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珠帘 打分:2 [2006-10-30 10:46:06]
此岸与彼岸 阿萱长于盛泽,幼时和伙伴们戏耍玩乐,品尝草药,每每还易容去唬人,真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的阿萱,心中满溢的只有喜乐无限罢。但随着年龄渐长,母亲病重,要承担家中生计,阿萱当是惯见人间百态,对市井小民种种挣扎求生的困苦、不堪以及丑陋深有体会。这般的体会深一分,心中的喜悦光明便当减一分,而困苦迷茫便当增一分。阿萱的母亲是曾任春堂堂主的谢蕙娘,虽为情所困避居山野,但依旧有非同常人的光彩气度。最明白母亲美好的阿萱,只能眼睁睁看着只有三十余岁正当盛年的母亲的生命力一点点流逝,忧心烈烈,努力地挽留母亲,却终是无用,眼看着明艳绝伦的芙蓉花,转瞬间就憔悴凋零,该是何等伤痛? 阿萱初见春十一娘于太湖,春十一娘武功卓绝、优雅如兰,其风姿尤胜和光同尘的谢蕙娘。此时骤然出现的春十一娘是阿萱混沌生活中的一道闪电,一声惊雷,让阿萱有机会了解到,女子还能这般的惊才绝艳、清贵高华、不惹尘埃。 在经历丧母之痛后,阿萱远赴唐宫,倾慕的玉剑公子却又尚了瑶环公主。就在此时,春十一娘再度出现,大展身手,其武功气度和江暮云难分伯仲,惊痛灰心的阿萱眼前豁然开朗,借此看到了作为一个女子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经过和春十一娘的这两面之缘,阿萱把春十一娘当作姑射仙子一般的仰慕眷恋,这种仰慕,是对光明的渴望,是对芬芳高洁的灵魂的激赏,是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是站在现实的此岸遥望理想的彼岸。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无论现实多么困苦艰辛、污浊不堪,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还有一分希望,追求光明,倾慕白玉无瑕的完美人格,有些人很快就妥协了,而有一些人,却永不放弃对光明的追逐。对阿萱而言,春十一娘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理想人格,是可望亦可及的。刚刚相认的父亲要把自己送给北汉和亲,意中人别有至爱,此时的阿萱自伤身世、悲苦难禁,春十一娘就是沉沉暗夜中唯一的光明了。阿萱永不放弃的坚韧心性使她走出了伤心,开始追逐春十一娘的脚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仰慕上,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阿萱不辞辛苦,千里奔波,只为告知春十一娘邹菱娃叛教之事,那是希望春十一娘平安,更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度。 待得到了神女峰,春十一娘在“峰顶平地起风波-女夷百年觅清和”这几章的细细铺缀中,尽显锋芒。面对邹菱娃的密谋,春十一娘假做不知,却暗中布置,让邹菱娃和其他叛教分子自动现形,再一网打尽,一举挫败菱花之乱。谋定而后动,一击而全中,春十一娘执掌大局,举重若轻,难怪能得前教主凌飞艳垂青,得任女夷第三代教主。 春十一娘此番手段,便和《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一般,孔夫子微言大义,以“克”名之,郑庄公此役胜的并不光彩。 春十一娘使用这种谋略手段,是否还称得上是品性高洁?君子不是都应该坦坦荡荡,光明正大的么?在仰慕春十一娘的同时,阿萱有着严苛的道德期望。没有心理准备的阿萱忽然见识了春十一娘的心机手腕,不自禁地心寒。阿萱忘了,春十一娘虽是以衽席群生为己任的奇女子,却也生存在现实的此岸。 要怎样才是风光霁月的君子呢?以“克”字批评郑庄公的孔子,当家乡鲁国遭遇危难之时,派出了弟子子贡,子贡以无碍辩才游走诸国,“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挑起了吴越之战,转移了鲁国的危机。虽然不负鲁国百姓,子贡此举,可对得起吴地苍生?对此,夫子可曾有过道德的自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至诚二字,谈何容易?虽圣贤亦难为之,至于常人,更加难以企及。至诚出自本心,是无法勉强行之的。世事纷杂,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我等凡夫没有足够强韧的心力纯以一片至诚待人,难免有使用心机的时候。然而,谁有资格试练人心呢?何况人心本禁不起试练,世人心中多是善恶并存,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只有无欲之人才能安住清净心念而无动摇。多数人心性脆弱游移,若加以试练,其结果只能让自己伤心失望;与其试练,不如隔绝诱惑,不让对方有堕落背叛的机会。在邹菱娃以教中高位引诱诸弟子杀戮春十一娘之时,春十一娘何必继续伪装,等待教众面临诱惑的选择结果?徒增愤懑烦忧而已。教主之职,原在化育。 我们生存于现实的此岸,遥望理想的彼岸,自心尚未清净,心力柔弱,外界环境浊恶不堪,无力直接到达彼岸,只能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徘徊挣扎,可是,一刻也不能停止渴望在水一方的彼岸,那是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精神国度啊。在困苦中能奋勇前行,永不妥协,不正是因为心中有一点光明不熄么?“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珠帘 打分:2 [2006-10-30 10:46:06]
此岸与彼岸
阿萱长于盛泽,幼时和伙伴们戏耍玩乐,品尝草药,每每还易容去唬人,真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的阿萱,心中满溢的只有喜乐无限罢。但随着年龄渐长,母亲病重,要承担家中生计,阿萱当是惯见人间百态,对市井小民种种挣扎求生的困苦、不堪以及丑陋深有体会。这般的体会深一分,心中的喜悦光明便当减一分,而困苦迷茫便当增一分。阿萱的母亲是曾任春堂堂主的谢蕙娘,虽为情所困避居山野,但依旧有非同常人的光彩气度。最明白母亲美好的阿萱,只能眼睁睁看着只有三十余岁正当盛年的母亲的生命力一点点流逝,忧心烈烈,努力地挽留母亲,却终是无用,眼看着明艳绝伦的芙蓉花,转瞬间就憔悴凋零,该是何等伤痛?
阿萱初见春十一娘于太湖,春十一娘武功卓绝、优雅如兰,其风姿尤胜和光同尘的谢蕙娘。此时骤然出现的春十一娘是阿萱混沌生活中的一道闪电,一声惊雷,让阿萱有机会了解到,女子还能这般的惊才绝艳、清贵高华、不惹尘埃。
在经历丧母之痛后,阿萱远赴唐宫,倾慕的玉剑公子却又尚了瑶环公主。就在此时,春十一娘再度出现,大展身手,其武功气度和江暮云难分伯仲,惊痛灰心的阿萱眼前豁然开朗,借此看到了作为一个女子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经过和春十一娘的这两面之缘,阿萱把春十一娘当作姑射仙子一般的仰慕眷恋,这种仰慕,是对光明的渴望,是对芬芳高洁的灵魂的激赏,是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是站在现实的此岸遥望理想的彼岸。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无论现实多么困苦艰辛、污浊不堪,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还有一分希望,追求光明,倾慕白玉无瑕的完美人格,有些人很快就妥协了,而有一些人,却永不放弃对光明的追逐。对阿萱而言,春十一娘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理想人格,是可望亦可及的。刚刚相认的父亲要把自己送给北汉和亲,意中人别有至爱,此时的阿萱自伤身世、悲苦难禁,春十一娘就是沉沉暗夜中唯一的光明了。阿萱永不放弃的坚韧心性使她走出了伤心,开始追逐春十一娘的脚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仰慕上,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阿萱不辞辛苦,千里奔波,只为告知春十一娘邹菱娃叛教之事,那是希望春十一娘平安,更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度。
待得到了神女峰,春十一娘在“峰顶平地起风波-女夷百年觅清和”这几章的细细铺缀中,尽显锋芒。面对邹菱娃的密谋,春十一娘假做不知,却暗中布置,让邹菱娃和其他叛教分子自动现形,再一网打尽,一举挫败菱花之乱。谋定而后动,一击而全中,春十一娘执掌大局,举重若轻,难怪能得前教主凌飞艳垂青,得任女夷第三代教主。
春十一娘此番手段,便和《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一般,孔夫子微言大义,以“克”名之,郑庄公此役胜的并不光彩。
春十一娘使用这种谋略手段,是否还称得上是品性高洁?君子不是都应该坦坦荡荡,光明正大的么?在仰慕春十一娘的同时,阿萱有着严苛的道德期望。没有心理准备的阿萱忽然见识了春十一娘的心机手腕,不自禁地心寒。阿萱忘了,春十一娘虽是以衽席群生为己任的奇女子,却也生存在现实的此岸。
要怎样才是风光霁月的君子呢?以“克”字批评郑庄公的孔子,当家乡鲁国遭遇危难之时,派出了弟子子贡,子贡以无碍辩才游走诸国,“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挑起了吴越之战,转移了鲁国的危机。虽然不负鲁国百姓,子贡此举,可对得起吴地苍生?对此,夫子可曾有过道德的自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至诚二字,谈何容易?虽圣贤亦难为之,至于常人,更加难以企及。至诚出自本心,是无法勉强行之的。世事纷杂,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我等凡夫没有足够强韧的心力纯以一片至诚待人,难免有使用心机的时候。然而,谁有资格试练人心呢?何况人心本禁不起试练,世人心中多是善恶并存,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只有无欲之人才能安住清净心念而无动摇。多数人心性脆弱游移,若加以试练,其结果只能让自己伤心失望;与其试练,不如隔绝诱惑,不让对方有堕落背叛的机会。在邹菱娃以教中高位引诱诸弟子杀戮春十一娘之时,春十一娘何必继续伪装,等待教众面临诱惑的选择结果?徒增愤懑烦忧而已。教主之职,原在化育。
我们生存于现实的此岸,遥望理想的彼岸,自心尚未清净,心力柔弱,外界环境浊恶不堪,无力直接到达彼岸,只能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徘徊挣扎,可是,一刻也不能停止渴望在水一方的彼岸,那是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精神国度啊。在困苦中能奋勇前行,永不妥协,不正是因为心中有一点光明不熄么?“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