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 30 章 逢 ...

  •   逢,本义遇也,多指碰到、见到认识的人,因此有了常用搭配词相逢,如生活中的俗语山水有相逢,延伸义有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如枯木逢春,形容枯死的树木到了春天会恢复活力,两者皆为自然现象,实际使用时多为其寓意。山水有相逢,原义是指自然界山水交接相连,寓意人与人总会有再遇或打交道的时候,不要把话说死、把事做绝,多点宽容之心,给彼此留有余地等,枯木逢春,本义是干枯的树木到了春天就会迎接新生,现常寓意垂危之人或绝境的事务有转机获得新生的希望。相逢,寓意美好的遇见,正如歌曲《相逢是首歌》唱的那样,相逢如歌曲般可愉悦人心,天各一方的成年人或有感慨,最美好的不是相遇而是重逢,相逢对成年人来说好比奢侈品一般。相逢,是诗词里常常会出现的词汇,积极情感表达有如词人秦观的佳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诗人岑参的伤感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明代才子杨慎洒脱之言“一杯浊酒喜相逢”,自然也不乏寓意消极的,如初唐四杰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所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苏轼悼念亡妻的悲情词句“纵使相逢应不识”,晏几道的痴情佳句“犹恐相逢是梦中”。

      逢,是个好字,清风不易逢,相逢是人世中难得的事情,如人生四大喜之一的“他乡遇故知”便是人们所言的相逢,大到同城市上班的同窗,小到同住一条街道的好友,若非彼此特意相约,两人之间极有可能是不会再逢的,易言之,同处一地的彼此都不相约而逢,遑论身处异地的人们。相逢难得,故在诗歌里表达伤情的居多,如杜牧暮年创作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两位落拓之人在潇湘重逢的感慨,乃至亲人之间,都犹如诗人李益所言的“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和权德舆的诗句“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今时今日,走亲访友都习惯性放在节假期,或许古人设立佳节,是相应王维所言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时至今日,可成为人们相约而逢的好日子,毕竟忙日苦多闲日少,水流云散各西东,相逢好奢侈。尽管相逢常以伤感的意境出现,但亦有表达积极情感的,如白居易说妇人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刘禹锡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

      在古代,考虑到社会管理和统治的需求,身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墨客,多有不允许籍贯所在地任职,或有禁止携亲带属等的规定,使得一些文人只身前往外地任职及处于羁旅途中,时间一长自然会触发他们的思亲情绪。在思亲情绪涌上心头之际,请人捎信或带口信回家,想必是常有之事,即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机电话尚未普及之时,写信或者请人捎带口信,都是极为常见的事情。中唐诗人张籍任职洛阳时的一个秋天,想念家人的情思浓烈,于是请人捎信回家,捎信之人准备出发时,又叫回人家开启信封,查看信件再斟酌一番,根据此情景,诗人创作了一首《秋思》名篇留存于世。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远涉边塞建功立业时,因常年未回京城,在马上逢见入京使者,于是请求托带口信,以慰在京悬望的家人,诗人根据请人捎带信息时的情景,于是创作诗《逢入京使》,呈现出古代请人带口信向悬望家人报平安的场景。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从诗题可知,它描写了诗人岑参与准备入京使者相逢的场景,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描写作者当下的感受,表明已离开故园多时,唐代的边塞主要是西北的新疆甘肃方向,故东望应是指望向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说思乡的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条袖子都沾湿了,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思亲情感,为请入京使者捎书信回家报平安作铺垫。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想请使者捎带书信回家,两人骑在马上,苦无纸笔的情形而有行匆匆的语气,描写的十分传神,好比上世纪人们请即将登船或赶车之人捎带口信的场景,追上去叮嘱带信之人,务必将口信转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骑马逢入京使时,苦于匆忙行路且无纸笔的情形下,只得请使者帮忙带口信,尾句传语报平安,也即说向京城的家人报平安,是作者请求捎带口信的核心。边塞诗人岑参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置身西北边塞,渴望建立功业,亦挂念远方的家人并通过使者传达他平安的口信,唐代是车马慢的时代,平安最为紧要,其实任何时代平安皆最为重要,犹如多年前歌曲《祝你平安》唱的扣人心弦。

      逢春,枯木便会迎接新生,逢秋,文人甚感悲寂寥,或许春秋两季的自然景象使得古典文人易有感触,故描写春与秋的气象诗篇数不胜数,而描写逢夏的景象诗词少为人知,逢冬的景象诗词亦有不少,但以描写雪景的居多。逢雪情景之作,刘长卿所创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或许最有意境感,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路上,遭逢大雪不得前而投宿芙蓉山主人家时的感悟之作。居于北国的朋友,对于遭逢大雪深有感悟,而对于南国的朋友,就如笔者而言,最为记忆深刻的可能当属2008年春运期间的雪灾,它无情的阻断了千万农民兄弟的归家之路,文学家韩愈曾写到“雪拥蓝关马不前”,2008年的这次雪灾,铁轨上的列车不前,国道上的长途班车不前,更为无奈的是,很多人被迫待在车上进退失据,不得不艰难的面对一段归家囧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据说,刘长卿是受到诬陷获罪后被贬官时创作的这首诗,虽说唐宋时期贬官是士大夫阶层的常有之事,但左迁毕竟是极其郁闷之事,可想而知的是,这首诗的寓意可能另有所指。从字面表意上看,暮色降临之际,苍茫茫的远山,路途还很遥远,天寒地冻的气候,简陋的茅草房让人徒增贫困之感,柴门外忽然传来犬吠的声音,知道是从风雪夜里归家的主人回来了。这首诗言简意赅,勾勒出一幅冬天雪景画,叙述简朴,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倘若仅仅理解为作者纯粹勾勒一幅雪景图,无疑是一首雪景佳作,然而对于身为士大夫的刘长卿而言,这首诗的寓意必然不啻字面意思。

      此诗开端勾勒出暮色苍茫、路途漫长的雪景场面,结合作者被贬的处境,可知作者正在面临贬谪路上的舟车劳顿及艰苦的投宿环境,从后面两句中,“闻犬吠”是作者已经入宿后想象的情景,从而获悉作者得到了主人的招待,这里可能是寓意被诬陷的时候,仍可得到如同芙蓉山主人般人物的关照,不至于获罪入狱,蕴含了作者表达感谢芙蓉山主人的寓意。这首诗最具意境的表达是其尾句“风雪夜归人”,表达的是在风雪之夜,家人或旅人归来的情景,通常带有孤独、迫切和温馨的氛围,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亦具有现实感,或有可能与诗人刘长卿所蕴含的寓意有点差异,含有一种历经世事浮沉,用来形容那些从风雨里坚毅前行的人物形象,言语简朴却意境深远。

      逢春是个意象积极的词汇,文人在春天创作时,逢春时也多是积极的,然而文学就是如此,积极情感的作品不易成为佳作,尽管诗词领域里,有很多描写逢春的诗篇,但是成为佳作的寥若晨星,反倒是逢秋的佳作较多,因如刘禹锡所言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寂寥容易触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容易迸发出佳作。秋天里自然景象多呈现萧条凄清的感觉,让许多文学创作者情不自禁的陷入叹秋的基调中,使得逢秋而作的诗词,多以凄凉、苍茫、悲壮、伤感、哀愁的形式出现,也即所谓的逢秋必悲情节。悲秋情节,是古代文人创作诗歌的主基调,然而对于诗豪刘禹锡来说,逢秋不但不悲,反而觉得胜过春朝,从他的很多诗作来看,的确如此,即使众人悲秋时刻,他依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哪怕到晚年时,安慰白居易说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豪的称号不可不谓是形容的贴切。

      《秋词》是刘禹锡逢秋时,依然保持乐观主义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他被贬谪到偏远之地时创作的,古代仕途中人,被贬通常是郁闷万分的,心情特别低落,与刘禹锡同时期被贬至湖南永州的柳宗元就一直较为伤感,并创作千万孤独之言,然而刘禹锡却恰好相反,多创作出积极诗篇。刘禹锡无疑是唐代诗人中的另类,被贬二十三年生涯中,多数作品所呈现的情感较为积极,更多的是化郁闷为力量,坦然的接受被贬的命运安排,在仕途下行期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融入当地生活中去,他的《竹枝词》系列诗便是例证之一。《秋词》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较有盛名,它的可贵之处是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彰显它对秋天及秋色感受的与众不同,是刘禹锡另类的突出表现。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正常自然景象是春天万物新生,秋天万物萧瑟,一般人也应是喜春天而伤秋天,但刘禹锡却一反常态的说“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惯性,开篇便传递妥妥的正能量。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前两句遥相呼应,说秋日里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仙鹤冲上云霄后,也可让我的诗情飞上碧霄,刘禹锡此言也是验证“我言秋日胜春朝”。此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秋天的美好,一反常态的悲秋传统,并借仙鹤直上云霄的描写,表达作者乐观向上和豁达坦荡的情怀。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很多花草树木开始枯萎,人非草木,但是见到枯萎的草木后,容易滋生伤感的愁绪,常理来讲,刘禹锡亦有愁绪,但是他创作诗歌时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描写秋天也很美,比其它季节更有诗意,写秋意不会营造悲伤之感,反而说比春天还有趣,一改文人骚客逢秋悲寂寥的姿态,这便是刘禹锡非常值得世人汲取的文学养分。

      刘禹锡的才情众所周知,十九岁便名震长安城,得益于深厚家室背景外,更是他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心态的特质使然,他出生名门,也曾经年少得志,倘若不参与革新运动,不想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他的人生或许会顺畅很多,不至于贬谪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伴他终身,或许因为生不逢时,所处的中唐时期备受藩镇割据、宦官争权及党争的困扰,他参与的永贞革新亦是试图消除这些困局,然而任何时代的革新运动,都不顺利且多以失败告终,革新运动的失败使得刘禹锡陷入了长期的困境,然而他并没有如同僚的柳宗元那么郁闷,更没有表现出很悲伤,而是积极的面对,怀着“暂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定信念面对贬谪生涯。这首诗诠释了刘禹锡了不起的一面,不单是乐观面对逆流困境,更为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写秋天没有伤秋之感,没有悲秋之意,彰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从他身上应当汲取的精神内涵。

      人们初接触的“逢”字诗句,是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所言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句诗是人们年少时便开始摇头吟诵的,初读时不知其意,多年后才明白它的妙处,或许古人设立佳节便是为了此,每逢节日,人们有了加倍思亲的缘由。边塞诗人岑参逢入京使后,请求捎带向家人报平安的口信,彰显出平安对边塞游子们的重要性,五言长城诗人刘长卿,遭逢大雪阻挡前路而借宿芙蓉山主人家,虽住宿简陋之家却得到热情款待,可寓意为逢雪的不顺境遇下犹得一丝安慰,积极乐观的刘禹锡逢秋非但不悲秋,还说胜过春天,犹如乐观者的灯塔般存在。

      描写“逢”的诗篇,杜甫沦落到湖南时,著有佳作《江南逢李龟年》,流露出了犹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诗人杜牧亦曾有多个逢字诗句,他在思亲的重阳节这天,登高赋诗时说尘世难逢开口笑,多年生活体验后明白俗话“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的真谛,成年人世界的确难得几回笑,最为经典的表达莫过是此生何处不相逢。“逢”在其他语境里,亦有佳言妙句,流传下来的经典俗语如狭路相逢勇者胜、屋漏偏逢连夜雨等都是经典名言,禅语“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亦是精彩之言。总而言之,由逢字组成的诗句或俗语,多有契合人们生活体验的佳句,尤其是描写相逢难得的意境诗句,因为相逢是个很美好的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