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第一部完)》  第16章

网友:飞雪 打分:2 [2006-01-31 17:59:13]

  作者的创作极为严谨。就由这段过由重庆到武汉过三峡说起吧。看的出来作者并未走过三峡。但能写的这样清楚时间把握的如此准确,也说明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十分的严肃的。
  现在机动轮的时间由重庆到武汉大概四天,古时七八天差不多吧。全长大概800km,是由地图上来的估计的数字。三峡全长192km。如果顺风加顺水最快四日到达(以日行200km算步行是5km/h),但险处航行较慢,沿途可能还要上下货物,不然家里的消息怎么来的这样快。看来A大人写的每一句话,所编的每一个数字都是非常的准确。用到易姿丹快要用完时只好以真面目视人了。编的谎言也说的那么合情合理,再加上丽君的容貌,一脸的诚色,让人断无不信之理。
  在此作者带给我们康若山与孟丽君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的信息。
  1、她乍一见面便心生亲近,相处之后愈觉投契,更有一种如父如兄的情感,
  2、康信仁失声道:“甚么!易姿丹?!”
  3、“怎么?义父听说过‘易姿丹’之名么?” 康信仁自知失言,支吾几句,岔开话头
  4、还闪过一丝莫名的亲切和熟悉之色。我的容貌肖似娘亲,莫非义父从前认得我娘亲?”
  5、孟丽君心生疑窦:“义父明明知道‘易姿丹’之名,却不肯说,似有难言之隐。
  孟丽君是何等聪明的女孩子,通过以上察言观色心中顿生疑窦。但以她的聪明知道既然义父在极力掩饰那定有难言之隐,问自然也是问不出的。因此她决不会冒昧的打听。这里暗伏了孟丽君与康若山确有一种非常亲近的关系,但作者并不急于揭晓。在康若山的心里应是有几分猜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近亲骨肉。一路行来丽君的所作所为康一直瞧在眼里越发打心里喜欢这个少年。此时恰突闻独生儿子惨死的噩耗一下晕了过去,又是“神医”孟丽君施以援手才转危为安。怎不对孟丽君充满好感又亲近的同时更加感激呢?是以决意收这个孩子为义子了。
  这段描写就比原著来的自然合理了。
  孟丽君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当然这种情况下康有难言之隐不便探问,自己何尝不是藏着天大的秘密“不可告人”呢?这一路丽君已经变得非常的谨慎细致如微。
  一番编排好的瞎话“孩儿自幼生就这副相貌,三岁时一位高僧替我看相,言道男生女貌,是为不详(祥你的这一版本又落后于JJ),十六岁前,务须遮掩本来面貌,否则必然一生孤苦、劫难重重。十六岁上将遇贵人,从此遇难成祥,再无避忌。现在想来,高僧口中的‘贵人’,必是义父无疑。”听起来真是天衣无缝,暗含康若山就是自己命中的贵人,却丝毫不显奉承阿谀。令人听着好生顺耳。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丽君的机敏与“狡猾”。
  一个人的聪明固然与其学识、见识有关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凡事心眼多转几个圈的意识。我则更强调意识,比如一个有法律意识的人,做事当首先想想自己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法律后果。再如创新意识,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对普通人可能是司空见惯,不会联想什么但一个独具创新意识的人可能就会激起灵感的火花。一个聪明人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他都会加以分析判断。通过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后做出的判断才是准确确的判断。
  孟丽君正是一个具有这样多重敏感意识的七巧玲珑心,所以被认为非凡过人。
  作者在这部书中不仅致力去刻画孟丽君这样一个绝顶的人物,而是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让人们跟着小说中的人物一同去思索。说看过这部书后能够提高读者在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不过为。写到这儿,也希望作者在以后的章节中多多的加入些类似的描写。
  当然孟丽君也不是圣人,自己潜意识中的东西在不经意时也会脱口而出。“孟丽君眼中精光一闪,如电一般朝他射来,朗声道:‘当今朝廷昏聩,奸臣当道,若非如此,怎会集倾国兵力,尚胜不过区区边狭之地?我当跻身官场,掌握朝廷大权,以结束战争,颁布仁政。这正是我此行上京的目的。’”道出的丽君对于当今(皇上)对于时政的看法。这种不经意若日后在朝堂之上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孟丽君心头一热,点头应允,知道方才一时情绪过激,将心里话尽数说出,未免言语有失检点。”这儿依我瞧倒不是借此来描写丽君的不慎。而是用这种不慎的脱口而出进一步写丽君日思夜想的是什么。――一棵赤诚的报国之心和冲天的鸿鹄之志。
  Appreciation太佩服你了。这句话放在哪儿大不一样正是丽君下意识的冲口而出她的形象变得异常的高大。环境是:丽君立于船头,江风拂过,面对壮丽的三峡大好山河,联想叛军官军交战的场面。此言道出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9-05 09:37:41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