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深蓝奏鸣曲》  第17章

网友:水华 打分:2 [2010-07-30 18:12:36]

说到资本和剥削的话题,我忽然想起原来上初中的时候跟政治老师的一段对话了:
我:老师,课本上举的例子说解放前上海毛线厂工人一天创造的价值是两块四,但工人的工资只有四毛,于是这叫做“残酷的剥削”,那如果工人能拿到两块钱的工资,还算是剥削吗?
老师(感觉到话风不太对,但又不好不回答):……当然是。
我:那要是一天给工人两块四,剥削倒不算剥削了,可是资本家吃什么?
某同学(见老师语塞,冷不丁冒出来):去当工人呗。
现在来回想这段对话,觉得自己挺找抽的,但当时真不是故意要噎老师,只是总想不通,工人做工拿钱理所当然,可哪家工厂也不是凭空建起来的,这里面就没有资本家的劳动吗?就拿毛线厂工人的“两块四”来说吧,工人是生产了价值两块四的毛线,可毛线堆在那里是生不出钞票来的,得把它们卖出去这“两块四”才算真正到手。而这“卖出去”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前期的市场调查,后期的销售服务,中间的客户关系人情往来……哪一桩不是又花钱又受累?这“两块四”的价值,怎么说应该是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才是,难道资本家付出的劳动就不该得到报酬吗?
当年想到这些自觉很高明,可等过了几年再回忆起来……就有点想不下去了。因为只要稍稍了解资本发展史就知道,在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中,根本就不是资本家能不能得到报酬的问题,而是双方的分配比例倾斜太厉害了。比如前面提到的毛线厂吧,如果真的能拿到两块钱的工资,按当时的物价工人们可以过得很好,可问题就是所谓的“两块钱工资”只是纯理论罢了,事实上哪有资本家会把六分之五的利润都让给工人的?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家在工厂里掌握着绝对主动权,为了减少成本,自然要尽量压低工资,搞得工人起码生活都很难维持了,大家不反资本家反谁去?
可是这样一想问题又来了,且不说定出来有没有人遵守吧,单说在理论上,到底什么样的工资标准才算是公平的?工人只分配到四毛钱当然少了,可车间劳动究竟在那两块四的利润里占到了多大比例,还真的很难说——脑力劳动的价值不好界定众所周知,而体力劳动的价值其实也不是板上钉钉的,因为换算的标准本身就随时在变——对,你是生产了十公斤毛线,可这十公斤毛线到底能卖多少钱,那得干脑力劳动的人说了算!
我估计这问题要是较了真,就是经济学家也回答不了,所以当初办国营企业的时候也没真搞按劳分配,直接跳到按需分配去了。搞大锅饭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生产积极性普遍大幅下降。这也很正常,人都是有惰性的,拼命干是二十八块半,磨洋工也是二十八块半(邓有梅小说里写的解放初工资标准),还有几个人有动力去努力工作?真正的共|产|主|义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这么干肯定是揠苗助长了。所以到头来,还得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为了这个结论我纠结了很久,直到长大后接触社会多了,才意识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资本主义跟资本主义也是不同的。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谁也不能不承认现在工人的待遇普遍比一百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课本上说这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我也不能说那么多工人运动就一点作用没起,但要说不同长短、不同□率的运动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同一时期达到同一效果,这未免太诡异了点。倒是罗伯特.欧文的一句批判在无意中真相了:由于技术的革新,一个工人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比几十年前提高了很多倍。仍然以前面提到的毛线厂为例,解放前一个工人每天创造的价值是两块四,而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大概二十四块也不止。当初就算只付四毛钱的工资,那也是工人所创价值的六分之一,而既有二十四块的毛利,便把工资提高到两块钱又有何难?从比例上讲,其实工资是更低了,但如果单从纵向比较,那工资提高了五倍也是事实。要拿共|产|主|义理论来说,这还是在剥削,而且剥削得更狠了,可实际情况是工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运什么也偃旗息鼓了。
现在的人常常讲所谓的蛋糕理论,即与其绞尽脑汁在一块蛋糕中占到较大的份额,不如去做一块更大的蛋糕,大抵说的就是以上这种情况了。早期资本家其实也挺不容易,工业不发达,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很保守,能做的项目少,技术含量又不高,都是人力密集型的,就靠着大生产那点批量化优势去对抗手工作坊呢,不在工人身上抠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哪有竞争力?就比如上海那毛线厂吧,在一个工人只能日产两块四的情况下,估计就是罢工罢到他关门,工厂主也是绝对不可能真给工人开两块钱工资的——想做好事就直接去开粥厂了,既然开的是工厂就得服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就从人性本身来说吧,付出多大的努力,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就会要求多大的利益,如果辛辛苦苦维持一个大工厂挣的钱跟在菜市摆个烧饼果子摊差不多,那干嘛不直接去摆个果子摊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爱说“剥削”这个词,倒不是觉得它太共|产,而是因为它太不好界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仅仅是提出来的时候可以泛泛而论,可如果要谈到解决办法,不量化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更愿意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接济冲突看做是一种利益分配矛盾,这样的矛盾是从人类社会建立以来一直存在,至少我就没听说过人类社会那一时期的利益分配是绝对公平的,占优势地位的阶层总会想方设法分走大部分的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有权力分配的情况下,谁不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由于同样的道理,其他的阶层也自然会不满,会想办法去取代优势阶层的地位,当他们的怨气和力量都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到了该发生社会变革的时候了。每次的口号自然都是“平等”,究其实质每次都是夺权——连某□□都说了,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不存在对错,有的只是立场罢了。
我不否认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但从整体上来讲,世界上只要还存在人类的个体,就不可能没有私心;而只要人体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就不可能不追求利益。事实也证明,利益的矛盾是没法用行政命令来解决的,更没法用道德来改善,只有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它们,至少现在没有奴隶主和奴隶了,也没有地主和农民了,不是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这是大势所趋,本来就是技术发展造成的问题,最终也许还是会由技术来解决——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行政命令制造的“共|产”是持久不了的。还是拿毛线厂做例子吧,谴责和罢工并不能给工人两块钱的工资,但技术的进步就可以。也许某一天技术发展到更高的程度,工厂操作全自动化,自然也就不存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了,谁知道呢?
当然,在生产力没发展到足以彻底解决矛盾的同时,资本家还得靠剥削吃饭,工人们也还得靠受剥削吃饭。资本主义初期大家都没经验,现在要是实在过不下去了,工人们已经有了一整套抗议的方法;而过去的经验也让越来越多的资本家明白,把工人压得太狠闹出罢工来是找不自在,适当给些福利增强了工人的积极性,得利最大的还是自己,毕竟开工厂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欺负人,和气才能生财不是?就这么互相对抗着,磨合着,矛盾还是那个矛盾,但大家终究能慢慢在动态中找到平衡,日子一天一天的,也就这么过了呗。

   

[1楼] 作者回复 [2010-08-03 11:23:24]

你看你这个思维发散得……
不过我也问过政治课老师相同的问题。我们老师举的例子是“十块和一块”,我就问:“如果资本家给了工人五块或者五块以上的工资,这还算不算剥削?毕竟资本家也是要吃饭的,没钱赚的生意谁都不会做,哪怕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也是一样的想法;更何况维护产业运转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难道非要给工人十块钱工资才算没有剥削?我们国家也没有这样做吧?”
老师也有点哑然,最后用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搪塞过去了。

教科书上说只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共产主义就能实现,我觉得这还真是“教科书”,对于人类特有的趋利性完全避开不谈了……生产力只是条件之一啊。
其实对于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的争论早已有之,在目前看来那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投诉]

[2楼] 网友:GJt君 [2010-08-10 23:33:31]

所以俺一直讨厌学政治...分科的时候直奔理科同学的怀抱=_=

    [投诉]

[3楼] 网友:闯过奥特曼时代与小叮当携手共进曾经花痴夜礼服假面外加魔神英雄坛传另外对圣斗士星矢天马流星拳念念不忘者 [2010-11-26 20:40:49]

我只觉得你们聊的这个话题有点危险..

    [投诉]

[4楼] 网友:紫藤 [2010-11-27 13:15:38]

思维跳跃有点大了。
看来我的反射弧不够长。
话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政治啊啊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3 21:38:5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