绝了,魏王疑虑,信陵君最后将信件及金币交给魏王,让魏王自己决定。魏王认为信中有事,亲自阅读,结果书中写道:

      公子威震天下,侯王皆倾慕。他将登上王位,成为领袖。但尚不知魏王何时让位。提前祝贺,公子勿怪。

      魏王给信陵君看信,信陵君认为是秦人的离间计,所以不接受。魏王让信陵君写信回复,并提供纸笔。信陵君写道:

      无忌受寡君不世之恩,糜首莫酬。蒙君辱贶,昧死以辞。

      秦使带来回书和金币,带回书和金币。魏王遣使致谢,说寡人年老,想请太子增回国。

      秦庄襄王同意了,命送太子增回魏国。太子增回来,又说信陵君不可专任。

      信陵君知魏王疑己,装病不朝,交还相印兵符,沉醉美色,唯恐不多。

      有不知姓名的路人做诗说:“侠气凌今古,威名动鬼神。一身全赵魏,百战却嬴秦。镇国同坚础,危词似吠狺。英雄无用处,酒色了残春。”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因过度与朱姬恩爱,精力不支而患病。

      丞相吕不韦入宫探望秦庄襄王,与王后私通,并涉嫌毒死秦庄襄王。

      吕不韦扶立太子胜即位,13岁的赢政尊庄襄后朱姬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与吕不韦共同决定政事。

      吕自为秦王之父,称尚父。吕父亡,四方诸侯争相凭吊,车马塞道,远超庄襄王丧礼。权倾中外,威震诸侯。

      秦王赢政元年,吕不韦准备对山东用兵,命大将蒙骜同张唐伐赵,攻下晋阳。

      秦王三年,蒙骜与王龁攻韩,韩派大将公孙婴抵御。两军对峙,韩军防守严密。王龁表示曾两次败仗,感激秦王恩德,这次要死战报恩,率亲信千人冲韩营,力战身亡。韩兵大乱,蒙骜趁势攻击,韩军大败,公孙婴战死,蒙骜攻取韩国十二城。

      信陵君的失势,导致赵国与魏国关系破裂。赵孝成王命令廉颇攻打魏国,占领繁阳。孝成王去世后,太子偃继位,即赵悼襄王。此时,廉颇已经成功占领繁阳,正计划进一步攻打。然而,赵大夫郭开一向擅长谄媚,廉颇并不喜欢他,郭开心中对廉颇怀恨。他向赵悼襄王进谗言,称廉颇已经老了,攻打魏国很久也没有取得显著的战果。赵悼襄王于是任命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大怒道:“自从为赵惠文王效力以来,我从未失败过,乐乘是什么人,竟敢取代我?”于是率军攻打乐乘,乐乘不敢迎战,逃回赵国。廉颇知道得罪了赵国,不敢返回赵国,于是逃往魏国。尽管魏王尊重他为客卿,但担心他年老多疑,并未委以重任,导致廉颇在大梁被闲置。

      秦王赢政四年十月,东面蝗虫灾害严重,庄稼无收,疫病横行。吕不韦与宾客议定,百姓捐赠千石米粟,可进爵一级。自此有纳粟政策。

      魏安釐王病重,信陵君因酒色过度而去世,有人认为是魏王所害。信陵君的宾客百余人跟随他自杀。不久,魏安釐王去世,太子增即位为魏景湣王。

      秦国趁魏国新丧及信陵君去世,命大将蒙骜攻取魏国二十城,包括酸枣和东郡。秦国随后攻取朝歌和濮阳。卫元君是魏王女婿,逃到山中避难。魏王感叹,如果信陵君还在,秦兵就不会如此放肆。于是派使者与赵国交好。

      赵悼襄王欲联合列国抗秦,但收到燕国十万大军侵犯赵北的警报。

      燕王喜被廉颇围困,深耻,却因忌惮而未报复。廉颇离赵,剧辛看出燕王心意,提议攻赵。燕王喜用剧辛为将,攻击赵,为燕军耻辱。

      赵王召庞煖询问计策,庞煖建议利用剧辛的轻敌心理,命他引兵南行,从庆都一路前来,阻断燕兵后路,与李牧前后夹击,燕军必败。赵王同意并按照计划行事。

      剧辛领军至易水,直逼赵国常山。庞煖领大军屯东垣,以深壕高垒待之。剧辛担忧赵军不战,问部下谁愿挑战。骁将栗元为其父栗腹报仇,愿战。剧辛命武阳靖助战,给栗元精兵一万,直攻赵军。庞煖命乐乘、乐闲两翼待命,亲自迎战,激战二十余合后,乐乘、乐闲两翼齐进,用强弓劲弩射燕军,武阳靖战死,栗元败退。赵军乘胜追击,燕军损失三千有余。

      剧辛大军接应庞煖,庞煖退至大营。剧辛攻垒失败,约庞煖明日决战,庞煖同意。两军备战。

      第二天,庞煖与剧辛在两军阵前会面。剧辛是赵国人,与庞煖相识。庞煖问候剧辛的身体健康,剧辛回答说已经四十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人生如白驹过隙。

      庞煖说,燕昭王礼贤下士,将军因此离开赵国前往燕国,那时豪杰云集。现在黄金台已荒废,墓木也弯了,苏代、邹衍等已去世,昌国君也回赵国,燕国气数已降。老将军年过六十,身在衰弱的燕王旁,还恋栈兵权,此举危险,意欲何为?

      剧辛说:我受燕王三世厚恩,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现在趁着我还能走动,想为国家报栗腹之耻。

      庞煖回答:栗腹将军无故攻我赵国鄗邑,自取其败,那是燕国犯赵,不是赵国犯燕啊!

      两人在军前对话,庞煖喊赏三百金取剧辛头,剧辛回应,你太轻视我了,我能取你头。

      于是两边都挥令旗,栗元,乐乘,乐闲等都引兵杀出。燕赵两军混在一起厮杀,燕军折损更多,晚上,各自鸣金收兵。

      剧辛回到营中,心中烦恼,想率师回国,但曾向燕王夸口,不回恐难取胜。这时有赵军士来信,剧辛接来看见信封很严密,书上写:代州守李牧,引军袭督亢,截君之后,君宜速归,不然无及。某以昔日交情,告之。

      剧辛认为庞煖的计谋可动摇军心,但他依然不畏惧李牧。他写回信约第二天再战。栗元质疑庞煖,剧辛解释道,这只是稳定军心。剧辛命全军虚扎营寨,连夜撤回,他亲自断后抵挡追兵。

      栗元按计划行事,燕军撤退后,庞煖打探到燕营是空营,与乐乘、乐闲分三路追赶。剧辛边战边退,来到龙泉河,探报前面有代郡人马挡路。剧辛确认庞煖没有骗他,李牧确实来了,于是不敢往北,引兵往东前往阜城,欲前往辽阳。庞煖追到,两军在胡卢河大战,剧辛兵败,感叹无颜再见燕王,遂自刎。此事发生于燕王喜十三年、秦王赢政五年。

      有路人作诗说:“金台应骋气昂昂,共翼昭王复旧疆。昌国功名今在否?独将白首送沙场!”

      栗元被乐闲俘虏并斩首,共有二万余人被杀,剩余的人逃窜或投降。庞煖和李牧继续东进,攻取燕国武遂和方城地区。燕王喜大惊,前往将渠家,请求将渠作为使者向赵国求和。庞煖同意,班师回国,李牧则回去防守代郡。赵悼襄王得知胜利,非常高兴,前往郊外迎接庞煖,赞扬他的勇猛,如同廉颇和蔺相如。庞煖建议重申“合纵”,联合各国力量共同对抗秦国,以确保无事。

      庞煖击败燕国后,向各国发起“合纵”抗秦。除齐国外,韩、魏、楚、燕各派精锐部队,多的四五万,少的二三万。众人推春申君黄歇为上将。黄歇认为,列国曾多次伐秦受阻于函谷关,难以攻破。建议取道蒲坂,再由华州向西,然后突袭渭南,兵临潼关。诸将同意,联军分五路从蒲关出发,攻打渭南未果,将其包围。

      秦丞相吕不韦分派将军蒙骜、王翦、桓齿奇、李信、内史腾各率五万兵,分别出战各国部队。他自己兼领五队,在潼关五十里外分五处扎营,分布成列星形状。

      王翦称:五国精锐攻不下渭南,表明他们无能。晋、秦两国有常战,楚遥远且三十年未交兵,建议调精锐攻楚。楚破则四国溃散。吕不韦同意,调精兵万人,四鼓时分攻击楚营。

      李信粮草迟,欲斩督粮将甘回。众将求免,甘回被鞭百下。心生怨恨,夜奔楚营。告诉春申君王翦计谋,春申君惊,连夜拔寨撤退五十里后放慢。

      秦兵至楚营,楚兵撤走,王翦认为有人泄密。既已至此,秦军决定攻赵营,但未攻破。

      庞煖站军前下令乱动者斩,与秦军战至天明,燕、韩、魏军来援,秦军收兵。庞煖发现楚军遁去,感叹“合纵”难成功。各国班师回国。

      合纵失败,东方各国无法再次联合抗秦,联盟迅速瓦解。庞煖因齐国附秦而愤怒,与燕国联兵,攻取齐饶安一城后返回。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秦的二三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