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玫瑰与灰烬》  第8章

网友:某若 打分:2 [2010-02-19 22:34:31]

怪不得乃这么推崇洛瑞·李……偶在北京的时候在某书店看见《罗西与苹果酒》了,手伸过去又缩回来,纯粹被网上看到的“沈从文blablabla”雷地不敢看那中译本= =不过,英文是不是没有中文的韵味……(你大脑还清醒吗小姐- -)
= =这文……待我再仔细看一遍><

   

[1楼] 作者回复 [2010-02-19 23:03:58]

我手上的版本是02or03年的,幸运地逃过了“沈从文”的宣传攻势(扶额)其实译得也不错……当然原文是最优选择。

    [投诉]

[2楼] 网友:某若 [2010-02-20 09:51:20]

我今天好啰嗦><其实沈从文倒没什么,虽然高中看无论是课本上的《边城》选段还是电影都有种天雷的感觉……
and,我对爱尔兰的最初印象就是钱钟书先生在《围成》里的几句不太好听的评论= =好吧其实,其实爱尔兰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丫,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
呃,不是为了拽文,不过在看这文的时候,Amsterdam,约翰·班维尔(这也是个爱尔兰人咦我为什么说“也”是= =)的《海》,还走保罗·奥斯特的《一个隐形人的画像》先后浮在眼前。倒不是说情节,而是透过文本的一种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写作的知识分子……)才有的……呃,(词穷了)心境,感受,或者是别的。难道这群作家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吗(似乎年龄也差不多……欧美战后成长的一代人)……不过如果单从乃的文本来推断,这位洛瑞·李必定比前面这三位都擅长描写景物和渲染气氛,而不是一味的心理、心理、心理。
ps:《海》是本非常非常好的书,不过我只想咬死这本书的译者,生生把好书糟蹋了><
pps:普莱斯特利……咦他是不是和生物课本上的某个实验有关系来着><

    [投诉]

[3楼] 网友:某若 [2010-02-20 10:20:07]

最后再补充(你今天啰嗦死了!),我前面提的三名作家,也许外加一个洛瑞·李(我就用乃的文来推断他的风格了……)不知道能不能反映一钟欧美严肃文坛的现状。就是,too sentimental……格局太小,大气不足,底气也不足。难道说因为作家们(尤其是科班出身的作家们……)都太忧伤了么= =虽然我不能否认他们的小说都很动人,但是这种动人总给人一种并不长久的感觉(or错觉)。和经典比,少了分厚重,多了分知识分子的卖弄和矫情(但愿我的用词准确)。
咦于是我就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唔,杂谈,杂谈……(喂!)

    [投诉]

[4楼] 网友:某若 [2010-02-20 10:24:53]

我能不能再说一句……(话唠本性爆发了= =)
看了这文,我忽然想再读一遍《海》,于是就……下了它的audiobook(无视书架上的中译本……倒胃口的翻译啊翻译啊)
另外也勾起了对《罗西与苹果酒》的兴趣,唔,待我找来看看……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17 12:26:1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