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连着三天都去乡下卖豆腐,姜迎花觉得生意应该不会很好。
本来想着不备那么多货了,结果突然想起一直还没去过的刘家村。
她减了一点分量,但是没减太多。
送信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姜迎花干脆就去了一趟杏花村,跟王婆婆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了。
后续有没有回信?王婆婆儿子会不会把她接进城?那就不是姜迎花关心的事情了。
日头渐渐升起来了,姜迎花也到了樟树村。
二舅母看了一下她的担子,很诧异,“今天怎么还剩这么多豆腐?”
“舅母,你不知道啊!我连着在城外做了三天生意呢!”
把因为赊账,不得不第二天去杏花村还钱的事情说了。
“那你今天就应该留在城里做生意呀,怎么知道生意不好还出城来了呢?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家里好得很呢,是上一次跟外祖母说过的事情,要找舅舅和表哥们帮忙了。”
二舅母了然,问:“扶手这就做好?”
“嗯!今天做完,明天装。”
姜迎花搓搓手,“舅母,大家明天有没有空?”
“不仅仅是给我爹装扶手这个事儿,我想着这段日子挺麻烦了大家很多。想请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舅舅、舅母,表哥表嫂们……全家人,都去我家吃顿饭。”
“啊?二舅母做不得这个主啊。”
姜迎花也知道这事得跟祖父祖母两个人商量,可她心里对这件事情是势在必行的。
她拿了几块豆腐给舅母去做饭,自己在堂屋歇了会儿,外祖母才从菜地里头进门来。
姜迎花问了外祖母好,又问外祖父呢?
“有人找你外祖父定做箩筐,柳条不够,他去河边上砍柳枝去了。”
好不容易等到外祖父和外祖母聚首,三个人一起坐在堂屋边上,外祖父剥柳条,姜迎花和外祖母帮着摘掉柳叶。
三位表哥的孩子们东蹿一下、西蹿一下地在旁边跑来跑去。
这些小孩儿们不仅不害怕这个表姑了,还期待着表姑偶尔不由分说、不容拒绝的往他们手里塞吃的呢!
姜迎花没打算瞒着任何人,便单刀直入地当着这群孩子们说:“祖母,我想明天接全家人去县城里吃一顿饭。”
“啪嗒!”外祖母手里的柳条被一下子撇到了地上,她急眼地拉住姜迎花。
动作急,话音却压的很低:“哎呦!花呀,你!”隐晦地看了一眼孩子们,“你怎么不去房里跟祖母商量?!还没跟你舅舅他们说吧?”
贴近对着姜迎花耳语:“你怎么就想了这么一出?不记得家里日子难了?你在心里拨拨算盘!我们十几口人过去吃一顿,顶你们一家三口多少天的口粮了?”
姜迎花拍拍她的手背,搂住她的肩,也跟她耳语:“祖母,您别忐忑。我跟我爹都商量好了的,家里不差这点买米钱,也绝不会计较那点买米钱。”
又一下松开外祖母的肩膀,端正了坐姿和神态,恢复了正常的声调,说:“我爹的病有了起色,咱家的事情算是了了一大半了。大夫说这二十两银子一个的疗程,我爹最多做个三四次。
得这个病后本来也复原不到以前完全正常的模样了,三四个疗程后,能康复到什么模样就是什么模样,多做疗程也不会见效太多。”
“我的生意我也有盘算,以后的日子虽然不一定有我爹做屠夫的时候那么好,但是再也不会穷困潦倒了。”
“刚刚您二老不在,我已经跟二舅母说了这个事情。二舅母也体恤我没有一口答应,叫我跟您二老商量。其实没什么好商量的,我是铁了心要请大家过去做客。”
她继续晓之以情:“山珍海味我准备不出,但是我会尽心尽力办一桌宴席。我娘去的早,这十多年来,只要我爹去乡间收猪,每回儿都是您叫舅母们置办的饭菜。
从前我年纪小,不懂操持。一年到头竟然也没有请您和祖父去城里住一住,更没请舅舅舅母们过去做过客。”
“现在我想到了这一点,您就别拦着我了,您再拦着,我以后都没脸吃舅母们种的菜,表嫂们做的饭了。”
外祖母还在犹豫不决。
外祖父剥柳枝的手停了一下,点评了几句:“是如此。有来有往关系才长久得了。”
“不过,你爹以前也没占过你舅舅们便宜。”
外祖母看着姜迎花:“前头就跟你讲了,你爹过年过节都买了东西来,那些东西每回都分了你舅舅们一份……”
后面看着姜迎花说:“有饭吃就成,大鱼大肉的甭准备了,等你们以后日子真的好起来了再置办。”
“好!听您的。”
有个不怯场的表侄子全程听到他们的对话,大胆问:“太奶,你要带我们要去县城?”
“不是太奶奶带你们去县城,是你表姑请你们去做客。”
“啊?表姑真好!”
这句话他说的老大声了。
其他孩子便过来问,陈太奶奶一挥手打发了他们,“去那边玩吧,去树下。你们太爷爷在这里剥柳枝,别挡着他的光。”
眼看着他们一起挪到了樟树底下,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了一阵,接着爆发出了好大的一股惊叹声。
“哇——”
“县城?真的去县城呀?”
“嗯!是太奶奶说的!”
他们齐齐欢呼,还有孩子跑过去灶屋,跟自己正在做饭的娘亲说,也有孩子跑去隔壁人家告诉自己的好玩伴。
姜迎花坐得离外祖母近了一些,“祖母,您跟祖父收拾几件衣服,到城里住一段时间吧,到时候我给您二老端茶,大哥递水。我们兄妹两个天天围着您二老尽孝。”
“可惜房间不够,如果房间够的话,我想把大家都留下在县城里住几天。”
外祖母摘柳叶的速度不停,嘴里说着不咸不淡的拒绝话:“我们去做什么?你天天有生意要做,净耽误你做生意的功夫。”
“怎么会?生意的事儿我会安排好的,您不信我吗?我好想您去住一段时间的,您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太太~您给我一个机会尽孝吧。”
“不去。”
姜迎花一直围着她劝,最后她也一点儿没心软。
陈太奶奶担心的地方多着呢,年纪轻轻的小辈再怎么承诺,她也觉得不靠谱。
吃了饭,姜迎花悄悄找到陈乘风,把他拉去角落耳语了一番。
“嘶——”
“嘘!嘘!小声小声。”
陈乘风压低了声音:“迎花姐,你要我去刘家村做生意?”
“对,你想不想去?愿不愿意去?”
陈乘风局促的把手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我当然是愿意的。”
“行,那你现在就跟着我出发吧。我剩下的这些货不算很多,你去叫卖一圈,能卖出去多少算多少。”
姜迎花问过了。
姜老汉说她做生意最多走到刘家村,是因为她孤身一人且是个女子。
陈家的劳动力十分多,两个舅舅,四个表兄弟,底下的表侄子也有快长大成人了的。
这还只是壮劳动力,不算能顶半边天的舅母表嫂们。
农忙时需要抢收稻谷,农闲时大家就有些游手好闲了。
如果他们能够结伴去做生意呢?
前段时间姜迎花起意卖豆腐脑,糖价的事儿,她解决不了,但是姜承香给她出的主意,她现在觉得非常妙。
咸豆腐脑的做法,她心里已经想出点苗头了。
之后的问题在于,这不仅是添一样生意,不仅仅添了数量、重量,还要添加盛东西的器具。
她真的一个人已经吃不下这门生意了,所以,她有了一个规划……
这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她连外祖父,外祖母都没有告诉。现在蹿腾着陈乘风去刘家村,算是提前考验一番吧,看看他能不能够有这个能力。
陈乘风挑着担子,对外只说是帮着表姐挑一程。
停在刘家村村口,陈乘风不自信极了,反反复复地问:“迎花姐,我真的行吗?”
“你能行。”
姜迎花笃定的告诉他。
路上姜迎花把什么东西卖什么价跟他讲了好几遍,连最低售价都告诉他了。
“怎么吆喝也记住了吧?”
“记住了。那,迎花姐,我进去了?”
依依不舍的辞别了姜迎花。
姜迎花找了一棵树靠着,也体会到了当初陈乘风等她的心情。
不晓得多久之后,陈乘风红光满面的走出来了。
“迎花姐!”
迫不及待的把箩筐展示给她看。
“你看!都卖完了!”
姜迎花拍拍他的肩,带着笑意夸奖他:“不错,你干的很好。”
陈乘风放下担子,掏了左边袖子,又掏右边袖子,还从怀里掏了掏。
他的双手都快抓不住了。好多钱,好多好多钱。
他根本没来得及算自己赚了多少,递给姜迎花之后,又摸了摸袖子和胸口,四处检查,确定到处都没有遗漏了。
姜迎花把他拉进路边野草丛后面,一个相对隐秘的地方。
招呼他:“蹲下,蹲下。”
又问:“会数数吧?”
“我会!”
他这样说,姜迎花便分了一半给他,“一起数吧。”
陈乘风手控制不住地发抖,速度很慢的数完了。
“我数出来是……五十二文。”
“这里还有四十八。”
姜迎花大声宣布:“你赚了一百文啊!乘风。”
陈乘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有些口干舌燥,又有些手脚发软,头还有些晕晕的。
“迎花姐,我就是、我就是这么一下子功夫,就收了一百文啊?”
“是啊,你再拿拿,看看这一百文有多重。”
姜迎花把手举高了一点,把铜钱从高处洒到陈乘风手上。
铜钱和铜钱相碰撞,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是钱的声音呀!
姜迎花问他有什么感觉。
陈乘风说:“我不知道,就是感觉这个重量好玄妙,把它们握在手上,心里好踏实。”
“这还只是铜钱,除了铜钱之外还有银子,金子。我祝你以后先赚到一捧这么沉甸甸的银子,再赚到一捧这样的金子。”
“迎花姐,这——我想都不敢想。”
姜迎花豪迈地拍拍心口,“我替你想了!这些以后你都会有的。”
“现在给你选择的机会,你是想替我做生意还是想自己做生意?”
姜迎花给他解释。
“替我做生意,就是我花钱雇你做事儿,你做多少事得多少酬劳,按天、按次或者按卖出去的货来算。你自己做生意,那就从我这儿拿货……”
陈乘风虽然年纪轻,但也知道,“做生意?我没有本钱啊。”
“跟你爷爷奶奶、爹娘商量,从家里拿钱,或者你先替我做生意,我给你报酬,等你攒够本钱了,你再从我这里拿货。”
“我……迎花姐,你自己的生意做的很好,为什么还要雇我?”
“你想想看。我一天的时间要从县城到这里走一个来回。我就算有好手艺,但是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紧赶慢赶,我能够卖到刘家村。
刘家村,你也知道有个什么样人在这里。为了自己的安全,我是不打算自己踏足这里做生意的。”
“刘家村过去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村落,甚至有我们汨阳县的临县——沂水县。这些地方我两条腿走不过去,怎么样也卖不了这么宽。”
“你需要一双腿帮你走过去?!我——”
“你!就是我选的第一双腿。”
陈乘风呆滞地点头。
“今天的酬劳我按百分之二十五给你算,以后怎么做,明天你去县城,我们再一起商议。”
“高兴傻了吧?第一回自己赚到钱?”
陈乘风继续点头。
“你可以上报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五,我不揭穿你。”姜迎花很严谨的补充,“仅此一次。”
陈乘风突然理智起来,“不行,收迎花姐你的钱,我肯定会皮肉开花!”
“你今天先把这银子揣着吧,我待会儿要赶回县城了,没空去家里跟祖母解释,等明天,明天大伙都要进城的。到时候我再跟大家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陈乘风是个老实孩子,犹豫半天说:“既然一切等明天再说,那等明天决定之后,迎花姐你再把这钱给我吧。我现在拿着也没有地方收。”
“五文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给你的,你怕麻烦可以说是你在路上捡到的……那也得上交。那还是说我给你的吧,大人们有疑问,表姐给你主持公道。剩下的二十文,如你所愿,我商量之后再给你好吧?”
回城路上,姜迎花进一步规划了事业版图。
当务之急,需要去赵家看看扶手的成品长什么样。
提前确认一番,确认一切都符合自己的要求,有需要改进的现在还有时间。
否则到了明天临了临了,安装起来不慌乱才怪。
姜迎花是带着报酬去的。
看完觉得很好,这些木头修整的很平整,大小粗细都一样,也没有毛刺割手。
高度于姜迎花来说有些矮,姜老汉用应该正合适。
要埋进土里的底部是一个‘米’字形,对得严丝合缝,姜迎花愣是没找到接口。
赵老大爷说是用的榫卯结构,这一节埋进土里,能达到她的要求,整个人吊在上面都不会倒、不会塌、不会侧移。
姜迎花付了钱,还请赵老大爷明天中午在姜家吃饭。
回家后,认认真真的琢磨了一下明天的菜式,以及买菜的预算多少。
吃过晚饭,选了上次朱伯娘来她家一样的时辰,到了朱家。
话也说得差不多,借桌子、请朱家人明天中午去姜家吃饭。
朱伯娘都不知所措了,“明天是过什么节吗?还是你家办什么好事儿?”
“都没有呢。”
姜迎花觉得她说服姜老汉和外祖母的那个理由,没有什么是不能跟外人讲的。
坦坦荡荡的跟朱伯娘说了一遍,朱婆娘倒是也通情达理,她说:“是应该这样。亲戚之间常来常往,感情才深。”
“花丫头是个大姑娘了!连人情往来都无师自通了。”
“是将心比心,真情换真情。”
她家不是办寿宴,早上没有人赶过来吃长寿面,所以借的桌子中午前搬过来就行。
光是陈家人就能坐满两桌,于是除了朱家,姜迎花还借了巷子里另一户有交情的人家的桌子,请了那家的男女主人今天中午过来吃午饭。
一大早,姜迎花就忙碌了起来。
每天都要收拾的屋子,她今天收拾的格外仔细,鸡笼不仅仅是打扫,还把鸡放出来,用水刷洗了一遍底部。
主屋和堂屋后面久不住人的客房,她都熏了艾,怕鸡笼有什么异味,便在鸡笼旁也点了。只是放在稍远点的位置,怕鸡受不了这一熏。
她砍了肉,买了时兴的蔬菜,又买了一只鸡。
确实是家里富裕了,她虽然觉得最近买鸡吃的次数太多了,稍微心疼了一下,但掏钱还是很迅速的。
回了家她就开始料理了起来。
她预备做三桌饭菜,备菜都是一个大工程。
还好她有整个巷子里最好的一位邻居——朱伯娘。
伯娘来的好早,见她家里已经收拾干净了,就开始挽起袖子帮她洗菜。
期间问了一句,“你是需要伯娘帮着掌勺还是自己做?”
“我最近做饭菜长了一些心得,想自己试一试。伯娘在边上帮我看看,有做得不像的,您提醒我。”
朱伯娘爽快应下。
上次朱家两口锅都炒菜,饭是借了别人家的锅煮好的。
姜迎花今天也打算效仿。
虽然她一个人一次只能炒一口锅的菜,但是她要做两三样炖菜。
朱伯娘没有异议,从姜家舀了米回去,没多久又回来了。
说:“已经煮上了,铁杆在烧火呢。”
姜迎花又道了谢。
她预备的菜色:麻婆豆腐、红烧猪蹄、黄芪党参炖鸡、蒜香排骨、野蒜头炒肉、韭菜煎鸡蛋、蕨菜炒花肉、香煎荠菜饼、清炒苋菜。
九道菜,荤菜居多,素菜为点缀,每一道菜都备量充足。
平常自己做豆腐,今天做麻婆豆腐的这几块豆腐却是在县城里头另一家豆腐坊买的。
不是西施豆腐坊,是那家老牌的,供应酒楼饭馆的豆腐坊。
和姜家达成交换之后,郑家按照约定,三代之内再也不能做豆腐买卖了。
这一道麻婆豆腐是陈乘风点名想吃的。
上次来姜家吃了这一道菜,他就念念不忘。后来姜迎花去村里也给他们拿过豆腐,陈乘风跟所有人都说这道菜好吃,他堂嫂子还跟姜迎花学了做法。
陈乘风昨天提起来时一脸纠结,最终没说堂嫂做的不好吃,只说姜迎花做的更香一点。
姜迎花跟朱伯娘商量什么时候开始做饭,朱伯娘还记得他们舅舅上一次过来的时辰呢。
这一次想着虽然拖家带口的有好多个孩子,赶路的脚程可能慢一些,但应该也差不了太远。
姜迎花按照估算出来的时间开始起锅烧油。
嘿,她们一点也没算错。
把大菜炒完炖上,陈家人就进门了。
这乌泱泱一片,又提又挑的看得朱伯娘都吓了一跳。
大人小孩,几乎没有空手的。
男丁不论大小,除了她外祖父,其余都担着柴。
成丁肩上担着两捆,小的手里提着一捆。
她外祖父带了一些手工编织的东西,洗东西的菜篮呐,外提买菜的菜篮呐,馒头垫啊,都担在一对崭新的筐里。
是的,这对箩筐也是担来送给她的。
外祖母提的鸡蛋,之前姜迎花不要的几十个鸡蛋,全都装了过来。
大舅母、二舅母和大表嫂帮着担柴,年轻的三表嫂抱着娃,二表嫂提着菜。
好多好多的蕨菜、香椿、荠菜,两大把连根拔起,根部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苋菜。
每一株都不超过巴掌长,真是又嫩又水灵。
冷清的多年的院子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天公作美,今天是个晴天。
凳子早就摆了很多在院子里,姜迎花一边接东西,一边招呼他们随意坐。
朱伯娘则帮她端茶倒水,拿点心瓜子出来招待人。
把大堆大堆的柴火归置好,姜迎花没忘记请表哥们帮忙把姜老汉和姜承香从屋子里抬出来。
她外祖母正到处寻找女婿和外孙的身影呢,姜迎花觉得如果去床边上探望,可能双方都比较伤感,容易一见着就两眼泪汪汪。
但是在院子里大家这样敞开着聊聊天,情绪应该还能够控制。
果然姜家父子一出来,全场瞩目。
她外祖父、外祖母挨着两人坐着,舅舅舅母们也凑过去关心姜老汉病情。
表兄弟们则跟姜承香打招呼,辈分更小的表侄们凑上去喊人都没空间站了。
她观察了一会儿,见大家聊的其乐融融,终于放心的进了灶屋。