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到了家,王氏已经做好了饭。二柱和杏花已经在家里等着了。“阿娘在家收拾干蘑菇和鸡蛋,说正好一期卖了。她一会儿就过来。”

      展庭安赶紧洗漱吃饭,王氏去收拾清洗野鸡和野兔。

      等王氏把鸡蛋和干蘑菇收拾好,把鱼放进水桶,展庭安也吃好了饭,刷好了碗,郑大娘也到了展家。

      展庭安和郑大娘都用背篓背着蘑菇和鸡蛋,王氏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水桶上还盖着竹篾盖子,防止鱼越出来。二柱和杏花在前边跑着,一行人去了镇上。

      大刘庄属于青牛镇,距离镇上有二十来里路。虽然一行五人都是妇孺,但都是农人,走起路来不算慢,半个多时辰到了镇上。

      青牛镇是个普通的西北小镇,不算繁华,正街上行人不多。展庭安他们找了个酒楼卖了野味,顺带卖了干蘑菇和鸡蛋。因为野兔和野鸡卖相不好,野兔的皮毛也都是都是大窟窿,不能另做他用,价钱不是很好。

      卖了些银钱,王氏和郑大娘就去买布,打算回家做新衣。展庭安带着俩小的去旁边的书铺,想着买些纸笔。谁知道最普通的毛笔都得好几百文,几乎抵上今天所卖的银钱。

      展庭安啧舌,怪道古人读书郎金贵,光是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菲的花销。最后展庭安买了一刀最差的纸,花了一百二十文。毛笔他不买了,打算用留下来的兔毛,摸索着自己做毛笔。不求多精巧,能用就行。

      买好集合,一行五人回了家。

      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立冬已过,寒风呼啸,大雪已至。一夜之间,雪落满地。清晨推门而望,院子里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

      展庭安哈着气,在院子里扫除一条路来。西边的菜地只剩下萝卜,用土坑埋着。白菜早就拔了放进杂物间。南边的鸡圈也用草席子盖得严严实实。

      推开院门,门外的邻居们都在扫雪。大家笑着打招呼,呼出团团白气。展庭安看着周围忙乎的热火朝天的大叔大娘们,也清扫起来。

      扫完了雪,王氏也做好了饭。母子二人边吃饭边商量着扫房顶的雪。北方的雪厚,不及时清理,可是会压塌房子的。每年冬天都得下几场大雪,每次雪后都得忙碌一番。不过即使忙碌,大伙儿也甘愿。瑞雪兆丰年,来年庄稼长得好。

      王氏和展庭安清扫好了房顶,又去郑家帮他们扫了屋顶。

      大雪已至,猫冬正式开始。

      展庭安决定把这漫长的冬季利用起来,就把展父的书都收拾出来,打算看书。古时的四书五经是现代人所不了解的,知道的无非就是课本上的那些短短的截取名句,为了应付高考,不求甚解。

      展庭安以前对这些不感兴趣,现在有些了解,还是以前展父打下的基础。说道展父,就不得不说展家。展庭安的祖父,是前朝的大学士。因为看不过朝堂的腐败,不屑那些结党营私乌烟瘴气,就挂印归家。展祖父知道那样的朝廷,王朝覆灭是迟早的事,就安心在老家盖了座小院,归隐田园。怕乱世的来临,儿孙守不住富贵,就把宅院盖得普普通通。免得引人瞩目。

      展祖父过了十来年安逸日子,就含笑九泉。展父是展祖父膝下唯一的子嗣,资质一般,胜在性子老实听话,安于平淡。展祖父过世没两年,前朝乱象已生,战乱不断。展祖母觉得还是老爷子有远见,这乱世,文人还是偏于一隅安全。幸好当年儿子被退了婚,不然留在京城,不知是何光景,总不会有现在的安稳。

      展父是个纯粹的读书人,没有心眼,俗称“书呆子”。展祖母觉得需要一个爽利泼辣的媳妇,才能帮儿子支撑起家门。最后选了王氏。王氏果然没负所望,展父在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展父去了,带着儿子一样支起了门庭。

      展祖父是个清廉的官,两袖清风。但总归是当官的,总会有些家底。这些年下来,多的没有,百十两银子总是有的。不过从展祖父就开始藏拙,一直到王氏,时间久了,村人都以为展家经过两代人,已经彻底沦落为农户,除了那座青砖黑瓦的宅子和留下来的一屋子书。

      不过兵荒马乱的,王氏觉得不安心,把书和银子都用油纸包了,放置在陶罐里,埋进鸡圈和茅房的夹缝里。等外边安定了,再取出来。不过展庭安是不清楚家里的家底,还以为清贫如洗。

      展庭安告诉了王氏想要读书的想法,王氏很是支持。“多读书总是好的。这乱世不定什么时候就安定下来,到时候还是读书人受人尊重。再则种地实在辛苦,娘不愿你一辈子就那么蹉跎过去。以前你爹教你读书,你还不怎么乐意。现在能想通,最好不过。”

      展庭安暗道,那时还不是他。不过好歹有以前打下的基础,至少能认识繁体字,经过现代高考的毒打,有些还是能够自己琢磨的。估计展祖父留下的书,应该都有注解,学习会稍微容易一些。

      展庭安乖乖道:“以前年纪小不懂事,现在儿子知道读书不易,就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趁早多读书。”

      王氏欣慰地点点头:“我儿真是长大了!你要真心读书,娘就把你爹留下来的藏书都找出来。”

      “不用不用娘,我先看基础的书就行了。循序渐进,贪多嚼不烂。再说太深奥的书,我也看不懂
      啊!”展庭安连连拒绝,和王氏商量道:“娘,我想叫上二柱一起读书。熙元哥把二柱他们托付给我,我想着一起读书,万一读出来了,以后也能相互有个照应。”

      王氏连连点头,赞道很是,她去郑家同郑大娘商量。

      在这凛寒的深冬,展庭安和二柱开始了学习,展家的朗朗书声,在静谧的燕子山下,传出了很远。

      因为二柱没有开蒙,展庭安就教他三字经,每天教几句,先把字给记住了。展庭安则把三百千都学习了一遍,保证能够熟练背诵,并且都能够理解句意。

      二柱来了展家读书,郑大娘没钱交束脩,虽然王氏坚持不用交,郑大娘还是拿来了些干柴和鸡蛋。

      王氏推辞,郑大娘道:“我不是跟你客气生分,二柱去你家读书,屋里烧炕他总享受了。我们不给钱,给些柴火总是应分的。鸡蛋是给庭安补身体的,他不仅自己读,还得教二柱,费心力,我总得有所表示。你要是不收,我也没脸让二柱在你家读书。”

      王氏推辞不过,只能接了。她建议道:“二柱和庭安在书房,我自己在屋里烧炕总觉得浪费,你和杏花也一起过来,咱们一道做做针线唠唠嗑,省得你们在家费柴火。”

      最后,两家人干脆在一起吃饭。早上郑大娘母子三人在家吃饭了去展家,二柱跟展庭安读书,王氏和郑大娘带着杏花做针线。午饭和晚饭两家人一起在展家吃,晚上郑大娘三人再回家睡觉。为此,郑大娘往展家送了些粮食,他们三人总不能白吃展家的饭。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起来飞快,十来天后,第二场大雪如约而来。展庭安依旧先起来扫雪,清扫了院子里的,再从大门口扫出一条路。

      前排的刘大叔也在门口扫雪,和展庭安打着招呼:“庭安起得早啊!这就出来扫雪了。”

      展庭安笑着说:“刘大叔也起得早啊,您这都快扫完了。”

      “年纪大了,觉少,睡不着就起来了。”刘大叔笑呵呵的:“你这几天在读书啊,我在家都能听到书声。”

      展庭安不好意思道:“没事就随便读读,没想到吵到您了,回头我小声点。”

      刘大叔连连摆手,道没有没有。好些年没听到读书声了,没想到今冬听到了。就是听声音不像是
      一个人,问是不是有人一起。

      展庭安坦然道,说郑家的二柱也在跟着学,反正冬天没事,不是正规的学堂,就是随便学一些,能学多少是多少,总归没有坏处。

      刘大叔不安地搓搓手,小心翼翼问道:“能让我家的大壮跟着学不?你放心,我家大壮是个乖的,肯定不会影响你们读书。你多少教他认些字就行。要是他捣乱,你就把他撵回来。不管怎样,大叔领你的情。”

      展庭安忙道:“刘大叔,您客气了。大壮想学,就尽管过来。教大壮的同时,我也能温习一遍。还有咱村里谁想跟着念书,都可以过来。就是有一样,我也是靠自己摸索的,只能教他们识字,别的只能靠他们自己悟了。”

      刘大叔连连点头:“你放心,你放心。能识字就够了。庄户家的孩子,在这乱世,也不求学什么高深的学问。能够识字写字,不被骗就行了。”

      “还有这什么,学堂都要教银子,咱庄户……你看看多少合适?”刘大叔不好意思说:“咱这儿地界你也知道,攒不了多少钱。”

      展庭安忙说:“不用银钱。我这也不是正规的学堂,就是农闲教大家认认字,都是邻居,哪能要钱。只管让大壮他们过来就行。”

      看着展庭安一直推辞,拒不接受的样子。刘大叔想着问问郑家,看他们给了什么,自己照着给就是。钱财没有,鸡蛋咸肉粗粮总是有的,怎么说都不能让展家吃亏了。

      经过刘大叔的宣扬,一共过来了八个孩子,都是七八岁的年纪。他们家的大人都比照着郑大娘给了展家些肉蛋干柴,大家都没想着白占便宜。

      因为人多了,展庭安他们原来读书的耳房就不够大了。王氏把杂物室的东西都放到厨房和东耳房,打扫一番,放置了炭火盆,一间整洁的简易学堂就成了。

      至此,加上展庭安和二柱,十人开始了冬季的学习生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