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筱叶 打分:0 [2007-06-21 20:27:56]
《双生》是篇和音乐有关的小说。文章最特别的地方也正是大段的关于音乐的描述和渲染,让无声的文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人带进了丰富而感人的音乐世界。文章分成了两条线。一条是恺撒的学琴之路,一条是护的故事。恺撒的学习和之后的排练、演出是明线,它串起了亚历山大、护、秋庭和苏裴,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成功,恺撒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终点。护的故事本是隐线,却在文章的后半部渐渐走明,最后取代了主线。这也使文章显得有点主次不分,但护的故事就象护刻意收藏起的过去一样,虽然带着很浓的个人的印记,却因它的细腻脆弱尤其让人难忘,因此在最初的不适应后很快就被它俘虏,从而对那个音乐的精灵过目难忘。故事从一条小巷和一间僻静的酒吧开始。恺撒出生于音乐之家,却因父母的感情纠葛而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甚至被遗弃,成为一个早早地就开始独立生活的孤儿。他喜欢弹琴。父亲弹琴的样子以及父亲教过的弹奏方法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柱。他利用一切机会弹琴,虽然只是零星的记忆中的片段,但他享受弹琴的过程。然后,护在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他的演奏,并从中发现了他的优点,从而给他指引了一条学习之路。两年后恺撒去了维也纳音乐学院,找到了护,认识了亚历山大和苏裴,开始了他真正的音乐之路。完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恺撒的学习是艰苦的,但他有感性热情的亚历山大亲自示范,又有细腻敏锐的护从旁指点,加上腼腆刻苦的苏裴一旁作陪,他单一的心思使他在这纯粹的氛围中很快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最终成为新一代的音乐之星。恺撒是很单纯的人。他的世界只有单一的存在,他眼里的曲子也只是单纯的小蝌蚪。他不懂感情。是亚历山大让他看到了蝌蚪附带的东西,看到了乐章铺陈出的华丽和绚烂。他在那过程中升华了技巧也升华了自己,也就彻底脱离了小巷和酒吧,脱离了父亲留下的零散的音符,甚至清晰了从来不曾真实过的母亲的影像。他懂得了感动。与恺撒相对应的,是来自中国的苏裴。这是个感情非常细腻的男孩子,天份出众却际遇堪怜,独自在异国求学,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坚实的后盾,有的,只是对成功的执着和对良师的感恩。他的拘谨他的善良他的细致使他在一群张扬的外国人显得很特别,虽然低调,却依然突出。作者正是通过他们,在读者的眼前铺展开一幅幅风格各异的音乐画卷,用她朴实细腻的叙述娓娓地把她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一一道来,让人陶醉其中不愿醒来。“眼前的曲子很淡雅,后半部分里,清风中合上了一只燕子;燕子和风飞着同一个方向,又总能斜斜地擦着风落回屋檐边,带上一道好看的幅线。”“这是迟暮色很重的曲子,缓慢而低沉,一浪一浪的河水因为太阳的沉没而失去了金光,只能泛着青黒色拍打来两岸。六月《船歌》带上了些死亡的气息,在亚历山大手里,它又有了丝坦然,透出了些许对死的释然和解脱。”文中大段的关于乐章的描述正是此文最亮丽的所在,其光华在我看来甚至超越了做为故事主体的人物,让人真真切切地感觉到音乐的美好,以及置身其中的幸福。等读完再品的时候,也就真的理解了怜人随时随地用歌声来表达感觉的方式,理解了护用音乐诠释自己的心情,理解了亚历山大对于以后再不能弹琴的恐惧——他们早已和音乐合而为一,他们的音乐已不再仅仅是与人娱乐的媒介,而是真正的心的呼声,是身体的组成部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也影响了身为学生的恺撒和苏裴。文章是他们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是心灵的洗礼,他们通过看、通过听、通过思考,完成了对自己的重塑。最后的公演是他们起飞的平台,他们的音乐之旅,就从那里开始展开。护的故事带着点灵异。就象他自己被人称做妖精一样,他的经历因为他特定的环境而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他从小是父母兄长的宝贝,遗传加上熏陶,使他同样具备了哥哥那样的才华。但他的幸福却在一夕之间丧失殆尽,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手,失去了嗓子。文章没有正面写他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就象他理所当然的音乐一样,他理所当然地让自己重新回到了音乐的殿堂。他和音乐是宿主和寄体的关系,音乐是他的声音,他是音乐的翅膀。他们是共生共存的。就象Claire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音乐造就了十五夜护,对音乐的一切感觉不是存在护的大脑里的,而是深深地扎进了护这个人里。他的性格他的思维都是旋律,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乐句,于是他一拉琴,以前的无数个护就都由琴声映了出来。他对音乐的理解融进了音乐,音乐又反过来记录了他,那是一个和音乐交谈的孩子,他们成了好朋友,互相分享着记忆,成了彼此的镜子。”护的故事里另一个主角是秋庭纯。他们的相遇和他们后来的经历都带着奇异的色彩,就象是冥冥中注定了的故事一样,无论如何的变故,他和他都有接近对方的本能,即使对方已不在大脑的记忆皮层上。于是他们的纠葛他们的爱恨籍着那秋千、那变故、那属于他们的歌不断地在他们之间交换着,即使只有自己记住了见证着,那也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Claire非常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情绪,护用琴声述说的大段大段的独白,把他的焦虑、担忧、憧憬和害怕写得丝丝入扣,那种欲前又后的矛盾,独力守护过去的悲哀和执着,让我们看到了精灵剔透的心和清澈的爱情。秋庭是个男人。同样不普通的出身使他有着和护完全不同的生活目的。他是我们熟悉的有手腕有魄力的男人,是可以让自己走向最终的目的地的强者。他未必就是护最适合的那一处憩地,却因为某种命定了的结果而成了精灵落脚的那棵树。这种近乎刻意的安排因为护给人的感觉而并不显得很突兀,相反,当护失去记忆的时候,秋庭对见证和记忆的感悟让人感慨万千。“没有人再记得空地上的他和他了,他和他都不记得了;就像十五夜守写给秋庭巴的情歌一般,写给谁的,为什么写,重要与否,都罢。”“作曲的动机和作曲的背景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而曲子的感觉还在,只要怜人静心听,就能看到黄昏夕阳下那只荡漾的秋千。音乐就像那夹在书本里的小花;它默默地纪念着,那温存的相会,和命定的离别。”于是这段爱情就完完全全地跟着爱情的主人翁飞了起来,没有过去,不再沉重,有的,只是永不会放手的未来。这篇文章舒缓有致,并不以华丽的辞藻和曲折的故事吸引人,但自有让人沉陷的魅力。看多了爱恨情仇、你死我活的耽美故事的人不妨静下心来看看这个故事,感受一下用文字描述出来的音乐的魅力,以及纯粹的、轻渺却永恒的另类的爱情。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筱叶 打分:0 [2007-06-21 20:27:56]
《双生》是篇和音乐有关的小说。文章最特别的地方也正是大段的关于音乐的描述和渲染,让无声的文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人带进了丰富而感人的音乐世界。
文章分成了两条线。一条是恺撒的学琴之路,一条是护的故事。恺撒的学习和之后的排练、演出是明线,它串起了亚历山大、护、秋庭和苏裴,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成功,恺撒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终点。护的故事本是隐线,却在文章的后半部渐渐走明,最后取代了主线。这也使文章显得有点主次不分,但护的故事就象护刻意收藏起的过去一样,虽然带着很浓的个人的印记,却因它的细腻脆弱尤其让人难忘,因此在最初的不适应后很快就被它俘虏,从而对那个音乐的精灵过目难忘。
故事从一条小巷和一间僻静的酒吧开始。
恺撒出生于音乐之家,却因父母的感情纠葛而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甚至被遗弃,成为一个早早地就开始独立生活的孤儿。他喜欢弹琴。父亲弹琴的样子以及父亲教过的弹奏方法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柱。他利用一切机会弹琴,虽然只是零星的记忆中的片段,但他享受弹琴的过程。然后,护在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他的演奏,并从中发现了他的优点,从而给他指引了一条学习之路。两年后恺撒去了维也纳音乐学院,找到了护,认识了亚历山大和苏裴,开始了他真正的音乐之路。
完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恺撒的学习是艰苦的,但他有感性热情的亚历山大亲自示范,又有细腻敏锐的护从旁指点,加上腼腆刻苦的苏裴一旁作陪,他单一的心思使他在这纯粹的氛围中很快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最终成为新一代的音乐之星。
恺撒是很单纯的人。他的世界只有单一的存在,他眼里的曲子也只是单纯的小蝌蚪。他不懂感情。是亚历山大让他看到了蝌蚪附带的东西,看到了乐章铺陈出的华丽和绚烂。他在那过程中升华了技巧也升华了自己,也就彻底脱离了小巷和酒吧,脱离了父亲留下的零散的音符,甚至清晰了从来不曾真实过的母亲的影像。他懂得了感动。
与恺撒相对应的,是来自中国的苏裴。这是个感情非常细腻的男孩子,天份出众却际遇堪怜,独自在异国求学,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坚实的后盾,有的,只是对成功的执着和对良师的感恩。他的拘谨他的善良他的细致使他在一群张扬的外国人显得很特别,虽然低调,却依然突出。
作者正是通过他们,在读者的眼前铺展开一幅幅风格各异的音乐画卷,用她朴实细腻的叙述娓娓地把她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一一道来,让人陶醉其中不愿醒来。
“眼前的曲子很淡雅,后半部分里,清风中合上了一只燕子;燕子和风飞着同一个方向,又总能斜斜地擦着风落回屋檐边,带上一道好看的幅线。”
“这是迟暮色很重的曲子,缓慢而低沉,一浪一浪的河水因为太阳的沉没而失去了金光,只能泛着青黒色拍打来两岸。六月《船歌》带上了些死亡的气息,在亚历山大手里,它又有了丝坦然,透出了些许对死的释然和解脱。”
文中大段的关于乐章的描述正是此文最亮丽的所在,其光华在我看来甚至超越了做为故事主体的人物,让人真真切切地感觉到音乐的美好,以及置身其中的幸福。等读完再品的时候,也就真的理解了怜人随时随地用歌声来表达感觉的方式,理解了护用音乐诠释自己的心情,理解了亚历山大对于以后再不能弹琴的恐惧——他们早已和音乐合而为一,他们的音乐已不再仅仅是与人娱乐的媒介,而是真正的心的呼声,是身体的组成部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也影响了身为学生的恺撒和苏裴。文章是他们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是心灵的洗礼,他们通过看、通过听、通过思考,完成了对自己的重塑。最后的公演是他们起飞的平台,他们的音乐之旅,就从那里开始展开。
护的故事带着点灵异。就象他自己被人称做妖精一样,他的经历因为他特定的环境而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他从小是父母兄长的宝贝,遗传加上熏陶,使他同样具备了哥哥那样的才华。但他的幸福却在一夕之间丧失殆尽,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手,失去了嗓子。文章没有正面写他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就象他理所当然的音乐一样,他理所当然地让自己重新回到了音乐的殿堂。他和音乐是宿主和寄体的关系,音乐是他的声音,他是音乐的翅膀。他们是共生共存的。就象Claire在文中所说的那样:
“音乐造就了十五夜护,对音乐的一切感觉不是存在护的大脑里的,而是深深地扎进了护这个人里。他的性格他的思维都是旋律,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乐句,于是他一拉琴,以前的无数个护就都由琴声映了出来。他对音乐的理解融进了音乐,音乐又反过来记录了他,那是一个和音乐交谈的孩子,他们成了好朋友,互相分享着记忆,成了彼此的镜子。”
护的故事里另一个主角是秋庭纯。他们的相遇和他们后来的经历都带着奇异的色彩,就象是冥冥中注定了的故事一样,无论如何的变故,他和他都有接近对方的本能,即使对方已不在大脑的记忆皮层上。
于是他们的纠葛他们的爱恨籍着那秋千、那变故、那属于他们的歌不断地在他们之间交换着,即使只有自己记住了见证着,那也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
Claire非常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情绪,护用琴声述说的大段大段的独白,把他的焦虑、担忧、憧憬和害怕写得丝丝入扣,那种欲前又后的矛盾,独力守护过去的悲哀和执着,让我们看到了精灵剔透的心和清澈的爱情。
秋庭是个男人。同样不普通的出身使他有着和护完全不同的生活目的。他是我们熟悉的有手腕有魄力的男人,是可以让自己走向最终的目的地的强者。他未必就是护最适合的那一处憩地,却因为某种命定了的结果而成了精灵落脚的那棵树。这种近乎刻意的安排因为护给人的感觉而并不显得很突兀,相反,当护失去记忆的时候,秋庭对见证和记忆的感悟让人感慨万千。
“没有人再记得空地上的他和他了,他和他都不记得了;就像十五夜守写给秋庭巴的情歌一般,写给谁的,为什么写,重要与否,都罢。”
“作曲的动机和作曲的背景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而曲子的感觉还在,只要怜人静心听,就能看到黄昏夕阳下那只荡漾的秋千。音乐就像那夹在书本里的小花;它默默地纪念着,那温存的相会,和命定的离别。”
于是这段爱情就完完全全地跟着爱情的主人翁飞了起来,没有过去,不再沉重,有的,只是永不会放手的未来。
这篇文章舒缓有致,并不以华丽的辞藻和曲折的故事吸引人,但自有让人沉陷的魅力。看多了爱恨情仇、你死我活的耽美故事的人不妨静下心来看看这个故事,感受一下用文字描述出来的音乐的魅力,以及纯粹的、轻渺却永恒的另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